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撫台衙門的緊要公務後,劉卓便又開始做起了甩手掌櫃,迴劉宅陪妻兒玩樂。
劉豐作為自己的長子,也有六歲多了。先前,教導劉豐時間最長的是張嫣,雖然自己也曾教過一段時日,但相處的時間終究不長。
後來到了濟南府後,劉卓便在宅院旁空下一塊土地,建了座私塾。劉豐就與身邊親衛們的子女一起讀書。
古代孩子入學的年齡並不是統一的。如唐朝,六七歲的兒童可以入學;明朝規定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入社學;清代的阿哥們則是六歲開始上學。
明朝時候的一些富貴大戶認為社學的先生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很好的教導自家子弟。就會有人出錢辦私學,請能力不錯、有聲望的大儒來教。劉卓建的私塾就屬於這種情況。
富貴人家都會有自己的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有自己的孩子,相互打聽後,便會將孩子送過去讀書。隨後,就慢慢的形成了規模,有了規矩,有了統一的開學和閉學時間。
明朝的學校分為三個級別,最高學府就是國子監,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然後就是地方上的州學、府學、縣學與民間社學、私塾。
從劉豐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及私塾先生的反饋來看,劉豐不喜歡讀書,在這方麵沒有表現出什麽濃厚的興趣,但劉卓卻毫不在乎。劉豐如今不過六歲左右,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時間調教。
“豐兒現在對讀書一點興趣也沒有,你這個當爹的就不著急嗎?”董映雪在一旁埋怨道。
“我就算著急忙慌的,豐兒立馬就能在學堂好好讀書了?豐兒才六歲,如今又能看出個什麽來。再看看吧,不用急。他自己不開竅,你我幹著急也沒用。”劉卓神情自若道。
“好,既然你都這麽說了,我也不管了。反正豐兒日後繼承的是你辛苦打下基業,隻要你不怕他給你全部霍霍了,我也無所謂。”董映雪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放心吧,我是他爹,我都怎麽會不上心他的課業。教育孩子這事,我心中有數,不能操之過急。”劉卓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前世劉卓也接觸了不少的孩子,小孩子在五歲至八歲的時候,是最討人嫌的年齡段。在這個階段,男孩的表現欲增強,破壞力也增強,需要大人適當的引導。
說起來,明朝的娛樂項目還是挺多的,有射箭,蹴鞠,馬球,投壺等娛樂活動。
可以先用蹴鞠吸引一下兒子,反正宅院附近的土地都買了下來,建一個娛樂場所,也可以放鬆眾人的心情。
在鈔能力的作用下,僅用兩日的功夫,場地便搭建起來。一個稍微大些,供一眾親衛娛樂;另一個則小些,供一眾孩子玩耍。
不曾想,劉卓的這個做法不僅沒有得到媳婦的理解,反而惹得董映雪大發雷霆,火冒三丈。
劉卓見狀,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後就跑到張嫣那裏躲清靜了。不曾想,不到一歲的劉銘不僅學會走路,還學會了喊人。劉卓喜不自勝地抱著劉銘,不時的親上幾口。
“夫君,姐姐正在氣頭上,你非但不去哄她,反而跑來這邊,姐姐知道了會更生氣的。”張嫣輕言細語,一臉溫和的勸說著。
“無妨,不過是在豐兒的教導上有了一些爭執,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我許久不來,沒想到銘兒竟有如此大的進步,你確實用心了,在銘兒的教導上功不可沒。”劉卓笑著誇獎道。
“我哪有什麽功勞,每日都是丫鬟侍女圍在身邊,妾身很少出力的,實在是不敢居功。”張嫣功成不居,十分的謙虛。
“你不必這般,為夫說你有功勞就是有功勞。你和銘兒有什麽想要的,吩咐一聲就行了。府中有府中的規矩,一應用度該領的就領,不用如此節儉樸素。否則,旁人見了還以為我處事不公。”劉卓耐心的叮囑著。
“夫君教訓的是,妾身日後一定改正。”張嫣就如犯錯的小孩一般小心翼翼的。
“哎,你雖然不是我明媒正娶的正妻,但終歸也是我的女人。你若每次都是這樣的謹小慎微,我會很不舒服。你就自然一些,隨意一些嘛,這裏是你的家,有什麽不自在呢?”劉卓繼續勸說。
“我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每次見到夫君,便會不自覺的小心謹慎起來。”張嫣無奈道。
