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魏吳爭霸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263年,蜀漢投降,劉禪成為了曹魏的安樂公。
三國自此隻剩下了兩國。
在曹魏滅亡蜀漢期間,東吳與曹魏的戰爭也並未停止。
時間線迴到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登基。
趁著曹魏政權更替,蜀漢屢次北伐交戰激烈之際,東吳也多次發兵討伐魏國。
東吳將曹魏在長江以北的部分地區占領,使得東吳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不斷派兵進駐長江北岸,曹魏失去了在此區域依靠長江天險防備東吳的有利局勢。
但是東吳明顯有更大的野心。
統一天下才是華夏政權永遠的最高目標。
於是在公元228年,東吳與曹休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石亭爆發了大戰。
但是石亭之戰東吳早有準備。
先是利用詐降,引誘曹休的十萬大軍進入預設的包圍圈。
等曹休發覺被圍之後,又沒有選擇及時突圍,而是企圖依靠更為精銳的兵馬與東吳交戰。
陸遜率領的吳軍三麵包圍了魏軍,形成多麵進攻的戰術優勢。
最終曹休大敗,損兵折將眾多。
這也是曹魏自赤壁之戰後,遭遇的最為慘重的兵敗。
使得曹魏兵力和糧草物資損失太大,短時間內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能力。
曹休難以接受這樣的慘敗,抑鬱成疾。
最終於公元228年,曹休這位魏國最高統帥就此去世。
曹休的死亡雖然少有被提及,但對曆史的影響頗為深遠。
因為經過多年的戰爭和時間流逝,像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夏侯尚、許褚等可以完全信任的頂級將領都已去世。
曹魏宗室的頂級將領所剩無幾。
尤其三年之後,另一位曹氏最高統帥之一的曹真也病逝了。
這便給了司馬懿這個外姓將領有了徹底崛起的機會。
曹真死後,司馬懿順勢成為了曹魏軍界無可替代的頂級軍事將領。
這也為後來的天下劇變帶來了根源性影響。】
早在天幕用伊尹對比司馬懿人品差距的時候,曹操便已經先行將司馬懿全家控製了起來。
曹操還讓司馬懿與自己好好看著天幕後續的結果,以決定對司馬懿最終的處置。
天幕這時再一次暗示司馬懿會在後來影響曹魏政權。
可是讓司馬懿精神緊繃到幾乎要昏厥過去。
司馬懿當即就跪了下來。
“魏王,魏王司馬懿絕無反心,即便按上蒼所言會在後來造成影響,但也絕不可能是因為造反,司馬懿包括司馬全族都絕無造反之心啊魏王。”
曹操蹲下身子陰沉道:
“不急,反正按順序上蒼很快就會講到你司馬懿和司馬家究竟幹了什麽,很快,不急~”
司馬懿冷汗直冒。
他現在什麽也做不了,隻能不斷在心中對未來的自己反複默念“不要造反。”
……
【石亭之戰後,東吳趁著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又一次發動對合肥的攻勢,而且還是舉兵十萬。
但是這一次仍舊是久攻不下。
合肥對東吳就像是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前後攻打了足足五次都沒有破城。
而此戰之後,直到公元238年,東吳對曹魏都沒有再發動大規模攻勢。
公元238年,司馬懿在曹睿的命令下開始攻打長期盤踞北方的公孫氏。
從曹操官渡之戰占領袁紹的地盤,占據天下八個半州開始,公孫氏就一直盤踞遼東始終沒有被曹魏真正控製。
而借著諸葛亮去世,東吳暫時也沒有北伐魏國,於是曹睿決定趁此機會徹底解決公孫氏。
最終公孫淵在司馬懿的大舉進攻下戰死。
但是平定遼東後的司馬懿,為了徹底毀滅公孫氏在遼東多年經營的根基,避免複叛,在遼東襄平城展開了大規模屠殺。
凡是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被屠戮。
並遷移剩餘遼東百姓進入中原管控。
此舉使得遼東地區的漢人減少了約九成,漢人在遼東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這給遼東地區埋下了巨大隱患。
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獲得了大量土地資源和發展機會。
這給將來對華夏文明造成極其惡性影響的五胡亂華,留了一個任其滋生壯大的絕佳機會。】
篡奪曹魏政權,建立晉朝的晉武帝司馬炎眉頭緊皺。
疑惑道:“這五胡亂華是指北方胡人侵犯我中原?
