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軍排山倒海的連綿攻勢下,趙軍的防線顯得捉襟見肘。僅僅過了三刻鍾的時間,東門就宣告失守,數千名秦軍隨即毫無阻礙地湧進了臨晉城。這成了壓垮趙軍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還苦苦支撐的趙軍一下子就崩潰了,放棄了還在手上的其餘三門。殘存的數百名趙軍退到了城池的武庫,在那裏,臨晉守將帶領趙軍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秦軍用一陣陣箭雨結束了趙軍的煎熬,也完成了白起交代的不放走一名趙軍的命令。臨晉城,正式易主。
白起並沒有進城,也沒有作一刻的停留。在留下三千秦軍駐守這座新占的城邑後,白起就馬不停蹄地分兵往北方的合陽、元裏兩城襲去。白起自領六萬大軍攻打合陽,王翦領兵四萬進軍元裏,兩人約定十日後,於少梁匯合。
秦軍奪取合陽的過程顯得波瀾不驚,白起留副手帶領中軍主力徐徐前進,自領五千精銳,一夜急行,於拂曉時分趕到了八十裏外的合陽城。合陽城的趙軍自以為有河水天塹以及臨晉作為屏障,麻痹大意,不防秦軍假扮趙軍使者,詐開了城門,五千秦軍精銳一擁而上。雖然趙軍拚死抵抗,但一個時辰後,合陽城仍然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了秦軍的手中。
攻占元裏,秦軍則是用的堂堂正正的陽謀。王翦令手下的細作潛入到元裏城,約定在攻城最急的時候縱火製造內亂。同時,王翦令人蠱惑城中親近秦國的地方豪族,讓他們派遣私兵以協助守城為名登上城頭,獲取趙軍信任。實際上這些私兵與秦軍暗通曲款。在關鍵的時刻對趙軍反戈一擊。
對豪族主動派遣私兵幫忙守城一事,元裏守將起初心中還有疑慮。但意識到僅僅兩天的攻防戰,秦軍就讓自己損失了一千多人馬後,元裏守將開始擔心己方損失過大,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隻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提議。
豪族的私兵果真壯大了趙軍的聲勢,秦軍也許是沒意識到城中有這麽多的“趙軍”,攻勢的確緩和了半天。但半天後,秦軍的攻勢愈發猛烈,城頭上的豪族私兵漸漸的越來越多,戰事也漸漸進入到最激烈的時候。
一係列變故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先是潛伏在城中的秦軍細作四處放火。高唿著秦軍殺進來了,元裏守軍登時人心惶惶。守將連忙派了一批人馬前去搜捕細作、撲滅火災,這其中,自然有豪族的私兵,也有正規的趙軍。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卻是發生了蹊蹺。派出去的這一批人隻迴來了幾個血淋淋的人,向守將稟報稱秦軍的細作數量太多,無法抵擋。守將大驚失色,一不留神被眼前的“屬下”行刺,當場身亡。私兵頓時發難,城頭一片混亂。秦軍借著這個機會,湧進了元裏,三千五百趙軍。沒留下一個活口。
王翦領軍抵達少梁的時候,白起大軍已經圍城三日。王翦本以為自己的速度已經夠快了,沒想到還是沒有快過白起。暗道一聲慚愧。王翦前去拜見白起,商討如何攻打少梁。
少梁者,故梁國都城之所在。如今魏國雖然因定都大梁,也稱之為梁國,但卻不是彼梁國。少梁緊鄰河水(黃河),東門三十裏外即有河水(黃河)上為數不多的一個渡口。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先時,秦晉兩國相爭於此。三家分晉後,秦魏相爭於此。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30年)。秦取少梁,將少梁更名為夏陽,因秦國無可辯駁的強大國力,少梁才沒有再反複易主。直到六年前,三晉伐秦,韓取三川,魏取河東,趙取河西,夏陽重新被趙國更名為少梁,並以半郡之地設郡,以為郡治所在。
如今趙之河西郡,實際上隻不過是秦國原本半個上郡的地盤。秦國霸占此地五十餘載,對河西郡的一山一木都是非常熟悉。趙國一方麵是不提防秦國敢撕毀盟約進攻河西,另一方麵則是疏忽大意,沒想到秦軍的推進速度會這麽快。元裏四天前才向自己求援,第二天秦軍主力就包圍了少梁城。河西郡守趙丹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及時把求援的消息送了出去。
“郡守大人,城外的秦軍又增兵了!”正在和心腹商討如何守城的趙丹接到了又一個噩耗。
昨天,自己剛剛接到少梁北方八十裏外籍姑城求援的急報,籍姑縣令稱至少有兩萬大軍包圍了籍姑城,籍姑危在旦夕,請求自己速速發兵。趙丹確認,這是秦軍故意亂自己的軍心。畢竟秦軍兵力數倍於己,完全可以將少梁圍個水泄不通,但秦軍偏偏放任對方闖了進來。自己當然清楚對方是籍姑縣令的族弟,籍姑求援的消息一定是真的,但為了保持軍心的穩定,自己還是下令把對方推出去斬了。現在,他的人頭還掛在北門示眾。
