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看著,因為是磨出來的,結尾有些亂,明天再改。


    年輕道士搬來一張茶幾,邀請破戒坐下,破戒謝過後便盤腿坐了下來,年輕道士也隨之相對而坐。


    年輕道士平靜的看著破戒,破戒淡然的看著年輕道士,雖沒有隻言片語,但雙方卻能感覺得到,他們是相似的人,或者可以稱為同類。


    這裏的同類並非物種,也並非信奉,隻說單純的性格。


    道士修得是自然,和尚求得是隨緣,雖然信奉的對象也不一樣,康莊大道也不同,但他們兩個人有一點卻不經相同,那就是性,什麽性?天性。


    若要用一種花來形容他們,可以是蓮花。


    為何是蓮花?正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雖身在紅塵,卻超凡脫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當他們兩個人互相見到的第一眼,不用太多話語,便已知曉對方是什麽樣的一個人。


    也許這便是所謂的惺惺相惜吧。


    年輕道士五官俊美,身著雪白道袍,以一根烏木簪將長發盤起,如同畫中人,令五美不得不多看了幾眼。


    而在破戒看來,這位年輕道士周身有一種‘氣’,那是道家所謂的乾坤清氣。


    可以理解為天地正氣,此為道家術語,輕清者上浮而為天,即乾,重濁者下凝而為地,即坤。乾坤清氣即為“天地間的本源氣”,常說的日月精華等也屬於這個範疇。


    也就是說,這個年輕道士集天地之正氣於一身,行走間,周身清氣飄蕩,聚而不散,使得靠近他的人都會感覺渾身舒暢,不自覺的會靠近他,可以比喻成罌粟,會有上癮的效果。


    當然,這些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隻有用心去感覺,才能明白。


    “超凡脫俗。”這是破戒給出的評價,可見這位年輕道士的不凡。


    而在年輕道士看來,這個年輕和尚雙眼閉合,不緊不慢,由內而外的散發著一種平靜,沒有幾十年修行是很難擁有這種平靜的,所以他覺得這個年輕和尚來曆不凡,由此,他給出的評價是——少年老成。


    破戒笑而不語,等著對方先開口。


    年輕道士見對方沒有說話,便自然的開了口,聲音清脆,說道:“貧道張如塵。”


    破戒說:“貧僧法號破戒。”


    年輕道士微微點頭,不得不說,兩人的名字也是非常相像。這裏指的相像不是字意解析,而是取名者的用意。


    出家人謹守戒律,卻為他取名破戒,而道家修道,卻取名如塵,皆是反義。


    兩人說話的頻率並不快,卻井然有序,一問一答,如有默契。


    年輕道士張如塵問道:“道友從何而來?”


    破戒答道:“喜馬拉雅山大乘佛寺。”


    年輕道士沒有任何訝異,似乎知曉這個地方,其實不然,他並未聽過這個地方,但他卻知曉大乘這兩個字代表著什麽。


    佛法分小乘、大乘。小乘佛法隻渡自己,不管他人,一個是他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救度他人,一個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這是大部分出家人所修行的道,簡單的說就是自我修行,忘空一切。


    而大乘佛法是自渡和渡他。其中典型的佛家代表就是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更貼切的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以割肉喂鷹之事闡述——舍己為人,無怨無悔。總結便是:渡人便是渡己,舍己便是成仁。


    雖隻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至於這大乘佛寺是否真的在那喜馬拉雅山,張如塵並不懷疑真假,隻要眼前這個和尚是真的,那便夠了。


    一來一迴,接下來便是破戒開始問,“佛友何人?”


    道士張如塵微微一笑,道:“貧道武當山一介閑人。”


    破戒笑問:“當真?”


    張如塵道:“不假。”


    那麽破戒就不問了。


    這便算是認識了。


    接下來,兩人便開始了論道,修行之道和修身之道。


    武當山信奉的是真武大帝,即是道教北極四聖之一,為民間所熟知的別民是蕩魔天尊,又號中終劫濟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終劫救度眾生,破諸魔法邪宗。


    也就是說,這真武大帝和佛陀其實所想不經相同,皆是救苦救難,慈悲為懷。


    當然,這是信奉的神,並非武當派存在的宗旨。


    武當派的開山祖師是張三豐,傳說這張三豐前半生經曆坎坷,曾入朝為官,欲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天不如人願,他終究隻有一力,無法改變大勢,自明悟以後,他便遊曆天下,學百家之所長集於一身,開創太極一道,以修身養性、謹守自身為主。


    那麽在這麽多年的傳承下來,武當派注重的是自我修行,講的是天地人三才,以自我為中心,修其身,養其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縱然天崩地裂,我自獨善其身。


    這也是大部分的修道之人的中心思想,這也就是為什麽無論哪個年代,世間都不見道士下山救苦救難,因為他們不願沾惹凡俗煙火。


    那麽自然,張如塵從小生活在武當山,接受的便是這種思想,在他想來,修行不應有旁騖,應以自身為主,日夜刻苦修行,養身養神,終有得道之日。


    對此,破戒表示反對,所謂修行,便是邊修邊行,唯有經曆磨難,方能明悟,更近大道。


    就此,兩人開始了辯論。


    道士張如塵問道:“修佛為何?”


    破戒答:“為成佛。”


    道士張如塵問:“那自我修行成佛和經曆苦難成佛,為何選擇後者?”


    破戒答:“小道和大道,小乘和大乘,自我和他人,己身和眾生。”


    道士張如塵繼續問:“自身尚難保,為何照他人?”


    破戒答:“渡人便是渡己,一切皆是修行。”


    道士張如塵盯著破戒,問道:“明知山有虎,還要偏向虎山行?”


    破戒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道士張如塵最後問道:“為何堅持?”


    破戒答:“問心無愧。”


    張如塵渾身一震,好一個問心無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叫我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帝瞑.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帝瞑.QD並收藏都市之叫我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