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家歸晉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芳繼位後,曹爽和司馬懿共同成為了執掌大權的托孤重臣。
曹魏政權也早已意識到司馬懿的權力過大,而今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已並非不可替代。
曹魏開始對其有了更強的打壓措施。
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讓司馬懿成為太傅,削奪了他的兵權。
但是司馬懿在曹魏軍政之中的影響根深蒂固。
沒了軍權的司馬懿裝病蟄伏,悄無聲息地發展著自己的力量。
早年曹操為了穩固政權殺害了不少士族,這些人與曹魏政權的仇恨並沒有隨著時間早早消散。
司馬懿便私下招攬這些人成為自己的死士。
這些死士平常以平民身份生活,訓練和管理非常隱秘,並且隻靠單線聯絡。
就像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或後世的特工間諜。
曹魏方麵很難發現他們的存在。
並且司馬懿是曆經四朝的元老,對曹魏軍隊和官僚氏族有很高的影響力與威望。
在人脈和自身力量的加持下,司馬懿最終在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祀,京師宗室力量空缺時,突然發動了政變。
率領三千死士迅速控製皇宮和宗室。
同時封鎖洛陽城門,奪取京師禁軍這支曹魏最強精銳大軍的指揮權。
之後司馬懿以郭太後的名義發動清君側,將曹爽集團定義為挾持少帝企圖奪權的造反勢力。
如此曹爽一方的局勢瞬間陷入被動。
但此時的曹爽贏麵仍然很大。
司馬懿隻是占據了洛陽和京師禁軍,而曹爽手中有皇帝曹芳,隻要前往許昌籌措兵馬,並以天子號令召集各州郡出兵討伐司馬懿。
雖然會使曹魏國力大損,但足以剿滅司馬懿保住曹魏政權。
而司馬懿也知曉這點,為了迫使曹爽交出兵權,於是相約曹爽,效大漢光武帝劉秀故事,在洛水之畔盟誓。
許諾如果曹爽交出兵權,便保證他的榮華富貴和爵位。
而曹爽考慮到如果悍然發動大規模內戰,以至手足相殘,魏國的國力必然大幅倒退,很難再有滅亡蜀吳統一天下的實力,甚至有被東吳趁虛而入以至亡國的可能。
而且曹爽的家人宗族還都在洛陽,若是強攻怕是會麵臨滅族。
於是優柔寡斷的曹爽答應了前往洛水盟誓,向司馬懿交出了兵權。
曹爽終究不如曹魏以前的那些戰略眼光長遠,決策果斷又兇狠的將領。
以至讓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就奪得了曹魏政權。
然而司馬懿根本就沒有打算信守洛水誓約,在掌控權力後不久,便違背諾言以謀反罪處死了曹爽及其黨羽,清除了反對勢力。
並在之後漸漸更換州郡官吏,將潛在的反對勢力也逐個清除,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
期間駐守軍事重鎮的淮南壽春三次發動反抗司馬家的兵變,但都被掌權後的司馬家平定了下來。
公元251年,活了73歲的司馬懿去世,他的長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權力,繼續掌控著名義上的曹魏政權。
公元254年,曹芳密謀近臣意圖奪迴政權,但密謀泄密,曹芳最終被司馬師廢除帝位,改立年僅十四歲的曹髦為帝。
迴望曹芳的一生,八歲繼位,大權掌握在曹爽手裏,司馬懿政變時他十七歲,可仍然沒有任何實權左右曹爽的決定。
到二十二歲時,雖不安於成為傀儡頹廢度日,有複興曹氏的欲望,可卻已經徹底沒有了實現興複的條件。
不過終究嚐試反抗過,倒也沒有丟曹氏的臉。
而在他之後的曹髦,雖也是傀儡毫無實權,但更是不負曹家和身為帝王的血性。
公元255年,司馬師因眼睛長了腫瘤,術後割去腫瘤還未康複,又在平叛淮南過程中,眼球震出眼眶去世,其弟司馬昭繼續掌控權柄。
公元260年,年僅二十歲的曹髦密詔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等人入宮。
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然而,王沈和王業卻向司馬昭告了密。
曹髦知曉泄密後仍不願認命,悍然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共計數百人,身穿太祖曹操的鎧甲,舉兵向司馬昭的府邸衝殺。
然而剛出宮門不遠,便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和成濟等人帶領的數千甲兵包圍。
曹髦舉天子劍喝道:
“朕乃大魏天子!爾等闖進宮來莫非要造反不成!?”