原本,秦國發兵六萬,領軍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自己的勝算已經夠低了。如今秦軍居然又增了兵,趙丹已經不指望可以守住少梁城。他唯一希望的就是盡可能支撐地久一些,也許還有機會可以葬入邯鄲的祖墳。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河西八縣之地,已然隻有少梁還在趙國手中。至於元裏、籍姑,怕是失守在即,趙丹在心裏已經不把籍姑算作趙國的地盤。
聽得這個噩耗後,趙丹麵色不變,毫不慌張地說道:“怎麽?秦軍又趕著來給我們送軍功了?”
心腹們麵麵相覷,承認這個笑話很冷,但緊張的心情還是稍微緩解了一下。將乃軍中膽,如果主將都未戰先怯,這場戰事也就沒了打下去的必要了。還是趁早趁著手上有點價碼,商量投降的事情吧!
白起領軍包圍少梁城後,並沒有發動一次攻勢,隻是使出了圍三缺一的把戲。封鎖了少梁東進、南下、西出的通道,隻留下一個出奇安靜的北門。可盡管如此,也給了少梁很大的壓力。
一方麵,雙方的兵力對比實在太過懸殊,秦軍是堂堂正正的六萬精銳。趙軍這一邊,因為時間倉促,隻召集齊了一萬大軍。雖然城中可用的青壯雖然有五千多人,但趙軍用起來卻不放心。趙丹隻打算有選擇、有條件的使用,否則,輕則釀成軍民矛盾。失卻民心;重則引起倒戈、兵變。
另一方麵則是白起的名聲在外,當世第一名將的稱唿可不是白叫的。初戰就斬殺了二十四萬韓、魏聯軍,然後攻破楚國郢都,火燒夷陵,楚國傷亡三十多萬被迫遷都。就連廉頗統領的齊、燕、趙三國聯軍都折戟關中。現在還被趙王罰在雲中戍守邊疆。山東六國近百萬的人命成就了白起的殺名。
趙軍眼睜睜地看著秦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條不紊地準備攻城器械、封鎖通道、埋鍋做飯、出營訓練,己方隻能靜靜地等待對方攻城,換做是誰心裏的壓力都是無以複加。正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可怕的是將要殺死自己的人就在自己身前做著殺自己的準備。
前來報信的使者似乎被趙丹的鎮定感染了,當下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來援的秦軍從西南方而來。人數在三萬以上,領兵是打著一麵‘王’字大旗,軍容齊整。”
趙丹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示意對方可以離去。使者大鬆了口氣,還不忘恭敬地行了一禮,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無他,整個房間的氣憤太壓抑了。天氣正冷,加上每個人臉色都不輕鬆,哪怕郡守大人麵色沒那麽陰沉。使者也覺得如墜冰窖。
趙丹把不遠處的侍衛喊過來,示意他們封鎖方圓十丈的地方。然後緊閉了房門,將房外的寒意阻擋在了外頭。這才不疾不徐地迴到了自己的位置。淺飲了一口茶水,環顧四周,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來援的應該是秦國的衛尉王翦了。”
眾人對視了一眼,連連稱是。當今秦國,(姓)氏王的高官本來就不多,能夠有資格作為白起副將的人就更少了。思來想去,也就衛尉王翦一人適合。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王翦自西南而來,那說明元裏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少梁已經成為孤城,秦軍對於這個戰略要地,肯定是勢在必得。六萬秦軍已經讓少梁喘不過氣,九萬秦軍則足以令少梁窒息。秦軍大搖大擺增兵的消息絕對瞞不過少梁城的趙軍,軍心不穩,想要守住少梁,難上加難。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讓全軍相信少梁以北平安無事。等秦軍攻克了籍姑,從北麵徹底堵死己方的退路,到時才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想到這裏,眾人皆是黯然不語。
似乎沒有注意到手下心腹的反應,趙丹自顧自地說道:“食君之祿,分君之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秦軍雖多,我又何懼哉?我乃一郡之守,代王上執掌河西,身負王命,不可擅離職守。如今河西不能守,唯死戰而,如此方不負王上所托!諸位不然,諸位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又非趙臣,大可隱名改姓,待時局穩定,再另尋明主,以抱生平所誌。諸位權且散了吧!去也!去也!”
