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部隊開赴陝西途中的李良榮突然接到錦安帝的迴撤命令,不知其中原由的李良榮隻好遵照旨意撤迴部隊。原來錦安帝擔心政府軍軍心不穩,萬一李良榮與反帝起義軍結盟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錦安帝改變主意調遣私募軍前往鎮壓。私募軍將領金毓翎深得錦安帝信任,收到這次鎮壓起義軍命令之時,他欣喜若狂,已成規模的私募軍終於可以揚名立萬了。金毓維一直想帶領私募軍打一場大的勝仗,這樣私募軍就能得以正名,再也不用被別人稱之為“無名軍”了,他決心要鏟除反帝起義軍建功立業,為錦安帝大治天下而掃除障礙。可是讓金毓維沒有想到的是他在半途中也收到了與李良榮一樣的迴撤命令。錦安帝擔心最忠心的私募軍調到了遠方前線,萬一前政府軍將領發動政變逼宮,那後果會更加嚴重,這樣想來即使私募軍鎮壓了反帝起義軍也沒有什麽意義了。再三恆量後錦安帝決定再次調遣李良榮及其部下前往平定起義。對於錦安帝一再變幻的決定,複辟派大臣們也是始料不及。
李良榮再次收到錦安帝前往陝西鎮壓起義軍的命令後,在開赴陝西行軍途中其部下將士且走且停,軍心散漫,等待著可能隨時會有變動的軍令。果然不出眾將士所料,李良榮再次收到展緩進攻的命令,此時的李良榮簡直是哭笑不得。因為錦安帝害怕鎮壓反帝起義軍會激起更大的民變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 ,他個人主張談判。在會議上錦安帝主張談判,複辟派則極力主張盡快鎮壓起義,爭執中錦安帝一意孤行宣布了選擇談判的最後決定,會後複辟派眾大臣都垂頭喪氣的離開。可錦安帝剛一走出會場卻又改變了主意,並向李良榮下達了進攻起義軍的命令。收到進攻命令的李良榮卻不以為然,繼續持觀望態度,因為他不知道哪一道命令才會是錦安帝的最後命令。
由於錦安帝的朝令夕改舉棋不定最終延誤了時機,此時的反帝起義軍已然壯大。當起義軍高舉義旗反攻過來時,勢不力敵的李良榮主動提出和談,在起義軍首領的優待承諾下李良榮願意歸入其麾下,在倒戈之前李良榮與反帝起義軍首領密謀大張旗鼓的以錦安帝授命之名盜掘乾陵充當軍餉,後佯敗降於反帝起義軍,反帝起義軍此舉可謂一舉多得。
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粱山上,裏麵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盜掘乾陵之前李良榮命人在當地發布消息稱“授當今錦安帝之意,為避免乾陵因戰火而損,特予以緊急保護挖掘”,就這樣李良榮的部隊就打著錦安帝授意的旗號大張旗鼓的對乾陵開挖了。為了能盡快盜掘出乾陵內的陪葬品,李良榮下令調來重型挖掘設備對乾陵實施挖掘,在經過了四天四夜不停歇的挖掘之後,第五日清晨重型機械挖掘設備終於挖到了墓道石板,隨後工兵成功炸開了通往墓室內部的墓道。以鑄鐵而固的防盜石門也被工兵用炸藥炸毀。堅固的石門被炸開之後,李良榮帶領其部下魚貫而入進入墓室,在穿過墓道、過洞、天井、甬道之後他們首先進到墓室內的前室,前室內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諡冊”和“哀冊”。中室置棺床,放置著兩具巨大的棺槨,棺槨底部有一方形深池,深池內積滿各類防潮、防腐材料。李良榮命人將棺槨打開,棺槨內部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十二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於褥上,麵朝棺蓋。蓋內側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武則天頭頂神冠,枕玉匣,身著九層金絲連珠錦袍,手持繪龍玉箭,腳踩紅玉蓮花,麵朝上仰臥,棺內四周形態各異金雕飛禽走獸相連,共計一百零八尊。地宮的後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後,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主要為金、銀、銅、鐵等所製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以及陶、瓷、琉璃、玻璃等所製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還有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製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函和容器。除此之外還包括壁畫和朱墨題刻、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等。
