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心情大好。


    燧發槍的研發取得的重大進展,讓劉卓欣喜若狂。接下來就是對火炮、震天雷(手榴彈)、各種火箭、中式版的加特林的研發。


    劉卓管理商行的模式與後世的管理方式有些類似。各省、各州府、各縣對應著不同級別的管事,每個級別的管事對轄區內的商事負責。若哪個縣、州出現問題,直接對應到直屬管事。


    劉卓隻是每年定期將營收支出匯總,並與往年數據對比,根據各級營收支出的情況給予獎勵與懲罰。接著,劉卓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製定來年的營收目標,每當管事完成既定目標,隨之而來的就是獎賞與提拔。


    由於科學的管理方式,劉卓每年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前世的時候,劉卓根本沒有這麽多的空閑時間。


    現今,劉卓才能真正悠閑下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認真思考了一番,就目前的社會環境,還真沒啥讓自己感興趣的。就算是迴到了前世社會,可能對很多東西還是沒興趣。這或許跟劉卓心理年齡太大有關。


    劉卓不禁想起前世一個朋友說的話。


    職業隻是謀生的手段,當生存已經不是眼下考慮的首要大事後,你就可以思考,思考以後要做什麽?想幹什麽?做什麽事情可以讓你兩眼放光?做什麽事情可以讓你永遠保持不竭的動力。


    前世,劉卓在紛繁嘈雜的社會中,從來沒有停下來想一想自己以後做什麽、想幹什麽?


    現在劉卓有時間了,卻一臉茫然。


    為什麽古今能成事、成大事的多數都在三十以後?


    尤其是現代社會,這種情況更為常見。很多年輕人在三十歲以前基本上沒錢、沒房、沒車。


    但是當到了而立之年的時候,他們已經曆許多苦難、挫折,隨後對人生的前半場進行總結。


    沒過多久這個人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一樣,能夠利用身邊的人、一切資源,把握機遇從而一鳴驚人。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麽呢?


    有人認為立的是今後人生要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事業;有人認為立的是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有人認為立的是承擔責任的能力;也有人認為立的是你能否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其實,這些答案基本上都沒什麽問題,就看這些人能悟到什麽。劉卓要做的就是確立今後的為人處世原則;確立今後為之努力的目標與興趣。


    為人處世的原則、準則,劉卓在前世三十多年的社會生活中早已確立。對於今後為之努力的目標與興趣,劉卓滿臉皺眉。


    商人隻是職業,可以讓自己及跟隨自己的一批人過上不錯的生活,但那也僅僅是謀生的手段;造反,劉卓也就有過那麽一絲的念頭,隨之而來就是各種問題。


    要知道,就算明軍在萬曆四十七年遭受了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明朝隨後建立起來的邊關防線依舊讓女真無處下手。


    即便是明朝內部出現各種問題,後金女真依舊沒有辦法打破寧錦防線、山海關防線,隻能繞道從喜峰口、獨石口、青山關等地入關。


    此外,明朝內部依然有著大量的人口,可以就地拉起上幾萬、十幾萬的兵丁,鎮壓各地的起義。


    後來,之所以局勢無法控製,就是因為崇禎太急了,急於鎮壓農民起義導致問題頻出。


    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多是臣子篡位、武將黃袍加身。朱元璋開創的明朝與劉邦建立的漢朝被人稱“得國最正”。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不是貴族也不是前朝官員。其憑借著自己努力,驅除胡虜、恢複中華,建立明朝,被稱為得國最正,獲得了士人階層、地方豪紳、底層百姓的支持。