眾人怎麽也沒想到,趙丹開口不是商討如何堅守少梁,而是勸眾人離去。話語中極盡無奈無助之情,心灰意冷。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概莫如此。
一名心腹隨即起身,怫然怒曰:“卑職所以去家千裏,不事父母而常伴大人者,蓋追大人之殊遇。今大人蒙難,豈有棄大人而去者?大人若是懷疑卑職的真心,卑職情願身攜長劍,殺向秦軍,即便不能取白起首級,也要耗秦軍箭矢,以顯卑職之誌。”
另一名心腹也是迴過神來,目眥欲裂,複長歎道:“大人不畏死,卑職又何嚐畏死?!身死事小,失節事大。若卑職罔論大人知遇之恩,臨陣脫逃,實在不為人子!樹倒猢猻雖散,亦有猢猻流連,卑職自以為遠勝於猢猻,願意同大人同進退,共生死。”
餘下的人或苦苦相勸或拔劍欲死。房間內登時亂作一團。趙丹見自己的苦肉計目的達到了,掩淚大喜道:“我今日方知諸君之誌,勿複多言,自此以後,諸君不負我。我亦不負諸君。”
“當如是!當如是也!”眾人紛紛迴應。
經曆了這個小插曲,眾人對來勢洶洶、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秦軍的恐懼少了幾分,相反士氣陡增。這也正是趙丹想要的結果。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又有什麽好怕的呢!王翦率領超過三萬秦軍與白起的六萬大軍匯合一處,北方又有兩萬秦軍虎視眈眈,隨時會趕過來支援。形勢對己方來說,已經惡劣到了極限!趙丹唯有用激將法調動起眾人的鬥誌。
收起了心中的些許感動,趙丹臉色複歸凝重,沉聲道:“秦軍十倍於我,今不伐我。不過欲削我士氣,恐我百姓。如今少梁已是孤城,我聽聞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若要令上下一心,使秦軍不能克少梁,必要先堅定全軍上下之決心,諸位可有良策?”
一人道:“大人莫如散盡家財,將府庫中的所有錢糧全都拿出,一方麵用於召集死士。夜襲秦軍大營,另一方麵獎勵有功的軍士。秦軍大小軍官,上至二五百主。下至伍長、小卒,全都明碼標價。甚至於肯上城頭出力的百姓,大人也可以重賞之,激勵百姓幫助守城。若是百姓皆肯全心全意輔佐我們,這少梁城秦軍必定難以輕易攻下。一旦耗費時日頗多,損失頗大。秦軍必然忌憚,改強攻為圍困。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趙丹連連點頭,讚許道:“此計可行。若少梁城破。府庫的錢糧皆屬秦國,倒不如現在就拿出來激勵士氣。若是大家可以僥幸不死,王上怪罪下來,我一力承擔便是!”
