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晚,寧遠城內。


    待孫承宗這位督師離席後,劉卓徹底放飛了自我。也不再顧忌什麽形象,一一迴敬,並與一眾將領打成一片,好不熱鬧。


    十七日清晨,劉卓酒醒了,隻是腦袋還有些難受。走出屋子後,劉卓看到了蘇元讓、黃大中兩人。


    “大人,昨夜你可喝了不少酒,幹翻不少的遼西將領。今日還要趕路嗎?”黃大中笑著說道。


    雖然二人與劉卓不在同桌,但是看著那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的敬酒,兩人也是暗自為劉卓捏了把汗。


    “繼續趕路。我先整理一番,隨後向孫督師辭行。”劉卓摸了摸腦袋,隨口說道。


    人生難得幾迴醉,喝酒一定喝到位。


    宴席的前半場劉卓還有印象,但是後邊怎麽躺下的自己都沒有了意識。劉卓也暗自希望,自己以後可以與遼西眾將和睦共處。


    “多謝督師大人的盛情款待,劉卓必不敢忘。”劉卓一本正經的向孫承宗感謝。


    “些許美味而已,不足掛齒。不知劉大人可否進獻的戰馬,勻出一些,支援寧遠。”孫承宗笑著詢問劉卓。


    “督師大人,下官日前已經派人快馬將奏疏呈交陛下,若是戰馬數量不足,下官可就是欺君之罪。”劉卓神色凝重,一臉嚴肅的說道。


    但是話音剛落,劉卓又繼續說道。


    “大人若是想要把這四千多匹戰馬也不是沒有法子,直接扣下部分。然後,上奏朝廷言明寧遠的騎兵不足等情況。遼西防線,關乎京師安危,相信陛下絕對不會無動於衷。”劉卓簡單思考後,便向孫承宗說出自己的辦法。


    “好,就按照劉大人所言。”孫承宗笑著說道。


    孫承宗這個人魄力非凡,能力也是有的。但是他不屬於東林黨,更不屬於閹黨,會引起其他黨派的針對與打壓。


    其經略遼東數年,雖然建成遼西防線,修築大量城堡,但是也耗費大量錢糧,更是將大明本就不足的國庫掏空。若是將耗費的銀錢用於練兵,或許又是另一番的格局。


    隨後,劉卓迅速下令,將兩千戰馬交於孫承宗。簡短的聊了幾句後,劉卓隨即辭行。繼續開始趕路。


    因為分出了一半的戰馬,劉卓部每日行進的速度就不如先前那麽快。但還是在六日後,抵達了北京城。


    在城外休整一日後,劉卓才帶著幾人走進了北京城。隨意逛了逛後,劉卓就來到了皇城外。講明來意後,不多時,就有一個熟悉的麵孔朝自己走來。


    “可是劉卓劉巡撫嗎?”小太監開口確認。


    “下官正是登州巡撫劉卓。”劉卓十分恭敬的迴複。


    “劉大人,趕快跟咱家走吧,義父可是等急了。”小太監有些不太滿意的說道。


    “下官對皇城不太熟悉,還得勞煩公公帶路。”劉卓走近了些,邊說邊往小太監的手中塞著銀票。


    “劉大人別耽誤功夫了。皇爺與老祖宗收到您的奏疏後,就在日夜不停地盼著,已經等候多多時了。”小太監看在銀票的份上便多說了幾句。


    “一切聽從公公意思。”劉卓笑著說道。


    隨後,劉卓就被帶到了皇城的一處大殿內。天啟皇帝與魏忠賢也早已等候多時。


    “登萊巡撫劉卓,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劉卓入殿看到天啟皇帝後直接跪地行禮。


    “平身吧。”朱由校淡淡的說了一句。


    “謝陛下。”劉卓謝恩。


    “後金阿敏的人頭呢?還有,剩餘韃子的首級在何處?”天啟皇帝開門見山,沒有絲毫廢話,直接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阿敏的首級就在皇城外的護衛手裏,剩餘的首級則是在城外。下官怕驚到了陛下,所以未曾帶進大殿。”劉卓小心謹慎的迴話,不敢有絲毫的差錯。


