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餘三人各就各位,兩個木頭左邊的人趕緊就把“肩杠”放在對側人的肩上,然後把“肩杠”上的繩套掛在那根硬木杠子頭上削好的槽中,號頭後麵的人把“掐鉤”掛在硬木杠子“馬掌釘”中間;


    4.最後麵的兩個人也都把“肩杠”放在肩膀上,“肩杠”掛著繩套,繩套掛著“掐鉤”,分別在木頭左右站好,六個人完全都已經各就各位,準備就緒。


    到此,準備工作已經完全就緒,隻等一聲令下了。


    下令的人就是“號頭”。


    “號頭號頭”,一定是要唱號子的,不然怎麽會叫“號頭”呢,這個唱出來的“號子”就是命令,所有人都要按照“號子”的命令行事,不得違抗,不得出錯,如果出錯,輕則出事故,重則會傷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抬大木的六個人都準備就緒了,號頭一嗓子開唱:“哈了腰的掛吧!(東北土話:哈腰,就是彎腰)


    發出了抬大木的命令:準備掛“掐鉤”了!


    準備就是準備,並不是喊了這一嗓子之後,馬上就掛上“掐鉤”,是通知所有人:準備了,要開始幹活了。


    唱抬大木的號子,真的是非常好聽,號子得不光是唱得要有曲調,還要有韻味,而且不同地方的口音唱出來的號子那是不同的韻味的。


    再加上其他人的配合的那一聲:“嗨喲”,真的是無伴奏男聲合唱樂章,真的是非常非常好聽,常不為就曾經站在那兒全神貫注的傾聽過一個多小時。


    整個樂章是這樣唱的:


    “哈了腰的掛吧~”


    “嗨喲!”


    “喲你就掛上鉤吧~”


    “嗨喲!”


    “喲你就掛好鉤吧~”


    “嗨喲!”


    “慢慢地撐起腰來~”


    “嗨喲!”


    “撐起那腰來~”


    “嗨喲!”


    “起來就走哇~”


    “嗨喲!”


    “前裏個走走~”


    “嗨喲!”


    “喲你個前走~”


    “嗨喲!”


    ……


    “號頭”的每一句唱號子,都是一道命令,每一個抬大木的人都得無條件的服從。


    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發揮出了無限的聰明才智,他們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枯燥的幹活,變得更輕鬆更快樂。而且,還極大的保證了安全。


    從第一句開始:哈了腰的掛吧~,這是在召集大家,注意,開始幹活了;


    第二句,是告訴負責掛“掐鉤”的四個人,開始掛上“掐鉤”,


    第三句,是告訴大家,“掐鉤”已經掛上了,準備要把木頭抬起來了,


    第四句,告訴大家,一齊慢慢的用力,把力氣使均勻了,誰都不要猛的一下子使勁,


    第五句,告訴大家,這次木頭要抬起來,而且一定要互相配合著一齊用力,


    第六句,告訴大家,開始邁步前進了!


    抬大木的邁步前進,有個規矩:就是所有人都必須先邁靠著木頭的那隻腳。


    隻有這樣邁步前進,那個被抬著的大木,才能不左右搖晃,隻能前後的竄動,那大木前後這麽一竄動,正好配合抬大木的人的腳步,這個大木前後這麽一悠,抬大木的人就省了不少的力氣。


    四個人抬著一千多斤、六個人抬著二千多斤、八個人抬著三千多斤的大木頭前進,上跳板,沒有一個令行禁止的指揮,沒有一個步調一致的隊伍,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肯定是不行的。


    老七領著常不為幾個人熟悉了抬大木的流程之後,抬著幾根不大不小的木頭試著練習了一下步伐,體會了一下抬木頭的感覺。


    老七告訴大家:倆人一副“肩杠”,輕易不要拆開,因為人在一起是越配合越熟練,熟中生巧嘛。


    崔慶是右肩,常不為也是右肩,但是崔慶還非要和常不為抬一副杠,常不為沒招啊,隻好硬練左肩。


    人的習慣不是那麽好改的,一開始左肩非常非常的疼,吃不上勁,常不為咬著牙忍著繼續,慢慢的就順過勁來了。


    到了中午,崔軍和陳紹武迴來了,買了二百斤苞米碴子,菜太貴了,沒買,買了一堆鹹芥菜疙瘩。


    木頭柈子現成的,大家夥也都餓了,燒火的燒火,煮飯的煮飯,這飯也好煮,先把苞米碴子煮開鍋,等那個苞米碴子熟到七八分熟的時候,把苞米碴子撈出來,然後再把撈出來的七八分熟的苞米碴子再蒸十來分鍾,一大盆苞米碴子幹飯就做成了。


    然後在那個煮苞米碴子的米湯裏撒了一把鹹鹽當湯,有飯有湯有鹹菜,開吃。


    常不為他們也是真餓了,連續幾頓都沒好好吃飯了,常不為一下子就吃了六弍大碗苞米碴子幹飯,把大家夥嚇得夠嗆,都說可別撐壞了。


    下午繼續收拾工棚,工具,準備明天一早就開始歸塄了。


    山上的樹被采伐下來之後,按照樹幹的直溜程度被截斷成不同尺寸的木頭,然後用馬爬犁把這些木頭運到山下能走汽車的一個大廣場上。


    然後在這個大廣場上,把這些長短不一的木頭,分門別類的按照不同的尺寸一堆一堆的堆好,最高能摞到三米多高,這一堆一堆的木頭堆就叫“塄”,這個大廣場就叫“塄場”。


    把那些用馬爬犁從山上運下來的木頭按照各種規格擺放整齊就叫“歸塄”。


    常不為他們八個人就是在太平莊塄場“歸塄”的民工。


    第二天天還沒亮,陳紹武就做好飯了,招唿大家起床吃飯,因為今天是第一天正式開工,所以大家都很重視。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嘛。


    大家夥吃完飯,天還沒亮,崔軍把“勞保用品”給大家發下來了:每人一副棉手悶子,兩副白線手套,一個墊肩,一個粗布圍裙。


    大家都不太明白發這個“圍裙”是幹啥用的,老七告訴大家:這個圍裙可以有很多作用,一般都是斜披在抬、扛木頭用的最多的那個肩上,比“墊肩”好用。


    外麵的天有點蒙蒙亮了,老七領著大家進入塄場,看著大家夥那種“狗咬刺蝟沒處下嘴”的樣子,老七就說:“咱們先挑小的,短的,一個人能拿動的,按照不同的長度歸置到相同的木頭塄上去,今天就先這麽幹。”


    “大家抓點緊,沒看整個塄場都堵死了嗎,山上的木頭下不來,塄場的木頭運不出去,林場指揮部早都急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恢複高考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常常不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常常不為並收藏從恢複高考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