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637年,中原未有重大事件,倒是晉國的勒索折騰了鹹國好一陣。


    丞相範濤取代陳方石登上相位之後,晉國陸續效法鹹國,推行晉國版的《授田法》,晉國國力大增,並在暗中籌集鹹國合金新幣,煉錢提取金銀,結果失敗。


    晉國人發現鹹國合金新錢爐溫燒的再高,也不易融化,即便融化,合金幣中的金銀也難以分離,嚐試許久,最終隻得放棄。


    轉而從各地暗中收購舊幣,企圖籍此訛詐鹹王,以舊幣換取鹹國現成的金銀。


    但事實上,由於鹹國舊幣銅錢長期貶值,中原各國幾乎棄之不用,流通性很差,國外鹹國舊幣銅錢的存量極少。


    晉國突然拿出數百萬貫舊幣銅錢,要鹹王一比一的兌換金銀,作法與強盜明搶無異。


    而且還將駐紮北海郡的三十萬晉國鎮北軍調往永興城,企圖逼鹹王就範,還抬出了五十尊大口徑前膛炮,架在都郡城外天天放空炮,一副氣勢洶洶,吃相極其難看,造成極其惡劣影響。


    不過晉軍圍城這件事不僅讓鹹王緊張,同時也讓砡工派緊張。去年年中後,陸續有砡工派大師子弟家眷從長孫國遷入永興,滯留禦客總部的砡工派也在向鹹國遷移,為的自然是百裏燕的技術和財源。


    晉軍圍城之下萬一動手,勢必死傷狼藉,於是請動禦客出麵調解,卻是未果,原因有三。


    其一禦客實力大不如前,而說話是要憑實力的。其二晉國占著理,鹹王欠債不還。其三晉軍隻是挪到永興城下“協防”,沒有實質軍事行動,當然,這話是騙鬼的。


    僵持兩月不下,百裏燕聽從宗伯泰計策,說服鹹王派人遊說誌國,以晉國銅錢向晉國索要金銀現貨。


    誌王欣然允諾,遂讓公良文出使晉國,要求以兩百萬貫晉國銅錢,兌換等價寸銀,晉王斷然決絕。


    銅錢與金銀雖有官方匯價,但事實上兌換起來非常複雜麻煩。


    由於貴金屬產出受產量製約,而銅鉛產量巨大,往往需要銅錢大量貼水才能兌換,更不會出現官方層麵大量銅錢兌換金銀現象,否則開了先例,權貴最先拿著銅錢從國庫兌走貴金屬。


    如此鹹王效法之,斷然決絕晉王勒索。


    晉王又以鹹國以新代舊幣無信為名,退而求其次,再次要求鹹王兌換等價的金銀通寶,再遭拒絕,但此時意外情況讓百裏燕改變了注意。


    砡工派在鹹國尋礦至江東郡,在江東郡與江東東郡晉國一側陵山中發現銀礦,數量可觀。


    百裏燕權衡再三,覺得大有利可圖,遂與鹹王商議,以換新幣為名,將江東東郡靠近江東郡的江普、郭霆、焉城三地索迴。


    江普、郭霆、焉城三地人口不足十一萬,既非軍事要衝,亦非經濟重鎮,晉國無利可圖,但陵山銀礦位於郭霆以西,距離江東郡咫尺之遙,拿迴三地,無疑將陵山盡數納入囊中。


    為不讓晉國生疑,一並將郭霆以北的江普,以南的焉城一並索迴。談判持續三月,晉國不得機密,最終以一百三十萬金銀通寶的巨款,將三地還給鹹國,為此朝中各級官員沒少戳百裏燕脊梁骨。


    銀礦到手後,消息一直壓了四年,直到四年後,鹹軍迴防,陵山銀礦得以開發。


    事實證明,陵山銀礦在此後一百多年間,成為中原排名前五的巨大銀礦,品質純度極高,一舉扭轉鹹國僅有一座小型銀礦的被動局麵。


    經過這次恐嚇,鹹王再次要求鑄炮,百裏燕也意識到火炮性能好壞是一碼事,有和沒有又是另一碼事,必須先解決有無問題,遂著手利用空閑時間攻關炮鋼。


    永興城碳鋼仍屬於初級碳素鋼類型,既以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鐵基鋼材,鑄造早期低壓前膛炮問題不大,但仍受製於鑄造和冶煉技術瓶頸,早期碳素鋼膛壓低,耐高溫性差,導致壁厚和重量大。


    遂先撥付金銀通寶二十五萬貫,用於模具和試製工作。


    由於沒有製造和理論經驗,百裏燕一味圖輕圖薄,急功近利,期間發生四次炸膛,索性采用了延遲導火索,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事故也為鑄炮積累了的一定經驗。


    由於碳素鋼本身性能極限的限製,百裏燕必須在保證高強度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在射程、重量、性能間做出取舍。


    繼續增加射程,意味著必須提高膛壓,在炮鋼和大型構件鍛造技術沒有出現之前,碳素鋼僅能通過增加壁厚提升膛壓,如此就增加了火炮本身的份量。縱然射程遠超,卻是不利於部署和機動,還不如使用添加有銅鎳白銅的紫銅炮更好。


