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最後一段話透露出的信息,讓劉徹眉頭緊鎖。


    “霍家人擔任了太多官職,的確威脅到了皇權。


    不過霍光德行未失,多年來仍以皇帝為重。


    否則就不會立不受掌控的劉賀為帝,而是挑選年歲更小的皇族子弟了。


    而且那時的霍光已經六十歲,定然是霍光死後才發生了巨變,讓劉病已不得不收迴霍家的權力。”


    衛子夫趕緊向劉徹下跪,以家族長輩身份,為此時還是少年的霍光告罪。


    劉徹拉起衛子夫,隻說道:


    “霍光隻是提拔了家族子弟,任誰掌權都會這麽做。


    隻怪朕沒有考慮地更為長遠,權臣大肆提拔家族子弟就跟外戚專權一樣會威脅皇權,舉孝廉的選拔官員製度是應該改一改了。


    得立個祖製,為官者不能提拔自家人。


    隻是能讀書有才能的,大多又是家底殷實的官員之家,今後的官吏要從哪裏選拔可是得好好想一想。”


    見衛子夫還是有點後怕的樣子,劉徹笑著安撫道:


    “除此之外霍光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穩定朝政,賑濟百姓,壓製匈奴。


    對劉賀的處理也很不錯,殺雞儆猴。


    朕也得設立一個專門的官職,巡視各地封侯和官員的執政成果,若是誰敢將我大漢的子民禍害地民不聊生,朕非得直接出兵治他們的罪,也正好有理由收迴他們的封地和官職。


    衛霍兩家具是能臣大將,而朕能得他們,追根溯源還是得歸功於皇後啊。”


    說完,劉徹的眼神再一次變得冷酷犀利。


    “上官桀和桑弘羊,這倆混賬東西,朕托孤於他們委以重任,他們不知足大肆在朝中安插族人也就算了,居然還敢謀反。


    朕可得好好問問他們的罪。”


    ……


    【經曆了漢武帝、漢昭帝,到現在的漢宣帝三朝,期間再穿插一個廢帝。


    算下來霍光已經是經曆四朝皇帝的元老了。


    諸多的子侄姻親在朝中占據各種要職,霍家官僚也漸漸發展成了霍氏親黨,盤踞整個朝堂,根深蒂固。


    身為臣子,卻過多把持了權力,也為後來的霍氏滅族埋下了禍根。


    身為元老的霍光,經曆了漫長歲月和權力誘惑的考驗,也的確讓他在餘生緊守住了身為臣子的本心。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子侄後代們卻迷失在了權力的誘惑中。


    他們倚仗著霍家龐大的勢力,對皇權,對大漢,徹底沒有了敬畏之心。


    霍光的繼室,也就是二婚妻子霍顯,對小女兒沒能成為劉病已的皇後記恨在心。


    於是霍顯瞞著霍光,竟然唆使太醫暗中對漢宣帝的皇後許平君下毒。


    身為大漢的皇後,尤其剛剛分娩完的許平君就此被毒死。


    許平君與未稱帝前的劉病已便是恩愛夫妻,許平君的死讓劉病已暴怒異常,將所有診治許皇後的太醫全部逮捕追責。


    霍顯十分害怕被她唆使下毒的太醫會揭發她,這才將前因後果告知給了霍光。


    霍光震驚不已,對妻子惱怒至極,欲要直接揭發妻子,但又擔心霍家全族會受到牽連,最終還是選擇保住霍家。


    建議漢宣帝事已至此,就不要問罪無辜的太醫們了。


    漢宣帝接受了建議,釋放的太醫們。


    之後霍成君也如願成為了劉病已的皇後。


    兩年後,霍光病重去世,劉病已傷心痛哭,以皇帝級別的葬禮,將霍光葬在了茂陵。


    霍光死後,劉病已重新調查得知了,許平君被毒害是霍家所為的真相。


    但是霍家權勢滔天,劉病已隻能先行隱忍,慢慢地將霍家掌握有兵權的武將調往邊境,一步步削弱霍家,收迴兵權。


    霍家也漸漸察覺了不對,驚慌之下開始生出謀反之意,但是密謀造反的消息遭到泄露。


    很快霍氏滿門被抄斬,唯有霍家少數幾人因揭發謀反有功而被豁免。


    霍成君也被廢除皇後身份,打入冷宮。


    不過霍光的功績劉病已並不否定,也沒有收迴給霍光的尊號,漢朝後世帝王仍然對霍光尊俸祭祀。


    不過這段曆史中有些細節還存有疑點。


    等到霍光死後,許平君逝世已有四年之久,劉病已才重新追查,而且一查便查出了真相。


    剿滅謀反的過程也太過輕易。


    而且沒有追究霍光的包庇之罪,保留了他的所有榮耀。


    便有陰謀論懷疑,許平君之死隻是劉病已鏟除霍家的一個借口。


    不管霍家有沒有害死許平君,劉病已都會鏟除霍家恢複皇權。


    不管曆史的真相如何。


    霍光也的確有縱容家族動搖皇權的汙點,不過除此之外,霍光對於大漢的功績遠遠大於僅有的這個汙點。


    如果沒有霍光,在劉弗陵過早逝世後,天下爭奪皇位的諸侯又不知該將大漢攪亂成什麽模樣。


    後世的人們也時常將霍光和商元聖伊尹的事跡放在一起舉例。


    成為著名的伊霍典故,以代表有廢立帝王的強權,卻不行篡位之舉的忠臣表率。】


    劉徹先是憤怒到攥起拳頭,隨後又無可奈何地深深歎了口氣。


    他憤怒的不是曆史的真相如何。


    而是無奈不論曆史的真相如何,都掩蓋不了大漢的皇權太過輕易被動搖。


    僅僅隻是兩次外戚幹政,就讓大漢兩次差點改朝換代。


    又僅僅是帝王的早逝,同樣會極大影響權力的交接,進而動搖大漢國祚。


    貌似不論是商朝,秦朝,還是他的大漢,皇權都顯得既強大又脆弱。


    經曆過從沒有權力到執掌無上權力的劉徹,深刻明白這一點。


    皇權淩駕於一切之上,無論什麽抉擇皇權都可以做到一言決。


    依靠趨附皇權的官僚體係,下達的一切政令都可以極為高效地頒布整個天下,沒有誰能出於利益糾紛左右皇權的意誌。


    不存在官僚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扯皮,怠慢行政效率。


    可皇權同時又極大限製於皇帝個人的執政能力、品行和精力上限。


    一旦出現差錯,轉眼之間王朝就有傾覆的危機。


    這世間真的有解決這一切問題的辦法嗎?


    又或者後世是靠什麽體係製度,實現國家高效運行又足夠穩定的?


    兩千多年以後的後世,那無比繁榮強大的畫麵始終在劉徹,乃至所有帝王們的腦海中縈繞。


    他們無一不渴望知曉,這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