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曆來由人決定兵器,而不是由兵器決定人。人是兵器的最終使用者,一件新式武器的出現,也許會潛移默化的改變戰爭規則,但戰爭的本質並不會因為新式武器的出現而改變。


    新附軍猶如驚弓之鳥,比之昨日還是撤退的話,今天已經是抱頭鼠竄狼狽潰散。


    東岸的炮火絲毫沒有停的意思,投石機相比之下高下立判,四百多人的炮隊,數分鍾四十六發幾百斤生鐵的效率,讓七百多人六台大型投石機望塵莫及。


    看著西岸逃竄的新附軍,穆尼臉上露出前所未有的喜色:


    “諾倫嘉,傳令架橋隊,加速搭設浮橋,黃昏之前必須抵達西岸!”


    “遵命閣下!”


    諾倫嘉修養三月大病初愈,失去的左手此時安裝了一個鐵鉤,活像個兇殘的劊子手。


    與諾倫嘉交代清楚,穆尼騎馬迴到大營,大師洛奇納卡正在檢查士兵們的肩扛式震天火。


    “洛奇納卡大師,下午可以使用嗎!”穆尼悅色問道。


    “可以,隻要不是下雨天或是失水,都沒什麽問題。但請恕屬下多言,士兵所用震天火較為沉重,如果渡河作戰,屬下擔心浸水失效。”


    “大師大可放心,大師隻要教會戰士們使用震天火,我自有辦法,不讓震天火浸水。”


    “那屬下就放心了。”


    金雪狄人裝備了肩扛式單兵震天火,口徑足有一寸,超過三十毫米,壁厚達到半寸,通體銅鑄,長三尺許,不到一米,重達三十多斤。


    管身長度距炮口五分之一處有連體式握把,使用時單膝跪地,如同發射rpg,卻是需要兩人操作,一人跪地,一人在後點火,操作十分新穎滑稽。


    大炮數量稀少,但是婆嵩省學院,依然鑄造一萬四千多門了這種肩扛式震天火用以急用,其中的六千門分別配給穆尼和鐵米爾,其餘隨八十門火炮拉往前線。


    下午未時六刻前後,司空南火速趕到大營,震天的炮火讓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為之震顫:


    “將軍,這究竟是何兵器,竟有如此威力!”


    “火炮,也叫大炮。將此種彈丸塞進鐵管或是銅管之內,添加火藥射向遠處。因其從前方炮口裝填,故而也稱之為前膛炮。我軍被其火炮與投石機覆蓋,無法反擊,隻好令大軍後撤以避免傷亡。”


    “那就是一點還手之力也沒有?”


    “眼下是如此。他們正在架橋,今日多半是一場硬仗,你的五萬騎兵操練的如何了?”


    “已大有長進,末將帶來的兩萬,戰力略高一籌。若是假以時日,能夠曆練戰法,定能獨當一麵。”


    “很好。你即刻與焦木華查看地形,他們的騎兵已在對岸集結,一旦浮橋假設完成,第二波衝殺過來的就是騎兵。”


    “末將遵命!”


    戍守此處河段新編的新附軍步軍隻有一萬五千人,說句不好聽的,都是沒見過什麽世麵,沒打過硬仗,見到開眼的神技,就嚇得屁滾尿流。此時再從其他地方抽調主力步軍馳援,已經來不及。


    在此之前,百裏燕並未將此處河段作為重點防區,因為距離此處以南四十裏最窄處不過一百二十多步,從那裏架設浮橋更符合邏輯,但是卻在聯軍簡易石炮車的射程之內。


    穆尼選擇在此強渡,多半是忌憚聯軍石炮車發射燃燒石油,釀成火藥爆炸事故,所以選擇在聯軍石炮車夠不著,而又再他們最小口徑火炮射程之內的河段發動突然襲擊,可謂是煞費苦心。