“你心底裏是不是還是有些怕我?”劉卓疑惑道。
“有些吧。夫君如今權勢煊赫,商行也是蒸蒸日上,一言便可影響眾人的命運,所以就有些怕。”張嫣壓低了嗓音說道。
“傻丫頭,你和銘兒是我的親人,我愛護還來不及,怎麽會對你們不利。”話音剛落,劉卓便將張嫣攬入懷中。
自何千軍、羅無傷到了遼東,完成任務後,兩人並未立馬返迴。反而在徐長庚的配合下選拔起親衛,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挑選,兩人終於選出了五百餘精銳。
劉宅的防衛,除去上百的武藝精湛的好手,附近還有著千餘親衛護衛。隻有保護好劉宅的一家老小,劉卓才有精力全力應付錦衣衛的問題。
雖然錦衣衛暫時沒有動靜,但是不表示以後就不會動作。如今的濟南城看似風平浪靜,但暗裏不知有多少心機謀劃,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而已。
隨後的一段時間,劉宅中多了不少歡聲笑語。不光一眾孩子高高興興的,親衛臉上也是洋溢著笑容。
“豐兒,最近玩的開心嗎?”劉卓望著收拾好的劉豐問道。
“開心。比跟那些人打架有意思多了,以往我跟他們動手,他們一個個都不敢還手,可沒勁了。但是踢蹴鞠就不一樣了,比賽場上,大家遵守規則,各憑本事,感覺不一樣。”劉豐一字一句的說著,像極了一個小大人。
“我還知道好多比踢蹴鞠好玩的玩意,你想不想玩?”劉卓耐心的說道。
“想。”劉豐脫口而出。
“但是,你得告訴我你為什麽不喜歡讀書?”劉卓納悶道。
沉默了幾十息的功夫後,劉豐才抬頭看向劉卓,然後來到劉卓的耳邊悄悄的說:“教書的那個老爺爺整日板著臉,一點都不像張嫣姨娘,每次看著他我就不想學。”
“這話千萬別給母親說,不然她又該生氣了。她若是生氣的話,就又該罰我了。”
“放心吧,你爹我的嘴還是很嚴實的。去玩吧。”劉卓望著跑遠的兒子,不禁笑道。
倘若真如劉豐所言的話,這就真是難辦了,難不成讓張嫣教豐兒讀書?這不是給兩人製造矛盾嘛。劉卓一陣無奈,這劉豐還真是把男兒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嫣兒,你想個法子,看如何解決豐兒不喜讀書這個難題。”劉卓想著想著,最終還是來到了張嫣的住處。
“夫君,剛才的話千萬不能讓董姐姐聽到了,不然,她又是一陣發火。至於豐兒的讀書問題,我想出的法子不一定有用,夫君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張嫣溫言細語,一臉真誠的說道。
“無妨,就算你的法子起不到什麽作用,為夫也不會怪你。這事本就與你無關。前些年,也多虧你照看豐兒,我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忙於公務。說到底,世間的許多事終歸做不到盡善盡美。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劉卓感慨道。
“既然有些事情做不到,那就不用強求。豐兒的事情,我突然覺得夫君倒不必那般強求,順其自然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的收獲。”張嫣望向劉卓寬慰道。
“好,那就依你所言,暫且任著他的性子來。”劉卓沉思片刻後,認同了張嫣的提議。
就在劉卓一心一意的陪伴著妻兒老小的時候,前往陝西的趙星塵返迴了濟南。前往撫台衙門打聽一番後,才知道劉卓不在官署。
“陳兄,許久不見,你怎麽在撫台大人的手下擔任幕僚了?”趙星塵有些納悶。
“公子這邊人手不夠,身邊又沒有合適的人選,隻能把我拉來充個數,不曾想就這樣留了下來。”陳川平笑著解釋道。
“陳兄不僅經商有道,還能在政務方麵遊刃有餘。小弟佩服的五體投地,改日一定登門求教,還望陳兄不吝賜教。”趙星塵態度誠懇,語氣柔和,謙虛道。
“那是自然。陝西之行還順利嗎?”陳川平一臉嚴肅的說道。
“馬馬虎虎吧。公子交代的一些事情辦成了,但是有些事情在那邊始終是沒有進展。”趙星塵皺眉道。
“不妨事。前往省外辦差,終歸難度不小。公子在這方麵一向寬仁,責罰肯定是不會有的,你就把心放迴肚子裏吧。他大概得一會才會到,你就在衙門中歇息片刻。”陳川平一臉真誠道。
“有勞陳兄了。”趙星塵感謝道。
“都是在公子手下做事,不用這般客氣,需要什麽盡管開口。衙門中的人不多,除了幾個書吏,也就五六個幕僚在此辦公。”陳川平耐心的解釋道。
當初,劉卓派李寒陽等人前往陝西,招募人手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任務探查西安府白水、澄城、宜君等地、以及陝北地區的受災情況和百姓的狀況。
陝北的受災就是一個預警,是北方大規模旱災的開始。劉卓隻有確認之後,才有了說服眾人的理由。
