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日,明左、中、右三軍將領匯聚中軍大帳,議論寧完我所報之事。
縱使眾將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可劉卓就是一言不發,隻是一臉平靜的看著帳內討論。
直到第四日,遼陽城的泰和門被打開,並送出了一封皇太極的親筆信。
皇太極在信中提到其對劉卓的敬佩與好奇,還提到無論自己在戰場上使用什麽手段對敵,都請劉卓在戰後不要傷及無辜的族人。
看完之後,劉卓直接令人將其燒掉。後金都使出那般無恥的手段,還想讓自己放過那些女真人,簡直就是癡心妄想。縱使不學憲宗來個犁庭掃穴,也要對境內的建州女真斬盡殺絕。
大帳內,一大部分的將領主張斬盡衝擊軍陣的漢人百姓。這些將領認為,這些人雖是漢人,卻行助紂為虐之事。
況且,衝擊軍陣會使得大軍陣型混亂,陣型一亂,則三軍危矣。此戰關乎六萬餘將士的生死,絕對不能婦人之仁。如吳俊、張寧遠、王嗣澄、蘇暉、陸瑾等一批少壯派。
有一部分將領則是主張營救衝擊而來的漢人百姓。這些人認為,後金驅趕這些漢人百姓,明顯是未將這些百姓當做後金的子民。
我軍即是王者之師、天朝上邦,理應救助、接納這些漢人百姓。如方國棟、蔡壯、徐可安等一批將領。
此外,還有少部分的將領則是與劉卓一樣一言不發。如徐長庚、吉達、任知命、唐林等,與劉卓保持一致步調。
“夠了,本將對諸將的想法了然於胸。至於衝擊軍陣一事,本將心中早有決斷,諸將勿要再多爭執。”沉默多日的劉卓終於開口,製止了唇槍舌劍的爭論。
“傳令,左、右兩軍前往軍需處各領火炮三十,火藥、彈丸不計。”
“傳令,三軍營寨前,置拒馬阻敵騎兵。”
“傳令,左、右兩軍主將徐長庚、吳俊,坐鎮兩翼,倘若後金異動,立馬上報中軍。”
“傳令,三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列陣迎敵。”
“傳令,膽敢衝擊軍陣者,無需請示,一律格殺。”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慎重其事地下令道。
豈料,軍令一出,原本準備營救漢人百姓的將領盡皆大驚失色。隨即,立馬跪地請求劉卓收迴成命。
“將軍,那些漢人都是遼東之地的百姓,隻是不願輕離故土而已。倘若大開殺戒,恐有傷天和。還望將軍再三考慮。”
“是啊,將軍。倘若今日大肆屠戮,朝廷的那些禦史言官指不定如何編排、抹黑將軍,還請將軍三思。”
“將軍……”
“住口。”
不等蔡壯說完,劉卓直接拍案而起。
“爾等口口聲聲所言都是為了那些衝擊軍陣的百姓,難道就隻有你們心存仁義良善,而本將就麻木不仁,濫殺無辜嗎?”
“你們看清楚,身邊這些朝夕相處、浴血奮戰的將領,才是你們的夥伴,才值得你們生死與共。那些臣服異族的軟骨頭,自打在後金境內做順民的那一刻開始便是敵國之民。連這點都看不明白,你們枉為大明臣民。”
“如此假仁假義、婦人之仁,置全軍生死於不顧,你們有什麽臉麵敢言有傷天和?”