曹髦以帝王威嚴一時震懾住了普通士兵,可之後還是被成濟用長戟刺死了。
當街弑君,古今往來隻有司馬氏獨此一家。
曹髦也用自己氣節和死亡,將司馬家永遠刻在了曆史上受後世人鄙夷。
曹髦死後,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傀儡皇帝。
並且為了將弑君這個永記史冊的罪名推到成濟身上,還極其虛偽又殘忍地將成濟千刀萬剮,夷三族。
(有說法司馬昭本沒想殺曹髦,因為有曹芳反抗但隻是被廢沒有殺害這個前例在。
但是這個說法漏洞很大,成濟如果接到明確命令不能殺曹髦,他也絕不可能自作聰明去背弑君這個罪名。)
公元265年,司馬昭因病去世,其子司馬炎繼承大權。
正是司馬昭執政期間,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司馬炎掌權後,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步,隻剩消滅東吳了。
但在此之前,司馬炎終於走出了取代大魏成立晉朝的一步。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自己繼承帝位,因其父親司馬昭被封為了晉王,封地在春秋時期晉國故地,所以建國號為晉。
晉朝由此建立。
而要說到晉朝滅亡東吳的過程,得先說說東吳這些年來發生的變故。
公元229年,在石亭之戰擊敗魏軍之後,孫權終於稱帝,建國號吳。
但之後因為孫權在立嗣問題上反複無常。
太子孫登早逝後,立孫和為太子。
可孫權後又格外寵愛魯王孫霸,待遇基本與太子相當,使得孫霸漸有了奪嫡之意。
朝臣也分為太子、魯王二黨,互相攻訐。
這場“二宮之爭”持續近十年,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資源,許多重臣卷入其中。
孫權的晚年終究是昏聵了。
不僅沒有及早調停二宮之爭,反而忽視長遠影響,廢黜孫和,賜死孫霸。
兩個最有繼承資格的子嗣都被孫權自絕了後路。
並且參與二宮之爭的許多大臣都被牽連,或處死,或流放。
東吳政權被大規模清洗,為後續嚴重的政治混亂埋下禍根。
並改立年僅七歲的孫亮為太子。
這場嚴重的政治鬥爭起源於孫權,且孫權晚年沉迷享樂,不勤國事,導致後續新晉升的臣子爭權奪利,貪汙腐敗,最終導致東吳開始極速衰落,且在最後被晉朝滅亡。
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
因為孫權留下的禍根。
公元258年,孫亮被權臣孫綝。
孫亮在位期間一直在與權臣爭奪權力,因不滿權臣孫綝把持朝政,於是密謀誅殺他。
但消息走漏,孫綝廢孫亮帝位,改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
公元260年,年僅十八歲的孫亮被誣陷自殺。(另有說法是被孫綝毒殺。)
孫休繼位之後再一次密謀誅殺孫綝,這一次沒有泄密,孫綝被殺。
孫休在位六年間勵精圖治,可仍然無法挽迴多年來東吳內鬥和權力更迭頻繁帶來的疲弊衰落形勢。
而且孫休總計在位六年後便因病去世。
因兒子過於年幼,孫休立孫和之子孫皓繼位。
執政初期孫皓還算能施行善政,後來卻荒淫無度,沉迷酒色。
最終導致東吳國力進一步下降,再也無法抗衡晉朝。
在司馬炎的征討下,公元280年孫皓投降。
晉朝滅東吳的戰事尤為順利,僅用短短三個多月時間便一舉滅亡了東吳。
明明地盤和實力比蜀漢更強的東吳,卻在最後表現得一塌糊塗。
至此從公元220年漢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到280年晉朝統一天下,曆時共計六十年。
但是要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開始算起,那便曆時長達九十一年。
從184年黃巾起義時天下約五千萬人口。
經過諸侯混戰,三國鼎立開始,人口隻剩了一千萬。
再到晉朝重新統一天下,人口又略微提升到了一千六百萬。
在這近百年間殘酷又混亂的歲月裏,人口落差達到了恐怖的四千萬,人口下降多達七成。
如此觸目心驚的數字變化,在一段段人相食、白骨遍野、大戰傷亡數字、百姓無以維生等曆史記載的文字中,可以略微窺見當時的天下是一片何等淒慘的景象。
這段充滿殺戮和政權林立的曆史,也成為了華夏文明永遠需要銘記的過往。
可苦難坎坷的華夏文明,又即將在下一段曆史時期,經曆比這更加黑暗,更加刻骨銘心的悲慘曆史……】