所有的人都聽出了趙丹的言外之意。沒有王命,私自挪用府庫的錢財可是死罪。如果趙丹戰死,邯鄲方麵自然沒法追究趙丹的罪責。但若是趙丹僥幸沒死,就必須為自己的擅作主張“買單”。最好的結局莫過於將功折罪,功過相抵。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又有人站出來說道:“此去邯鄲千五百裏之遙,即使王上同意立即發兵救援少梁,大軍也需近二十日方能抵達少梁。大人求援的使者此刻多半還在太原境內,等繞道抵達邯鄲,怕是三日以後的事情了。算上這些時日,我們至少需要堅守一個月方能有希望見到援軍的影子。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秦軍逾十萬,領兵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衛尉王翦,我們趙國若是想要相抗衡,至少也要出兵十數萬,領兵的又必須是信平君(廉頗)之類的名將,方才有一戰之力。如今趙(奢)上卿正在領兵和燕、齊兩國交戰,那多半是由廉(頗)上卿領兵來援了。使者一來一往,至少耽擱半個月的時間,僅僅是用錢糧激勵士氣,卑職恐怕支持不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趙丹聽後眉毛擰成一團,這確實是事實。趙國的精華所在乃是(太行)山東,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賦稅出自此地。想要集齊十萬以上的精銳之士,就必須從邯鄲附近征召大軍。韓、趙兩國交惡,韓國多半是不會同意趙國從上黨借道。趙國大軍從邯鄲出發援救少梁,必須先北上三百裏到達井陘,然後西行,穿過太行山,借道晉陽南下,才能抵達。長途跋涉後,大軍勢必疲憊不堪,想要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迎戰秦軍必須經過休整,這一個半月的時間隻會多不會少。僅僅用些許的錢糧刺激,確實不起作用啊!
“虞卿可有高見?”趙丹向自己最為看重的賓客求教道。房內的眾人,其餘人皆可稱之為自己的心腹,但虞卿不可。虞卿隻是好友平原君推薦給自己治理河西的人物,這種人,雖然看重義字,不會在自己患難的時候背離自己,但也很難收歸己用。他們做事全憑喜好,不好名利。是屬於那種“君賢則入朝輔佐,君不賢則獨善其身”,其誌可在山水之間,也可在廟堂之上。否則,以平原君的賢能也隻能拜服之卻不能收服之。
“當下之事,有兩件事最為要緊。其一,秦軍來勢洶洶,對河西勢在必得,值此大變,國家當速作決斷。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王上素來猶疑不決,國家又忙於和燕、齊兩國交戰,朝中大臣對援救少梁與否勢必分成兩派,爭執不休。大人當直述厲害,上書王上,表明趙國雖強,也不可東與燕、齊為敵,南與韓、魏為難,西與秦國難堪,北與匈奴不睦。如今若要破局,隻能與韓、魏兩國結盟,若是不能,至少也要和其中的一個國家交好。否則,我們斷不能堅持一個半月。此事茲事體大,王上又隻信任平原君、藺上卿兩人而已,大人與二位大人的關係一向不錯,當寫信令其齊心協力,促成結盟一事,此乃其一!”(未完待續)
ps:推薦怎麽少了,大家也都不看正版了,有些喪氣!
白起並沒有進城,也沒有作一刻的停留。在留下三千秦軍駐守這座新占的城邑後,白起就馬不停蹄地分兵往北方的合陽、元裏兩城襲去。白起自領六萬大軍攻打合陽,王翦領兵四萬進軍元裏,兩人約定十日後,於少梁匯合。
秦軍奪取合陽的過程顯得波瀾不驚,白起留副手帶領中軍主力徐徐前進,自領五千精銳,一夜急行,於拂曉時分趕到了八十裏外的合陽城。合陽城的趙軍自以為有河水天塹以及臨晉作為屏障,麻痹大意,不防秦軍假扮趙軍使者,詐開了城門,五千秦軍精銳一擁而上。雖然趙軍拚死抵抗,但一個時辰後,合陽城仍然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了秦軍的手中。