“朝中不止有禦史言官,還有各部堂官,你以為朝中一幹文武盡如你們一般迂腐嗎?縱使禦史言官盡皆參劾,我劉卓又有何懼?”盡管劉卓火冒三丈,但卻依舊保持了一絲的理智,企圖勸醒跪地的多員將官。
或許是坐在一旁的監軍曹公公也看不過去了,立馬起身,緩步走向跪地的將領。
對於中軍這幾日的情況,曹公公自然是知曉的。由於對軍務不甚了解,就並未過多幹預,任由眾將討論。但是,如今聽了劉卓所言,曹公公也大概明白了,便直言不諱地說著。
“你們這些家夥簡直就是得寸進尺、目無將令。靖虜將軍乃是天子親封,奉命出征建虜。而你們這些裝模作樣、虛情假意之輩,竟敢置全軍將士的生死於不顧,簡直就是狗膽包天。咱家迴京之後,定要如實向陛下稟奏。”曹公公走到跪地的幾人跟前,指著幾人的鼻子就開始罵道。
“公公言重了,這些人不過是念在那些百姓曾同為大明子民,心有憐憫也是人之常情。”聽了曹監軍所言,劉卓迅速壓下了心中怒火,和顏悅色的為眾將開脫。
“靖虜將軍真是好脾氣,但你不要忘了陛下的重托,朝廷也並無接納後金降民的旨意。”
“此戰不止關係到你的生死榮辱,更是關乎朝廷在東北的萬裏山河。倘若靖虜將軍下不了手,咱家願意則以監軍之名來替將軍拿主意。”曹公公似笑非笑的看著劉卓與帳內諸將,眾人絲毫不敢懷疑這位深宮之中的太監。
“不敢勞煩曹公公,這點小事我劉卓還是能夠應付的。”劉卓不假思索地拒絕了曹監軍的好意,隨後一臉不善望著眾將。
“三息之內,爾等幾人倘若依舊跪地不起,就勿怪本將心狠,不念舊情。”說完之後,劉卓開口計數。
“一。”
蔡壯立馬起身。
“二。”
孫定邦、夏言知、高觀起身。
“三。”
直到第三聲結束,依舊還有五人跪在地上。
見此,劉卓也不再留手。
“王成、徐歡何在?”劉卓大喊。
“末將在。”二人隨即高聲答道。
“卸了幾人甲胄,領了餉銀,立馬趕出大營。從此以後,幾人永不募用。”劉卓麵無表情的下令道。
眾將盡皆默不作聲,主帥都與監軍都達成了一致意見,任誰再多言語也是自討沒趣。
很快,五人就被趕出了大營,縱使有人對此好奇不已,但也沒有什麽將士敢去帥帳問情況。
安排完軍中諸事後,劉卓才一臉和氣的看向了監軍曹公公。
“曹公公,後金心思歹毒,行此傷天害理之舉,劉卓始料不及。此戰如今勝負難料,為了公公的安全著想,還請公公返迴蓋州後方,靜候戰況。”劉卓輕聲低語,一臉真誠的關切道。
“將軍的好意,咱家心領了。隻是陛下與魏公公公公早已囑咐了,咱家隻能照辦。至於咱家的這條賤命,建虜若是有本事那就由他拿去好了。”雖然這位曹公公說的極為有理,並且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但劉卓總感覺他不懷好意。
“既然曹公公堅持,劉卓就不再勉強了。”
就在劉卓處理營中軍務的時候,遼陽城外的後金大營也開始了戰前的準備。
“城中的漢人已經餓了幾日?”皇太極詢問道。
“大都餓了兩三日,若不是我軍依舊還控製著城門,恐怕這些人就要奪門出城了。”代善迴道。
“明日卯時三刻,賞他們一碗稀粥之後,就將他們驅趕出城。反抗、違命者盡皆斬殺。”
“隻要這些漢人出了城,東西兩翼的騎兵立馬跟上,勿要使這些漢人向東西兩側衝擊。”
“就算最終隻有十多萬的漢人衝向明軍,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就不信劉卓會想出什麽兩全之策。”
“漢人百姓衝擊在前,精銳八旗混入其中突進,另有八萬騎兵可用,簡直就是無懈可擊。倘若此戰不能勝,那便是天要亡我大金。”皇太極信心十足,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大汗的計謀環環相扣,令人難以招架。隻要我八旗將領執行得當,縱使劉卓有諸般手段,也得敗於我大金八旗兵。”莽古爾泰由衷的佩服道。
“明軍大營三麵皆是深濠,劉卓那小子明顯是要與我軍死戰到底。此戰,乃是不死不休之局,不敗則勝,非生即死。”
濟爾哈朗緊握了雙拳,臉色猙獰扭曲,雙眼中透露出無盡的戰意與不甘的憤怒。仿佛一頭嗜血的兇獸,瞬間就能暴走傷人。
……
待一眾八旗將領走後,代善卻獨自留了下來。