    “大襠,你安排人手前往城外清點首級,並讓人把阿敏的首級帶來。”天啟皇帝吩咐著。


    “微臣這就去辦。”魏忠賢簡短的迴複後,就直接就往殿外走去安排。


    “劉卓,這幾年你做的不錯。無論是領兵大敗後金,亦或者處理政務,你的表現都極為耀眼。若你是真心為國為民,那是大明的福分;倘若你心懷異心,你絕對能夠在大明朝掀起滔天巨浪。”


    “朕總一直覺得你在隱藏些什麽,這是朕的憂心所在。”


    “朕派人前往山西遼州、青島、登萊等地調查過,所有人對你的評價都不太一樣。十一歲的秀才,十五歲的舉人,自幼習武,二十幾歲領兵取得複州大捷……”


    “你太優秀了,優秀到朕不敢用你;你領軍、治軍能力更是無人可及,即便是當年王陽明也不過如此。你告訴朕,朕該怎麽做?朕能拿祖宗的江山來賭?”天啟皇帝有些迷茫,不知該做何抉擇。身邊人的建議也是不盡相同。


    “下官死罪,給陛下造成如此困擾。但下官懇請陛下讓臣剪除後金禍患,後金覆滅後,下官必定辭官歸隱,從此不再踏足官場。”劉卓直接跪地請求。


    望著跪地的劉卓,天啟皇帝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處理。若是不同意劉卓的請求,令其倒向了後金,那可就虧大了。


    但是若是同意了劉卓的請求,其實力定會急速膨脹。真到了後金覆滅的一日,朝廷也會拿其沒有辦法。就在天啟皇帝冥思苦想的時候,魏忠賢返迴了大殿內。


    “大襠,你說朕該如何安排劉卓?”天啟皇帝詢問著魏忠賢的意見。


    “陛下,劉卓劉巡撫並無任何的不法之舉,反而多次立下大功。如今不僅取了阿敏的首級,更是將繳獲的四千戰馬上交朝廷。”


    “朝廷不做任何的賞賜倒還罷了,若是隨意處罰,定會引起將士的不滿。還請陛下三思,切不可做出有損朝廷威嚴的事。”魏忠賢還是決定出手幫劉卓解困。


    畢竟劉卓是個百年難出的天才,皇帝、東林黨容忍不了,我魏忠賢可以接納。


    “是啊,朝廷有朝廷的規矩,賞功罰過是最近的道理。若是開此先例,必定令人寒心。”天啟皇帝恍然大悟。


    如今連劉卓造反的證據都沒有搜到,這般憑空想象,與秦檜何異?


    讓劉卓起身後,天啟皇帝才開始詢問遼東與朝鮮的戰事。劉卓自是不敢怠慢,絞盡腦汁,將所了解的情況一一稟明。就在劉卓講述的時候,裝著阿敏人頭的匣子被帶入殿內。


    天啟皇帝沒有絲毫的害怕,直接令劉卓打開了木匣。望匣中的首級,朱由校強忍著身體與心中的不適看了看。隨後,魏忠賢立即令人拿出去。


    簡單的調整了一番後,天啟皇帝又繼續開口:“劉巡撫,你說說想要什麽賞賜?”


    “職責所在,劉卓不敢奢求什麽賞賜。”劉卓一臉認真而又嚴肅的說著。


    “給你升官,你倒還不願意了。”天啟皇帝笑了笑,有些不屑的說著。


    “好了,你下去吧。幾日後,內閣、朝堂應該會有定論了。”天啟皇帝繼續說道。


    “微臣領旨。”劉卓說著。


    隨後又在那個小太監的帶領下,走出了皇城。


    走出紫禁城後,劉卓整個人才放鬆了下來。天啟皇帝剛才的話,至今言猶在耳,日後不能過於張揚了。剛才能夠安穩度過,魏忠賢功不可沒,以往的孝敬沒有白費。


    在天啟皇帝駕崩前,還得帶把魏公公伺候好了。連續幾日,劉卓及隨行的幾人都不曾出去。


    二十五日,又是那位小太監前來傳話,魏公公有請。在小太監的帶領下,劉卓再一次入了皇城大殿。


    “登萊巡撫劉卓,拜見魏公公。”劉卓行跪拜禮。


    “起來吧。”魏忠賢隨口道。


    “陛下原本的意思是讓你接替喻安性的遼東巡撫。但是我見山東境內的水泥路修建的不錯,主張由你接任山東巡撫,撤銷登萊巡撫的設置。”