攻占元裏,秦軍則是用的堂堂正正的陽謀。王翦令手下的細作潛入到元裏城,約定在攻城最急的時候縱火製造內亂。同時,王翦令人蠱惑城中親近秦國的地方豪族,讓他們派遣私兵以協助守城為名登上城頭,獲取趙軍信任。實際上這些私兵與秦軍暗通曲款。在關鍵的時刻對趙軍反戈一擊。
對豪族主動派遣私兵幫忙守城一事,元裏守將起初心中還有疑慮。但意識到僅僅兩天的攻防戰,秦軍就讓自己損失了一千多人馬後,元裏守將開始擔心己方損失過大,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隻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提議。
豪族的私兵果真壯大了趙軍的聲勢,秦軍也許是沒意識到城中有這麽多的“趙軍”,攻勢的確緩和了半天。但半天後,秦軍的攻勢愈發猛烈,城頭上的豪族私兵漸漸的越來越多,戰事也漸漸進入到最激烈的時候。
一係列變故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先是潛伏在城中的秦軍細作四處放火。高唿著秦軍殺進來了,元裏守軍登時人心惶惶。守將連忙派了一批人馬前去搜捕細作、撲滅火災,這其中,自然有豪族的私兵,也有正規的趙軍。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卻是發生了蹊蹺。派出去的這一批人隻迴來了幾個血淋淋的人,向守將稟報稱秦軍的細作數量太多,無法抵擋。守將大驚失色,一不留神被眼前的“屬下”行刺,當場身亡。私兵頓時發難,城頭一片混亂。秦軍借著這個機會,湧進了元裏,三千五百趙軍。沒留下一個活口。
王翦領軍抵達少梁的時候,白起大軍已經圍城三日。王翦本以為自己的速度已經夠快了,沒想到還是沒有快過白起。暗道一聲慚愧。王翦前去拜見白起,商討如何攻打少梁。
少梁者,故梁國都城之所在。如今魏國雖然因定都大梁,也稱之為梁國,但卻不是彼梁國。少梁緊鄰河水(黃河),東門三十裏外即有河水(黃河)上為數不多的一個渡口。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先時,秦晉兩國相爭於此。三家分晉後,秦魏相爭於此。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30年)。秦取少梁,將少梁更名為夏陽,因秦國無可辯駁的強大國力,少梁才沒有再反複易主。直到六年前,三晉伐秦,韓取三川,魏取河東,趙取河西,夏陽重新被趙國更名為少梁,並以半郡之地設郡,以為郡治所在。
如今趙之河西郡,實際上隻不過是秦國原本半個上郡的地盤。秦國霸占此地五十餘載,對河西郡的一山一木都是非常熟悉。趙國一方麵是不提防秦國敢撕毀盟約進攻河西,另一方麵則是疏忽大意,沒想到秦軍的推進速度會這麽快。元裏四天前才向自己求援,第二天秦軍主力就包圍了少梁城。河西郡守趙丹唯一慶幸的就是自己及時把求援的消息送了出去。
“郡守大人,城外的秦軍又增兵了!”正在和心腹商討如何守城的趙丹接到了又一個噩耗。
昨天,自己剛剛接到少梁北方八十裏外籍姑城求援的急報,籍姑縣令稱至少有兩萬大軍包圍了籍姑城,籍姑危在旦夕,請求自己速速發兵。趙丹確認,這是秦軍故意亂自己的軍心。畢竟秦軍兵力數倍於己,完全可以將少梁圍個水泄不通,但秦軍偏偏放任對方闖了進來。自己當然清楚對方是籍姑縣令的族弟,籍姑求援的消息一定是真的,但為了保持軍心的穩定,自己還是下令把對方推出去斬了。現在,他的人頭還掛在北門示眾。
原本,秦國發兵六萬,領軍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自己的勝算已經夠低了。如今秦軍居然又增了兵,趙丹已經不指望可以守住少梁城。他唯一希望的就是盡可能支撐地久一些,也許還有機會可以葬入邯鄲的祖墳。形勢已經很明朗了,河西八縣之地,已然隻有少梁還在趙國手中。至於元裏、籍姑,怕是失守在即,趙丹在心裏已經不把籍姑算作趙國的地盤。
聽得這個噩耗後,趙丹麵色不變,毫不慌張地說道:“怎麽?秦軍又趕著來給我們送軍功了?”
心腹們麵麵相覷,承認這個笑話很冷,但緊張的心情還是稍微緩解了一下。將乃軍中膽,如果主將都未戰先怯,這場戰事也就沒了打下去的必要了。還是趁早趁著手上有點價碼,商量投降的事情吧!
