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也歎了口氣,道:


    “諸位,並非是我大禹絕情,我們都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因為我們的功績過得更好,這也是我們應得的。


    但是我們以一千年,兩千年,乃至以更長遠的萬世眼光來看,王朝能夠永存才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利益。


    我們這些貴族的子孫後代是不斷增長的,要供養一個貴族什麽也不做地享受一生富貴,至少需要幾十個乃至數百個奴隸,付出他們一輩子的剩餘產出來供養。


    如此巨大的負擔,是奴隸人口不論如何增長,都跟不上貴族人口增長所需承擔的代價的。


    上蒼所言的驕奢淫逸會導致王朝滅亡,不隻是指天子、王室,更是指我們這些數量龐大的貴族。


    無論多麽富裕的王朝,都承擔不起日益增長且什麽都不幹隻會享受的廢人。


    這或許才是後世朝代注定會滅亡,且所有戰爭起源的真正原因。”


    站著質問大禹的首領一下子泄了氣,難過地道:


    “我們的先祖戰死了多少人才換來的這一切,真的就沒有任何餘地嗎?”


    在場所有的既得利益者們,或多或少都陷入了沮喪。


    此時已經身為天子的伯益忽然說道:


    “既然王朝養不起廢人,那我們就不養廢人!


    貴族們比沒有學識,沒有家財的子民強那麽多,為什麽要讓他們當沒有產出的廢人?


    我們不是要施行鹽鐵專賣,要設立官職統計全國物產、人口、土地,還要統一鑄造貨幣嗎?


    這些極有益於國事的政策,正是需要數量龐大的官員去做。


    我們何不從貴族子弟中,挑選有學識有能力的人去擔任這些官職?


    有誌向有能力的貴族,就應該靠為國家效命,靠擔任官職領取俸祿,如此心安理得來享受比他人更好的日子。


    家中有資財的貴族,就應該靠雇人開采銅、鹽等貨物,靠通商賣貨賺取錢財來壯大家族。


    所有貴族都應該靠強過他人的基礎,靠自食其力來享有富貴。


    不思進取,不肯勞作的貴族,就由他們自生自滅。


    諸位自然都知道,越是慣養子弟,就越是成不了才,也越沒有資格繼承家族權力。


    如果還奉行以前那樣的做法,那我們多數的子弟注定淪為隻會生養孩子壯大家族的廢物。


    如此全是廢物的龐大家族,試問諸位想要的是這樣的龐大家族嗎?”


    伯益的話瞬間讓部落首領們豁然開朗。


    這是一條真正可行的路!也是一條真正能夠長遠的路!


    誰的家族都不想要隻會吃喝玩樂的廢物,如此方法培養出來的族人,必定個個都是強過普通人的精幹之才。


    他們的家族照樣能夠延續祖輩的富貴,並且王朝不僅能夠得以長存,還會因為他們這些家族變得更加強大輝煌!


    見各個部落首領都坦然接受了伯益的提議,大禹和皋陶相視大笑道:


    “伯益,你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天子了!”


    如此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奠定萬世之基的在場眾人,一同開懷大笑起來……


    ……


    夏朝。


    早已成為天子的啟,也同樣看著天幕中管仲的那些優秀政策滿臉興奮。


    當即與身邊官員下令道:


    “著吾天子令,上蒼所示這些大好政令全都給吾施行到每個諸侯國,今後也不再以固定的朝貢作為賦稅,而是以土地數量和土地肥瘦來製定稅收。


    吾的大夏絕不能亡!也絕不會亡!大夏必定能永存萬世!”


    如此不經慎重考慮後世的政策是否真的適用自己王朝的國情。


    此番景象若是讓另一個時空的大禹和眾部落首領們看了,指定又要將啟痛罵一番……


    ……


    姬發也大笑道:


    “好!甚好!後世果然有解決之法,待吾穩定朝局定當規劃效行。”


    ……


    【管仲的賢能和開創的各項政策,的確極大幫助了齊國成為諸侯霸主。


    但是國家越是富裕,卻不加以與時俱進的軍製變革,就會自然而然使兵卒們輕易不敢用命。


    齊國稱霸後期,數次對外戰爭的落敗也證明了這個結果。


    荀子就曾言: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意指齊國的兵卒隻能以優勢兵力攻打弱國。


    可如若遇到以極其嚴格的選拔和訓練著稱,堪比特種軍隊的魏武卒必然會落敗。


    而如若魏武卒遇到同樣堪比特種軍隊,且擁有軍功製加持,尤其不止兵卒,連將領都是死忠組成的秦銳士,那魏武卒遇見的結果也必然會是落敗。


    軍隊的戰爭能力不夠,加上管仲死後,年邁的齊恆公變得昏聵安於享樂,此後齊國更不能與強大的楚國抗衡。


    而決定齊國徹底失去霸主地位的,源自一場極為嚴重的權力鬥爭。


    在齊桓公年老失去一位國君應有的政治才能,國家權力失去應該由他調節的平衡後。


    他的五位兒子便不受製約,各自培植黨羽,開始爭奪起了齊國的國君之位。


    齊桓公病重後,五位公子相互攻殺。


    全然不顧父子親情,禮樂宗法。


    在宮中築起高牆,圍困住病重的齊恆公,甚至活活將其餓死。


    有的齊國公子在父親的遺體旁哭泣,其兄弟竟直接用弓箭將其射殺,可見諸公子無所不用其極的爭奪之激烈。


    就這樣,齊桓公的屍體擱置了足足六十七日,屍蟲腐蛆都爬到了屋外。


    而這五位公子,也都先後坐上了國君之位,但又相繼被被自己的兄弟殺死取而代之。


    最初經過一番廝殺的公子無虧繼位,安葬了被停放六十七日的齊恆公。


    但競爭失敗的公子詔,在宋、曹、衛、邾,這四國的幫助下領兵攻齊,獲勝後,公子無虧被絞死,公子詔成功繼位。


    公子詔在位十年,死後其弟弟公子潘搶奪了國君之位。


    公子潘在位二十年,死後其子呂舍繼位。


    但是隱忍了三十年的公子商人,在公子潘的葬禮上,當著公子潘屍體的麵前殺死了他的兒子呂舍,公子商人成功繼位。


    但是三十年的隱忍並沒有讓公子商人勵精圖治,反而狂妄驕縱,濫用權力。


    對有舊仇的已逝大臣,掘其墳墓,斷其屍身;見隨從的妻子貌美,便奪迴宮中淩辱。


    之後與公子商人有深仇大恨,父屍受辱和妻子被奪的兩人,一同在公子商人春遊路上殺死了他。


    後來齊國因怨恨公子商人的肆意無道,便廢除了他的兒子,迎接當初爭奪國君之位失敗的公子元迴國繼位。


    自此五位公子全都如願擔任過國君,但除了公子元無一人得善終。


    齊國也經過這三十五年漫長的權力鬥爭和動亂,徹底失去了強國的身份。


    而這一段絕情絕義,充滿殘酷血腥的曆史,也被後人記載為警醒世人的有名典故——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二藝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二藝術並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