“大汗不該親臨前線的,你是大金最後的希望。倘若戰事不利,還請大汗率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火速撤離戰場。”代善一臉平靜勸說著皇太極。
“大哥,或許你說的對。但與明軍劉卓的一戰可能是大金的最後一戰,我若不來,那些八旗子弟又如何看待我這位大汗?”皇太極眼含笑意,認真說道。
“四弟,旁人如何看你不重要,你怎麽看自己才最重要。你身上擔著的是族人的未來,若是你也沒了,那我女真各部便徹底消失在曆史中了。縱使戰事不利,你也要帶著剩下的女真族人活下去。”說罷,年長的代善若無其事的走出了大帳。
皇太極迴想著代善的幾句話陷入了沉思。長子豪格如今不過十八、九歲,多爾袞、多鐸也就十五、六歲。倘若大金的第二代、三代盡皆戰死沙場,大金真的就要消失在曆史中了。
許久之後,皇太極方才有了決斷。
次日,天還未亮,城內、外的八旗軍便與城中百姓開始生火造飯。緊接著,大批的後金八旗兵變開始驅趕城中百姓,反抗不從者盡皆被屠戮。
沒過多久,城內的慘叫、哀嚎之聲便傳到了城外,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直至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城中的街道,後金主將才令人停手。
“出城,麵向明軍大營衝去,是你們唯一的出路。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縱使眾將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可劉卓就是一言不發,隻是一臉平靜的看著帳內討論。
直到第四日,遼陽城的泰和門被打開,並送出了一封皇太極的親筆信。
皇太極在信中提到其對劉卓的敬佩與好奇,還提到無論自己在戰場上使用什麽手段對敵,都請劉卓在戰後不要傷及無辜的族人。
看完之後,劉卓直接令人將其燒掉。後金都使出那般無恥的手段,還想讓自己放過那些女真人,簡直就是癡心妄想。縱使不學憲宗來個犁庭掃穴,也要對境內的建州女真斬盡殺絕。
大帳內,一大部分的將領主張斬盡衝擊軍陣的漢人百姓。這些將領認為,這些人雖是漢人,卻行助紂為虐之事。
況且,衝擊軍陣會使得大軍陣型混亂,陣型一亂,則三軍危矣。此戰關乎六萬餘將士的生死,絕對不能婦人之仁。如吳俊、張寧遠、王嗣澄、蘇暉、陸瑾等一批少壯派。
有一部分將領則是主張營救衝擊而來的漢人百姓。這些人認為,後金驅趕這些漢人百姓,明顯是未將這些百姓當做後金的子民。
我軍即是王者之師、天朝上邦,理應救助、接納這些漢人百姓。如方國棟、蔡壯、徐可安等一批將領。
此外,還有少部分的將領則是與劉卓一樣一言不發。如徐長庚、吉達、任知命、唐林等,與劉卓保持一致步調。
“夠了,本將對諸將的想法了然於胸。至於衝擊軍陣一事,本將心中早有決斷,諸將勿要再多爭執。”沉默多日的劉卓終於開口,製止了唇槍舌劍的爭論。
“傳令,左、右兩軍前往軍需處各領火炮三十,火藥、彈丸不計。”
“傳令,三軍營寨前,置拒馬阻敵騎兵。”
“傳令,左、右兩軍主將徐長庚、吳俊,坐鎮兩翼,倘若後金異動,立馬上報中軍。”
“傳令,三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列陣迎敵。”
“傳令,膽敢衝擊軍陣者,無需請示,一律格殺。”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慎重其事地下令道。
豈料,軍令一出,原本準備營救漢人百姓的將領盡皆大驚失色。隨即,立馬跪地請求劉卓收迴成命。
“將軍,那些漢人都是遼東之地的百姓,隻是不願輕離故土而已。倘若大開殺戒,恐有傷天和。還望將軍再三考慮。”
“是啊,將軍。倘若今日大肆屠戮,朝廷的那些禦史言官指不定如何編排、抹黑將軍,還請將軍三思。”
“將軍……”
“住口。”
不等蔡壯說完,劉卓直接拍案而起。
“爾等口口聲聲所言都是為了那些衝擊軍陣的百姓,難道就隻有你們心存仁義良善,而本將就麻木不仁,濫殺無辜嗎?”
