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異槍支為肩扛式燧發式前膛槍,燧發結構近乎成熟,口徑估測約為十七至十八毫米間的熱軋卷板的合縫加工鐵管【注1】,槍管外套多節鐵質套筒,以增強槍管膛壓,未發現有膛線,多為滑膛,但內孔有明顯機加工痕跡,像是用了某種鉸刀或是拉刀,使用燧發機與火鐮撞擊藥池原理發火。


    槍管坐在等長的長條護木槍身上,木質槍身內置燧發機結構。


    槍支全重量超過二十五斤,槍尾部有外置擊錘撞擊藥池,采用槍口式刺刀,既直接將刺刀插入槍口,而非套筒式刺刀,更非要求更高的坐式刺刀。


    但怪就怪在,一般意義的前膛槍的擊發裝置位,應該於槍托之前,扳機護弓槍機的上方側麵。


    而該槍為一根鐵管坐在木質槍身護木上,槍的擊發結構位於槍尾末端。


    也就是說,相當於將擊發結構按在了肩部的槍托後,頂在肩上,而且沒有明顯的人類槍托結構,通體一根圓棒。


    因此如果人類使用改槍,隻能使用rpg肩扛式發射,由於擊發結構置於槍尾,故不能抵肩射擊。


    且重量達二十五斤,雙手托舉瞄準十分吃力,槍長超過一米八,加上刺刀,整體長度超過兩米二,難以想象會是人使用的武器。


    經正確配方的黑火藥測試,此種火槍極限膛壓下,不考慮命中精度,使用鉛彈的理論有效射程【注2】在一百至一百五十步,大約相當於公製兩百三十米。


    當火藥降低至安全用量,實際射擊數據顯示,彈丸的有效殺傷距離僅有一百二十多米,六十米之內殺傷力最大,四十米內精度最高,流彈能飛至三百五十米開外,仍有殺傷力。六十米距離上可洞穿當下所有鎧甲,一百三十米外,對十毫米普通碳鋼可具有一定傾徹效果。


    從已經掌握的情報顯示,長孫國之初曾試圖仿製燧發結構,受加工能力、金屬材料、化學能力限製,未能成功,最後隻通過鑄造口徑二十多毫米的大鐵管,點火發射,也就是目前長孫國肩扛式火器的發端。


    此外“天船”艦載火炮采用了精度較高的鑄造工藝,炮膛內發現金屬加工痕跡,較為光滑,極可能使用了大型的車床、鏜床加工,這意味著未知文明至少進入了成熟的蒸汽動力時代。【注3】


    同時還可以確定,未知文明有完整成熟的工業煉鋼法,或是轉爐法或是平爐法,而不太可能是產能低下,性能一般的炒鋼和灌鋼法。


    偷取的兩門火炮射程為三裏半和五裏,體形也更小,膛壓更高。


    鑒於風帆船舶與前膛炮的精度,海上艦炮交戰距離較近,艦炮的射程不會太遠,如果是陸軍用炮,要比海軍用炮射程更遠一些。


    最重的要塞前膛炮,甚至可達十多裏地,這意味著大海遠方的未知文明,其工業化已經徹底碾壓中原。


    這還是發射鉛球彈丸的射程,如果使用更輕的鑄鐵彈丸,發射距離將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


    此外,這艘船最見鬼的地方,還在於船上使用的船帆,半數為圓形麵帆和橄欖型帆。


    百裏燕推斷,圓形和橄欖型麵積最大,能兜風。而方形帆次之,三角帆兜風最少,但三角帆容易操縱,因此通常是複合組合使用。


    而大約在今年七月,蘇方義讓人捎來一份信,第一行內容便是令人大吃一驚,長孫國繳獲的天船,船上水手不是人。


    要說“不是人”,中原一直不將金雪狄人看作是人,百裏燕早已習以為常。而這一次發現的,盡是身高超過兩米五的“巨怪人”,全身綠皮,無毛發,光頭,雙手有多達十二根手指,每隻手六根手指,雙腳亦是,巨如米鬥。且麵部沒有眼睛,眼睛長在腋下,故而也稱為腋目人。


    據禦客調查,大約是在盛元629年底,長孫國水軍於最北端的海天郡北海洋麵發現此船,雙方接近至三裏外,發生第一次零星炮擊,反抗並不激烈,登船後遭遇微弱抵抗。


    進入船內時才發現,船中人員得了怪病,幾乎死絕。據此判斷,是船員染病後,船隻喪失操縱力,漂泊至北海附近,恰巧又被長孫國發現。


    此外還有其他各種傳聞也是層出不窮,如“不死人”之說,食人族之說等等。


    現在過去八九年,沒人知道何時何地,會再次遭遇未知“訪客”,下一次,或許會像白人發現美洲,把印第安人殺的精光


    一山不容二虎,這個星球上同時存在了兩個智慧物種,弱者,或是被奴役或是被消滅,共生毫無可能。


    地球尚且有兩百多個同類國家和地區,為了星球霸權廝殺數百年,更何況是眼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種共存,必然要有一個會消亡,對此百裏燕毫不懷疑。


    觀炮後,鹹王馬不停蹄視察了永興城,當晚留宿在此,連夜商議長孫國提出的會盟要求。


    “永興侯,朝內眼下對會盟一事持三種意見,一是高卿的不赴盟,二是太子與鼎煬侯赴盟,最後是外執使諾一言的赴誌國會盟。愛卿以為,三策之中,取何策對我鹹國最為有利?”