    “至於遼東境內的軍事、政務也不要懈怠。明初,遼東之地也是由山東管著的,直到英宗時期,才設立了遼東巡撫。如今的做法,倒也算不上違製。”


    “公公為劉卓的事費心費力,劉卓心有不忍。日後,必定加倍報答公公的大恩。”劉卓繼續行禮。


    “山東巡撫管理一省軍政要務,可謂是大權獨攬。”


    “陛下任命你為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加兵部右侍郎銜,並恩蔭一子世襲錦衣衛正千戶。你可千萬別辜負了我與陛下對你的期望,望你日後不驕不躁,再立新功。”


    “近幾日就將你手下表現不錯將士,一一列出名單,我也一並批了。”魏忠賢將劉卓的去處安排好後,才提醒劉卓。


    “謝公公厚愛。”劉卓滿臉興奮的感謝。又聽魏忠賢囑咐幾句後,劉卓才退出大殿,離開了皇城。


    見劉卓走後,魏忠賢臉上才露出了一絲令人難以察覺笑容。將劉卓安排在山東巡撫的位置也是不得已為之。


    若是將之安排在遼東半島,整年見不到人,那問題可就大了,還是安排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穩妥些。


    如今,將劉卓這個統帥調離遼東交戰之地,將帥分離,那可就有意思多了。


    朝廷就可以全力施為,分化瓦解、高官厚祿利誘,拉攏一批,再打壓一批,不愁他們不投入朝廷的懷抱。在這方麵,自己可是頗為擅長、精通的。


    想到此處,魏忠賢就興奮異常。


    迴到住處,取來紙筆,劉卓不斷思考著眾人的官職。


    下定決心後,徐長庚升任總兵,衛道、吉達升任副總兵,高景軒、袁少恆、王嗣澄、王天行、王北風、吳俊、張寧遠等人升任參將……


    此次的升職中,連升兩級的到處都是,連升三級的也有數人,劉卓基本上將眾人全都考慮到了。


    將升職名單交給小太監轉交後,劉卓整個人無比的輕鬆與放鬆。隨即帶著蘇元讓、黃大中在北京城閑逛。


    “京師果然繁華,我見過的城池還沒有任何一座可以與之比擬。無論是規模、麵積、人數遠超其他城池。”蘇元讓滿臉羨慕的表情,時不時的感慨著。


    “畢竟是一國之都,這也是我大明朝的臉麵嘛。若是建的規模小了,那些蕞爾小國在背後指不定怎麽譏笑我朝。”黃大中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當著我的麵這麽說說就算了,千萬別在別人麵前說,不然人家會嘲笑你們兩個。”劉卓湊近了兩人,低聲說著。


    隨後劉卓迅速的離開兩人,走開了。


    ……


    登州府城外,幾個傳令兵分別向各處奔走。


    集市中,傳令兵將手中的信件遞交了林懷。打開後,林懷就看到了劉卓安排的任務,隨即吩咐底下的人手幹活。


    巡撫衙門,董映雪與張嫣也收到了劉卓的信件。將信件打開後,董映雪拿起信件看了起來,隨著看的內容越來越多,董映雪臉上的慢慢浮現了笑容。


    “夫君再有十多日就會返迴登萊了。”董映雪邊笑邊說,並將手中的信件拿給張嫣。


    “真的嗎?”張嫣聽到後,十分開心。隨後,接過信件開始看了起來。


    “夫君不會長期待在遼東的,你不必過多憂慮。”董映雪看到張嫣還是有些不悅,便勸說著。


    “哎呀,我還以為老爺以後年年都是如此呢,看來我是多慮了。謝謝姐姐開導。”聽到董映雪的話,張嫣整個人立馬都變得愉悅起來,頓時就感覺心曠神怡。


    “自從公公、婆婆返迴青島後,整個府衙,就變得有些冷清。如今,也就剩下你和我兩人,我不關心妹妹,還能關心誰?”董映雪笑著反問道。


    “董姐姐,有了孩子以後,你的心思是不是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張嫣有些好奇的詢問。