“你們看清楚,身邊這些朝夕相處、浴血奮戰的將領,才是你們的夥伴,才值得你們生死與共。那些臣服異族的軟骨頭,自打在後金境內做順民的那一刻開始便是敵國之民。連這點都看不明白,你們枉為大明臣民。”
“如此假仁假義、婦人之仁,置全軍生死於不顧,你們有什麽臉麵敢言有傷天和?”
“朝中不止有禦史言官,還有各部堂官,你以為朝中一幹文武盡如你們一般迂腐嗎?縱使禦史言官盡皆參劾,我劉卓又有何懼?”盡管劉卓火冒三丈,但卻依舊保持了一絲的理智,企圖勸醒跪地的多員將官。
或許是坐在一旁的監軍曹公公也看不過去了,立馬起身,緩步走向跪地的將領。
對於中軍這幾日的情況,曹公公自然是知曉的。由於對軍務不甚了解,就並未過多幹預,任由眾將討論。但是,如今聽了劉卓所言,曹公公也大概明白了,便直言不諱地說著。
“你們這些家夥簡直就是得寸進尺、目無將令。靖虜將軍乃是天子親封,奉命出征建虜。而你們這些裝模作樣、虛情假意之輩,竟敢置全軍將士的生死於不顧,簡直就是狗膽包天。咱家迴京之後,定要如實向陛下稟奏。”曹公公走到跪地的幾人跟前,指著幾人的鼻子就開始罵道。
“公公言重了,這些人不過是念在那些百姓曾同為大明子民,心有憐憫也是人之常情。”聽了曹監軍所言,劉卓迅速壓下了心中怒火,和顏悅色的為眾將開脫。
“靖虜將軍真是好脾氣,但你不要忘了陛下的重托,朝廷也並無接納後金降民的旨意。”
“此戰不止關係到你的生死榮辱,更是關乎朝廷在東北的萬裏山河。倘若靖虜將軍下不了手,咱家願意則以監軍之名來替將軍拿主意。”曹公公似笑非笑的看著劉卓與帳內諸將,眾人絲毫不敢懷疑這位深宮之中的太監。
“不敢勞煩曹公公,這點小事我劉卓還是能夠應付的。”劉卓不假思索地拒絕了曹監軍的好意,隨後一臉不善望著眾將。
“三息之內,爾等幾人倘若依舊跪地不起,就勿怪本將心狠,不念舊情。”說完之後,劉卓開口計數。
“一。”
蔡壯立馬起身。
“二。”
孫定邦、夏言知、高觀起身。
“三。”
直到第三聲結束,依舊還有五人跪在地上。
見此,劉卓也不再留手。
“王成、徐歡何在?”劉卓大喊。
“末將在。”二人隨即高聲答道。
“卸了幾人甲胄,領了餉銀,立馬趕出大營。從此以後,幾人永不募用。”劉卓麵無表情的下令道。
眾將盡皆默不作聲,主帥都與監軍都達成了一致意見,任誰再多言語也是自討沒趣。
很快,五人就被趕出了大營,縱使有人對此好奇不已,但也沒有什麽將士敢去帥帳問情況。
安排完軍中諸事後,劉卓才一臉和氣的看向了監軍曹公公。
“曹公公,後金心思歹毒,行此傷天害理之舉,劉卓始料不及。此戰如今勝負難料,為了公公的安全著想,還請公公返迴蓋州後方,靜候戰況。”劉卓輕聲低語,一臉真誠的關切道。
“將軍的好意,咱家心領了。隻是陛下與魏公公公公早已囑咐了,咱家隻能照辦。至於咱家的這條賤命,建虜若是有本事那就由他拿去好了。”雖然這位曹公公說的極為有理,並且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但劉卓總感覺他不懷好意。