劉豐作為自己的長子,也有六歲多了。先前,教導劉豐時間最長的是張嫣,雖然自己也曾教過一段時日,但相處的時間終究不長。
後來到了濟南府後,劉卓便在宅院旁空下一塊土地,建了座私塾。劉豐就與身邊親衛們的子女一起讀書。
古代孩子入學的年齡並不是統一的。如唐朝,六七歲的兒童可以入學;明朝規定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入社學;清代的阿哥們則是六歲開始上學。
明朝時候的一些富貴大戶認為社學的先生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很好的教導自家子弟。就會有人出錢辦私學,請能力不錯、有聲望的大儒來教。劉卓建的私塾就屬於這種情況。
富貴人家都會有自己的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有自己的孩子,相互打聽後,便會將孩子送過去讀書。隨後,就慢慢的形成了規模,有了規矩,有了統一的開學和閉學時間。
明朝的學校分為三個級別,最高學府就是國子監,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然後就是地方上的州學、府學、縣學與民間社學、私塾。
從劉豐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及私塾先生的反饋來看,劉豐不喜歡讀書,在這方麵沒有表現出什麽濃厚的興趣,但劉卓卻毫不在乎。劉豐如今不過六歲左右,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時間調教。
“豐兒現在對讀書一點興趣也沒有,你這個當爹的就不著急嗎?”董映雪在一旁埋怨道。
“我就算著急忙慌的,豐兒立馬就能在學堂好好讀書了?豐兒才六歲,如今又能看出個什麽來。再看看吧,不用急。他自己不開竅,你我幹著急也沒用。”劉卓神情自若道。
“好,既然你都這麽說了,我也不管了。反正豐兒日後繼承的是你辛苦打下基業,隻要你不怕他給你全部霍霍了,我也無所謂。”董映雪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放心吧,我是他爹,我都怎麽會不上心他的課業。教育孩子這事,我心中有數,不能操之過急。”劉卓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前世劉卓也接觸了不少的孩子,小孩子在五歲至八歲的時候,是最討人嫌的年齡段。在這個階段,男孩的表現欲增強,破壞力也增強,需要大人適當的引導。
說起來,明朝的娛樂項目還是挺多的,有射箭,蹴鞠,馬球,投壺等娛樂活動。
可以先用蹴鞠吸引一下兒子,反正宅院附近的土地都買了下來,建一個娛樂場所,也可以放鬆眾人的心情。
在鈔能力的作用下,僅用兩日的功夫,場地便搭建起來。一個稍微大些,供一眾親衛娛樂;另一個則小些,供一眾孩子玩耍。
不曾想,劉卓的這個做法不僅沒有得到媳婦的理解,反而惹得董映雪大發雷霆,火冒三丈。
劉卓見狀,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後就跑到張嫣那裏躲清靜了。不曾想,不到一歲的劉銘不僅學會走路,還學會了喊人。劉卓喜不自勝地抱著劉銘,不時的親上幾口。
“夫君,姐姐正在氣頭上,你非但不去哄她,反而跑來這邊,姐姐知道了會更生氣的。”張嫣輕言細語,一臉溫和的勸說著。
“無妨,不過是在豐兒的教導上有了一些爭執,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我許久不來,沒想到銘兒竟有如此大的進步,你確實用心了,在銘兒的教導上功不可沒。”劉卓笑著誇獎道。
“我哪有什麽功勞,每日都是丫鬟侍女圍在身邊,妾身很少出力的,實在是不敢居功。”張嫣功成不居,十分的謙虛。
“你不必這般,為夫說你有功勞就是有功勞。你和銘兒有什麽想要的,吩咐一聲就行了。府中有府中的規矩,一應用度該領的就領,不用如此節儉樸素。否則,旁人見了還以為我處事不公。”劉卓耐心的叮囑著。
“夫君教訓的是,妾身日後一定改正。”張嫣就如犯錯的小孩一般小心翼翼的。
“哎,你雖然不是我明媒正娶的正妻,但終歸也是我的女人。你若每次都是這樣的謹小慎微,我會很不舒服。你就自然一些,隨意一些嘛,這裏是你的家,有什麽不自在呢?”劉卓繼續勸說。
“我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每次見到夫君,便會不自覺的小心謹慎起來。”張嫣無奈道。
“你心底裏是不是還是有些怕我?”劉卓疑惑道。
“有些吧。夫君如今權勢煊赫,商行也是蒸蒸日上,一言便可影響眾人的命運,所以就有些怕。”張嫣壓低了嗓音說道。