    此時浮橋已經修過河麵三分之二,距離西岸邊不足八十步。


    仗著聯軍水軍不在,金雪狄人采用浮船架橋,將小舟橫在河麵,直接鋪上木板加以固定,同時也用皮巾做的氣浮,襯在木板兩側,保持浮橋的緩衝穩定。


    炮擊持續整整一天,依然沒有停止的打算,傾斜的彈丸超過三千五百顆,效率之高,散布麵積之大,消耗人力之少,遠在投石機之上。


    黃昏時,浮橋修到西岸邊十多米處,幾乎都能衝上岸邊。正值此時,修橋敵兵突然撤迴了河心,並從東岸陸續人扛馬拉數百條小舟投入河中,三人坐一船,迅速劃向西岸。


    僅僅如此這也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三人之中,一人肩上扛著銅管,一人手持火把,一人劃船。數百艘小船靠攏集結,用纜繩相連,使之連為一體,在浮橋南北兩翼一字擺開。


    看到這裏,愣是見多識廣的百裏燕也是一頭霧水:


    “乖乖,這是扛把子吧,這麽先進!”


    百裏燕非常清,楚金雪狄人肩上扛著的是某種單兵使用的火槍,早期單兵使用火器都是青銅或銅整體式澆鑄,口徑大,管壁厚,份量十足。


    至少元朝時期出現了早期意義的單眼、雙眼、三眼等青銅澆鑄火銃,但長度也不過一尺多,依靠雙手合抱使用。但也從沒見過長近一米,如同使用火箭筒一樣,扛在肩上的原始火器。就仿佛是從窮苦的原始社會,一夜變成了暴發戶,除了戾氣,還是戾氣。


    這時不僅僅百裏燕暈頭轉向,蔣傑、司空南等人同樣兩眼發直,忙問計策:


    “大人,金雪狄人肩上所扛怎像是小炮,而且如此眾多,如此要是也能打出一裏地,我軍非得全軍覆沒呀。”


    “別慌,還沒那麽容易,這破東西要是能打到一裏地,豬也能上樹了。去,傳令焦木華,岸邊一百五十步內是其火炮落彈盲區,調兩百新附軍手持厚木盾,一字擺開向河邊推進,先進一百步,不得本將軍令,不得靠近!”


    “諾!”


    火炮都將彈丸傾斜在了大營與大營南北兩翼,岸邊距大營一百二三十步的距離是灘頭,火炮恰到好處的留出了這個距離,顯然是為便於其步騎登陸,有意讓出的空間,同時又在單兵火器的掩護範圍之內。


    當然,也可以使用弓弩,但聯軍普遍裝備鍋盔之後,弓弩的傾徹力無法刺穿鍋盔,但火器可以。


    不過百裏燕高度懷疑,此種單兵肩扛式火器,威力或許還行,但射程絕不可能太遠。


    即便是中後期采用了深孔加工後的切削槍管,前膛槍裝填鉛彈的有效殺傷,也不過一百五十米至兩百米,流彈能飛三四百米,但威力大打折扣。


    如果使用鐵彈、銅彈,無疑將增加射程,但殺傷力減弱,且前膛槍彈丸有效距離再遠,兩百米開外的精度隻能老天保佑,上靶率不會比買彩票更高。


    此種長管肩扛式火器,口徑少說三十多毫米,裝藥再多,也隻能裝填霰彈,射程不會太遠,多半也就介於輕弓與硬弓之間,甚至還不如弓箭。


    早期火槍由於技術原因,實用性不及弓箭,更不如弩,最終取代弓弩並非火器的實用性,而是彈丸的殺傷力。


    鎧甲技術的進步和日益完善,弓弩的傾徹力日益難以破甲刺入人體造成致命傷害,於是往往身披鎧甲射成刺蝟,仍能死戰負隅頑抗者不在少數。【注1】


    但隻要挨上一發子彈,再厚的鐵甲可以輕易洞穿,同時醫學的不發達,金屬彈丸的傷害往往造成致命傷害。


    尤其是各時期火器普遍采用鉛彈,鉛彈擊中鎧甲、人體後迅速變形進入體內,死死附著在肉體和骨骼上,難以取出,即便不死於彈丸造成的失血和化膿感染,也會死於鉛中毒,給傷者造成長期痛苦。