“既然曹公公堅持,劉卓就不再勉強了。”
就在劉卓處理營中軍務的時候,遼陽城外的後金大營也開始了戰前的準備。
“城中的漢人已經餓了幾日?”皇太極詢問道。
“大都餓了兩三日,若不是我軍依舊還控製著城門,恐怕這些人就要奪門出城了。”代善迴道。
“明日卯時三刻,賞他們一碗稀粥之後,就將他們驅趕出城。反抗、違命者盡皆斬殺。”
“隻要這些漢人出了城,東西兩翼的騎兵立馬跟上,勿要使這些漢人向東西兩側衝擊。”
“就算最終隻有十多萬的漢人衝向明軍,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就不信劉卓會想出什麽兩全之策。”
“漢人百姓衝擊在前,精銳八旗混入其中突進,另有八萬騎兵可用,簡直就是無懈可擊。倘若此戰不能勝,那便是天要亡我大金。”皇太極信心十足,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大汗的計謀環環相扣,令人難以招架。隻要我八旗將領執行得當,縱使劉卓有諸般手段,也得敗於我大金八旗兵。”莽古爾泰由衷的佩服道。
“明軍大營三麵皆是深濠,劉卓那小子明顯是要與我軍死戰到底。此戰,乃是不死不休之局,不敗則勝,非生即死。”
濟爾哈朗緊握了雙拳,臉色猙獰扭曲,雙眼中透露出無盡的戰意與不甘的憤怒。仿佛一頭嗜血的兇獸,瞬間就能暴走傷人。
……
待一眾八旗將領走後,代善卻獨自留了下來。
“大汗不該親臨前線的,你是大金最後的希望。倘若戰事不利,還請大汗率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火速撤離戰場。”代善一臉平靜勸說著皇太極。
“大哥,或許你說的對。但與明軍劉卓的一戰可能是大金的最後一戰,我若不來,那些八旗子弟又如何看待我這位大汗?”皇太極眼含笑意,認真說道。
“四弟,旁人如何看你不重要,你怎麽看自己才最重要。你身上擔著的是族人的未來,若是你也沒了,那我女真各部便徹底消失在曆史中了。縱使戰事不利,你也要帶著剩下的女真族人活下去。”說罷,年長的代善若無其事的走出了大帳。
皇太極迴想著代善的幾句話陷入了沉思。長子豪格如今不過十八、九歲,多爾袞、多鐸也就十五、六歲。倘若大金的第二代、三代盡皆戰死沙場,大金真的就要消失在曆史中了。
許久之後,皇太極方才有了決斷。
次日,天還未亮,城內、外的八旗軍便與城中百姓開始生火造飯。緊接著,大批的後金八旗兵變開始驅趕城中百姓,反抗不從者盡皆被屠戮。
沒過多久,城內的慘叫、哀嚎之聲便傳到了城外,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直至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城中的街道,後金主將才令人停手。
“出城,麵向明軍大營衝去,是你們唯一的出路。否則,就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