曆朝百姓看著南陳如此嚴重的人口損失,出於同一身份無不為之痛心和同情。


    這樣的人口損失背後,又包含了多少人的悲慘經曆?


    饑荒、掠奪、奸淫、屠殺,乃至吃人……


    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


    這是一句多麽刻骨銘心的精準總結。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看著天幕感歎自語道:


    “天下動亂最受苦的莫過於百姓,我大隋的一統雖然上順天意,下順民心終結了這一亂世,但隻是這樣還遠遠不夠。


    我大隋借助關隴世家的力量得以建國和統一天下,可世家也借此不斷壯大勢力,在朝政上不斷索求更大的權力。


    這些世家占據大量土地,奴役著眾多百姓,不斷發展著自身武力。


    最重要的是他們結成一體!


    甚至已經挾持了朝廷,讓朕都不得不因他們而妥協,難以對他們征收理應的重稅。


    天下一統,普通百姓仍然受到世家大族的盤剝和奴役,生活尤為困苦。


    我大隋要想真正迎來盛世,讓百姓富足安定,穩固天下,必須采取製衡,解決世家這一隱患。


    權臣亂政,世家割據的亡國症結就在眼前,世家必須要在朕的手中解決!”


    ……


    【然而隋朝的統一並沒有太過容易。


    數百年的動亂與分裂,也不是那麽簡單就能終結的。


    在隋朝滅亡南陳統一天下之前,隋朝還需先行解決來自北方的嚴重威脅。


    公元582年,隋朝建立的次年,北方遊牧民族也崛起的一個全新政權,突厥汗國。


    此前的北方草原本是柔然汗國的領地,突厥人原本隻是柔然汗國的附屬部落,為柔然人打鐵,被稱為“鍛奴”。


    隨著時間的推移,柔然汗國在與北魏等政權的長期戰爭中逐漸衰落。


    後來還將公主嫁給北齊權臣高歡進行政治聯姻,以期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和物資供應上的支持,遏製住國內的衰落。


    可是柔然的衰落源於本身的文化製度過於落後。


    柔然沒有城郭,以氈帳為居,逐水草而生,軍事製度極為簡單,就是全民皆兵的部落聯盟組成的劫掠軍隊。


    他們沒有自己的成熟文字,而是借鑒周邊文明的文字進行簡單記錄和交流,甚至起初是用羊屎來計算士兵數量,後來也隻是改用刻木計數的方式。


    連文明的基礎都沒有形成。


    那麽維持國家運轉的政治、軍事體係更是無從說起。


    衰落和滅亡是必然的。


    而柔然的衰落為突厥的崛起提供了機會。


    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趁機率領部眾反抗柔然的統治,並在公元 552 年擊敗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國。


    沒有自身文明基礎的柔然人,也就此被迫融入了其他民族,漸漸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崛起的突厥人時常南下掠奪中原的人口和財富,對隋朝邊境構成嚴重威脅。


    公元582年,突厥沙缽略可汗聯合其他幾位可汗,率領四十萬全民皆兵的遊牧大軍朝著整個長城防線洶湧襲來。


    剛剛建國的隋朝,與突厥爆發激戰。


    隋軍倉促迎戰,以少勝多擊退了突厥。


    其中最為慘烈的是隋將達奚長儒率領的三千隋軍與十餘萬突厥兵的戰鬥。


    隋軍四麵抗敵,連續激戰長達三天,隋軍近戰焦灼時連拳頭都用上了,甚至廝殺到手上骨頭都露了出來。


    此役殲滅突厥兵一萬餘人,隋軍也損兵折將十之七八,突厥兵最終撤軍而迴。


    之後隋朝多次討伐突厥,並采取分化策略,最終用了二十餘年時間,讓突厥分裂成東、西突厥,並先後臣服隋朝。


    在征服突厥的過程中,隋朝也南下滅亡了南陳統一了天下。


    但是頻繁的戰事,也讓隋文帝不得不借助關隴世家的力量參與作戰。


    為隋朝勝利做出貢獻的世家們,也得以借此向朝廷索取更多的權力和利益,世家在強大的基礎上變得更為強大。


    出於維護統治和維持國家穩定,隋文帝也必須對世家采取壓製策略。


    於是隋文帝和皇後獨孤伽羅,一同主導了廢除北周的官僚舊製,在三省製的基礎上建立了三省六部製。


    六部是指尚書省下轄的六個具體職能部門。


    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戶部管理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宜,國家的鑄錢、漕運、庫藏、俸餉等都歸戶部管。


    禮部主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務。


    兵部掌管全國的軍事事務,負責軍隊的日常後勤補給、軍隊大後方的軍械維修等工作,不過手中並沒有直接的兵權,但在軍事管理和國防建設方麵起著重要作用。


    刑部掌管全國刑法政令及案件審核的部門,集調查、審判、執行於一體,負責法律的製定、執行和司法審判,維護國家的法律秩序。


    工部負責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務,所需的資金和勞役人口需要由戶部審核與調遣。


    尚書省雖然掌握了大量實權,但卻不具備製定政令和幹預政令的職權。


    所有政令通過中書省草擬,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隻有聽令執行的職責。


    三省之間相互製衡,六部又分化了其餘官員的權力。


    皇帝最重要的職責隻剩下三個。


    最終決定國家的重大決策、掌控軍權、監督臣子。


    對重要官員進行任免便可防止權臣幹政,加強了中央集權。


    更係統化了國家行政的運轉,極大增加了行政效率和規範性。


    之後隋朝又頒布了科舉製。


    在天下各州開科,以考核學子在經義、政事、時務等方麵的認知能力。


    儒家經義遴選出奉公守法、忠國忠民的學子。


    政事考核,遴選出對國家政治製度有足夠了解的人才。


    時務問略,考核學子對社會事務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此篩選出來品學兼優的官員,才能真正為國所用。


    科舉製讓出身寒門的子弟有機會進入統治集團,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了廣泛的人才來源,擴大了統治階級的社會基礎。


    迴望以往朝代的官員任用,多以官員舉薦賢良和世襲為主,即便有類似的考試選拔也未能成為主流被延續下來。


    門第出身也就成為了以往朝代為官的基本條件。


    而科舉製的施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時代迎來根本性的改變。


    科舉改變命運,激勵著天下人讀書明理、追求功名,在社會上形成了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良好風氣,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


    三省六部製和科舉製兩大製度的出現,深遠影響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前者奠定了後續一千多年的政治結構。


    後者創造了後續一千多年的官員選拔體係。


    一直到後世中國更為細化分類的考試取才,依然延續了科舉製的核心。


    兩大製度的施行,讓隋朝吏治清明,百姓安定。


    許多重要的政策,也因為德才兼備官員基礎得以全麵推行。


    同時隋朝繼續延續北周的均田製,使廣大農民都能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極大地調動了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


    又完善全國的戶籍登記,清查出被世家隱瞞和躲避山林的百姓,增加國家人口和賦稅普及。


    隋朝在短短十幾年裏迅速繁榮昌盛起來。


    這等盛況此前隻在西漢鼎盛時期出現過,西漢用了數代帝王,幾十年的時間才達成,而楊堅站在七百多年後的政治文化進步的基礎上,隻用了短短十幾年便實現了如此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