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君臣攜手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 作者:第二藝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經在詔獄絕食兩天的周亞夫,雖然無法直接看到天上的天幕,但天幕的聲音還是不受任何阻礙地傳入了他的耳中。
知道後世人和上蒼對他罪行的平反,周亞夫感到莫大的心滿意足和委屈得到釋放。
這時廷尉獄吏端來了一桌飯菜和酒水,勸說道:
“周公,吃些東西吧,陛下應該已經通過上蒼知曉了您是冤枉的,肯定會考慮免除您的罪行,您若是沒能撐到那時候,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周亞夫喝了一碗酒,坦然道:
“無妨了,隻要天下人知曉我周亞夫絕無謀反之意,哪怕陛下不為我平反也無妨。
既然我的清白已有,自然也就無需再以死證清白了。”
見周亞夫終於想開了,廷尉趕緊笑著為周亞夫盛飯布菜。
這時漢景帝劉啟也趕到了詔獄。
廷尉見了連忙行禮,但無須跪拜。(漢朝臣子隻有在重大儀式和必要場合上,才需向皇帝行跪拜禮。)
周亞夫慢了一拍,但也還是放下碗筷,以罪臣之身跪拜了劉啟。
劉啟屏退了獄卒。
讓周亞夫平身繼續吃飯,他自己也進入牢中與周亞夫同飲。
“愛卿,朕的苦心用意,你可知曉了?”
周亞夫恭敬迴道:
“罪臣知曉,廢立太子是為避免外戚幹政,去臣的兵權和罷相,也是為了確保大漢國祚穩定。
罪臣知曉陛下的苦心,已然沒有半分委屈了。”
劉啟笑道:
“你啊,就是太過直率,遇事也不懂得深究其背後原因。
但如果隻是這樣,朕肯定會一點一滴與你說清楚廢太子的用意,絕不會一言不發地就將你下獄了。
隻在於你有些恃權自重,或者說居功自傲。”
周亞夫大感意外,費解道:“臣向來隻為大漢考慮政事,一不結黨營私,二不借丞相之權提拔下屬,臣這擁權自重從何而來?”
劉啟擺了擺手,笑道:
“在你反對朕廢太子之後,還記得在宴會上那次,朕故意不讓人給你筷子嗎?
那正是在試探你,是否對朕還懷有敬畏與唯命是從之心。
可你這家夥二話不說就給朕擺臉色,徑直當著眾人的麵離開了。
但朕難道不能理解,那可能隻是你本身性子所致嗎?
可朕得提防。
如你這般掌握相權和兵權的重臣,一旦真的有不臣之心,企圖廢朕而擁立太子那可就危險了。
帝王心意不能事事說透,因為得掌握先機。
如若說透了,你反倒真有不臣之心,那朕豈不是就失了這先機?
如此,愛卿可明白這一切變故背後的原由了?”
周亞夫恍然大悟。
當即又一次跪拜道:
“得陛下今日解惑,微臣已全然理解陛下,實在是微臣愚鈍未能盡早參悟,有此下場也實屬應該。”
劉啟將周亞夫扶起身,笑道:
“若是曆朝曆代所有臣子都能如愛卿這般耿直,這天下事倒也簡單了,哪裏還會有那麽多的勾心鬥角。
既然愛卿如上蒼所示,的確沒有不臣之心,那朕錯怪了愛卿以至絕食而亡,自然是朕的過錯,愛卿受委屈了。
又想起當年朕錯殺了晁愛卿,亦是追悔莫及。”
一君一臣再無芥蒂,開懷對飲一杯。
周亞夫這時說道:
“既然上蒼將每個朝代的曆史都講了一遍,或許這上蒼的警示並非隻限於我朝?
可能在當年陛下還沒有處死晁公時,見到了上蒼所示便沒有再重蹈覆轍了呢?”
