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趙遜之際,其正與盧皋等大司馬屬官座談輜重儲備。


    642年大封大賞不久,趙遜兵權被鹹王收迴,同時調迴了陔陵主持軍務,其子趙煥保留軍職,入朝出任大司馬司參使,太尉算是被完全架空。


    近些年趙遜年紀見長,兩鬢已是斑白,身體大不如前,惡性疾病倒也沒有,都是關節炎症、骨質退化,心肺功能等老年病,百裏燕給他開了兩貼藥,經常用些火山泥泡澡,效果也就一般。


    畢竟早年的物質條件匱乏,當下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長,六十歲奔上的就是長壽了。


    將鹹王決意詳細轉達諸將,對發展軍備,武官都不會反對,而百裏燕又主持大司農、治粟內史和軍械裝備生產,行政管理總覽大權,稅金司受到直接轄治,文武兩派都無明確反對意見,在君主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推動任何的重大決意都沒有阻力。


    但唯獨在建造海防炮台和興建軍艦兩事上,陸軍武官明顯趨於保守。


    而當前司馬府與太尉府仍以陸軍武官為主,水軍武官幾乎從來不入朝堂,致使大陸軍思想左右軍備建設,而忽視海防。


    “永興侯啊,最近數年間陸續下水戰船近十艘萬石船,商船數十艘,一艘兩萬石船即將完工,若不計五千石船,僅如此規模萬石大船,中原也絕無僅有。


    眼下繼續增建三十艘萬石戰船,十艘兩萬石戰船,且都要配用火炮,是否太鋪張浪費了。”趙遜心平氣和說道,對興建海軍仍抱有疑慮。


    “趙帥,海防之要不遜於步軍,而且隻有大船才能遠渡重洋保衛鹹國海上貿易航道。從北海前往西海,沿途倘若站站都要停靠,所需繳納的補給,進港過境稅費每年數以萬計,十分不便,這是其一。


    其二,扼控海路既能護航我國貿易,同時也能封鎖他國在北海、西海,甚至東海貿易,戰時威力極大,也需大型戰船才能長久漂泊海上。


    其三,一艘新式萬石船最少四年,慢一點需要五年建成,其堅固與威力遠在五千石舊船之上,但建造周期長。遠不是一兩年所能建成,兩萬石船更需要七年以上才能建成,越早組建強大的海軍艦隊,越早稱霸北海洋麵,竟而遏製海路,消除長孫水軍在北海對我國之威脅。”


    “唉……本帥老啦,如今國力今非昔比,你等後生的眼界也看的遠了,既然要造,就造吧。但步軍的用炮也不能耽擱,本帥聽說衛、誌等國自造火炮數以百計,你要當心啊。”


    “學生明白,請趙帥放心。大量戰船需製備火炮數百門,與步軍用炮同時鑄造,不僅步軍可優先用炮,造價要也低的多。”


    海軍的投資建設周期往往要比步軍長得多,五千石船建造周期不過一年半,眼下萬石的風帆艦的技術剛剛起步,工匠數量不足,總體一艘的耗時近五年,商船四年。


    從盛元641年下先後下水兩艘至今,陸續又造七艘,合計九艘。一條試驗型兩萬石船今年明年年中下水,兩艘在建完成一半,兩艘今年龍骨剛剛就位,一艘的工期超過七年。


    由於木質戰艦受到木材強度和建造工藝的影響,傳統木質船發展到八九千石是個極限,不考慮成本、效率和可重複性的情況下,也能進一步擴建,但成本將難以接受,製造一艘兩艘尚可,大批使用傳統技術建造萬石以上大船無法實現。


    以長孫國為例,其在631年仿造“天船”,在五千石船基礎上建造萬石船,十五年間,至今也就隻造了四艘,每艘平均工期十二年,成本是鹹國萬石船的六倍,可謂是純粹的麵子工程。


    永興造船廠邊造邊改工藝,最初兩艘船耗時近六年,此後大量采用鍛造鋼製構建連接船體核心結構,機械和工業化生產的成熟發展,也縮短了工期和成本。


    一艘萬石以上大船隻需四至五年,但兩萬石戰船初步的核算工時需要七年,後期工藝可能更為成熟,造船工匠更多,建造周期都會減少,但眼下根本拉不下來。


    再奔上的三萬石大船,耗資巨大,龍骨的定型處理和大型橡木加工工藝未解決,即便現在開工首艘,下水也要十二至十三年,極不劃算。幾經考慮,百裏燕決定更多的發展兩萬石戰艦。


