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三月初,在淮安待了近十日的劉卓、蘇若瑩等人乘船前往揚州府城江都縣。


    揚州在漢朝時期被稱為廣陵、江都,南北朝時期,北周改廣陵為吳州。


    後來,隋朝滅陳,改吳州為揚州。


    揚州城的麵積達五平方公裏,人口密度很高。根據一些文獻的記載、描述,揚州府城內居住的人口達幾十萬。


    越是臨近揚州府,河麵上的漕船、民船、賈舶就越多。尤其是到了夜間,河上檣帆林立,河岸集市如林,燈火通明如白晝。夜市之璀璨,令蘇若瑩等人大為震驚。


    “能隨著侯爺到揚州府見識一番,也是不虛此行啊。”黃大中笑著說道。


    “還未抵達江都就已經這般繁華,看來,我們以往聽到的關於揚州的消息多半是真的了。”望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船隻,戴世昌不禁感慨道。


    “不止揚州,杭州與蘇州也是異常的繁華熱鬧。此次若是時間充裕,也可以去蘇州府、杭州府看看。”劉卓同幾人站在船頭,隨意的閑聊著。


    聽了劉卓所言,船頭幾人的臉上盡皆浮現出笑容。作為入伍從軍的將士,除了訓練、行軍打仗,眾人幾乎少有悠閑遊樂的機會。


    此次,侯爺帶著瑩夫人南下兩淮,跟在侯爺身邊的護衛自然就少了許多。所以,除了留下必要的人手守衛貨物。眾人也就可以自由走動,能夠隨意逛逛。


    兩日後,劉卓一行人抵達了揚州府江都城利津門對岸。


    如今的揚州府城,就是江都縣城。府城有新城、舊城之分。


    舊城乃是僉院張德林在至正十七年利用宋大城西南隅改築揚州舊城。周近十二裏,約一千七百六十丈,高三丈,設有五門。


    至於修築新城,一方麵是因為府城當時的人口太多,舊城已經遠遠不能容納量人口;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抵禦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揚州知府吳桂芳、繼任知府石茂華為抵抗倭寇依附舊城東郭建外城。建成的新城,東、南麵瀕臨運河,新城城牆高厚與舊城相同。東、南、北三麵長一千五百四十二丈,設有七門。


    “看樣子,這揚州府城應該比濟南城還要大上許多,人丁至少十萬人以上。”站在運河岸邊的劉卓望著長達近兩公裏的城牆,對於大明朝的了解又加深了幾分。


    以往,劉卓多是在書籍與旁人的口中聽到對於揚州的描述。因為對旁人沒有過多的信任,劉卓心中設想的揚州是遠不如自己建設數年的濟南城。


    如今,劉卓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麽的幼稚,可笑。


    若不是此行南下揚州,劉卓估計一輩子都不會明白運河對於沿線城市的影響與作用,更不清楚揚州等地的富庶與繁華。


    “畢竟是由新、舊兩座城組成的,比濟南城大些也很正常。”蘇若瑩隨口道。


    “是啊。揚州的地理條件是濟南無法比擬的。不過,既然來到了揚州,可得好好逛上一番。”


    “我們三月來揚州,時間拿捏的可謂是恰到好處。此時的桃花、玉蘭花都開了,到了四月,玉?瓊花也會盛開。此外,保障湖(即瘦西湖)的景色也不錯。”


    “還有瓊花觀、玉皇閣、文昌閣、旌忠寺、水上園林……”劉卓耐心的向眾人介紹自己對於揚州的了解。


    瘦西湖原為保障湖,是京杭大運河揚州段水係的一部分,是京杭大運河揚州段的支流。


    在乾隆元年的時候,錢塘詩人汪沆來到了揚州。汪沆在看過揚州的景色後,把保障湖與杭州西湖作對比,接著就下了詩句:“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揚州瘦西湖確實比杭州西湖瘦很多,起的很恰當。從此以後,揚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


    隻要人們提起揚州,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揚州是一處繁華富庶之地。


    無論是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亦或者各方麵的產業發展,還有商業與文化的繁榮,無一不體現著揚州的繁盛。


    早在唐朝時期,揚州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商人來此貿易、定居。唐朝時期的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明清時期的揚州,同樣憑借著自身的優勢,成為中國境內數一數二的繁華城市。


    揚州所在的淮南地區西起瀘州、滁州、和州,東至揚州,基本上都是廣闊的平原,屬於亞熱帶氣候。此外,該區域降雨量較為充足,適宜農作物的生長,不僅種植水稻、桑麻茶竹,而且該區域的魚蝦資源也十分豐富。


    手工業方麵,揚州的紡織業、製茶、製藥、絲綢等產業在國內處於領先的水平。此外,揚州的軍器、木器、漆器、玉器、銅器、造紙、印刷等手工業產品也因製作精良而深受海外人士的喜愛。


    此外,談及揚州最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揚州鹽商。揚州鹽商有了銀子之後,雖然鋪張、奢侈、愛享受,甚至很多人品行不佳,但他們對揚州的發展卻是貢獻不小。


    揚州鹽商的奢華程度到了什麽地步呢?


