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龍首原的高地,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王維有詩雲:“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形容了它當時的巍峨。


    含元殿主要是舉行大朝禮儀的場所。自龍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始聽政於大明宮,含元殿便取代了太極宮承天門的地位。


    無論是大朝儀、還是皇帝上尊號、改元大赦,都屬於含元殿的禮儀功用。除了用做禮儀,含元殿使用很少。見於史料的僅有宴燕群臣和策試舉人。唐玄宗經常在含元殿大宴群臣,其中最著名的一是,“宴京師侍老於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規模很大。


    唐玄宗還曾在開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寶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試舉人。此是後話。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是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


    宣政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禦史台館等官署。在殿前有三門並列的宣政門。


    宣政殿作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宮中軸線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許多重大曆史事件和影響曆史進程的詔令,都是從這裏策劃和發出的。此殿的主要使用情況如下:


    一、望朔受朝


    皇帝禦宣政殿受朝,是經常的活動,它是望、朔視朝。


    二、常朝


    平時的常朝聽政,並非每天都有,一般是皇帝和宰相根據情況決定幾天一次朝會。


    三、皇帝親躬


    宣政殿


    皇帝親躬的典禮、儀式多在宣政殿舉行,慶典結束後,一般都是登大明宮丹鳳門樓宣布天下,並宣布大赦令。


    四、傳授國璽及新帝即位


    在宣政殿也舉行過太上皇向皇帝傳授國璽及皇帝即位儀式的情況,諸如: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作為太上皇的玄宗,在宣政殿將國璽傳授給肅宗。翌年元旦,玄宗又在宣政殿冊肅宗尊號“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五、進行殿試舉人


    皇帝經常在宣政殿進行殿試舉人,例如: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即位未久的肅宗,在宣政殿對“文經邦國”等四科舉人進行禦前殿試。


    六、讀時令


    讀時令之禮創始於魏晉時期,即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個節氣,都要在禦前讀時令。節日這天,皇帝升禦座,身穿與節氣相應的服裝。尚書令以下各就其位,尚書三公捧著時令宣讀。唐時仍有沿襲,但是不那麽嚴格了。


    七、每年五月一日大會群臣


    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至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會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麵極其隆重。此是後話。


    八、接見番邦使節


    例如,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德宗皇帝在宣政殿接見迴紇的兩位公主及宰相。


    楊清心接著道:“紫宸殿是大明宮的主角。”


    李治道:“哦?”


    楊清心引經據典道:“《唐六典》載:“紫宸殿,內朝正殿也”。


    紫宸殿


    紫宸殿位於宣政殿以北,是三朝製中的內朝,即“常日聽朝而視事”的地方,群臣在這裏朝見皇帝,稱為“入閣”。依據古製,宣政殿乃是“朔望視朝之所”,皇帝本應該在宣政殿議事,但由於“玄宗始以朔望陵寢薦食,不聽政,其後遂以為常”,使得原本在朔望視朝的慣例,沒有認真執行。改在紫宸殿聽政,“百官侯朝於衙者(宣政殿),因隨而入(紫宸殿)見”,即皇帝在紫宸殿聽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聽候傳喚。


    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北有橫街,街北即後妃居住的寢殿區。


    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


    含元、宣政、紫宸組成的外朝、中朝、內朝格局多為後世的宮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便是這種格局的體現。


    內庭建築


    大明宮的北部為園林區,建築布局疏朗,形式多樣。紫宸殿以北為太液池,又名蓬萊池,池內偏東處有一土丘,稱蓬萊山。池的沿岸建有迴廊,附近還有多座亭台樓閣和殿宇廳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於大明宮的西北部,是宮內規模最大的別殿,也是唐代建築中形體組合最複雜的大建築群。建於高宗麟德年間,是皇帝宴會、非正式接見和娛樂的場所。唐代皇帝經常在這裏舉行宮廷宴會、觀看樂舞表演、會見來使的活動,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歡宴神策軍將士3500餘人。當時,唐代的官員以能出席麟德殿宴會為榮。


    史載在麟德殿大宴時,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並表演百戲,還可在殿前擊馬球。”


    道教宮殿


    大唐的皇族崇尚道教,老子為祖先,因此在大明宮內也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等道教建築。三清殿位於宮城的東北隅,台上是樓閣式建築。


    李治道:“哈哈哈,楊公連這個也知道。”


    楊清心心想還有三清殿x這些,就不說了。


    道教與李唐王朝有著特殊的深厚淵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門閥士族的傳統勢力還很強大,若非係出名門,就很難得到社會的尊重。唐朝皇帝為提高自己的門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會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後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則成為大明宮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築。


    道教建築以及帶有道教色彩的建築物在大明宮中有很多。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觀、道場至少有十餘處,以道教詞匯命名的建築物,舉不勝舉。這是道教在唐代宮廷中極盛的一個標誌。李唐王朝,以老子後裔自居,對道教的祭祀活動甚至超過了祭祖、祭天、地、社、稷。道教建築等級、規格極高,內部裝演也是極為豪華。如三清殿為大明宮宮苑區最高的建築,大明宮隻有龍首山上的前朝三大殿,能與之媲美;其出土的建築材料及裝演構件之華麗,被考古學者認為是“絕無僅有的一處”。然而,這些廟宇主要位於大明宮的後庭北部和東部的邊緣地帶,盡管等級很高,仍與以前朝三大殿為首的主要建築群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統屬和拱衛關係,這表現出唐代皇權的強大,處於對宗教文化的絕對統領地位。


    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麝郎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麝郎君並收藏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