    即便是明朝末期,依舊有大量的士人階層與地主階級維護支持明朝的統治。所以,造反就目前來說性價比最低,也是最不劃算的。況且,劉卓暫時也不想造反。


    現今,劉卓做如此多的準備,花費大量的銀錢,隻是為了出擊後金,不想大量無辜的百姓死亡。


    後金女真你不是挺牛的嗎,在關內四處劫掠,我就偏不信邪,我就弄出一堆火器和你碰一碰。


    說到底,這是劉卓十多年來經商,家中積攢大量金銀所帶來的底氣,與前世長期壓抑生活導致的任性。畢竟作為一名熱血少年,該有的朝氣還是有的。


    前世的時候,劉卓空暇時間會看小說、玩遊戲、刷抖音、看美女等。


    看小說是因為劉卓對小說的故事、各種情節、曆史人物、故事感興趣。


    劉卓幾乎投入一大半的時間看小說;玩遊戲是因為無聊時候可以和外甥一塊玩,有共同的話題;刷抖音是因為有時候確實無聊;看美女,喜歡美女,那隻是身體一時的欲望。


    劉卓發現自己或許對看小說、看史書、古書有那麽點興趣,看曆史書。


    以前在看一些小說的時候,大量的小說統一流行一個觀點:“多看書”、“多讀書”、“不讀書就跟個武夫似的”等。


    宋代趙恆勸學詩:“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什麽那麽多的長者一直勸我們多讀書,劉卓對此頗為疑惑。


    諸子百家最為大放異彩的時期莫過於先秦時期,在該時期流影響最大、傳播廣泛廣、為人所熟知的不過幾十家。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兵家等,每個學術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與代表著作。


    前世時候劉卓在高中畢業那段時間對各個流派的思想有了大概的了解,重活一世,劉卓也看了不少諸子百家的書籍。明代科舉考試選題就是從《四書》、《五經》中選的。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


    四書之名形成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朝,四書五經更是中華文化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作,被曆代君王用作統治官員的思想武器,即便強大如元朝、後來的清朝,也不能例外。


    因為儒家的思想理念相對更適合帝王來統治官員、平民,儒家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講究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是平等的。


    提倡仁,提倡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實現社會與百姓的和諧共處。孔子與孟子的學說最大的不同在於人與人之間是否平等。


    儒家學說代表人物孔子不僅提出了各種思想主張,孔子還身體力行,周遊各國,窮其一生都在致力於恢複西周的周禮。孔子為什麽要致力於恢複西周的周禮呢?


    因為孔子生於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在這個社會中,周天子的勢力越來越小,諸侯之間的勢力越來越大,諸侯相互攻伐,百姓生活困苦,人心動亂。


    周公在周初期製定的製度與禮儀被破壞,遵守的人越來越少,諸侯都想取代周朝。


    孔子針對這種情況提出隻要恢複周禮,就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就能迴到周朝初期繁榮穩定的生活。


    那麽周禮是什麽呢?周禮是周公(姬旦)製定的一套嚴格維護君臣宗法與上下等級的一套製度。


    周公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對後來的王室繼承與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製度一直延續了三千年之久,是古代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因素。


    此外周公還製定了嚴格的君臣、父子、親疏、貴賤、貴族等級的禮儀,成為對後世影響意義重大的倫理道德規範。


    就孔子所處的時代而言,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能夠快速提升國家整體實力的學說才被采納,儒家學說明顯不符合當時背景下的社會環境。


    因此,法家應運而生,法家主張采取嚴厲的法規製度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統治;維護君王的權威與權力;追求賞罰分明,這一學說受到了各國的廣泛接受與認可。


    四書五經。


    《大學》。


    《大學》的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大學是大學問,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於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學》總的意思就是,古代那些要想要弘揚天下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管好自己的國家;想管好自己的國家,必須先管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就必須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得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大量的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意念真誠;心思端正;修養品性;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治理好國家、天下太平。


    上至天子,下至萬民百姓,都應該以修養自身的品德為根本。從學習獲得知識到意念真誠、心思端正、修養品性、管理家族……,這是有著順序的,不可本末倒置。


    在古代,孩童八歲就開始學習識字,待到孩童十五歲就可以學習《大學》。


    《大學》篇幅並不長,隻有兩千餘字。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將《大學》列於四書之首;民國教育家江謙認為《大學》:“乃諸經之心要也。”


    《大學》是一本講大道理、大學問的書,《大學》一書的學問在於在給初學的學子指明了一條道路、清晰的方向。


    其將個人生活、家庭、學問、出仕之間的關係統一連接在一起。《大學》中的學問對個人的影響,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