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收迴大權後,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漢朝此前積攢的弊病。


    因漢武帝時期的連年征戰,國庫緊缺,便以賣官弼爵之策擴充財政,這也導致了大漢吏治始終充斥腐敗和無能之人。


    漢宣帝便大肆整頓吏治,設立監察機構,監督官吏治理得失,杜絕屍位素餐的官吏,官員升遷皆以政績為準。


    官員的任命也不再以單純的姻親提拔和賣官為主,而是由朝中大臣舉薦,再經過皇帝考察,確定才學品德兼優才可為官。


    同時依然采取惠民政策,減免普通百姓土地田租,並貸款給百姓購買糧食物品,且不收取利息。


    同時還采取強硬手段扼製土地兼並。


    對關中和關東地區,依靠聯合貪官汙吏和經濟剝削手段,兼並大量土地和佃農的豪強,直接出動軍隊將他們遷往平陵、杜陵這兩處受嚴格軍事管控的皇家陵園郡縣,如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再將查抄的土地全部分發給貧苦佃農。


    土地兼並情況得到一定程度遏製。


    對外方麵,經過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大漢與西域的商貿溝通往來越發頻繁,絲綢之路也在此間逐步成熟。


    又因為在霍光時期,大漢對匈奴施以強硬的敵對態度,以十六萬兵馬聯合西域烏孫國,大舉斬殺匈奴數萬人馬,繳獲數十萬牲畜,徹底動搖了匈奴在西域的統治。


    在漢宣帝執掌兵權後,匈奴又經曆多次挫敗。


    迫於大漢軍事和生存環境被擠壓的絕境,匈奴內部也產生了嚴重的分裂。


    在權力爭鬥中正式分裂為南北匈奴。


    南匈奴逐日王最終率領數萬人馬投降大漢。


    不久後,南匈奴單於也派遣弟弟穀蠡王入長安成為質子,侍奉大漢朝廷,正式向大漢稱臣。


    大漢為宗主國,南匈奴為藩屬國,匈奴仍然享有自治權。


    在後續長期的文化交流、貨物貿易、政治聯姻中,南匈奴對大漢再無敵意。


    並且南匈奴與北匈奴形成敵對,已無須大漢出兵,南匈奴自己便將北匈奴隔絕在漠北。


    此前原本在匈奴控製之下的西域,也隨著南匈奴的投降和大漢軍兵的介入,西域首次被大漢完全控製。


    大漢設立西域都護府,首次將西域三十六國統一納入大漢版圖。


    自此大漢因西域都護府擴土兩百萬平方公裏,國土總麵積達到六百餘萬平方公裏。


    隨著絲綢之路帶來的溝通和貿易加深,大漢的文化與科技也開始湧入西域諸國,進一步鞏固了對西域的統治,也逐漸加深了西域對大漢的認同感。


    後世的新疆也由此第一次納入華夏版圖。


    又因為沒有了匈奴這個最大外患,大漢得以削減兵力,降低財政支出和百姓壓力。


    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的大好盛世局麵,也讓大漢由此迎來了孝宣之治,亦是西漢最鼎盛的時期。


    這個時期漢朝百姓購買糧食的價格,是整個大漢時期最便宜的時候。


    然而似乎大部分帝王在其執政後期,都會陷入在曾經建立的功績中驕傲自滿,進而荒廢國事,沉迷享樂。


    漢宣帝也沒能例外。


    在他執政後期逐漸奢靡享樂,並重用宦官和外戚代理自己執政,導致政治腐敗,貪汙橫行。


    放任宦官誅殺賢臣和功臣,粉飾虛張。


    外戚也在此間得以勾結黨羽,發展壯大。


    導致大漢的盛世並未長久持續下去,為西漢的由盛轉衰埋下禍根。


    外戚專權,似乎是大漢始終都無法解除的魔咒。


    西漢最終因為外戚專權導致被篡位滅亡的根源,也要從漢宣帝後期的昏庸開始算起。


    故而後世評價他為:論其功為中興之君,論其罪則為基禍之主。】


    皇權的獨裁弊端再一次體現出來。


    賢明的皇帝可以依托國力的強大建立盛世,可昏庸的皇帝也能致使得來不易的盛世轉瞬即逝。


    甚至賢明和昏庸可以出自同一個皇帝。


    未央宮中的漢宣帝劉病已,難以置信地看著天幕透露出來的信息。


    “大漢亡了?大漢因朕亡了!?”


