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馬匹充沛,但受製於裝具、兵器以及農業產力落後,當下的職業騎兵其實並不多,多數的騎兵其實是步兵騎普通馬,職業騎兵騎好馬。


    因此許多騎兵更多是以馬匹做載具,從事機動轉場,達到快速機動運兵的目的。


    步軍大隊開進,不比一兩個人,或是幾十個人走路,行軍是幾千人數萬人行路,隨行大量輜重裝備,每日都要紮營休整,埋鍋造飯,常行軍日行三四十裏,快些五十裏,小隊日行七八十裏,已是極快。【注1】


    步兵由於是連續十數日乃至幾十日連續行軍,暴走太猛有損後續行軍的耐力,增加傷兵、疫病,並在抵達前線後需要長期修整。


    而騎兵至少八九十裏,於是騎兵在當下的意義有些變味,這或許也是騎兵的戰術和裝具始終得不到重視和發展的原因之一。


    當然,必要時步軍騎馬充當輕騎兵也能投入戰鬥,這就得看將帥的決斷和戰場情況而定。但如若判斷失誤而處置不當,步兵騎馬遭遇敵方職業輕騎兵,必然是一場大敗。


    晉國如此大的南北跨度,讓百裏燕相信,目前已知的世界版圖,會比預想的更大。


    從平湯城直線向北抵達北海之濱,騎兵常行軍一人一馬要一月多,從平湯城向南一人一馬常行軍抵達晉宋兩國邊境需要十多天,這意味著從晉國最南部邊境,到北部北海,騎兵常行軍慢悠悠的走需要五十天左右,步兵走路需要兩到三個月。


    如果是驛站走馳道,每驛換馬不換人,一天最快也就四百多裏飛報,從南到北也得七八天,而且得是直線距離,事實上即便是馳道、官道,也不是直的,這意味著從最北麵的海邊,至最南麵的邊境,即便是飛報急遞,也得十天,甚至更長一些,而平湯城,正好位於兩者的中間。


    以騎兵大隊行軍速度一天六十公裏計算,五十天就要三千公裏,光晉國的國土麵積便有這般遼闊,其他大國又是何等巨大,也難怪這麽多年沒有幾個朝代一統版圖,版圖的巨大很大程度上限製了通信和軍需損耗,難以持久維持龐大版圖的統治。


    王碩軍沿途收攏騎兵六萬餘,多於預計的四萬,除了各地駐紮的正規軍員之外,還有“募民軍”,一種自發組織的義勇軍。實際上是正規軍中的兄弟親朋,發動的義軍鄉勇。


    當下列國軍製大致將軍隊成份分為七大類,除募民軍,其餘皆為征兵製。


    常備軍作為時下列國武裝的主要力量,亦稱戍兵、戍軍。戍兵實行征兵製,既當兵吃糧直到戰死,沒有軍餉,家中可免部分丁稅、田租賦稅、徭役等實際好處,但無俸祿。


    戍兵戰死後,家中可得米糧撫恤,各諸侯國隻要有充足的糧草軍需儲備和後勤保障,戰時可將軍隊規模迅速推升投入戰爭。


    其次是郡兵和郡縣守城兵馬,作為常備戍兵戰時的第一補充兵源,但裝備低劣數量少,戰鬥力較差,平時駐紮與各郡縣,職能近似半警察半武警性質。


    役兵作為臨時補充,戰時強製征召,可免部分田租賦稅和徭役,戰死可得米糧撫恤。


    禁軍作為王室直轄力量,數量不多,但器械精良,皆由二十歲以上的軍中老卒充任,其待遇更高於戍兵,甚至有額外軍餉,以彰顯等級和地位差異。


    王公貴胄實際統治著列國,子弟門生私兵武裝也是一股不可小覷力量,少則數百,多則兩三千,都是王公貴胄豢養的私人軍隊。戰時亦可隨軍出征,獲得的戰功,在座主和王公貴胄的推薦下,甚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封賞,並直接調入軍中充任中高層軍職。