    鹹王話音落下,高勳目光即刻投向百裏燕,心中熱切希望百裏燕讚同他的意見。


    百裏燕其實也挺為難,他與宗伯泰早在今年春季商議過所有可能,長孫國仗著槍多炮多提出會盟並不意外,三種策略其實各有千秋。


    略作思考,百裏燕正色說道:


    “大王,此三種意見各有利弊,但首先必須弄清兩件事,才能考慮此三策。”


    “愛卿所言哪兩件事?”鹹王問。


    “其一,我鹹國是否有打算開疆拓土,如若開拓孫國疆土,眼下誌國為霸主,而長孫國卻提出會盟,屆時長孫國能否保障我鹹國所占孫國土地之合法利益,如若其出爾反爾,亦或者別有用心,我鹹國找誰說理去。


    觀長孫國以往之劣跡,其為了私利,其信譽有待商榷。故而臣是不讚成前往長孫國會盟,但如果不去,晉國那裏如何交代,太子與太子妃西寰關係如何處置,會否遭到報複,這些需要權衡利弊。


    而諾一言的赴誌國會盟,著眼長遠,且誌國與我鹹國十年交往,宿怨已解,若是去誌國會盟,以誌國信譽,我國可得孫國利益,但即刻會遭晉國、長孫報複。


    高大人的不赴盟,雖然兩邊不得罪,但長孫與誌國都不會保障我鹹國在剿滅黑巾軍後的利益,縱然誌國與我交好,但利益麵前毫無交情可言,難保日後誌國不會出兵伐我。


    同時無論我鹹國是否赴長孫國會盟,臣敢保證,長孫國、晉國絕不會發兵救我,除非我鹹國收複失地之後,不再西擴。”


    “那愛卿所言第二件事呢?”


    “大王如果決意西擴,準備吃下孫國多大的土地。”


    “長孫國南部尚有大片土地尚未收複,南下需要時日,我軍現在隻需收複丘南南郡,即可揮師西進,直取孫國彭源、萬川、上關、下關等地,甚至打到思水江畔也不無可能,自然是越多越好。”


    鹹王百無禁忌,張嘴間竟已吃下了麵積甚至比鹹國更大的土地。


    百裏燕自然不想掃鹹王的雅興,但現實不可能讓鹹王輕易吞下比鹹國更大的土地。他道:


    “大王,臣以為,攻取彭源、萬川之後就該收兵了,最多再打下上關郡,其他的地盤盡數讓給長孫、誌國和徐國。”


    “寡人有生之年,如此大好良機,眼看他國吞並數郡乃至十數郡,而鹹國隻吞兩郡,這未免太少了!”鹹王無不遺憾,顯然隻吞兩郡,不足以彌補江東之戰與黑巾肆虐的損失。


    然百裏燕說:


    “大王,鹹國僅有七郡,鹹西、丘南尚要修養,除都郡外,其餘各郡並不寬裕,眼下不計大軍軍糧,我國糧倉僅有三百餘萬石積存糧草,即便算上明年,至多再增一百二三十萬石。


    據禦客來報,僅彭源、萬川兩郡有雜民逾三百萬人,無不是從長孫、徐國、誌國所擄民眾,僅這三百萬張嘴,戰後的兩年內需補入六百至八百萬石糧草,在不增加本國稅賦情況下,兼並彭源、萬川兩郡已是鹹國國力之極限。


    而且我軍倘若隻拿下兩郡,那我鹹國便可以高大人之策,不參加會盟,同時暗中結好誌國,令其保障我國利益,如此便不會因為我國吞並兩郡,而引起誌國的不滿。


    同時,鹹國能比其他諸侯國更早結束戰事,謹防晉國有變,加緊恢複元氣,鞏固既有的利益。”


    彭源、萬川兩郡,每個郡的麵積比兩個鹹西郡還大,其中彭源郡是平原,萬川郡百分之六十的土地為丘陵山川,可耕種麵積不多,耕地開發潛力少,多出的三百多萬人,六成以上集中於彭源郡,人員構成非常複雜。