    當工業革命後技術飛躍,使得火器變得實用化,大規模普及和取代弓弩成為可能。


    眼前金雪狄人肩扛火器遠遠談不上實用,充其量僅僅是簡陋的噴射裝置,射程依然有限,甚至其作用的本身是依靠火藥噴吐火焰製造聲響,嚇唬沒有見識的土著。


    焦木華調兵遣將組織兩百人手持厚重木盾,一字擺開推進至岸邊一百步,約一百五十米。對峙一刻時間,不見開火,百裏燕心裏已經有底,這種看似“高大生猛”的火器,射程還不如強弩。


    “蔣傑,傳令焦木華,繼續推進二十步!”


    “諾!”


    焦木華得令,兩百人繼續前進,推進至一百二十米依然沒有開火,遂是又推進十步,仍舊沒有開火。


    此時穆尼站在東岸高台之上,用望遠鏡眺望西岸,見此一幕疑竇頓起:


    “洛奇納卡大師,小口震天火最遠能射多遠?”


    “這要看噴子大小,噴子太大或太小,都發射不遠,隻有不大不小的噴子,可以飛到一百多步外。但是一百多步外,已沒有多大威力,因此最佳的發火距離在五十步。能輕易洞穿我軍現在最好的金鐵甲將人擊殺,甚至可以打入磚牆半手指深,如果是六十步,不死也得重傷。”


    “那現在北人距我軍七十步外,手持加厚木能,能不能擊穿?”


    “恐怕不能,應該放近一些,把握會更大。”


    七十步約合一百多米,金雪狄人仿製的人用小口震天火,並不能使用中號彈丸,有效擊穿一百米外的堅木盾牌,但長孫國的卻可以。即便在這個距離上,不能擊穿加厚的木盾,但比之強弓,火器彈丸傾徹力,仍舊比強弓的威力大得多。


    想到這裏,穆尼不在打算等待,果斷下令:


    “諾倫嘉,下令發火!”


    “遵命閣下!”


    此時天色漸暗,傳令兵騎馬來到浮橋最西端:


    “軍團長有令,發火!”


    點火手不約而同的將導火索插入震天火尾部火門,火把壓低靠近火門,頓時升起一股嗆人的硝煙。


    十數秒間雷霆大作,震天火噴吐著火舌發出隆隆巨響,巨大的後坐力,使得前方單膝跪地的射手猛是向後一座,卻是正好抵在了點火手的腿上。


    【注1】火器最終取代弓和弩,除了早期火器的傾徹力遠在弓弩之上,還有中期出現的機械加工技術,讓火器裝填變得更為方便和節省體力。同時鎧甲的發展,尤其是板甲、紮加、雙編鎖子甲的出現,以及外套板甲,內穿鎖子甲的重騎兵、重步兵,讓弓弩顯得捉襟見肘,單兵火器由此有了生存空間。


    同時培養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而弓的製作周期更長,而火器卻能標準化大量生產。此外弓和弩的發射,都需要張弦,大量消耗體力。一個重弓射手,一場戰役,往往隻能連續發射十五至二十多支箭,輕弓四十支左右,基本上就是箭囊攜帶的數量。


    而火槍的裝填卻不需要消耗這麽多的體力,隻要彈藥管夠,理論上一天的火力輸出遠超弓弩,三段出現之後更是如此。同時火槍還是直瞄射擊,弓箭多數時候都用仰角和拋射,直瞄用的不多。因此火器在中期開始,全麵碾壓弓弩。即便精度差了些,但是效率和密度,以及士兵培訓周期的縮短,完全碾壓弓箭的優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