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這次動蕩仍然源於換屆選舉,幾乎每次的換屆選舉都會引發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爭執和衝突,但這一次由選舉所引發的動蕩與以往相比可謂有過之而不及。黨派之間的支持者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以往發生這樣的事情政府都是出動軍隊來平息混亂維持秩序,這一次政府采取了同樣的做法,但結果完全出乎政府預料,軍隊的出動反而使局麵更加混亂,軍隊被莫名其妙的卷入這場風波,軍隊成為了一部分反對者的襲擊目標,政府不得不下令大選延期,這也許是某些黨派的陰謀所致,但真相不得而知。在黨派支持者之間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的同時要求當政執政黨立即下台的唿聲日漸高漲。在沒有平息內亂之前執政黨領導人拒絕解散政府舉行大選,這使得針對政府軍隊的襲擊越來越激烈,政府在是否要鎮壓的問題上陷入兩難的抉擇。也正是這一次的動蕩局勢將不得參政的皇帝再次推向了政治的舞台。
在這段動蕩不安的時間裏,錦安帝在內廷中時常能聽到外麵混亂的警笛聲,也常常在報紙中看到一些政府高官斡旋黨派之間的重要講話。當界政府領導人多次進宮想請錦安帝出麵讓雙方支持者保持克製,但都被內廷大臣以先皇遺詔不得皇族參政為由給婉言迴絕了。內廷大臣們和錦安帝都知道外麵的局勢越亂對複辟越有利,在他們看來此時公開露麵時機還不夠成熟。
聽從了溥傑的建議,錦安帝決定私募一批複辟軍,但這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是內廷財政所無法承受的。這時內廷大臣們想到了外嫁的喻雲公主。在內廷大臣的安排下外嫁的喻雲第一次迴到了“娘家”,不知實情的金玉其太後幸喜不已,母女久別重逢有很多話想說,但內廷大臣們沒有給她們母女太多時間。錦安帝向妹妹喻雲說明了此次召她入宮的原由,喻雲在來的路上便已略知一二,所以對錦安帝口出之言並不感到驚奇。錦安帝毫不避諱的說到:“朕從小就立誌成為一代明君有所作為,把你嫁給李策並非毫無目的,如今朕想借外界局勢重立皇權,你作為皇室家族的成員應該有責任也有義務奉獻自己的一切”,喻雲對錦安帝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感到奇怪,因為錦安帝從來都沒有把自己這個親妹妹放在心上,喻雲如是說:“我知道你從來沒有把我這個妹妹放在心上,我也不記恨你們把我嫁給了李策,因為他對我很好,我隻想告訴你,我的奉獻永遠隻會為皇室家族,而不是為了你”,說完喻雲轉身離開。不久之後內廷就收到了李氏集團匯過來幾十億的資金。錦安帝的複辟行動不僅得到了妹妹喻雲的支持也得到了其丈夫李策的大力支持,為此李策還動用關係買通媒介在外大勢宣傳憲政不符國情的言論,企圖製造爭議為混亂的局勢火上澆油。
為了掩人耳目,招募的複辟軍都被拉到黑龍江的深山中進行軍事訓練,溥傑則通過在日本的關係大批購置彈藥軍火。不僅如此,錦安帝還秘密派遣大內侍衛前往美國接受特殊軍事訓練,為今後執行特殊任務而做好前期準備。
溥傑看準時機,他利用自己的關係取得了部分軍方將領的支持,在給錦安帝的呈文上他說已經取得了軍方多名將領的大力支持,而且民調顯示擁護帝製者占百分之九十,皇上隻需籌措足夠的複辟軍費便可待外政府軍鎮壓暴亂者之時宣布訓政。知道這樣的消息之後錦安帝興奮不已,為了表示對溥傑的獎勵,錦安帝下令封溥傑為安親王,並賞賜黃馬褂。
為了繼續提供經費支持,李策集團在外非法集資數十億,為錦安帝複辟提供了經濟保障。
用於複辟的私募軍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裏就得到了壯大,總數量已達五萬之多,仍然還在不斷的擴充。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私募軍待遇優厚,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外界的混亂使人們普遍失去了對當界政府的信心。錦安帝深刻的意識到這支私募軍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隻有這樣才能為自己創大成偉業提供保障,在曆史上由於手無軍權而受製於人的皇帝他知道的太多了,因此他派遣深受信任的宗室貴族金毓維擔任私募軍統帥。