    鹹國目前在冊人口六百萬不到,加上梟民軍及其家屬、新附民、新附民軍、歸附外籍軍、工匠及其家屬,此外還有數目未知的隱戶,充其量不會超過八百萬人。


    八百萬人中刨開四十多萬的戍兵、郡兵,還有七八萬廣信軍,近一百餘人口萬的減稅,六十餘萬梟民軍及其家小,實際是不到六百萬的人口,養三百萬張嘴和四十餘萬軍隊,沒有充足的糧草儲備,拿下兩郡也極為吃力。


    隻有越快結束戰爭,對鹹國才會越為有利。退一步說,鹹國經過三年恢複,國內經濟政治遠好於他國,日後吃下的地盤越多,國力越差,所需消化既得地盤的時間和花費越長。


    黑巾軍的地盤幅員遼闊,諸侯聯軍沒有兩年,根本拿不下來,鹹軍如果半年內拿下兩郡停止進軍,將至少多爭取兩年至三年的時間恢複國力,消化地盤。


    等到其他諸侯國打下了黑巾軍,鹹國基本安撫了兩郡,其他諸侯卻還在忙於到處平叛安撫亂民。


    【注1】前膛槍時期,受到加工技術、冶金技術、澆鑄技術、道具技術、機械設備技術製約,十九世紀中葉前期,所有前膛槍,也包括最早的一批後裝紙殼定裝步槍,都采用有縫槍管,千萬不要被影視劇給忽悠了。


    使用軋鋼薄板,剪切到所需尺寸後,進行卷曲,加熱後將縫合攏,使用硼砂或其他催化劑,對鐵管加熱同時,進行鍛打,已達到合縫目的,最後上車床拉毛刀,上拉床拉內孔,由此製造無縫槍管。


    由於各國製造工藝水平差異,有些槍管膛壓不夠,因此還會在槍管外套上槍筒,諸如老套筒,就是槍管膛壓不夠,而全威力步槍彈動能太大,隻能加厚槍管,並使用圓頭彈的結果。


    此後,道具材料技術發展,出現深孔加工技術,槍管得以使用圓鋼打孔。


    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英國人發明無縫鋼管技術,槍管開始使用穿孔圓鋼,先上深孔加工機,如此避免了深孔加工實孔,因為道具材料的問題,而導致的廢品率。


    二十世紀後,高速鋼的出現,大幅提高金屬切削與深孔加工效率與成品率,槍管徹底實現高精加工。


    而早期,尤其是火繩槍時代,由於機械加工技術的製約,最早時期的火繩槍,仍然需要鐵匠用鐵錠捶打出板材,而後再捶打卷成卷管,因此最早期的火槍口徑,大都在二十五,甚至三十毫米,也就是三厘米,因此早期火槍口徑十分誇張。


    【注2】有效射程是彈丸末端傾徹力極限距離,既彈丸在某個距離,仍能達到所需動能,並擊穿設定目標的距離,而非精度距離,威力距離。甚至流彈,隻要能給人員造成殺傷,仍然是有效射程。


    而前膛槍由於滑膛和彈丸間隙問題,其精度基本靠人品,因此就需要打排槍,四十米至六十米,基本上是實用精度距離。


    太近了,精度是提高了,但五十米內基本上就靠衝鋒和刺刀解決,尤其是碰上俄國人三百碼拚刺刀,射程不夠,靠人海衝。


    而太遠了,彈丸又缺乏命中精度,因此七八十米至一百二十米,列隊打槍斃最多,縮短至四五十米,打排槍,士氣弱的一方一定會潰散,因為這個距離,必死無疑,還不如衝鋒拚刺刀。


    【注3】第一次工業革命大約發生在18世紀中葉,第二次以電力為技術進步的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中葉,但電力技術雛形出現在18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蒸汽動力雖然是最早的能源動力,但並非說蒸汽動力就是落後設備,電力驅動的機床和機械設備,蒸汽動力設備也能驅動,如電力車床、銑床、鏜床等等金屬切削設備,電力能驅動,蒸汽動力也能驅動,否則早期的槍炮也無法工業化規模生產。


    關鍵在於動能轉換裝置和動力效率。


    蒸汽動力傳動相較於電力電機傳動,蒸汽動力的能損耗遠遠大於電力電機傳動,同時電力電機大大減少了動能專遞、轉換設備的體積,而蒸汽動力要將動能轉換給機床,需要配套齒輪傳動機構,然後再聯入機床齒輪傳動機構,而電機則不存在這一問題。


    同時蒸汽動力設備功率輸出不穩定,動能不恆定,沒有電機的穩定與可變速。因此蒸汽動力接入機械設備,需要變速設備。


    因此盡管蒸汽設備有諸多缺陷,但蒸汽設備依然可以作為傳動設備,用於機械設備的運轉。


    以當年八路黃崖洞兵工廠為例,修造兵器的主要設備,仍然是蒸汽動力機械驅動的簡易車、銑床,如此也能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生產步槍、迫擊炮,仿造九二世步兵炮,甚至研發早期的槍榴彈、擲彈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