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隨著一聲炮響,經過近一年的準備,鹹國首批二十五門637型火炮出廠,口徑以彈丸重量為基準,首批共鑄三種型號,六斤炮十門、十二斤炮十門、十八斤炮五門,總耗資達五十五餘萬金銀通寶,主要的花費並非鋼鐵消耗,而是煤炭和鐵礦開采技術原始,耗費大量人力。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得益於鹹國鋼產充足,高爐可一次澆築成型,同時采取了晚開砂箱、保溫冷、基本熱處理消除應力等措施,廢品率較低,單價要低於長孫國火炮許多,三種炮型的射程卻比長孫國炮高出一籌。


    十一月初七,鹹王、盧皋、高勳、焦木華四人前往永興城外武備營秘密觀炮,隨著一聲炮響,二十五發實心彈丸命中一裏外靶標,成功將之摧毀,鹹王大悅:


    “嗬哈哈……好啊,寡人的鹹國終於也能鑄炮,都是永興侯的功勞啊!”


    百裏燕欠身略施一禮,恭謙說道:


    “大王過獎了,光有臣一人,是萬萬做不到的,若無大王英明,工匠用心,錢坊疏財,臣也不能在短時內鑄出火炮獻給大王。”


    “有此神炮,我鹹國日後再也不用寄人籬下,好啊……”鹹王無限感慨,轉而繼續問道:“永興侯,此炮要花費錢款幾許,能否大量鑄造,助我鹹軍收複失地?”


    “啟稟大王,六斤炮所需花費鑽研、鋼材、用工、煤炭以及民力,約合金銀通寶一萬五千餘貫,十二斤炮約合兩萬兩千貫,十八斤炮約合三萬七千貫,此番鑄炮總計花費五十五萬餘貫錢,糜費巨大,折合銀錢也不會少多少。”


    鹹王聞訊也是大吃一驚:


    “竟要如此之巨!”


    這時長史高勳說道:


    “大王,鑄此炮還未曾計入利潤的本錢,與投入的二三十萬貫研製花費,此前長孫國一尊五斤彈丸小炮,賣予他國便要五萬寸銀,當年賣給我國更是要價十五萬,如今一門六斤炮隻需一萬五千餘貫,已是相當便宜了。”


    這時百裏燕接過話說:


    “大王,臣之所以不主張立即鑄炮,便是因我鹹國國力疲弱,大量鑄炮將糜費甚巨,此番所鑄炮二十五門,花費五十五萬餘金銀通寶,算上十五萬貫研製耗費,錢坊剛有的盈利非但不夠,國庫還貼入了二十餘萬,永興城也拿出了五萬,因此臣還是希望大王能再等幾年。”


    “唉……”鹹王歎道,一臉無奈之色:“罷了罷了,晉國有五十門炮,寡人得二十五尊,寡人也心滿意足了,暫且罷了吧,待等幾年再鑄也不遲。”


    “大王聖明!”


    由於銅礦資源要比鐵礦資源少得多,官府內部的鐵價格至少是銅價的一半甚至更少,不應該倒掛。


    然現實情況生鐵和鋼內部價格仍然比銅略貴,對外銷售肯定要比銅貴。而且當前鐵礦也要比銅礦少,也增加了鋼材稀有性。


    受開采技術的製約,鐵礦和煤炭的開采效率很低,許多地方仍舊使用銅具開采鐵礦煤礦,用人一背簍一背簍從礦下背上地麵,大量的成本消耗在礦工的口糧和工錢上。


    同時煤炭、鐵礦的進口也推高了成本,從誌國、長孫、衛國進口的煤炭、鐵礦,都比鹹國本國貴至少五成。


    永興城鐵產量大,能耗集中,自然形成產業規模效應,將成本拉低,固然成本要比長孫國低得多,但不可能無限製的拉低成本。


    要根本解決鐵銅價格倒掛問題,根源出在技術和生產力上,改善開采作業運輸礦設備,加速推進農業改良,把糧價降下來,采集效率提上去,無疑是最立竿見影的措施,如此一降一增,時間不變之下,變的是效率。


    此時盧皋望著一裏地外,已是思考許久說:


    “大司農,我觀這二十五門炮,各有大小,彈丸比長孫國重,為何炮身卻是比長孫國的小?”


    “盧將軍問的極是。長孫國火炮別看個頭比我鹹國火炮更大,但其射程卻是不如我鹹國。”


    “哦,這是為何?”高勳追問。


    “因為我鹹國的鋼好料足,且是用一鍋鐵水澆鑄而成,非但廢品少,且炮壁比之更薄,自然份量也輕便,體形更小。彈丸雖重一些,但射程還比長孫國稍遠一些。眼下還是用的鉛彈,如若用銅丸或生鐵丸,還可遠一些。”


    長孫國五斤彈丸鐵炮,射程近一裏,永興城六金彈丸炮,射程達一裏半還多。長孫國十一斤炮,射程斤一裏半,而永興城十二斤炮達兩裏。


    此外長孫國還鑄造了十七斤炮和二十三斤炮,體形很大,看似威猛,實則射程增加卻是少的可憐,前者僅有兩裏多,後者剛過三裏地。


    永興城目前最大彈丸十八斤炮,輕易能將彈丸發射至三裏半外,而火炮重量還比長孫國鐵炮輕了三分之一。


    歸根到底,是長孫國點錯了科技樹,純粹拿來主義思維,在對技術前沿毫無了解的情況下,想當的拿來主義,得到鐵炮的樣板,就自以為技術的發展一定是以鐵炮為基礎,實則根本不是一迴事。


