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盡管具有極高的機動性,乃至騎兵的巔峰蒙古騎兵,但不可否認緊密而紀律嚴明的步兵陣,尤其是長矛步兵槊與強弓硬弩結陣的強大步兵軍陣,對騎兵正麵衝擊具有強大戰力。


    但真正擊潰步兵結陣的是騎兵的機動力,很顯然,步軍不可能始終以結陣的方式追擊騎兵,隻要分散乃至紮營,都可能被襲擊。


    時下隻要能贏得戰爭,基本上不講究下三路還是上三路,於是就有鉤鐮戟,這是一種既能刺殺又能勾砍馬腿、人腿的特殊戰戟,由此還衍生出鉤鐮槊等兵器。


    步兵結陣與騎兵作戰時,步兵亦要有較好的戰術配合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列國步卒,長兵器占有四成比利,短兵器占比三成,剩下三成是弓弩手。外加配屬騎兵,作戰模式與中國中原王朝完全大相徑庭。


    隻要騎兵敢於正麵衝擊,迎接騎兵的隻能是鋪天蓋地的箭矢和林立的長矛,以及砍馬腿的鉤鐮戟


    更吊詭的還在於時至今日,百裏燕既沒有發現晉軍中發展出騎射技術,也沒有在任何典籍中找到與騎射有關的記載,這意味著步兵陣,尤其是以弓弩為基礎的步兵陣,對單一的輕騎兵衝殺具有極高的防禦和攻擊力。


    此番晉國攻打鹹國,鹹國地處北方濕熱平原,沒有優質馬場,且馬種遠不如晉軍馬種,數量更不及,晉軍出動大量騎兵作戰,是上上之策。


    王碩出城不久,旋即調轉方向,由南向北而行。與此同時,城南晉王與眾人散去,迴宮途中公子姒昌與晉王請纓出戰:


    “父王,此戰為何不派孩兒隨軍一同出戰!”


    “父王另有安排,過幾日孩兒可隨水軍輜重一同北上,待韓合、王碩二位將軍擊潰鹹軍頭陣,昌兒率軍出擊也不遲。”


    “可那公子燕著實可惡,又是塞騫之徒,倘若被他搶去戰功,如此豈非長了歧國誌氣。”


    姒昌爭強好勝,胸口憋z著一股氣,不在沙場上與百裏燕爭個高低,姒昌咽不下這口氣。


    就在晉王與姒昌說話同時,範濤偷偷摸摸跟上許醫官:


    “許醫官!”


    許醫官嚇一跳,忙是轉身迴應:


    “呦,範大人,嚇老夫一跳,不知有何指教啊。”


    “方才見許醫官與百裏燕交頭接耳,不知許醫官與公子燕所談何事啊。”


    “原是為此,老夫與燕公子所談皆乃相國之病。”


    “哦,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範濤刨根問底。


    “還讓老夫改日前去質子府一遭,吩咐管事何寬一切自行決斷即可。”


    “哦?!自行決斷,僅此一言?”


    “是,僅此一言,再無其他。”


    範濤心生疑竇,目光昏暗中左右上下來迴打量許醫官,似乎又覺得沒有撒謊,於是隻好作罷。


    此後數日,王碩率軍出城的消息封鎖異常嚴密,幾乎無人察覺。這天,同文書苑西門華正與伍算商議,商議伍算“功成名就”之後的打算:


    “伍算,此番戰船打造完畢,何時動身離去啊。”


    “老夫算來,快則半年,遲則一年。晉王總得見識了戰船厲害,方能放老夫歸去不是嘛。”


    “是啊,晉王新立水軍,戰船戰力幾何尚不可知,倘若戰船不堅,晉王非拿你伍算問罪。”


    聽聞此言,伍算卻大笑:


    “嗬哈哈……”


    西門華不解:


    “何故發笑啊?”


    “老夫之船,即便漏水亦不會沉,僅此一點,老夫也將名聞天下。”


    “哦,莫非有何玄機?”