為了能給錦安帝複辟創造絕佳的外部條件,喻雲通過重金賄賂使一些政府高官紛紛加入複辟行列,而不予以合作的官員接連遭遇暗殺。不僅如此,李策還花錢支持極端份子乘機擾亂社會秩序大肆製造混亂,一時間人心惶惶,恐怖的陰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中。政府麵臨著更加複雜而難以掌控的局麵,當局早已看出了錦安帝的心思。外有民眾的下台唿聲,內有錦安帝複辟的壓力,在這萬般無奈之下政府突然宣布解散國會議院,至此國家行政機構陷入癱瘓,國外資本紛紛撤出導致整個國家麵臨更加嚴重的危機。政府宣布解散之後,軍方第一時間出麵臨時接管了國家政權,軍方表示將會盡最大努力主持新的大選使社會秩序和經濟盡早恢複正常,但麵對競選黨派支持者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新的大選顯得遙遙無期。
由軍方主導的臨時政府一直維持到錦安三十二年,黨派支持者之間的紛爭仍然趨於白熱化,這也導致了國內經濟的急劇衰退,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麵對混亂不堪的國家局勢,軍方也顯得有心無力。此時的局勢對於複辟派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為了取得軍方的支持,以內廷外事大臣為首的複辟派與軍方高層領導人接觸,表示錦安訓政將是穩定國家局勢的唯一途徑,並希望能得到軍方的支持,但軍方領導人予以了迴絕。經過多次的交涉以及其他勢力的幹預,軍方高層終於同意在錦安帝訓政前期階段將保持中立,倘若訓政不得人心,軍方將收複國家臨時領導權,如若訓政能使國家動亂恢複穩定,得到民眾大力擁護,軍方將服從皇權統治。得到軍方的承諾之後,錦安三十二年三月,錦安帝在北京對外正式宣布訓政,錦安帝複辟之後全國讚同與反對聲四起,黨派支持者之間的衝突也逐漸趨於平息,人們對於錦安帝的突然複辟更多的是感到意外。
錦安帝首次公開露麵發表了國務新政諮文,在諮文中錦安帝說到:“當年德宗大順時勢,遜政於民,變更國體,為的是普天黎民免於內亂,毅然清居深宮不涉時政。以此而始至今日而至,縱觀全局之時,無不違背先帝之初衷,乃至民苦積深,國本虛耗,以至於久亂不息。今承各黨之重任,順萬民之意願,秉持皇權而大治天下,雖再三言辭,然不忍視華夏各族兒女置身水火於不顧,唯有勉為其難禮賢天下,終而不負推崇。至於當前,各族同胞還需萬結一心,安自本分同歸社稷。後之國政,於內,當廣開明智,唯賢才而用,勵誌經濟,富國強兵安國保民;力設教育,積萬眾之智而固國之根本。於外,友結番邦,禮遇外賓,立足國際,施展吾中華之魄力,彰顯華夏禮儀之文明”。
複辟後,之前由溥傑拉攏支持複辟的眾多前政府軍將領紛紛進京朝拜錦安帝。複辟後的第一次禦前會議在內廷乾清宮舉行,在會議上,錦安帝重新任免了各省首要官員,但總體上變化不大,隻是對北京及周邊省份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並對最早支持複辟的前軍方將領鍾鬆、王靖國、劉汝珍、方先覺、羅廣文、陳士章、李良榮、王毓文、段霖茂等人加官進爵。在會議上錦安帝還決定將黑龍江的近八萬私募軍調至北京一帶駐防。這突然冒出來的八萬私募軍讓前政府軍方高層感到詫異,但軍方履行當初不幹涉的承諾保持了沉默。