    為此隻能放棄一定的射程,縮小壁厚,使之更為實用,隻要保證射程,足以覆蓋長孫火炮和傳統遠程投送戰具,就算成了大半。而在技術成熟之前,一味的追求超前的技術標準,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此外多次的炸膛事故,讓百裏燕決心做一次理化分析,大致可以確定目前永興所煉碳素鋼,含碳量約在百分之零點三至百分之零點三五之間,標準的碳鋼,同時含有少量的硫、矽,微量的錳,但也發現了極強的磷化反應。


    而過多的磷和硫元素對鋼材是有害的,其中磷元素會讓鋼變得較脆,且失去韌性。


    永興城的鋼錠主要用於生產冷兵器和鎧甲,經過冶煉過後,進入鍛造工坊迴爐加熱反複捶打,其中的磷、硫元素在反複高溫錘打下基本燃燼排出,所以倒也沒出現問題。


    但澆鑄的炮鋼以當下的技術,則不存在反複鍛打反複加熱的可操作性。


    而脫硫、脫磷的冶煉工藝百裏燕一時半會兒毫無頭緒,歸根到底,他不是萬能的,他的前世不過是一個醫生,充其量是一個具有科學思考能力的現代人,將超時代的海量社會基本經驗信息和理念,在當下既有的技術條件上付諸於行動。


    多數情況下,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涉及到深入專業領域的技術門檻,他這個醫生就捉襟見肘了。


    鋼材的問題上最終隻能做一些取舍,在保證火炮射程的情況下,在鋼材質量和火炮壁厚之間保持平衡和取舍。


    同時為解決澆鑄成型問題,在百裏燕和砡工派左門大師程濟源合力下,經過長期技術經驗積累,已具備建設大型高爐的技術儲備。


    長孫國火炮由於采用多個鐵水包,多冒口同時澆鑄,導致火炮成品率低,缺陷多,交付使用後炸膛事故頻發,很大程度是其無法一次澆鑄成型,同時硫、磷等鋼材有害物的大量存在,爐溫的不夠,鐵在熔融狀態下流動性差的共同結果。


    為此長孫國最近兩年花大力氣,弄出了七八百斤鐵爐,如此澆鑄一千多斤的小口徑火炮隻需兩個冒口,四千多斤的炮也隻要五個冒口。


    為解日後冶金煉鋼擴張問題,百裏燕撥款五十萬貫金銀通寶,一百二十萬石糧食,於永興城河段對岸,修築永興西城,大量普及一千斤級高爐。


    並於盛元638年,再建成五千斤級高爐一座,首次使用水利、風力鼓風機,這也意味著永興城一腳邁入工業化煉鋼的前夕即將開啟。


    至此,永興城637年年前鋼產年破一百萬大關,638年隨著五千斤級高爐建成,永興城鋼產理論上年產兩百萬斤不止。


    受鹹國煤、鐵開采技術與產量限製,一百三十萬斤時產能未再擴張,短期內還將繼續維持一百三十萬斤左右的產量。


    西城修成不久,城南的煉焦、五百、三百斤鐵爐盡數遷往城西,同時在城西新開玻璃坊一座,用以研究生產光學玻璃、化學器皿,以及玻璃注射器。


    值得一提的是百裏燕635年命人前往長孫國摸排橡膠樹,確定存在橡膠資源,但出人意料的卻是,不同於地球上的橡膠樹,通過割取樹幹獲得橡膠。


    長孫國發現的橡膠樹,更像是椰子,白色橡膠取自於一種比榴蓮更大的果實,果實內是橡膠乳液。


    由此偷迴種子之後,在北海、東原兩郡栽培,成功長出了樹苗,但數年後發現,受氣候和緯度的影響,鹹國的膠樹果實品質遠不如長孫國的原產,但好過沒有的強。


    盛元638年夏,學堂舉行第二次數學招生會考,再招三百人。


    635年首批初、中級班一百九十餘人,經三年學習,於年初完成結業,其中三十七人能力優異,授予數算大師稱號,砡工派予以承認,並開設數算流派,以繼續發揚研究數算。


    結業當天,百裏燕給每人發放了一套高級數學教本。


    時間流逝歲月蹉跎,他再無能力編出多少有價值的高等數學教參,唯一的有價值的核心內容莫過於微積分等實用高等數學,伴隨中原形勢的巨變,他已無時間繼續親自推進更高級數學領域研究,隻能寄希望於三年培養出的這一批種子,能在日後將之帶上正規。


    秋收前,城北工坊相繼落成,高爐拔地而起,為控製冶煉時間,百裏燕製成時間沙漏,通過控製冶煉時間,間接控製溫度和金屬金相。


    在技術簡陋而無法金相實驗室的當下,控製冶煉時間,輔助以簡單冶煉劑,無疑是控製金屬金相結構的有效手段。


    入秋後,各地糧食豐產,物價企穩,誌國的棉花、宋國的大豆,陸續運入鹹國,鹹國油菜大量收獲,都郡和新城地區一片欣欣向榮。


    國立錢坊於637年年前實現基本盈利,金銀存款增加,並出現金銀通寶存款迴流。


    同時各地新錢的流通及舊錢的吸納順利進行,錢坊分號陸續開到各地,分號錢坊直接由鹽梟與稅金司、稅承司三方監管,隻向朝廷負責,不問地方,如此以遏製地方豪強權貴和官吏勾結盤剝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