    一萬石戰艦每艘上下兩層火炮,至多配屬五十五門火炮,火力偏弱,遭遇三萬石級的天船,麵對動則一百多門重型火炮根本毫無招架之力,發展兩萬石船是必然趨勢。


    兩萬石船火炮配置九十至九十五門,三層甲板炮,就火力而言不遜與三萬大船,一萬石的差距更體現在其載員和自持力。


    三萬石自持長達六月,載人一千人上下,兩萬石船員額七百至七百五十人,海上自持力不會超過四月。


    作為侵略殖民船,三萬石船裝在登陸兵員最多,兩萬石船載員少一些,兩者火力相當情況下,不考慮戰術和意外因素,理論上誰的人多,誰能獲得更大的戰場主動權。


    而一萬石戰艦火力配置較弱,船員搭乘完全腰斬,船舷低,不利於接舷戰和火力輸出,不適合參與主力艦隊的決戰。


    當然,由於鉑係銅鎳鐵基合金的優異性能,火炮的射程相當之遠,然而前膛炮時代的海戰交戰距離少於一裏。【注1】


    海上的風浪和木質戰艦中心的不穩,將令本就毫無精度可言的滑膛前膛炮失去多數準頭,在搖擺不定的海麵上相互射擊彈丸的效果奇差。


    為提高命中精度,通常在三百至四百米間開始齊射,接近至兩百米最後齊射,兩百米內自由射擊,當距離貼近至一百米時,槍械也參與互射,如若不能將敵方戰艦重創喪失戰力,遂最後接舷作戰。


    因此船炮射的再遠,沒有精度,火力輸出又打折扣,萬石船很難參與主力艦隊的決戰,充其量配合海岸炮,利用鉑係銅鎳鐵基合金的射程優勢,和陸地補給方便的地利,使用大量彈丸將海麵封鎖,不令敵船靠岸登陸,從而保障海岸線和內陸地區的安全,保住工業區。


    所以就軍事效率和戰術使用層麵而言,兩萬石船適合決戰。


    受傳統大陸軍思想壓製,趙遜、盧皋等人對海軍建設並不積極,在各國競相研發單兵火器之後,反對傳統陸軍的火器更為重視。


    此前盧皋就此事催促了多次,這次遭逢財政擴張性投資,不免再次問及此事:


    “如今各國戰卒火器每年以萬計的數量增長,多年以來永興侯為何遲遲不造呢?”


    “非是在下有意怠慢,若要造出他國相同火器,永興城一年產十萬件也綽綽有餘。然當下各國火器極為低劣,本侯不屑造之。而且並非本侯不造,去年秋造了九十五支新式戰卒火槍。”


    聞訊消息,趙遜眼前一亮:


    “既然去年便已經造出,為何我等都不知曉?”


    “不瞞趙帥,此火槍造出之後仍需要測試其是否堪用,經過去半年測試,仍有諸多弊病需要改進。且此搶雖然準頭極佳,威力超群,但造之並不容易。急需擴大永興城機械才能大量生產,一旦我軍大量配用此槍,天下莫我能敵。”


    “既如此,可否一觀其效?”盧皋問道。


    “可以,明日趙帥與盧大人可隨在下前往永興城中觀閱,一定令二位大開眼界。”


    去年下線九十五支後膛紙殼定裝步槍經半年測試,威力沒有二話。


    有效射程達到了三百步,彈丸最遠超過八百米仍然具有極高殺傷力,畢竟14.5毫的口徑圓頭步槍彈,一槍放倒一頭大象也沒問題,半年的測試也暴露出四個問題。


    一是加工精度和結構不合理,後膛槍槍栓在閉合發射時漏氣,雖還未造成炸膛,但隨著槍支的使用和和壽命損耗,炸膛是遲早的,


    二是撞針壽命太短,撞擊發射三百七十次左右出現明顯的撞擊不到位,無法發射的情況。撞針雖然是個小玩意兒,但熱處理很困難。處理不當會出現過處理,致使特別軟或特別硬脆的現象。


    三是碳素鋼在高寒帶地區,明顯出現連續發射後槍管變形和凍裂,機械結構,尤其是撞針複位彈簧容易斷裂,主要還是鍛造加工和材料性能差導致的結果。


    四是兩百米處的精度差強人意,由於采用滑膛槍管,圓頭鉛彈受熱膨脹會脹緊管壁做滑動直線運動,而非螺旋直線運動,因此彈丸出膛後注定不會有多高的精度。


    此外盡管采用了紙殼定裝彈藥,單兵攜帶仍然不方便,需要以專門的油布包裹,受壓容易折斷,需要裝備製式的彈藥攜行裝具。


    總而言之,技術跨度太大,總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況。但總體而言,新式的後膛紙殼定裝步槍的基礎技術已經成型,後續要做的是盡快解決問題,定型生產。


    於是第二日盧皋、趙遜前往永興城外武備營駐地觀槍,六十五支後膛槍一分鍾內齊射,發射彈丸四百四十五發,人均七發子彈,輕易將一百五十步外,長寬一丈的鬆木拚接靶牆打成篩子,四百五十米外牆靶也未能幸免,威力之大令二人瞠目結舌。


    【注1】風帆戰艦使用的前膛炮,受到船隻海上飄動,重心不穩,戰艦行駛影響,艦炮的精度要比陸軍火炮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距離越遠,前膛滑膛艦炮的準頭越沒譜,超過兩裏地,基本就靠人品命中。


    因此風帆艦炮最佳作戰距離是七八百米之內,最好是五百米內。當然,實際情況火炮射程能有四五裏,重炮甚至八九裏地,但海上艦對艦的遠距離對轟意義不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