    “募民軍”性質兵員很雜,最主要特征是募民軍享受參戰期間的減免征糧、稅賦,同時享有戰爭期間獲取的軍功,軍功可以折算糧食和減免的稅賦、征糧、徭役,戰爭期間受征召募民軍的將領節製,一旦戰爭結束,募民軍可自行解散。


    同時募民軍參戰人員可獲得占領地為期三十年免稅田產,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員參加募民軍,很多人爭相參戰,無非就是為自己留一塊土地。


    而時下製度決定了土地理論上都歸君王這個大地主所有,除有非封賞,所有人種的田,除了自留糧,所有糧食作為稅賦上繳,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當下的土地製度嚴重剝削了農民積極性。


    募民軍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軍製改革和生產力不足應運而生的職業。


    偌大的國家,不可能給所有人配備兵戈鎧甲,當下總體仍處於農耕青銅器晚期,鐵器早期時代,生產力相對低下,常備軍能養幾十萬,戰時動員一百多萬人參戰,百萬人從事後方運輸生產是常有的事。


    再多人,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有多少兵器武裝多少人,因此農業產出直接製約了軍隊的規模。


    當然,當下暴兵的速率大體也不遜色與春秋戰國晚期,秦一統中國的局麵。晉國這等體量巨大人口三千萬以上的大國,戰時暴兵百萬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


    募民軍作為正規補充,基本上不參與正麵野戰,將帥使用也考慮使用時機。性質更像是敢死隊,擔任機動和野戰攻堅行動,越是任務危險戰役,募民軍出動概率越高。


    正因為三十年免租不納稅田產,遠比普通兵士一生所能獲得的榮譽、糧食多得多。所以募民軍雖然人員複雜,但基本上都是不要命的,為了一口吃的,真的可以拚命。


    至於陣亡,募民軍陣亡人員與其他士卒陣亡待遇無異,家裏都可免稅負、徭役兩年或者更多。


    總之,死了國家兜底,僥幸活下來搶到軍功的,就算是賺了。所以募民軍在強國數量就多,相反總是打敗仗的弱國、小國,募民軍少得多。


    既然是敢死隊,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沒人願意冒著什麽功名利祿都得不到的風險,卻冒著比其普通士卒高幾倍的死亡風險,衝鋒陷陣。當然,如果戰爭進入殘酷階段,所有人不論願不願意,都要上前線。


    與王碩匯合的募民軍既有騎兵,也有步兵,數量不多,三千多人。抵達北軍大營後,募民軍與北營募民軍合流,具體數量不明。


    【注1】:關於步兵的行進速度,每天隻走四五十裏是不是太少,其實已經不少了。軍隊行徑都是幾千幾萬人,不是幾萬人跑馬拉鬆放羊,而且帶著帳篷、口糧、裝備、車輛、牲畜、藥品等等等,這些都是影響行進速度的累贅。


    其次是持久度,一天可以奔襲一百裏,但不可能十天二十天,天天跑馬拉鬆,誌願軍38軍113師創造的人類輕步兵極限速度十四小時奔襲七十五公裏,算得上步兵中的巔峰,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無法超越。而且熱兵器戰爭對人員體能要求相對低於冷兵器,所以要奔襲一個馬拉鬆,然後拿著刀槍直接投入白刃格鬥,那是不現實的。


    其三,輕步兵甩掉輜重後勤,攜帶三到五天的口糧,奔襲百裏是有可能的。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典型的重步兵,吃飽喝足奔襲一百裏還能立即投入戰鬥,但那時秦國兩裏地僅相當於今天的0.7公裏,一百裏也就是三十五公裏,著實也不多。


    最後,軍隊的行軍速度與士氣、組織度、軍隊意誌力、軍事操典、兵士體能分配息息相關,每天的紮營、做飯、拔營消耗大量時間,加上醫療條件的缺乏,行軍速度過快,容易導致疾病和傷痛,進一步削弱軍隊意誌力、速度和士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