曹魏政權也早已意識到司馬懿的權力過大,而今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已並非不可替代。
曹魏開始對其有了更強的打壓措施。
采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讓司馬懿成為太傅,削奪了他的兵權。
但是司馬懿在曹魏軍政之中的影響根深蒂固。
沒了軍權的司馬懿裝病蟄伏,悄無聲息地發展著自己的力量。
早年曹操為了穩固政權殺害了不少士族,這些人與曹魏政權的仇恨並沒有隨著時間早早消散。
司馬懿便私下招攬這些人成為自己的死士。
這些死士平常以平民身份生活,訓練和管理非常隱秘,並且隻靠單線聯絡。
就像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或後世的特工間諜。
曹魏方麵很難發現他們的存在。
並且司馬懿是曆經四朝的元老,對曹魏軍隊和官僚氏族有很高的影響力與威望。
在人脈和自身力量的加持下,司馬懿最終在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祀,京師宗室力量空缺時,突然發動了政變。
率領三千死士迅速控製皇宮和宗室。
同時封鎖洛陽城門,奪取京師禁軍這支曹魏最強精銳大軍的指揮權。
之後司馬懿以郭太後的名義發動清君側,將曹爽集團定義為挾持少帝企圖奪權的造反勢力。
如此曹爽一方的局勢瞬間陷入被動。
但此時的曹爽贏麵仍然很大。
司馬懿隻是占據了洛陽和京師禁軍,而曹爽手中有皇帝曹芳,隻要前往許昌籌措兵馬,並以天子號令召集各州郡出兵討伐司馬懿。
雖然會使曹魏國力大損,但足以剿滅司馬懿保住曹魏政權。
而司馬懿也知曉這點,為了迫使曹爽交出兵權,於是相約曹爽,效大漢光武帝劉秀故事,在洛水之畔盟誓。
許諾如果曹爽交出兵權,便保證他的榮華富貴和爵位。
而曹爽考慮到如果悍然發動大規模內戰,以至手足相殘,魏國的國力必然大幅倒退,很難再有滅亡蜀吳統一天下的實力,甚至有被東吳趁虛而入以至亡國的可能。
而且曹爽的家人宗族還都在洛陽,若是強攻怕是會麵臨滅族。
於是優柔寡斷的曹爽答應了前往洛水盟誓,向司馬懿交出了兵權。
曹爽終究不如曹魏以前的那些戰略眼光長遠,決策果斷又兇狠的將領。
以至讓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就奪得了曹魏政權。
然而司馬懿根本就沒有打算信守洛水誓約,在掌控權力後不久,便違背諾言以謀反罪處死了曹爽及其黨羽,清除了反對勢力。
並在之後漸漸更換州郡官吏,將潛在的反對勢力也逐個清除,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
期間駐守軍事重鎮的淮南壽春三次發動反抗司馬家的兵變,但都被掌權後的司馬家平定了下來。
公元251年,活了73歲的司馬懿去世,他的長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權力,繼續掌控著名義上的曹魏政權。
公元254年,曹芳密謀近臣意圖奪迴政權,但密謀泄密,曹芳最終被司馬師廢除帝位,改立年僅十四歲的曹髦為帝。
迴望曹芳的一生,八歲繼位,大權掌握在曹爽手裏,司馬懿政變時他十七歲,可仍然沒有任何實權左右曹爽的決定。
到二十二歲時,雖不安於成為傀儡頹廢度日,有複興曹氏的欲望,可卻已經徹底沒有了實現興複的條件。
不過終究嚐試反抗過,倒也沒有丟曹氏的臉。
而在他之後的曹髦,雖也是傀儡毫無實權,但更是不負曹家和身為帝王的血性。
公元255年,司馬師因眼睛長了腫瘤,術後割去腫瘤還未康複,又在平叛淮南過程中,眼球震出眼眶去世,其弟司馬昭繼續掌控權柄。
公元260年,年僅二十歲的曹髦密詔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等人入宮。
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然而,王沈和王業卻向司馬昭告了密。
曹髦知曉泄密後仍不願認命,悍然率領殿中宿衛和奴仆共計數百人,身穿太祖曹操的鎧甲,舉兵向司馬昭的府邸衝殺。
然而剛出宮門不遠,便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和成濟等人帶領的數千甲兵包圍。
曹髦舉天子劍喝道:
“朕乃大魏天子!爾等闖進宮來莫非要造反不成!?”