複辟僅十天之後反對複辟的聲音就傳到了錦安帝的耳朵裏,錦安帝聽到這樣的聲音之後內心感到十分愧疚,因為他不想成為萬民眼中的奪權之君。更加沒有讓他想到的是,以大學生為主的反對者很快就在天津成立了反帝會,她們開始不斷組織反帝製遊行示威活動,而且規模越來越龐大。錦安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寢食難安,他立即召開了複辟之後的第二次禦前會議商討對策,複辟派擔心事件不加以扼製會越鬧越大,這樣隻會對剛剛複辟的錦安帝不利,於是複辟派主張立即逮捕組織者,加以嚴懲以示威懾。在複辟派的建議下錦安帝下達了逮捕反帝會主要組織成員的命令,九名大學生先後在天津被捕。但兩天後錦安帝因擔心會引起民眾更大的不滿,在未與複辟派商量的情況下又下令釋放了這些被捕的反帝會成員。反帝會成員不但沒有因此而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更加理直氣壯明目張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反帝會,他們不斷的加大反帝遊行示威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這給錦安帝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錦安帝釋放他們是希望他們能明白自己的仁慈而收斂自己的行為,沒有想到居然會適得其反,這讓錦安帝異常憤怒,錦安帝一怒之下下令屠殺所有反帝會成員。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之下,手無寸鐵的反帝會成員遭到了血腥鎮壓,很多反帝會主要成員被屠殺。這激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人們沒有想到錦安帝才訓政不到一個月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人們再一次意識到了封建專製的可怕。反帝會被鎮壓沒有捂住反帝製的聲音,反而使各地反帝聲接連不斷,以陝西最為激烈,當地開始出現了武裝反帝起義,接著周邊地區紛紛響應,隊伍不斷擴大。對於鎮壓反帝會和出現武裝起義,前軍方高層領導仍然保持了沉默,他們認為這也許是錦安帝訓政所必須經曆的階段。錦安帝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麽嚴重的地步,他為自己當初屠殺反帝會成員的決定後悔不已,如今武裝起義事件又再一次讓他陷入深深的自責。在錦安帝麵前,複辟派苦口婆心的勸說錦安帝盡快下定武力鎮壓起義亂民的決心,複辟派說如果不在亂民武裝起義的初步階段全力鎮壓,等他們壯大之後想鎮壓就難了。錦安帝一直再為自己是否真的是順應民意而感到懷疑,遲遲難以下定決心。複辟派大臣們勸說到,複辟之初有眾多的反對勢力出現也是在所難免的,隻要能在第一時間肅清這些反對勢力,順應民意也就順理成章了。在複辟派大臣們的苦苦勸說之下,錦安帝終於下達了剿滅起義軍的命令,並決定派遣最先由溥傑拉攏支持複辟的前政府軍陸軍中將李良榮領其部隊前往鎮壓。
在這段動蕩不安的時間裏,錦安帝在內廷中時常能聽到外麵混亂的警笛聲,也常常在報紙中看到一些政府高官斡旋黨派之間的重要講話。當界政府領導人多次進宮想請錦安帝出麵讓雙方支持者保持克製,但都被內廷大臣以先皇遺詔不得皇族參政為由給婉言迴絕了。內廷大臣們和錦安帝都知道外麵的局勢越亂對複辟越有利,在他們看來此時公開露麵時機還不夠成熟。
聽從了溥傑的建議,錦安帝決定私募一批複辟軍,但這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是內廷財政所無法承受的。這時內廷大臣們想到了外嫁的喻雲公主。在內廷大臣的安排下外嫁的喻雲第一次迴到了“娘家”,不知實情的金玉其太後幸喜不已,母女久別重逢有很多話想說,但內廷大臣們沒有給她們母女太多時間。錦安帝向妹妹喻雲說明了此次召她入宮的原由,喻雲在來的路上便已略知一二,所以對錦安帝口出之言並不感到驚奇。錦安帝毫不避諱的說到:“朕從小就立誌成為一代明君有所作為,把你嫁給李策並非毫無目的,如今朕想借外界局勢重立皇權,你作為皇室家族的成員應該有責任也有義務奉獻自己的一切”,喻雲對錦安帝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感到奇怪,因為錦安帝從來都沒有把自己這個親妹妹放在心上,喻雲如是說:“我知道你從來沒有把我這個妹妹放在心上,我也不記恨你們把我嫁給了李策,因為他對我很好,我隻想告訴你,我的奉獻永遠隻會為皇室家族,而不是為了你”,說完喻雲轉身離開。不久之後內廷就收到了李氏集團匯過來幾十億的資金。錦安帝的複辟行動不僅得到了妹妹喻雲的支持也得到了其丈夫李策的大力支持,為此李策還動用關係買通媒介在外大勢宣傳憲政不符國情的言論,企圖製造爭議為混亂的局勢火上澆油。