“傻丫頭,你和銘兒是我的親人,我愛護還來不及,怎麽會對你們不利。”話音剛落,劉卓便將張嫣攬入懷中。
自何千軍、羅無傷到了遼東,完成任務後,兩人並未立馬返迴。反而在徐長庚的配合下選拔起親衛,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挑選,兩人終於選出了五百餘精銳。
劉宅的防衛,除去上百的武藝精湛的好手,附近還有著千餘親衛護衛。隻有保護好劉宅的一家老小,劉卓才有精力全力應付錦衣衛的問題。
雖然錦衣衛暫時沒有動靜,但是不表示以後就不會動作。如今的濟南城看似風平浪靜,但暗裏不知有多少心機謀劃,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而已。
隨後的一段時間,劉宅中多了不少歡聲笑語。不光一眾孩子高高興興的,親衛臉上也是洋溢著笑容。
“豐兒,最近玩的開心嗎?”劉卓望著收拾好的劉豐問道。
“開心。比跟那些人打架有意思多了,以往我跟他們動手,他們一個個都不敢還手,可沒勁了。但是踢蹴鞠就不一樣了,比賽場上,大家遵守規則,各憑本事,感覺不一樣。”劉豐一字一句的說著,像極了一個小大人。
“我還知道好多比踢蹴鞠好玩的玩意,你想不想玩?”劉卓耐心的說道。
“想。”劉豐脫口而出。
“但是,你得告訴我你為什麽不喜歡讀書?”劉卓納悶道。
沉默了幾十息的功夫後,劉豐才抬頭看向劉卓,然後來到劉卓的耳邊悄悄的說:“教書的那個老爺爺整日板著臉,一點都不像張嫣姨娘,每次看著他我就不想學。”
“這話千萬別給母親說,不然她又該生氣了。她若是生氣的話,就又該罰我了。”
“放心吧,你爹我的嘴還是很嚴實的。去玩吧。”劉卓望著跑遠的兒子,不禁笑道。
倘若真如劉豐所言的話,這就真是難辦了,難不成讓張嫣教豐兒讀書?這不是給兩人製造矛盾嘛。劉卓一陣無奈,這劉豐還真是把男兒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嫣兒,你想個法子,看如何解決豐兒不喜讀書這個難題。”劉卓想著想著,最終還是來到了張嫣的住處。
“夫君,剛才的話千萬不能讓董姐姐聽到了,不然,她又是一陣發火。至於豐兒的讀書問題,我想出的法子不一定有用,夫君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張嫣溫言細語,一臉真誠的說道。
“無妨,就算你的法子起不到什麽作用,為夫也不會怪你。這事本就與你無關。前些年,也多虧你照看豐兒,我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忙於公務。說到底,世間的許多事終歸做不到盡善盡美。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劉卓感慨道。
“既然有些事情做不到,那就不用強求。豐兒的事情,我突然覺得夫君倒不必那般強求,順其自然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的收獲。”張嫣望向劉卓寬慰道。
“好,那就依你所言,暫且任著他的性子來。”劉卓沉思片刻後,認同了張嫣的提議。
就在劉卓一心一意的陪伴著妻兒老小的時候,前往陝西的趙星塵返迴了濟南。前往撫台衙門打聽一番後,才知道劉卓不在官署。
“陳兄,許久不見,你怎麽在撫台大人的手下擔任幕僚了?”趙星塵有些納悶。
“公子這邊人手不夠,身邊又沒有合適的人選,隻能把我拉來充個數,不曾想就這樣留了下來。”陳川平笑著解釋道。
“陳兄不僅經商有道,還能在政務方麵遊刃有餘。小弟佩服的五體投地,改日一定登門求教,還望陳兄不吝賜教。”趙星塵態度誠懇,語氣柔和,謙虛道。
“那是自然。陝西之行還順利嗎?”陳川平一臉嚴肅的說道。
“馬馬虎虎吧。公子交代的一些事情辦成了,但是有些事情在那邊始終是沒有進展。”趙星塵皺眉道。
“不妨事。前往省外辦差,終歸難度不小。公子在這方麵一向寬仁,責罰肯定是不會有的,你就把心放迴肚子裏吧。他大概得一會才會到,你就在衙門中歇息片刻。”陳川平一臉真誠道。
“有勞陳兄了。”趙星塵感謝道。
“都是在公子手下做事,不用這般客氣,需要什麽盡管開口。衙門中的人不多,除了幾個書吏,也就五六個幕僚在此辦公。”陳川平耐心的解釋道。
當初,劉卓派李寒陽等人前往陝西,招募人手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任務探查西安府白水、澄城、宜君等地、以及陝北地區的受災情況和百姓的狀況。
陝北的受災就是一個預警,是北方大規模旱災的開始。劉卓隻有確認之後,才有了說服眾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