    有傳聞,乾隆來到揚州瘦西湖的時候,認為風景很好,可惜缺少了一座白塔。兩淮鹽業總商江春為了迎合乾隆,連夜找材料、工匠造了一座白塔。


    電視劇《大清鹽商》中就拍攝了一夜造白塔的橋段。而且,劇中的主角汪朝宗與江春一樣被乾賞賜“內務府奉宸苑卿”“布政使”頭銜。


    第二天,當乾隆再次來到瘦西湖,突然發現麵前多了一座白塔。有人告訴乾隆這是江春連夜建成的,乾隆皇帝聽後,不禁感歎“兩淮鹽商之財力,偉哉。”


    “一夜造白塔”的傳聞就此流傳開來。


    鹽商的一場婚喪嫁娶,便要花費數十萬兩的白銀。


    有個鹽商看到有人炫富,便找人把黃金打成金箔,就是把金條敲成很薄很薄的箔絲片。然後,帶到鎮江的金山寺上,隨後將成千上萬的金箔迎風飄撒,全都撒到長江之中。


    此外,揚州的百姓、人販子、商人還喜歡養瘦馬(年輕女子)。尤其是徽商有了錢後,在娶妾、宿妓方麵,往往揮金如土。


    這些鹽商們為了享受生活,四處在揚州城內外修建園林,園林共有二百五十多處。就一個瘦西湖,便建造了五千餘間樓廊,亭台近兩百座。除此之外,鹽商還建造了大量的園林書院、會館。


    盡管鹽商享受著奢靡的生活,但是當揚州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多數鹽商都會捐物資賑災。而且,鹽商還在揚州修建了善堂、學校、義倉,興修水利。


    唐詩仙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三月的揚州春意盎然,繁花似錦,煙波浩渺。走近瘦西湖,楊柳隨風搖曳,湖水碧波蕩漾,遠處的山峰時隱時現,令人心馳神往。短短七個字,至今還被人廣為傳誦。


    唐代詩人徐凝的《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其將月色三分,揚州獨占二分,由此可見詩人對於揚州明月的喜愛。


    唐朝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中描述了揚州河多橋多,寄托了對往日舊遊之地的思念,體現了對友人的善意調侃和羨慕之情。


    諸如此類的詩詞,還有許多。如張祜的《縱遊淮南》、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一》與《遣懷》等。


    一行人在城外閑逛了小半個時辰後,劉卓等人才在向導的帶領下走徐凝門入了城。


    嘉靖年間,揚州舊城外有田家巷市、井巷口市、鈔關市,到了雍正年間發展成為十三個市。


    劉卓等人入了城,便來到徐凝門街。


    “各位老爺、公子,徐凝門街以東,缺口街以南就是井巷口市。各位老爺需要過去看看嗎?”向導笑著詢問道。


    “先不看了。”


    “我們從南門入城的,那此地應該就是揚州新城了吧?”劉卓有些好奇的確認道。


    “是的。此處就是揚州新城。新城多為鹽商們的居住區,而舊城為鄉紳居住區。”


    “新城的街巷彎曲不規則,而舊城的街巷平直方整,包括南門街、仁豐裏、小東門街等。舊城基本上是鄉紳官員、百姓、鄉紳的住宅區,商業則遠不及新城繁盛。”向導耐心的向眾人介紹道。


    “原來如此。”


    與幾人商議一番後,隨即令向導帶著眾人入住客店。


    “今日見了揚州的繁華,我才對杜牧的這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了更深的體會。即便是北方邊鎮連年交戰,可戰火依舊不會影響到江南。”劉卓歎了口氣,由衷的感慨道。


    清順治元年,滿清八旗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在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並占領陝西後,多爾袞部署兵力南下。


    為了報複、震懾城中的揚州百姓,並掠奪財物,多鐸下令對揚州城百姓進行屠殺。


    屠殺持續十日,故稱“揚州十日”,被屠殺的百姓高達八十萬之多。


    “倘若戰火真的影波及了江南,那就說明我大明朝的九邊重鎮已經形同虛設了。朱明王朝無力平定境內、外動亂,意味著氣數已盡,迴天乏力。”董映雪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倒也是。”


    “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陝西境內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揚州內的豪商依舊在尋歡作樂、花天酒地。”劉卓一臉無奈道。


    “侯爺現在沒有兼著朝廷的官職,就不要再唉聲歎息的。若是影響了其他人遊玩的雅興就不好了。”董映雪輕聲低語,一臉柔和的勸說道。


    “好。聽你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