那對我中原造成極其惡性的影響是有惡劣?
朕剛剛滅了東吳統一天下不久,尚且需要時間和兵力,維持駐守各地州郡鞏固天下。
這五胡亂華是多久以後會發生?
若是影響真的大到連上蒼都如此用詞形容,朕是否應該不顧國內穩定,立即派兵重新肅清遼東和北方胡人?”
……
司馬懿看著天幕,大喜過望對曹操說道:
“魏王,魏王你看,我司馬家果然沒有造反之心,造成的影響是指間接導致了所謂的五胡亂華。
臣的本意是為了斷絕遼東複叛,五胡亂華真不是臣能夠意料到的,若是魏王以此責罰,司馬懿甘願領罪。
臣願意領兵立即去剿滅公孫氏,用更多的時間去好生經營我漢人的遼東,壓製北方胡人壯大成勢。”
曹操看著天幕眼睛一眯。
如果司馬懿造成的影響真的無關政權,那為何天幕先前要拿伊尹和司馬懿做比較呢?
事情恐怕沒這麽簡單,天幕沒講到司馬家的真正影響之前,還不能就此下定論。
自然也不可能現在就放走司馬懿。
便說道:“公孫氏在遼東的勢力根深蒂固,抽調抵禦蜀漢和東吳的兵力去收複遼東需要時機,現在就是派你去了也無用,你還是隨孤一同看著上蒼繼續陳述吧。
若是孤真的誤會你了,自然會在真相大白後還你清白。”
司馬懿咽了口唾沫。
思慮深遠,疑心太重的主公就是這點不好,輕易根本忽悠不了。
司馬懿隻得繼續默默祈禱。
但是天幕下一段陳述一出現,司馬懿的心便立即又提到了嗓子眼。
……
【公元239年,年僅三十六歲,在位十三年的魏明帝曹睿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
太過年幼沒有親政能力的新帝,難免會導致大權旁落。
曆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王防備的司馬懿,再也沒有人可以壓製他的野心。
從司馬家真正抓住掌握大權的機會開始,曆史將會發生一個深遠影響華夏命運的巨大轉變……】
三國自此隻剩下了兩國。
在曹魏滅亡蜀漢期間,東吳與曹魏的戰爭也並未停止。
時間線迴到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睿登基。
趁著曹魏政權更替,蜀漢屢次北伐交戰激烈之際,東吳也多次發兵討伐魏國。
東吳將曹魏在長江以北的部分地區占領,使得東吳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不斷派兵進駐長江北岸,曹魏失去了在此區域依靠長江天險防備東吳的有利局勢。
但是東吳明顯有更大的野心。
統一天下才是華夏政權永遠的最高目標。
於是在公元228年,東吳與曹休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石亭爆發了大戰。
但是石亭之戰東吳早有準備。
先是利用詐降,引誘曹休的十萬大軍進入預設的包圍圈。
等曹休發覺被圍之後,又沒有選擇及時突圍,而是企圖依靠更為精銳的兵馬與東吳交戰。
陸遜率領的吳軍三麵包圍了魏軍,形成多麵進攻的戰術優勢。
最終曹休大敗,損兵折將眾多。
這也是曹魏自赤壁之戰後,遭遇的最為慘重的兵敗。
使得曹魏兵力和糧草物資損失太大,短時間內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能力。
曹休難以接受這樣的慘敗,抑鬱成疾。
最終於公元228年,曹休這位魏國最高統帥就此去世。
曹休的死亡雖然少有被提及,但對曆史的影響頗為深遠。
因為經過多年的戰爭和時間流逝,像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夏侯尚、許褚等可以完全信任的頂級將領都已去世。
曹魏宗室的頂級將領所剩無幾。
尤其三年之後,另一位曹氏最高統帥之一的曹真也病逝了。
這便給了司馬懿這個外姓將領有了徹底崛起的機會。
曹真死後,司馬懿順勢成為了曹魏軍界無可替代的頂級軍事將領。
這也為後來的天下劇變帶來了根源性影響。】
早在天幕用伊尹對比司馬懿人品差距的時候,曹操便已經先行將司馬懿全家控製了起來。
曹操還讓司馬懿與自己好好看著天幕後續的結果,以決定對司馬懿最終的處置。
天幕這時再一次暗示司馬懿會在後來影響曹魏政權。
