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師,起兵攻明。從此之後,遼東地區的百姓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飽受後金欺辱。


    有的百姓為了活命投靠後金;有的百姓拖家帶口遠離故土;有的則因戰亂波及而失去性命。


    萬曆四十六年,明朝為了剿滅後金,開始征加遼餉。接著是剿餉、練餉,到了崇禎四年,遼餉達到了一千萬兩白銀。


    關內的百姓也因後金女真的作亂而飽受苦難。


    將山東的各事項安排妥當後,劉卓便踏上了歸程。


    迴想起火器的發展,劉卓多少覺得火器的研發有點慢,也跟人手缺少有關。


    後金八旗軍,六萬多騎兵可不是吃素的。


    沒有大量的火器作為支撐,想要在正麵硬剛後金的騎兵或者重甲步兵太難了,估計破防都不可能。再說了,後金每次打仗都是將漢營兵當替死鬼,女真兵馬隨後壓上,屬實不厚道。


    曆朝曆代不是沒有以步兵對抗騎兵的例子,李牧、蒙恬都是以步兵戰勝匈奴的騎兵,李陵以五千步兵對戰八萬騎兵(雖然輸了,但是殺敵也過萬)。


    劉琦、嶽飛曾率部擊破金人鐵浮圖,孟珙也擊敗多次蒙古鐵騎。明朝時期,朱棣以步兵、騎兵、火器部隊多次打敗瓦剌與韃靼,還有秦良玉的白杆兵等。


    這些將領在曆朝曆代都是最為優秀的一批,但是劉卓隻能選擇朱棣的戰法,因為朱棣運用火器最多,火器能給敵方造成較大損失。


    其他的戰法劉卓隻能借鑒一二了。秦良玉的白杆兵也很厲害,可以將火銃與長槍兵結合起來。


    劉卓不斷迴憶,後金兵中幾乎所有的八旗軍兵馬都擅長弓箭(巨弓重箭,箭長超過一米),多喜歡步戰,以重弓長箭獵殺明軍。


    薩爾滸之戰,明朝將領杜鬆就是被八旗軍的弓箭射死。


    八旗軍的戰弓普遍拉力在100磅左右,索倫兵的戰弓拉力在170鎊左右,臂力更強的甚至能達到220磅。此外,後金八旗軍的著甲率也相當高,有時候戰鬥時也會給戰馬披甲。


    當然清弓也有其短板,其有效射程在40米-70米內,極少部分的清弓射程會達到100米以上。


    若是清弓的射程也上去了,那自己就沒必要反抗八旗軍了,仗也就不用打了,可以直接出海避難。射的準、還破甲,這簡直是比火器還厲害。


    至於火器這塊,明末的畢懋康好像研製了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


    其在崇禎年間將編輯的《軍器圖說》獻給朝廷。這會畢懋康其大概率沒有研究出來。對劉卓來說,這會找畢懋康,還不如自己研發來的快。


    返迴山西清源縣的途中,劉卓不是在思考火器的研發,就是在謀劃人手的招募。


    六月中旬,劉卓返迴到了山西清源。


    從年初三月出發,到現在迴到山西,差不多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迴到宅院後,劉卓先去見過父母,大致訴說了一路的經曆。


    隨後,就前往縣城外安置匠人的宅院。


    為了區分各部門,劉卓將眾多工匠研究火器的地方稱為火器所(研究燧發槍、火炮、火箭);將生產各種農具、刀槍棍棒的地方稱為器械所(產長槍、刀、盾牌、弓箭)。再設置采購所,滿足兩局的日常消耗。


    三所內外,皆由劉氏商行內的護衛看護。


    燧發槍,歐洲那邊可能有人製作出來了,但是造價比較高。自家這邊的研發也不可以停下,手榴彈、手雷(沒什麽技術含量),也可以製作一下。


    劉卓繼續往火器所內部走去,喚來管事邱泰:“你們現在研究燧發槍到哪一地步了?。”


    “每次試射燧發槍的時候,燧發槍的射程沒有公子說的那麽遠。”邱泰迴想過往出現的問題,認真說道。


    “有可能是槍管接口處的密封程度不夠或槍管太短所致,也有可能是火藥量太少。”


    “你們先把燧發槍的各個零件拆下,讓那些年齡大、技術好、經驗豐富的老工匠認真、細心打磨一遍,再重新組裝看一看效果。”劉卓看著手中的燧發槍,思量許久以後說道。


    “好。”邱泰迴複道。


    “給火器所的匠人說,哪幾個匠人若是把燧發槍製作出來,賞白銀千兩。一個個都給我傳達到了。”劉卓極為爽快道。


    針對火藥,劉卓隻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加點白糖大伊萬。火藥的威力應該和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有關。


    隨後劉卓對著一眾火器所匠戶說:“你們以後製作火藥,實驗火藥的威力時候多找些沒人的地方試射、實驗。”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你們可以作為參考,硝石、硫磺、木炭與白糖的比例不同,可以增加火銃、火炮的威力,你們可以實驗一下。一定要記得找個安全的地方實驗,不要傷到人了。”


    “還有,你們以後製作各種火器的時候,將火器的各個的配件標準化、流程化,人手不夠就從莊園招收學徒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多嚐試嚐試以機械替代人力,這樣你們才會有更多的時間研發新東西。”


    “懂嗎?”