    且不說眼下中原鐵、銅價格倒掛,鐵價比銅價貴,而火炮出現在青銅時代,就是根本的錯誤。


    按正常的技術路徑,應該先銅炮,後鐵質炮。


    因為在工業煉鋼和早期理化技術出現之前,鐵的金相體成份無法以金相分析和理化分析獲取量化數據,隻能根據經驗煉鋼,因此傳統的銅炮的性能其實優於生鐵炮、鐵炮和半熟鐵炮。


    早期鐵炮由於炸膛概率更高,隻能一味的增加壁厚,由此導致反而比銅炮更重。


    長孫國由於首先接觸的是鐵炮,想當然的以為鐵炮是天下第一正宗,以鐵料加以仿製,其實如果老老實實研究純銅火炮,火炮射程應該會更遠。


    當然,金雪狄人是個例外,縱然用了銅炮,怎奈何其冶煉能力遠遜色於中原,火炮的缺陷太多。


    此外百裏燕重新的製訂了炮兵操作程序,完善了炮兵配置,使得裝填的時間和流程大大縮短。


    使用了藥包技術的火炮,射速理應低於四分鍾每發,現實情況受各諸侯國用炮的操作和火藥成份差異,清理炮膛以及操作的不流暢,從發射後到裝填再發射,需要六至七分鍾,甚至更久。


    武備營炮兵科建立後,充分實現專業化流程,使得火炮裝填時間大大縮短至三至四分鍾。如果使用無煙無殘留火藥,六斤、十二斤、十八斤前膛炮裝填時間可縮短至三分鍾至兩分鍾。


    少時,百裏燕又令炮隊最大射程裝填,十八斤炮平直彈道輕易打出三裏半外。


    一頓炮轟,盧皋很是震驚,當年摩尼巴薩炮擊他是非常清楚的,數十門射程僅有一裏的火炮尚且如此恐怖,更何況眼前火炮。看到此處,盧皋又問:


    “大司農,眼下各國或是購買或是仿製,火炮仍在少數,但那種扛在肩上的人用小炮,永興城可有製造。”


    “尚無此打算,不過日後不久可造更為厲害的人用火器,威力勝之十倍百倍。此外永興城已製出新式火藥罐,使用極為方便。”


    百裏燕示意蔣傑,將上月剛生產的拉弦木柄手榴彈【注1】送來十顆,找來田鵬令其扔出八十步外,巨大的威力再讓鹹王、盧皋、高勳為之大怔:


    “乖乖呀,此物竟如此厲害!”


    鹹王大驚,盧皋拿過一枚仔細翻看,伸手解開保險蓋,要去拉出手柄下的拉弦,立時被百裏燕製止:


    “當心,此拉弦一旦拉開冒煙,十下過後便會如剛才那樣爆炸,十分危險!”


    盧皋不明所以忙是問道:


    “難道無需再像當年,以火引燃?”


    “不錯,隻要將此拉弦拉響,木柄之內冒出白煙或是聲響,便會在十下之後爆炸,因此拉響之後必須即刻扔出,否則十分危險。”


    拉弦發火式木柄手榴彈並無什麽秘密,百裏燕卻是足花了兩月時間才想通其中發火原理。


    其實和火柴摩擦火柴皮一樣,利用磷的低溫燃點低的特性,通過摩擦產生熱量,繼而引燃火柴,拉弦發火同樣如此。


    結構由平麵改成管狀,隻需用鉛皮製成管狀,輔助以磷和玻璃粉,串聯黑火藥延遲燃燒引信即可。


    由於黑火藥威力有限,百裏燕增開了硝酸加工坊,以配置硝化棉。


    硝化棉屬無煙火藥,威力雖然優於黑火藥,但性能並不穩定,對溫度敏感,易爆,易分解。盡管使用硝化棉可製取更為安全的安全無煙火藥,但需要乙醇和乙醚,尤其是乙醚。


    實驗室小劑量配置乙醚問題不大【注2】,但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乙醚仍需要簡單的配套化工與簡易設備,在化學普及之前,百裏燕並不打算為此浪費更多的精力和工業產值,單純的配套乙醚的生產,尤其是寶貴的人才,還不足以用來增開化學門類。


    硝化棉的使用需極為小心,一般而言,純度低於百分之十二點五較為安全,百裏燕則給手榴彈中填入百分之五的硝化棉,以增強威力,同時將彈體澆鑄成破片狀,以增強殺傷威力。


    盡管此種拉弦發火式手榴彈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獲得了技術超前,但現實並不容樂觀。


    過去三年間,百裏燕托禦客打入長孫國,尋找九年前,從海上拉迴的那艘巨型船。


    此後陸續從長孫國倉庫中,竊得“怪異”槍支十四餘支,刺刀七支,通條十餘根,火炮兩門,鉛彈數十發,點火式手榴彈、燃燒彈、尺碼至少五十碼以上的超大號皮靴,還偷到了兩張極為精細的海圖,甚至打聽到有三具望遠鏡。


    【注1】木柄拉弦手榴彈盡管技術很簡單,但出現的卻遠遠晚於翻板撞擊式卵形雷管手雷,大約於一戰前,才由德國研發,並投入戰場使用。


    【注2】常說的實驗室製取,一般泛指實驗室工藝小劑量製取,實驗室製取工藝並非完全適合於工業化規模生產,因為缺乏將實驗室工藝工業化、規模化、安全化、工藝穩定化所需的大型配套設備。


    同時由於最先發現的工藝路徑未必是最廉價,最快捷,最省事的工藝技術路徑,因此技術產品從實驗室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之間,存在一段時間的技術探索升級。


    但如果存在有預知或已知的技術捷徑,自然可以規避這一段時間,但前提是仍然需要相配套的其他領域設備與工業基礎,人才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