    “不全是,有時候夫君也會向我請教、探討一些問題。妹妹,孩子與男人不是一個女人的全部。”


    “你若是想快樂的度過一生,最好找一個可以令自己身心愉悅的興趣。不然,以後的日子不太好過。”董映雪又勸說著張嫣。


    “董姐姐,此話何解?”張嫣有些不太懂。


    “受到一些觀念的影響,我們女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走出那扇門。夫君心懷大誌,不會整日陪伴你我。”


    “你想想,若是以後整日孤坐院中,那是何等的孤獨與寂寞。隻有找一個令自己愉悅的興趣打發時間,才不會那般無聊。”董映雪耐心的向張嫣解釋。


    “原來如此,那姐姐的興趣是什麽?”聽完董映雪的話後,張嫣隨即開口詢問。


    “還未找到。”


    “哦哦。”


    北京城。


    經過十多日的等待,劉卓終於拿到了敕書、官憑、勘合。至於一眾將官的任命文書等,劉卓也代領了。


    天啟五年二月五日,劉卓帶著千餘將士來到了天津。見船隊還未抵達,劉卓便下令眾將士隨意走動。


    在天津逗留兩日後,來自登州的船隊才抵達天津港。隨後,船隊分為兩路,一路前往遼東,另一路返迴登州。


    終於,經過了數日的航行後,劉卓返迴了日思夜想的巡撫衙門。


    “夫君這次返迴,是不是可以在登州待上許久了,張嫣妹妹可是想你想的都要生病了。”董映雪笑著說道。


    “哪有。”張嫣有些害羞。


    “在登州待不了幾日,但是可以陪你們許久。”劉卓握住了兩人的手輕聲說道。


    “夫君,就別賣關子了,到底發生何事?”董映雪臉色一變,有些著急的說著。


    “為夫我已經升任山東巡撫,治所在濟南府,得盡快到任。所以,在登州就待不了幾日了。”劉卓興高采烈的向兩人講述,絲毫沒有察覺董映雪的神態有些不對。


    礙於張嫣在場,董映雪也沒有立馬指出劉卓的升遷帶來的一係列問題。


    “這確實是一件大喜事,本該好好慶祝的,但是很快就得搬離此地了。”張嫣有些不舍,畢竟在此地居住近三年,對府中的一花一草都有感情了。


    “你們盡快準備一下,我給所有的下人也說下,讓大家都收拾收拾。”劉卓笑著說道。


    入夜。


    “按理說你升遷是好事,但是你想過朝廷的用意嗎?”董映雪一臉嚴肅的說著。


    “想過。無非就是讓我與眾將士分離,朝廷好見縫插針。這始終是避免不了的。朝廷想做就做吧,說不好朝廷的一番付出就為我做了嫁衣。”劉卓對手下的將士還是有些自信的,不然就不會離開遼東遠赴京師。


    “人心這玩意,最難琢磨。朝廷占據大義名分,可能會有很大的收獲。”董映雪反駁道。


    “底下的士兵都是大老粗,他們知道誰對他們好,若是哪天朝廷發不出餉銀,你看會不會有人聽命令。”劉卓自信滿滿,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


    一次次的剔除,一次次的宣揚劉卓在軍中的威名,一次次帶領將士打勝仗,劉卓在三萬將士的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劉卓堅信朝廷做再多事都是徒勞無功。


    “好吧,是我想多了。既然你都安排好了,我也不用瞎操心了。”董映雪有些失望。


    “怎麽能說是瞎操心呢,這說明娘子在關心夫君,為夫我高興還來不及。”說罷,劉卓往媳婦跟前走近了些,左手握住媳婦的手,右手輕撫董映雪的楊柳細腰,一把將其攬入懷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