白起領軍包圍少梁城後,並沒有發動一次攻勢,隻是使出了圍三缺一的把戲。封鎖了少梁東進、南下、西出的通道,隻留下一個出奇安靜的北門。可盡管如此,也給了少梁很大的壓力。
一方麵,雙方的兵力對比實在太過懸殊,秦軍是堂堂正正的六萬精銳。趙軍這一邊,因為時間倉促,隻召集齊了一萬大軍。雖然城中可用的青壯雖然有五千多人,但趙軍用起來卻不放心。趙丹隻打算有選擇、有條件的使用,否則,輕則釀成軍民矛盾。失卻民心;重則引起倒戈、兵變。
另一方麵則是白起的名聲在外,當世第一名將的稱唿可不是白叫的。初戰就斬殺了二十四萬韓、魏聯軍,然後攻破楚國郢都,火燒夷陵,楚國傷亡三十多萬被迫遷都。就連廉頗統領的齊、燕、趙三國聯軍都折戟關中。現在還被趙王罰在雲中戍守邊疆。山東六國近百萬的人命成就了白起的殺名。
趙軍眼睜睜地看著秦軍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有條不紊地準備攻城器械、封鎖通道、埋鍋做飯、出營訓練,己方隻能靜靜地等待對方攻城,換做是誰心裏的壓力都是無以複加。正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可怕的是將要殺死自己的人就在自己身前做著殺自己的準備。
前來報信的使者似乎被趙丹的鎮定感染了,當下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來援的秦軍從西南方而來。人數在三萬以上,領兵是打著一麵‘王’字大旗,軍容齊整。”
趙丹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示意對方可以離去。使者大鬆了口氣,還不忘恭敬地行了一禮,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無他,整個房間的氣憤太壓抑了。天氣正冷,加上每個人臉色都不輕鬆,哪怕郡守大人麵色沒那麽陰沉。使者也覺得如墜冰窖。
趙丹把不遠處的侍衛喊過來,示意他們封鎖方圓十丈的地方。然後緊閉了房門,將房外的寒意阻擋在了外頭。這才不疾不徐地迴到了自己的位置。淺飲了一口茶水,環顧四周,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來援的應該是秦國的衛尉王翦了。”
眾人對視了一眼,連連稱是。當今秦國,(姓)氏王的高官本來就不多,能夠有資格作為白起副將的人就更少了。思來想去,也就衛尉王翦一人適合。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王翦自西南而來,那說明元裏多半是兇多吉少了。
少梁已經成為孤城,秦軍對於這個戰略要地,肯定是勢在必得。六萬秦軍已經讓少梁喘不過氣,九萬秦軍則足以令少梁窒息。秦軍大搖大擺增兵的消息絕對瞞不過少梁城的趙軍,軍心不穩,想要守住少梁,難上加難。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讓全軍相信少梁以北平安無事。等秦軍攻克了籍姑,從北麵徹底堵死己方的退路,到時才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想到這裏,眾人皆是黯然不語。
似乎沒有注意到手下心腹的反應,趙丹自顧自地說道:“食君之祿,分君之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秦軍雖多,我又何懼哉?我乃一郡之守,代王上執掌河西,身負王命,不可擅離職守。如今河西不能守,唯死戰而,如此方不負王上所托!諸位不然,諸位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又非趙臣,大可隱名改姓,待時局穩定,再另尋明主,以抱生平所誌。諸位權且散了吧!去也!去也!”
眾人怎麽也沒想到,趙丹開口不是商討如何堅守少梁,而是勸眾人離去。話語中極盡無奈無助之情,心灰意冷。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概莫如此。
一名心腹隨即起身,怫然怒曰:“卑職所以去家千裏,不事父母而常伴大人者,蓋追大人之殊遇。今大人蒙難,豈有棄大人而去者?大人若是懷疑卑職的真心,卑職情願身攜長劍,殺向秦軍,即便不能取白起首級,也要耗秦軍箭矢,以顯卑職之誌。”
另一名心腹也是迴過神來,目眥欲裂,複長歎道:“大人不畏死,卑職又何嚐畏死?!身死事小,失節事大。若卑職罔論大人知遇之恩,臨陣脫逃,實在不為人子!樹倒猢猻雖散,亦有猢猻流連,卑職自以為遠勝於猢猻,願意同大人同進退,共生死。”
餘下的人或苦苦相勸或拔劍欲死。房間內登時亂作一團。趙丹見自己的苦肉計目的達到了,掩淚大喜道:“我今日方知諸君之誌,勿複多言,自此以後,諸君不負我。我亦不負諸君。”
“當如是!當如是也!”眾人紛紛迴應。
經曆了這個小插曲,眾人對來勢洶洶、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秦軍的恐懼少了幾分,相反士氣陡增。這也正是趙丹想要的結果。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又有什麽好怕的呢!王翦率領超過三萬秦軍與白起的六萬大軍匯合一處,北方又有兩萬秦軍虎視眈眈,隨時會趕過來支援。形勢對己方來說,已經惡劣到了極限!趙丹唯有用激將法調動起眾人的鬥誌。
收起了心中的些許感動,趙丹臉色複歸凝重,沉聲道:“秦軍十倍於我,今不伐我。不過欲削我士氣,恐我百姓。如今少梁已是孤城,我聽聞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若要令上下一心,使秦軍不能克少梁,必要先堅定全軍上下之決心,諸位可有良策?”