曹髦以帝王威嚴一時震懾住了普通士兵,可之後還是被成濟用長戟刺死了。
當街弑君,古今往來隻有司馬氏獨此一家。
曹髦也用自己氣節和死亡,將司馬家永遠刻在了曆史上受後世人鄙夷。
曹髦死後,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傀儡皇帝。
並且為了將弑君這個永記史冊的罪名推到成濟身上,還極其虛偽又殘忍地將成濟千刀萬剮,夷三族。
(有說法司馬昭本沒想殺曹髦,因為有曹芳反抗但隻是被廢沒有殺害這個前例在。
但是這個說法漏洞很大,成濟如果接到明確命令不能殺曹髦,他也絕不可能自作聰明去背弑君這個罪名。)
公元265年,司馬昭因病去世,其子司馬炎繼承大權。
正是司馬昭執政期間,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司馬炎掌權後,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步,隻剩消滅東吳了。
但在此之前,司馬炎終於走出了取代大魏成立晉朝的一步。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自己繼承帝位,因其父親司馬昭被封為了晉王,封地在春秋時期晉國故地,所以建國號為晉。
晉朝由此建立。
而要說到晉朝滅亡東吳的過程,得先說說東吳這些年來發生的變故。
公元229年,在石亭之戰擊敗魏軍之後,孫權終於稱帝,建國號吳。
但之後因為孫權在立嗣問題上反複無常。
太子孫登早逝後,立孫和為太子。
可孫權後又格外寵愛魯王孫霸,待遇基本與太子相當,使得孫霸漸有了奪嫡之意。
朝臣也分為太子、魯王二黨,互相攻訐。
這場“二宮之爭”持續近十年,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資源,許多重臣卷入其中。
孫權的晚年終究是昏聵了。
不僅沒有及早調停二宮之爭,反而忽視長遠影響,廢黜孫和,賜死孫霸。
兩個最有繼承資格的子嗣都被孫權自絕了後路。
並且參與二宮之爭的許多大臣都被牽連,或處死,或流放。
東吳政權被大規模清洗,為後續嚴重的政治混亂埋下禍根。
並改立年僅七歲的孫亮為太子。
這場嚴重的政治鬥爭起源於孫權,且孫權晚年沉迷享樂,不勤國事,導致後續新晉升的臣子爭權奪利,貪汙腐敗,最終導致東吳開始極速衰落,且在最後被晉朝滅亡。
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
因為孫權留下的禍根。
公元258年,孫亮被權臣孫綝。
孫亮在位期間一直在與權臣爭奪權力,因不滿權臣孫綝把持朝政,於是密謀誅殺他。
但消息走漏,孫綝廢孫亮帝位,改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
公元260年,年僅十八歲的孫亮被誣陷自殺。(另有說法是被孫綝毒殺。)
孫休繼位之後再一次密謀誅殺孫綝,這一次沒有泄密,孫綝被殺。
孫休在位六年間勵精圖治,可仍然無法挽迴多年來東吳內鬥和權力更迭頻繁帶來的疲弊衰落形勢。
而且孫休總計在位六年後便因病去世。
因兒子過於年幼,孫休立孫和之子孫皓繼位。
執政初期孫皓還算能施行善政,後來卻荒淫無度,沉迷酒色。
最終導致東吳國力進一步下降,再也無法抗衡晉朝。
在司馬炎的征討下,公元280年孫皓投降。
晉朝滅東吳的戰事尤為順利,僅用短短三個多月時間便一舉滅亡了東吳。
明明地盤和實力比蜀漢更強的東吳,卻在最後表現得一塌糊塗。
至此從公元220年漢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到280年晉朝統一天下,曆時共計六十年。
但是要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開始算起,那便曆時長達九十一年。
從184年黃巾起義時天下約五千萬人口。
經過諸侯混戰,三國鼎立開始,人口隻剩了一千萬。
再到晉朝重新統一天下,人口又略微提升到了一千六百萬。
在這近百年間殘酷又混亂的歲月裏,人口落差達到了恐怖的四千萬,人口下降多達七成。
如此觸目心驚的數字變化,在一段段人相食、白骨遍野、大戰傷亡數字、百姓無以維生等曆史記載的文字中,可以略微窺見當時的天下是一片何等淒慘的景象。
這段充滿殺戮和政權林立的曆史,也成為了華夏文明永遠需要銘記的過往。
可苦難坎坷的華夏文明,又即將在下一段曆史時期,經曆比這更加黑暗,更加刻骨銘心的悲慘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