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年,在位二十六年的漢宣帝病逝於未央宮,原皇後許平君之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劉病已在去世之前,特地為劉奭安排了三位輔國能臣。


    以樂陵侯史高為主,太子太傅蕭望之和少傅周堪為輔。


    其中蕭望之是儒家學派,深受漢元帝信任,他也清晰地看到了朝堂權力被外戚和宦官嚴重把持。


    遂建議漢元帝削弱宦官和外戚,如中書令這樣直接處理政務的重要官職不該掌握在宦官手裏,否則第一時間接觸奏章的宦官便有極大權力左右政令。


    建議削權分化宦官和外戚。


    可是漢元帝優柔寡斷,不知沒了這群宦官,誰還能如此值得信任替他治理朝政。


    久而未決之下,身為外戚的史高和宦官聯手,誣告蕭望之,使其為了自證清白自殺而亡。


    漢元帝氣憤不已,可是失去蕭望之這些儒臣幫助後,他更難以遏製宦官和外戚。


    也終於深刻體會到了蕭望之所說宦官專權的危害是有多麽嚴重。


    此後以石顯為代表的宦官集團,和以史高為代表的外戚集團徹底把持朝政。


    就連有人提醒漢元帝當今朝堂混亂不堪,絕不可再寵信宦官和佞臣,都會被石顯以誹謗朝政為由直接處死。


    一生碌碌無為放縱宦官當權的漢元帝,還因吏治敗壞,百姓受剝削嚴重,導致國家動蕩不安,流民四起,就連祖上打下來的領土都開始丟失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海南島上的官吏暴虐橫行,搜刮民脂民膏,島上百姓群起反抗不斷,最終大漢被迫放棄在島上設置官署,海南島領土就此遺失。


    漢武帝時期設置的高句麗縣,即chaoxian,北夫餘王之子朱蒙在縣內建國,稱高句麗國,漢元帝不承認高句麗國,卻又沒有派兵鎮壓不臣。


    高句麗縣也暫時丟失。


    漢朝的弊病非但沒有在尚有挽迴餘地時解決,反倒在漢元帝一朝越發深重,導致大漢的國力和統治嚴重衰弱,最終在日後的積重難返中正式被篡位亡國。


    而漢元帝一朝除了這些重大政治事件外,還有一件外交事件被曆史記載了下來。


    而此次事件的主要人物,反倒比漢元帝這個帝王更為世人所知。


    公元前54年,漢朝的一戶平民之家中誕下一位女娃娃,名為王昭君。


    王昭君天生麗質,自幼便是遠近聞名的美人胚子。


    有詩稱其曰:峨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兄嫂和家人都對其疼愛有加,不惜耗費家財讓其學習琴棋書畫。


    待王昭君到了選秀的年紀,她的美貌冠絕當地,順其自然成為當地郡縣首選被送入宮中。


    入宮後成為秀女的王昭君,待經過漢元帝挑選後便有機會被納入後宮。


    以王昭君的美貌理應是必然能被選上,可是因為天南海北的秀女太多,漢元帝看不過來便讓畫師畫下秀女們的美貌再慢慢挑選。


    而王昭君因為沒有賄賂畫師,便被畫師故意在額頭點上了一顆大痣。


    當時的漢朝有麵相之說,額頭有大痣是為克夫之相,因此王昭君沒能被選上。


    連畫師都如此大行貪汙之舉,可見在漢元帝的無能統治下,整個漢朝吏治是如何的腐敗。


    王昭君作為普通宮女默默無聞數年之後,南匈奴單於以臣子身份前來朝見大漢皇帝。


    此間,匈奴單於按例請求迎娶大漢的公主,以成為大漢的女婿加強雙方之間的姻親關係。


    漢元帝也照例隨便挑選了以為有克夫之相的王昭君封為大漢公主,準備將之作為和親送與匈奴單於。


    然而在漢元帝為“大漢公主”舉行送別禮時,這才得見王昭君的額頭哪裏有什麽大痣,分明美得傾國傾城。


    頓時後悔將王昭君贈予匈奴單於。


    可是一旁的匈奴單於,早就在為大漢皇帝能將如此美麗的“女兒”嫁給自己,而對大漢皇帝感激不已。


    這番情況下漢元帝再怎麽後悔都不好收迴成命,以免導致與南匈奴交惡。


    就這樣,被命運捉弄的王昭君被迫離開了讓她眷戀不舍的大漢故土,去往了草原成為匈奴人的妻子。


    事後的漢元帝也是勃然大怒,徹查緣由得知畫師貪腐,直接將那些畫師全部處死,害了王昭君的畫師亦在其中。


    正式出塞離開大漢時,王昭君吹奏了一曲離別悲樂,以此紀念家鄉。


    那哀傷的曲聲讓南飛的大雁甚至都落地駐足了下來,沉魚落雁中的落雁雅稱,由此得來。


    王昭君在匈奴的餘生坎坷頗多。


    南匈奴單於與王昭君成婚才三年便去世了。


    王昭君去信大漢請求迴到故土,卻被拒絕。


    之後王昭君又被迫嫁給了單於的長子,即他丈夫的大兒子。


    如此生活十餘年後,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


    即便經過十多年的歲月滄桑,王昭君的美貌猶在。


    於是又被迫嫁給了第二任丈夫的弟弟。


    一生被迫嫁給三個有血緣關係的男子,直至王昭君去世,她都沒能再迴到大漢故土。


    而絕世美貌帶給她的,除了年少時那段隻能被懷念的幸福,更多的卻是大半生的悲傷與憂思故國。


    中原王朝的和親之舉,一定程度上為國家促進了和平。


    可那樣的和平,又是犧牲了多少中原女子或公主的一生,被迫委身於異國男子,甚至因為外族的習俗,多數時候都要複嫁給多個男子……】


    有宦官和外戚弊病的朝代,更多的注意力還是留在了大漢會因為宦官和外戚而亡國。


    並自省自己的朝代同樣使用了宦官,是否也存在朝政動蕩和被宦官蒙蔽的現象。


    而沒有這方麵隱患的帝王,則有更多心思放在和親這件事上。


    唐太宗李世民歎氣道:


    “想我大唐也將公主嫁去他國和親,實在沒有臉麵評價漢朝的和親。


    這些公主為了國家的安定受了太多委屈。


    被朕親自冊封嫁去吐蕃的文成公主,這一晃也有好幾年了。


    也不知在那吐蕃高原上,我大唐的公主過得怎樣?思鄉之時又會不會埋怨送走她們的大唐……”


    ……


    明太祖朱元璋沒好氣評價道:


    “拿自家的公主去換安寧,呸!真正的安寧是要靠打出來的!


    我大明絕不會行這等和親之舉,哪怕是普通漢家女子也不行!朕要立此為祖製,我大明後世的皇帝也決不能做出這等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