為了掩人耳目,招募的複辟軍都被拉到黑龍江的深山中進行軍事訓練,溥傑則通過在日本的關係大批購置彈藥軍火。不僅如此,錦安帝還秘密派遣大內侍衛前往美國接受特殊軍事訓練,為今後執行特殊任務而做好前期準備。
溥傑看準時機,他利用自己的關係取得了部分軍方將領的支持,在給錦安帝的呈文上他說已經取得了軍方多名將領的大力支持,而且民調顯示擁護帝製者占百分之九十,皇上隻需籌措足夠的複辟軍費便可待外政府軍鎮壓暴亂者之時宣布訓政。知道這樣的消息之後錦安帝興奮不已,為了表示對溥傑的獎勵,錦安帝下令封溥傑為安親王,並賞賜黃馬褂。
為了繼續提供經費支持,李策集團在外非法集資數十億,為錦安帝複辟提供了經濟保障。
用於複辟的私募軍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裏就得到了壯大,總數量已達五萬之多,仍然還在不斷的擴充。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私募軍待遇優厚,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外界的混亂使人們普遍失去了對當界政府的信心。錦安帝深刻的意識到這支私募軍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隻有這樣才能為自己創大成偉業提供保障,在曆史上由於手無軍權而受製於人的皇帝他知道的太多了,因此他派遣深受信任的宗室貴族金毓維擔任私募軍統帥。
為了能給錦安帝複辟創造絕佳的外部條件,喻雲通過重金賄賂使一些政府高官紛紛加入複辟行列,而不予以合作的官員接連遭遇暗殺。不僅如此,李策還花錢支持極端份子乘機擾亂社會秩序大肆製造混亂,一時間人心惶惶,恐怖的陰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中。政府麵臨著更加複雜而難以掌控的局麵,當局早已看出了錦安帝的心思。外有民眾的下台唿聲,內有錦安帝複辟的壓力,在這萬般無奈之下政府突然宣布解散國會議院,至此國家行政機構陷入癱瘓,國外資本紛紛撤出導致整個國家麵臨更加嚴重的危機。政府宣布解散之後,軍方第一時間出麵臨時接管了國家政權,軍方表示將會盡最大努力主持新的大選使社會秩序和經濟盡早恢複正常,但麵對競選黨派支持者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新的大選顯得遙遙無期。
由軍方主導的臨時政府一直維持到錦安三十二年,黨派支持者之間的紛爭仍然趨於白熱化,這也導致了國內經濟的急劇衰退,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麵對混亂不堪的國家局勢,軍方也顯得有心無力。此時的局勢對於複辟派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為了取得軍方的支持,以內廷外事大臣為首的複辟派與軍方高層領導人接觸,表示錦安訓政將是穩定國家局勢的唯一途徑,並希望能得到軍方的支持,但軍方領導人予以了迴絕。經過多次的交涉以及其他勢力的幹預,軍方高層終於同意在錦安帝訓政前期階段將保持中立,倘若訓政不得人心,軍方將收複國家臨時領導權,如若訓政能使國家動亂恢複穩定,得到民眾大力擁護,軍方將服從皇權統治。得到軍方的承諾之後,錦安三十二年三月,錦安帝在北京對外正式宣布訓政,錦安帝複辟之後全國讚同與反對聲四起,黨派支持者之間的衝突也逐漸趨於平息,人們對於錦安帝的突然複辟更多的是感到意外。
錦安帝首次公開露麵發表了國務新政諮文,在諮文中錦安帝說到:“當年德宗大順時勢,遜政於民,變更國體,為的是普天黎民免於內亂,毅然清居深宮不涉時政。以此而始至今日而至,縱觀全局之時,無不違背先帝之初衷,乃至民苦積深,國本虛耗,以至於久亂不息。今承各黨之重任,順萬民之意願,秉持皇權而大治天下,雖再三言辭,然不忍視華夏各族兒女置身水火於不顧,唯有勉為其難禮賢天下,終而不負推崇。至於當前,各族同胞還需萬結一心,安自本分同歸社稷。後之國政,於內,當廣開明智,唯賢才而用,勵誌經濟,富國強兵安國保民;力設教育,積萬眾之智而固國之根本。於外,友結番邦,禮遇外賓,立足國際,施展吾中華之魄力,彰顯華夏禮儀之文明”。