一人道:“大人莫如散盡家財,將府庫中的所有錢糧全都拿出,一方麵用於召集死士。夜襲秦軍大營,另一方麵獎勵有功的軍士。秦軍大小軍官,上至二五百主。下至伍長、小卒,全都明碼標價。甚至於肯上城頭出力的百姓,大人也可以重賞之,激勵百姓幫助守城。若是百姓皆肯全心全意輔佐我們,這少梁城秦軍必定難以輕易攻下。一旦耗費時日頗多,損失頗大。秦軍必然忌憚,改強攻為圍困。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趙丹連連點頭,讚許道:“此計可行。若少梁城破。府庫的錢糧皆屬秦國,倒不如現在就拿出來激勵士氣。若是大家可以僥幸不死,王上怪罪下來,我一力承擔便是!”
所有的人都聽出了趙丹的言外之意。沒有王命,私自挪用府庫的錢財可是死罪。如果趙丹戰死,邯鄲方麵自然沒法追究趙丹的罪責。但若是趙丹僥幸沒死,就必須為自己的擅作主張“買單”。最好的結局莫過於將功折罪,功過相抵。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又有人站出來說道:“此去邯鄲千五百裏之遙,即使王上同意立即發兵救援少梁,大軍也需近二十日方能抵達少梁。大人求援的使者此刻多半還在太原境內,等繞道抵達邯鄲,怕是三日以後的事情了。算上這些時日,我們至少需要堅守一個月方能有希望見到援軍的影子。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秦軍逾十萬,領兵的又是武安君白起、衛尉王翦,我們趙國若是想要相抗衡,至少也要出兵十數萬,領兵的又必須是信平君(廉頗)之類的名將,方才有一戰之力。如今趙(奢)上卿正在領兵和燕、齊兩國交戰,那多半是由廉(頗)上卿領兵來援了。使者一來一往,至少耽擱半個月的時間,僅僅是用錢糧激勵士氣,卑職恐怕支持不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趙丹聽後眉毛擰成一團,這確實是事實。趙國的精華所在乃是(太行)山東,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賦稅出自此地。想要集齊十萬以上的精銳之士,就必須從邯鄲附近征召大軍。韓、趙兩國交惡,韓國多半是不會同意趙國從上黨借道。趙國大軍從邯鄲出發援救少梁,必須先北上三百裏到達井陘,然後西行,穿過太行山,借道晉陽南下,才能抵達。長途跋涉後,大軍勢必疲憊不堪,想要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迎戰秦軍必須經過休整,這一個半月的時間隻會多不會少。僅僅用些許的錢糧刺激,確實不起作用啊!
“虞卿可有高見?”趙丹向自己最為看重的賓客求教道。房內的眾人,其餘人皆可稱之為自己的心腹,但虞卿不可。虞卿隻是好友平原君推薦給自己治理河西的人物,這種人,雖然看重義字,不會在自己患難的時候背離自己,但也很難收歸己用。他們做事全憑喜好,不好名利。是屬於那種“君賢則入朝輔佐,君不賢則獨善其身”,其誌可在山水之間,也可在廟堂之上。否則,以平原君的賢能也隻能拜服之卻不能收服之。
“當下之事,有兩件事最為要緊。其一,秦軍來勢洶洶,對河西勢在必得,值此大變,國家當速作決斷。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可王上素來猶疑不決,國家又忙於和燕、齊兩國交戰,朝中大臣對援救少梁與否勢必分成兩派,爭執不休。大人當直述厲害,上書王上,表明趙國雖強,也不可東與燕、齊為敵,南與韓、魏為難,西與秦國難堪,北與匈奴不睦。如今若要破局,隻能與韓、魏兩國結盟,若是不能,至少也要和其中的一個國家交好。否則,我們斷不能堅持一個半月。此事茲事體大,王上又隻信任平原君、藺上卿兩人而已,大人與二位大人的關係一向不錯,當寫信令其齊心協力,促成結盟一事,此乃其一!”(未完待續)
ps:推薦怎麽少了,大家也都不看正版了,有些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