可是讓司馬懿精神緊繃到幾乎要昏厥過去。
司馬懿當即就跪了下來。
“魏王,魏王司馬懿絕無反心,即便按上蒼所言會在後來造成影響,但也絕不可能是因為造反,司馬懿包括司馬全族都絕無造反之心啊魏王。”
曹操蹲下身子陰沉道:
“不急,反正按順序上蒼很快就會講到你司馬懿和司馬家究竟幹了什麽,很快,不急~”
司馬懿冷汗直冒。
他現在什麽也做不了,隻能不斷在心中對未來的自己反複默念“不要造反。”
……
【石亭之戰後,東吳趁著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又一次發動對合肥的攻勢,而且還是舉兵十萬。
但是這一次仍舊是久攻不下。
合肥對東吳就像是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前後攻打了足足五次都沒有破城。
而此戰之後,直到公元238年,東吳對曹魏都沒有再發動大規模攻勢。
公元238年,司馬懿在曹睿的命令下開始攻打長期盤踞北方的公孫氏。
從曹操官渡之戰占領袁紹的地盤,占據天下八個半州開始,公孫氏就一直盤踞遼東始終沒有被曹魏真正控製。
而借著諸葛亮去世,東吳暫時也沒有北伐魏國,於是曹睿決定趁此機會徹底解決公孫氏。
最終公孫淵在司馬懿的大舉進攻下戰死。
但是平定遼東後的司馬懿,為了徹底毀滅公孫氏在遼東多年經營的根基,避免複叛,在遼東襄平城展開了大規模屠殺。
凡是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被屠戮。
並遷移剩餘遼東百姓進入中原管控。
此舉使得遼東地區的漢人減少了約九成,漢人在遼東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這給遼東地區埋下了巨大隱患。
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獲得了大量土地資源和發展機會。
這給將來對華夏文明造成極其惡性影響的五胡亂華,留了一個任其滋生壯大的絕佳機會。】
篡奪曹魏政權,建立晉朝的晉武帝司馬炎眉頭緊皺。
疑惑道:“這五胡亂華是指北方胡人侵犯我中原?
那對我中原造成極其惡性的影響是有惡劣?
朕剛剛滅了東吳統一天下不久,尚且需要時間和兵力,維持駐守各地州郡鞏固天下。
這五胡亂華是多久以後會發生?
若是影響真的大到連上蒼都如此用詞形容,朕是否應該不顧國內穩定,立即派兵重新肅清遼東和北方胡人?”
……
司馬懿看著天幕,大喜過望對曹操說道:
“魏王,魏王你看,我司馬家果然沒有造反之心,造成的影響是指間接導致了所謂的五胡亂華。
臣的本意是為了斷絕遼東複叛,五胡亂華真不是臣能夠意料到的,若是魏王以此責罰,司馬懿甘願領罪。
臣願意領兵立即去剿滅公孫氏,用更多的時間去好生經營我漢人的遼東,壓製北方胡人壯大成勢。”
曹操看著天幕眼睛一眯。
如果司馬懿造成的影響真的無關政權,那為何天幕先前要拿伊尹和司馬懿做比較呢?
事情恐怕沒這麽簡單,天幕沒講到司馬家的真正影響之前,還不能就此下定論。
自然也不可能現在就放走司馬懿。
便說道:“公孫氏在遼東的勢力根深蒂固,抽調抵禦蜀漢和東吳的兵力去收複遼東需要時機,現在就是派你去了也無用,你還是隨孤一同看著上蒼繼續陳述吧。
若是孤真的誤會你了,自然會在真相大白後還你清白。”
司馬懿咽了口唾沫。
思慮深遠,疑心太重的主公就是這點不好,輕易根本忽悠不了。
司馬懿隻得繼續默默祈禱。
但是天幕下一段陳述一出現,司馬懿的心便立即又提到了嗓子眼。
……
【公元239年,年僅三十六歲,在位十三年的魏明帝曹睿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
太過年幼沒有親政能力的新帝,難免會導致大權旁落。
曆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王防備的司馬懿,再也沒有人可以壓製他的野心。
從司馬家真正抓住掌握大權的機會開始,曆史將會發生一個深遠影響華夏命運的巨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