    遭受沉重打擊的劉病已,淚水瞬間奪眶而出。


    “朕不是開創了孝宣盛世嗎?大漢不是在朕的手裏達到鼎盛了嗎?


    朕這一生勵精圖治,隻是近來才有所放鬆,大漢怎能就亡了?”


    劉病已盯著天幕中的信息。


    外戚、宦官、不聽諫言、朝政混亂腐敗。


    劉病已細想自己確實重用了宦官和外戚。


    但是任用外戚是靠血親鞏固權利,重用宦官則是平衡權力,避免朝臣獨攬大權。


    宦官完全依附於皇權,隻要不予以兵權,他們的生殺予奪全在皇帝一念之間,新皇上位時也能自如地任用新的宦官。


    自己隻是想靠這樣的平衡,增加皇權處理朝政的上限,順便也讓自己能夠輕鬆一些。


    隻是這樣卻也會危害國家以至滅亡嗎?


    天幕進一步講解道漢宣帝重用外戚和宦官,是如何危害朝政和國家的。


    【宦官代表著皇權,直接掌控機要政務、監視軍隊、幹涉司法等關鍵權力。


    巨大的權力和仰仗皇權,讓他們膽敢濫用職權為自身謀利。


    宦官可以靠著權力貪汙腐敗,如未收到賄賂,便可不將臣子的奏折上報給皇帝。


    而對於反對宦官的賢臣們,宦官也會羅織罪名加以迫害。


    對於甘願拜倒在宦官權勢下的臣子,宦官便可以提拔這些人掌握皇帝不允許宦官掌握的權力。


    期間滋生的腐敗自然越演越烈。


    而外戚又因為得到皇帝信任,宦官不敢拿他們怎麽樣。


    可是一旦宦官和外戚聯手,朝堂的權力便會在皇帝不易察覺中,漸漸全部落入外戚和宦官的聯盟勢力手中。


    皇帝執政的壓力因為宦官得到釋放,漸漸的,皇帝也會怠惰朝政。


    受到宦官和外戚的蒙蔽,皇帝便無法得知朝堂是否真的存在貪汙腐敗。


    也不知曉在朝政之外的國家和百姓,究竟生活在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


    如此的官僚體係製度,極大地將原本賢能忠君的忠臣們排除在外。


    不肯與宦官和外戚同流合汙的臣子,甚至無法在朝堂上存在下去。


    從根本上,皇權始終無法脫離皇帝本身的執政才能和遠見。


    一旦這樣的集權製度,遇上昏庸怠政的皇帝,亡國和皇權被篡奪便是必然的結局。】


    知曉了為什麽說大漢會因自己亡國的真相,劉病已頓時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麽。


    他要收迴給予宦官的權力。


    要削弱外戚勢力,決不能縱容他們坐大。


    他更要重新勵精圖治,親自選拔能夠為國為民的賢能忠臣,讓他們成為朝堂上的主流。


    大漢絕不能亡!大漢也絕不會亡在他的手裏!


    ……


    天幕的內容也同樣警醒了其它存在宦官專權的朝代。


    如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宦官掌控了大量權力,就連神策軍都受宦官操控,以至於唐昭宗李曄?居然被宦官囚禁和廢除帝位,大唐也因此在內憂外患下亡國。


    而導致這一切悲劇發生的,正是執政後期放權給宦官的唐玄宗李隆基。


    現在得到警醒的李隆基,也終於恢複了些許他曾經的聖明。


    此前他確實懈怠了朝政,讓宦官掌握了太多權力,以至於聽到的都是大唐繁榮昌盛的奏折,可卻少有聽到臣子們對宦官的檢舉或不滿。


    看來在他不知不覺間,朝堂大部分官員已經被宦官給籠絡了。


    這樣嚴重的隱患必須解決,清洗朝堂已是必然了。


    李隆基那淩厲的眼神頓時讓宦官們汗流浹背,膽戰心驚……


    而掌控錦衣衛的明朝宦官,尤其是號稱千歲的魏忠賢更是大名鼎鼎。


    天啟帝朱由校對於宦官和權力的掌控倒還不算差。


    能夠有意識地讓魏忠賢製衡東林黨群臣,那麽他也還有機會重新思索對東林黨和閹黨的處理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