劉啟頓時陷入了遙想。
或許真的就如周亞夫所言,在十一年前自己會敢於直麵所有壓力,保下自己的老師挽迴這個遺憾……
劉啟悵然了許久,迴過神來,道:
“經愛卿這一開通,朕的心裏倒還真好受了不少。
話說在這牢獄裏喝酒著實有失體統,咱們君臣不妨移步到外麵去,一邊看著上蒼講我大漢以後的曆史,一邊把酒言歡。”
周亞夫見劉啟要親自搬抬桌子,連忙接過搬桌子的活,長了記性,笑道:
“這等婢子該做的事情,哪裏能讓陛下做,交給微臣來就好。”
劉啟當即大笑道:
“愛卿若算是愚鈍,那這天下還有幾個聰慧之人?來,朕與愛卿同舉一案。”
……
【曆史上所有的政治鬥爭都充滿了複雜和殘酷。
但這些曆史也靜靜地躺在史書中,直至某一天被需要的人們翻開,讓後人們能從中領略到可取的經驗,避免重走那些被曆史證明過的彎路。
也以此創造出一條更好,更為人心所向的新路,再由曆史為之記錄,留待後世拜讀。
————
周亞夫死後,劉啟立劉徹為太子。
但是劉啟為劉徹遺留下了一個大問題。
因劉啟的母後過於強勢,劉啟也礙於大漢尊崇的孝道難以違逆母親,對於竇太後想要提拔的外戚也選擇了接受。
將兩位沒有功績的竇氏族親封侯。
又一次破壞了白馬之盟無功不得封侯的規定。
劉啟的這一次讓步,讓竇太後在後來也近似呂雉般癡迷權力,越發偏袒族親,助長外戚專權。
公元前141年,劉啟因病去世,終年四十八歲,與周亞夫之死相隔僅僅兩年。
劉徹的繼位,將會在未來極大改變大漢的局麵,也是大漢真正強盛之名的開端。
以武力和強盛聞名的漢武盛世,也會讓將來的劉徹被後世尊稱為漢武帝。】
突如其來的死亡預告,讓劉啟一驚。
僅僅隻是兩年之後,自己居然就會駕崩?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死期還不會那麽緊張焦慮,但是現在,劉啟不免陷入一陣深沉的失神當中。
周亞夫寬慰道:
“陛下,既然上蒼說您是因病離世的,雖然沒說是因為什麽病,但以後多加讓太醫調理身體,注意太醫叮囑避免染病,或許就能躲過兩年之後的劫數,安享長壽。”
劉啟迴過神來,但首要注意的並非是何必避免自己死亡,而是自己死後大漢的將來。
眼睛一眯,神情肅穆自語道:
“外戚幹政,豈不是說自朕死後,太後會以徹兒年歲尚幼為名獨攬朝政?”
劉啟攥著拳頭道:
“呂後亂國之事決不能重蹈覆轍!即便太後是朕的母親,朕也絕不允許大漢再因為外戚而動搖根基!
上蒼對徹兒的評價如此之高,朕一定要給徹兒留下一個穩固的根基。
外戚,朕必除之!”
周亞夫的神情也凝重起來。
大漢的朝堂很快要麵臨一場血雨腥風了。
自己剛從鬼門關中走過一迴,自然知曉這其中會是如何的殘酷。
竇氏家族大劫將至了。
劉啟這時與周亞夫說道:
“愛卿,朕如今已深知你的忠心,大漢還離不開你這樣的能臣,徹兒也需要值得信任的托孤重臣保護他親政。
朕已經任命劉舍為丞相,雖無法將丞相之位還予愛卿,但若是讓愛卿摒棄前嫌,隨朕一起鎮壓可能已經在圖謀反抗的竇氏,愛卿願否?”
周亞夫立即領命。
“臣願效死命!”
知道後世人和上蒼對他罪行的平反,周亞夫感到莫大的心滿意足和委屈得到釋放。
這時廷尉獄吏端來了一桌飯菜和酒水,勸說道:
“周公,吃些東西吧,陛下應該已經通過上蒼知曉了您是冤枉的,肯定會考慮免除您的罪行,您若是沒能撐到那時候,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周亞夫喝了一碗酒,坦然道:
“無妨了,隻要天下人知曉我周亞夫絕無謀反之意,哪怕陛下不為我平反也無妨。
既然我的清白已有,自然也就無需再以死證清白了。”
見周亞夫終於想開了,廷尉趕緊笑著為周亞夫盛飯布菜。
這時漢景帝劉啟也趕到了詔獄。
廷尉見了連忙行禮,但無須跪拜。(漢朝臣子隻有在重大儀式和必要場合上,才需向皇帝行跪拜禮。)
周亞夫慢了一拍,但也還是放下碗筷,以罪臣之身跪拜了劉啟。
劉啟屏退了獄卒。
讓周亞夫平身繼續吃飯,他自己也進入牢中與周亞夫同飲。
“愛卿,朕的苦心用意,你可知曉了?”
周亞夫恭敬迴道:
“罪臣知曉,廢立太子是為避免外戚幹政,去臣的兵權和罷相,也是為了確保大漢國祚穩定。
罪臣知曉陛下的苦心,已然沒有半分委屈了。”
劉啟笑道:
“你啊,就是太過直率,遇事也不懂得深究其背後原因。
但如果隻是這樣,朕肯定會一點一滴與你說清楚廢太子的用意,絕不會一言不發地就將你下獄了。
隻在於你有些恃權自重,或者說居功自傲。”
周亞夫大感意外,費解道:“臣向來隻為大漢考慮政事,一不結黨營私,二不借丞相之權提拔下屬,臣這擁權自重從何而來?”
劉啟擺了擺手,笑道:
“在你反對朕廢太子之後,還記得在宴會上那次,朕故意不讓人給你筷子嗎?
那正是在試探你,是否對朕還懷有敬畏與唯命是從之心。
可你這家夥二話不說就給朕擺臉色,徑直當著眾人的麵離開了。
但朕難道不能理解,那可能隻是你本身性子所致嗎?