    “不可說也,不可說也。晉國水軍雖弱,但怎奈老夫戰船無敵於天下,隻要操持得當,足抵十萬水師精兵。”


    伍算自信滿滿,隻要用他的戰船,就是晉國水軍再不濟,也能掀翻鹹國水軍。


    二人喝酒吃肉之際,院外書匠悄然而來:


    “執院大人,質子府何管事求見。”


    “哦,此事老夫怎給忘了。快,速速請其前來。”


    “諾!”


    書匠轉身而去,西門華與伍算又道:


    “不知伍算大師設計成否,何寬此來莫非另有他事?”


    “難說,最近幾日老夫似乎未見王碩巡城,難道已經走了不成?”


    伍算有所料,少時片刻何寬來到內院:


    “老朽見過二位。”


    “何管事免禮,可是為你家殿下而來?”西門華道。


    “正是,最近幾日不見世子蹤跡,且聽說城府司馬已不在府內,老朽擔心世子是否看到書信隨軍而去。”


    此時伍算接過話說:


    “依老夫之見,極有可能。軍機事關重大,即便公子燕、王碩已然離去,晉王亦不會告知質子府,勢必拖至戰事爆發,晉王方才能告知於我等,如此一來,便看此子命數如何了。”


    “既如此,我家世子可有生機。”何寬焦急追問。


    “有,公子燕乃隨軍郎中,且身懷武藝,倘若置於大營之內,生機甚多。不過老夫以為,應即刻休書一封告知塞騫,塞騫現在孫國,一時難有消息,倘若公子燕走脫,仍需禦客接應,方能逃出生天。”


    伍算料定,百裏燕如果遵從計劃,就一定會出逃,而且應該從邊境地區出逃,這樣一來,被晉國抓住的機會小得多。但是流落異地,必須得有人幫一把,塞騫和分散各地的禦客,恰好此事能幫得上。


    不過伍算絕沒料到,他讓何寬密函一封藏於袖口之內,最終卻落到王碩手中,如今百裏燕隨軍出征,伍算認定已經依計行事,種種巧合糾纏一起,為此後事態發展,埋下了巨大變數。


    百裏燕隨軍出征,沿途陸續有騎兵歸建,少則五百,多則一兩千,所有騎兵都備有兩匹戰馬,也就是說,一個人輪換騎兩匹戰馬。


    如果隻有一匹馬,幾千幾萬人的列隊騎兵走馳道,大隊常行軍日行八九十裏(這裏兩裏,以宋尺為準,約為0.9公裏,八十裏約三十六公裏),快些能達到一百二、一百三十裏一日,強襲能走一百五十六十裏,但連續強襲數日乃至十數日,馬會受傷掉膘,一兩月都恢複不了,嚴重的馬會跑死。【注解1】


    如果是兩匹馬輪流換乘,中間不休息,都是馬上吃喝拉撒,一天常行軍則至少兩百多裏。而後連續行軍五天,修整半天,而後再上路,如此循環往複,從平湯城前往鹹國邊境單騎常行軍需要一月,如今不到二十日便抵達北軍大營,如果是強行軍,應該十五天就能抵達。


    【注解1】:關於行軍速度,大致分三種情況,一是馳道,二是普通道路,三是非道路的野外機動。非道路野外機動又分平原、草原、丘陵、農田、山林等等。騎兵結隊走馳道,無法像在廣大草原、平原上大隊展開集群奔襲,因此速度受到很大製約。如果是小隊走馳道行徑,自然可以快速奔襲。


    同時受到馬匹喂料和休整宿營的耗時影響,每天的行徑速度是相當有限的。《三國演義》中一日奔襲三百裏,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是羅貫中在明朝寫東漢末年的事,羅貫中是不知道三國時期漢朝肚量衡的,其次明朝的一裏與今日相當略少,三百裏大致為一百四十五公裏,現如今最好的阿拉伯馬,耐力賽也泡不到一百四十五公裏,九十年代解放軍馬匹測試,中國本土馬匹每天急速奔襲,最快也就八十公裏是個極限。


    明朝時期的中原馬種已經嚴重退化,一匹馬不換馬情況下,難以達到每天兩百裏的速度。所以八百裏加急,都是馬匹接力,一匹馬跑死了也跑不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