複辟後,之前由溥傑拉攏支持複辟的眾多前政府軍將領紛紛進京朝拜錦安帝。複辟後的第一次禦前會議在內廷乾清宮舉行,在會議上,錦安帝重新任免了各省首要官員,但總體上變化不大,隻是對北京及周邊省份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並對最早支持複辟的前軍方將領鍾鬆、王靖國、劉汝珍、方先覺、羅廣文、陳士章、李良榮、王毓文、段霖茂等人加官進爵。在會議上錦安帝還決定將黑龍江的近八萬私募軍調至北京一帶駐防。這突然冒出來的八萬私募軍讓前政府軍方高層感到詫異,但軍方履行當初不幹涉的承諾保持了沉默。
複辟僅十天之後反對複辟的聲音就傳到了錦安帝的耳朵裏,錦安帝聽到這樣的聲音之後內心感到十分愧疚,因為他不想成為萬民眼中的奪權之君。更加沒有讓他想到的是,以大學生為主的反對者很快就在天津成立了反帝會,她們開始不斷組織反帝製遊行示威活動,而且規模越來越龐大。錦安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寢食難安,他立即召開了複辟之後的第二次禦前會議商討對策,複辟派擔心事件不加以扼製會越鬧越大,這樣隻會對剛剛複辟的錦安帝不利,於是複辟派主張立即逮捕組織者,加以嚴懲以示威懾。在複辟派的建議下錦安帝下達了逮捕反帝會主要組織成員的命令,九名大學生先後在天津被捕。但兩天後錦安帝因擔心會引起民眾更大的不滿,在未與複辟派商量的情況下又下令釋放了這些被捕的反帝會成員。反帝會成員不但沒有因此而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更加理直氣壯明目張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反帝會,他們不斷的加大反帝遊行示威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這給錦安帝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錦安帝釋放他們是希望他們能明白自己的仁慈而收斂自己的行為,沒有想到居然會適得其反,這讓錦安帝異常憤怒,錦安帝一怒之下下令屠殺所有反帝會成員。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之下,手無寸鐵的反帝會成員遭到了血腥鎮壓,很多反帝會主要成員被屠殺。這激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人們沒有想到錦安帝才訓政不到一個月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人們再一次意識到了封建專製的可怕。反帝會被鎮壓沒有捂住反帝製的聲音,反而使各地反帝聲接連不斷,以陝西最為激烈,當地開始出現了武裝反帝起義,接著周邊地區紛紛響應,隊伍不斷擴大。對於鎮壓反帝會和出現武裝起義,前軍方高層領導仍然保持了沉默,他們認為這也許是錦安帝訓政所必須經曆的階段。錦安帝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麽嚴重的地步,他為自己當初屠殺反帝會成員的決定後悔不已,如今武裝起義事件又再一次讓他陷入深深的自責。在錦安帝麵前,複辟派苦口婆心的勸說錦安帝盡快下定武力鎮壓起義亂民的決心,複辟派說如果不在亂民武裝起義的初步階段全力鎮壓,等他們壯大之後想鎮壓就難了。錦安帝一直再為自己是否真的是順應民意而感到懷疑,遲遲難以下定決心。複辟派大臣們勸說到,複辟之初有眾多的反對勢力出現也是在所難免的,隻要能在第一時間肅清這些反對勢力,順應民意也就順理成章了。在複辟派大臣們的苦苦勸說之下,錦安帝終於下達了剿滅起義軍的命令,並決定派遣最先由溥傑拉攏支持複辟的前政府軍陸軍中將李良榮領其部隊前往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