可朕得提防。
如你這般掌握相權和兵權的重臣,一旦真的有不臣之心,企圖廢朕而擁立太子那可就危險了。
帝王心意不能事事說透,因為得掌握先機。
如若說透了,你反倒真有不臣之心,那朕豈不是就失了這先機?
如此,愛卿可明白這一切變故背後的原由了?”
周亞夫恍然大悟。
當即又一次跪拜道:
“得陛下今日解惑,微臣已全然理解陛下,實在是微臣愚鈍未能盡早參悟,有此下場也實屬應該。”
劉啟將周亞夫扶起身,笑道:
“若是曆朝曆代所有臣子都能如愛卿這般耿直,這天下事倒也簡單了,哪裏還會有那麽多的勾心鬥角。
既然愛卿如上蒼所示,的確沒有不臣之心,那朕錯怪了愛卿以至絕食而亡,自然是朕的過錯,愛卿受委屈了。
又想起當年朕錯殺了晁愛卿,亦是追悔莫及。”
一君一臣再無芥蒂,開懷對飲一杯。
周亞夫這時說道:
“既然上蒼將每個朝代的曆史都講了一遍,或許這上蒼的警示並非隻限於我朝?
可能在當年陛下還沒有處死晁公時,見到了上蒼所示便沒有再重蹈覆轍了呢?”
劉啟頓時陷入了遙想。
或許真的就如周亞夫所言,在十一年前自己會敢於直麵所有壓力,保下自己的老師挽迴這個遺憾……
劉啟悵然了許久,迴過神來,道:
“經愛卿這一開通,朕的心裏倒還真好受了不少。
話說在這牢獄裏喝酒著實有失體統,咱們君臣不妨移步到外麵去,一邊看著上蒼講我大漢以後的曆史,一邊把酒言歡。”
周亞夫見劉啟要親自搬抬桌子,連忙接過搬桌子的活,長了記性,笑道:
“這等婢子該做的事情,哪裏能讓陛下做,交給微臣來就好。”
劉啟當即大笑道:
“愛卿若算是愚鈍,那這天下還有幾個聰慧之人?來,朕與愛卿同舉一案。”
……
【曆史上所有的政治鬥爭都充滿了複雜和殘酷。
但這些曆史也靜靜地躺在史書中,直至某一天被需要的人們翻開,讓後人們能從中領略到可取的經驗,避免重走那些被曆史證明過的彎路。
也以此創造出一條更好,更為人心所向的新路,再由曆史為之記錄,留待後世拜讀。
————
周亞夫死後,劉啟立劉徹為太子。
但是劉啟為劉徹遺留下了一個大問題。
因劉啟的母後過於強勢,劉啟也礙於大漢尊崇的孝道難以違逆母親,對於竇太後想要提拔的外戚也選擇了接受。
將兩位沒有功績的竇氏族親封侯。
又一次破壞了白馬之盟無功不得封侯的規定。
劉啟的這一次讓步,讓竇太後在後來也近似呂雉般癡迷權力,越發偏袒族親,助長外戚專權。
公元前141年,劉啟因病去世,終年四十八歲,與周亞夫之死相隔僅僅兩年。
劉徹的繼位,將會在未來極大改變大漢的局麵,也是大漢真正強盛之名的開端。
以武力和強盛聞名的漢武盛世,也會讓將來的劉徹被後世尊稱為漢武帝。】
突如其來的死亡預告,讓劉啟一驚。
僅僅隻是兩年之後,自己居然就會駕崩?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死期還不會那麽緊張焦慮,但是現在,劉啟不免陷入一陣深沉的失神當中。
周亞夫寬慰道:
“陛下,既然上蒼說您是因病離世的,雖然沒說是因為什麽病,但以後多加讓太醫調理身體,注意太醫叮囑避免染病,或許就能躲過兩年之後的劫數,安享長壽。”
劉啟迴過神來,但首要注意的並非是何必避免自己死亡,而是自己死後大漢的將來。
眼睛一眯,神情肅穆自語道:
“外戚幹政,豈不是說自朕死後,太後會以徹兒年歲尚幼為名獨攬朝政?”
劉啟攥著拳頭道:
“呂後亂國之事決不能重蹈覆轍!即便太後是朕的母親,朕也絕不允許大漢再因為外戚而動搖根基!
上蒼對徹兒的評價如此之高,朕一定要給徹兒留下一個穩固的根基。
外戚,朕必除之!”
周亞夫的神情也凝重起來。
大漢的朝堂很快要麵臨一場血雨腥風了。
自己剛從鬼門關中走過一迴,自然知曉這其中會是如何的殘酷。
竇氏家族大劫將至了。
劉啟這時與周亞夫說道:
“愛卿,朕如今已深知你的忠心,大漢還離不開你這樣的能臣,徹兒也需要值得信任的托孤重臣保護他親政。
朕已經任命劉舍為丞相,雖無法將丞相之位還予愛卿,但若是讓愛卿摒棄前嫌,隨朕一起鎮壓可能已經在圖謀反抗的竇氏,愛卿願否?”
周亞夫立即領命。
“臣願效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