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何人?大名鼎鼎,鼎鼎大名,號稱“天下第一行書”,隻要上過學的都聽說過,不信可以去問問。


    這裏,肯定會有很多人要問了,這王羲之從鑽研書法一道,他怎麽就成了道士?或者說,他應該是儒士,與道士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其實都不對,他不是道士,而是信奉道教的道徒。


    《道經》中有記載,王羲之的始祖王子晉向往神仙在的地方,於是便尋找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第二十七洞天,也就有了後來的《潛夫論》中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始祖都信道家,後輩自然同樣,也就是說,王氏家族,世代信奉道教,皆是道徒。


    所以,將王羲之歸為道家也沒有錯。


    而王羲之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他信奉道教有關。


    作為世代信奉道教的家族,王羲之自小便需要抄寫道教經書,而在抄寫道教經書時,必須由精於書藝,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他便受到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造就了他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終成一代書法大家,不,天下第一。


    張如塵自我介紹,“小道武當山張如塵,見過王先生。”


    老道擺手,嫌棄道:“這麽文縐縐幹嘛,一看就是平日裏寫的不夠多,來來來,跟著我王羲之好好練練字。”


    張如塵自然不會拒絕,修道者,不應清高自傲,應心平氣靜,虛心學習,這一點,他學的很快。


    於是乎,張如塵便跟著一代書法大家王羲之開始寫字。


    張如塵的字中規中矩,雖有板有眼,但卻少了靈性,而王羲之的字如同行雲流水,瀟灑飄逸,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仿佛有著自己的意識。


    這一點,便是境界的差距,在王羲之麵前,張如塵就如同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隻知道走路,而不知道路怎麽走。


    也就是,隻知道寫字,而不知道字應該怎麽寫。


    王羲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連忙阻止了張如塵,不讓他繼續書寫,罵道:“你的字太差,浪費了我的紙。”


    張如塵並未反感,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字在對方麵前如同小雞啄米,算是獻醜了。


    所以他虛心請教,“先生,還請指點。”


    老道王羲之沒有廢話,拉著他走到牆邊,讓他看一幅巨大字帖,字帖上寫有二十多個“之”字。


    此帖名為——蘭亭序。


    張如塵一見此貼,就再也移不開視線了。


    沒有寫過書法的人可能看了這二十多個字不會有什麽感覺,但隻要鑽研過書法的人,想必都會和張如塵一樣,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這二十多個“之”字,實在是無法形容。


    見張如塵被吸引,老道王羲之洋洋得意,想他王羲之出身名門,自幼習字,七歲便已經有所成,在偶然間,借助天時地利人和,寫下蘭亭序,一貼成名,但此後再想重現當日之意境卻再無機會,就算是臨摹也是無法複製那二十多個“之”字的真意,實為遺憾。


    可以說,這二十多個“之”字便是他一生巔峰,就算是對於千古曆史來說,也是獨占鼇頭。


    但這也是他一生的心結,試問誰想在原地踏步,更遑論他乃是當時第一,自然是想更進一步,但天時地利人和已過,他始終不能如願。


    “小夥子看來在書法一道上還是有天分的,就是不知道你能領悟多少。”王羲之沒有去打擾張如塵,他選擇在一旁默默等待,等待著這個年輕人迴神。


    此時的張如塵心神已經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有著萬千文字,各不相同,爭相輝印。


    書法一道,分為數個流派,各有千秋,不能做比較,但都是有著自己的一個“度”,或者說牢籠。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無論是哪一流派的字,皆是有著自己的規定,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皆需有理可尋。


    所以說,在曆史長河中,雖然這些流派的書法大家功力深厚,一筆一劃皆是上乘,但終究還是缺少了自然、靈性,寫出來的字,隻是一個字。


    而王羲之的字則不同,行雲流水,好不自然,所以在這萬千文字中特別的顯眼。


    張如塵一下子就看到了這二十多個“之”字。


    如果非要形容一下,隻能這樣說:其他的字如同黑夜中的群星,米粒光輝,也好比野草中的鮮花,五顏六色。而那二十多個“之”字,則如同群星捧月,如日當空,也好比群花中的花王,引人眼球。


    這也是為什麽書法家中,唯有王羲之流傳最廣,名號最響。


    看著看著,張如塵的眼中再去其他文字,隻剩下這二十多個巨大的“之”字,懸浮空中。


    “之”字,很簡單,隻有三筆,但這二十多個“之”字的寫法卻是各不相同,粗略一看隻是書寫自然,各有千秋,但認真的看則會發現,這二十多個字蘊含著天地至理,也就是大道。


    據聞王羲之當時是在喝醉酒的情況下,突然間有感而發,正巧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於是他便在半夢半醒間,下筆如有神助,自然無為,一氣嗬成,寫下了這二十多個不同的“之”字。


    此時,張如塵便在這些字中看到了天地至理。


    其實天地到底有沒有道理,或者說,道理是什麽,他不知,王羲之不知,更別說大道,何為天地大道?那不是能用天地人三道可以解釋的。


    但同時,也可以這麽說:天地之間的道理、天地大道,存在這世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也就是說,天地的道理、大道充斥在這天地間,隻是無法看見。


    而這二十多個“之”字,便蘊含著天地的道理,張如塵是這樣認為的。


    在這二十多個字中,張如塵看到了很多東西,令他心神俱震,最後隻說了兩個字:“輪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叫我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瞑.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瞑.QD並收藏都市之叫我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