    “懂了,我們先按照公子的吩咐實驗一批。”管事邱泰應聲迴複。


    “我說的僅僅就隻是個參考,關鍵是你們,你們不要被以往的經驗束縛。”


    “比如,如何提升火藥威力?如何將火銃、燧發槍、火炮的射程提高?如何提升這些火器的威力?這些都是你們鑽研、創新的方向。”


    “公子教訓的是,我等確實資質愚鈍。”邱泰答道。


    燧發槍研究出來隻是時間問題,但是光有燧發槍還不行。


    女真八旗兵的著甲率很高,八旗軍還有一種叫做楯車的防禦器械。楯車就是一種安裝了厚木板,並包裹牛皮、鐵皮的木車,能有效抵禦弓箭與火器射擊。


    就算鳥銃、燧發槍再厲害也不能擊穿楯車,隻有依靠火炮來擊穿楯車。


    燧發槍的研發已經接近尾聲,火炮的研發進展則相對緩慢,得招一批熟悉火炮製作的匠人製作射程遠的火炮。唐朝時候就有了飛火、火箭的應用。


    至於宋代,朝廷設置了專門的火器運用部門研發了“霹靂炮”、“長竹竿火炮”、“震天雷”。


    元朝還發展了“火銃”等火器。


    雖然火藥起源於東方,但是火藥傳到西方之後,西方人對於火器、火炮的研究、發展程度明顯超過了東方。


    正德年間,有一群西方人來到了明朝,想與明朝做生意,這幫人就是葡萄牙人,正德皇帝對啥都感興趣,就與葡萄牙人溝通。沒溝通幾天,正德皇帝就去世。


    即位的嘉靖皇帝對西方人沒好感,直接下令讓他們走人。


    這下葡萄牙人不幹了,與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幹了一仗,汪鋐利用葡萄牙人船大、反應遲緩的特點,用小船點上火順風撲向葡萄牙人,幹翻了葡萄牙人。


    兩年後,葡萄牙人又來了,汪鋐故技重施,不僅又幹翻了葡萄牙人,還繳獲了20門佛朗機炮。嘉靖皇帝見到佛朗機炮後,非常高興,下令兵部仿造。


    佛朗機炮的射程、精度遠遠超過以前的火炮,明朝大量仿造,此後明朝的各個邊境、戰船上都有佛朗機炮的身影,大明的火炮水平一下躍居世界前列。


    明朝對於火器的發展還是相當重視的,對戰遼東後金八旗軍時,朝廷往邊鎮運送的各式火炮都在千門以上。


    劉卓最想研製就是紅夷大炮,是一種常用於戰艦的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前膛加農炮。其精度高,彈藥較重,射程較遠,缺點是裝填發射的速度不高,不利於野戰。


    雖然紅夷大炮有著不少缺點,但劉卓看來,那都不是啥缺點。


    現在的後金女真還沒有與明朝正式開戰,這個時候從葡萄牙手上買紅夷大炮,確實不太合適。自己仿造應該難度不大,但是也得有原裝貨在啊。


    想到這裏,李卓立刻令人喊來了管事邱泰。


    “燧發槍的研發已經快成功了。下一步就是火炮的仿製、研發,研發的火炮,必須射程遠、威力大,有條件的話給火炮加上兩輪子。就像給虎蹲炮加上架子一樣。”


    “還有,你是否知道開花彈,就是炮彈從炮管發射出來落在地上,炸裂開的。”劉卓說道。


    “公子,製作、仿製新型的火炮,可以一試,基本問題不大。依據現有的手段,製作開花彈沒有難度。但如果不及時發射彈丸,可能會有炸膛的風險。”邱泰無可奈何道。


    “無妨,你們可以多試幾次,每次試炮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劉卓小心謹慎的叮囑道。


    這些會製作火器的匠人,現如今可都是技術型人才,必須得供起來。


    “你們有沒有身邊的親戚好友懂製炮,誰為火器所招收一名熟練匠人,賞銀十兩;招十名賞銀百兩;招百人,獎賞銀千兩。新來的匠戶也可以加入。但是,這個消息必須保密。”


    劉卓一副求才若渴的樣子,鄭重其事的說道。


    聽後了劉卓的獎賞製度,邱泰滿臉喜色。隻要有了銀子,就算是天上的蟠桃也得想辦法給弄來。


    “公子,您這法子可行,必定可以找來一大批熟練工匠。”火器所管事邱泰喜笑顏開道。


    “公子,我以前認識一個會火器的匠人,我若把他拉攏過來,公子是否按照上述獎勵執行。”一旁的衛道沒忍住,遂問道。


    “當然可以的,你把這個消息傳給宅內的其他護衛,但是必須保密。否則,不僅沒有獎勵,還有懲罰。”劉卓認真說道。


    “你去把器械所的管事張通喊過來”劉卓對著一旁的衛道說。


    片刻後,器械所管事張通已經到了。


    “哪種盾牌,能夠防禦近距離弓箭、大刀劈砍?”劉卓疑惑道。


    “長盾或塔盾,長盾比圓盾長,通常用來抵擋敵人的長兵器攻擊。塔盾是一種大型盾牌,高度通常超過士兵本身,塔盾可以提供全身的防護,但是因塔盾比較大,使用時需要更多的體力。”


    “你先將幾種盾牌都製作幾張出來,我讓人以後實驗一番?”劉卓詢問。


    “好。”


    “另外你再製作一批腰刀,質量得有保障。”劉卓吩咐道。


    “好的,公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