李良榮下令將所有的陪葬品用軍用卡車全部運出鹹陽。最後這些珍貴而豐富的隨葬品被一件不剩的全部運出了鹹陽,就連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遺骸都沒能留下。數量如此之多的陪葬品用十輛軍用大卡車足足運了兩天兩夜才被全部運出鹹陽。
幾天之後的一個上午,當地民眾聽到乾縣郊區發出隆隆炮聲,一直持續到下午天黑之時炮聲才漸漸停息。第二天一大早當地群眾就聽到消息稱李良榮的部隊昨日下午與反帝起義軍激戰,後戰敗降於反帝起義軍了,而李良榮部所保護性挖掘出來的文物也不知所蹤。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對乾陵文物失蹤深表痛惜,而文學界對李良榮匆匆挖掘乾陵卻又使文物離奇失蹤表示強烈憤慨和質疑。由於李良榮戰敗降於反帝起義軍,要想弄清楚事實的真相,人們紛紛將矛頭指向錦安帝。剛剛得知此消息的錦安帝也被震驚了,一向喜好藝術文物的他對乾陵遭到盜掘感到痛心疾首,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良榮居然會打著自己授命的旗號與反帝起義軍勾結盜掘乾陵。錦安帝對乾陵文物流失感到痛心的同時更加痛恨李良榮的背信棄義,麵對外界的一片指責之聲錦安帝感覺此時的自己就像是一個千古罪人,然而現在後悔已經晚矣,怎樣平息民眾的怨憤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盡快平息眾怒,錦安帝在新政院內召開了一次緊急商討會議,麵對李良榮已經敗降的事實,與會複辟派眾大臣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良榮與反帝起義軍勾結盜掘乾陵之後嫁禍給朝廷是早有預謀的行為,可如果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已經敗降的李良榮顯然有推脫責任之嫌,怎樣才能讓外界的民眾相信這一切,就這一問題錦安帝和眾大臣始終沒能達成統一共識,商討會議無果而終。在返迴內廷途中經過新政院外的崇賢門時發生了一起暗殺事件,暗殺的矛頭直指錦安帝。當皇家車隊剛經過崇賢門時,隻聽得一聲爆炸巨響,錦安帝禦駕前麵的一輛車遭遇了炸彈襲擊,很顯然刺客引爆炸彈過早致使錦安帝逃過一劫。車隊被迫停下來後,隻見數名持手槍的刺客朝車隊開槍,錦安帝在車裏還沒有迴過神來就被禦前侍衛給一把拽了出來,其他皇家護衛也相繼護了上來將錦安帝圍的嚴嚴實實,隨後以極快的速度將錦安帝護送至新政院內這才脫離了險境。 聽到槍聲的新政院警衛隊立即趕過來與刺客發生激戰,數名刺客被當場擊斃。不多時,內廷的禁衛軍趕到新政院將錦安帝護送迴宮。後經查實這次針對錦安帝的刺殺事件是反帝起義軍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刺殺行動。
迴到宮中錦安帝感到前所未有的壓抑,他沒有想到會發生這麽可怕的事,自認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心為國事而操勞,為什麽會有人想刺殺自己,一整夜錦安帝都難以入眠,崇賢門的一幕幕場景總是在他腦海中不斷的重演,他隱隱約約感覺到是自己不該違背光緒帝遺詔出麵訓政,正因如此才導致了民眾對自己的怨恨。第二天錦安帝病了,禦醫說是驚嚇過度。異常失落的錦安帝此時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因為在自己生病期間竟然沒有一個親人願意陪伴在自己身邊,躺在病床上的自己就好像是一個被世界所遺棄的孤兒。
乾陵被盜、崇賢門刺殺、民怨載道,錦安帝沒有想到在自己訓政的短短這段時間裏,發生了這麽多不和諧的事情。他不斷的問自己難道欲奮發圖強賢治國家以仁施天下善、武平八方亂的理念錯了嗎,在這個時刻沒有人站出來告訴錦安帝什麽才是對的,什麽才是錯的。他渴望有人站出來告訴自己該怎麽做,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讓萬民敬仰的皇帝。
隨著局勢的不斷變化,反帝起義軍數量不斷壯大。此時的反帝起義軍已然成為錦安帝胸口的一塊大石,壓得錦安帝喘不過氣。錦安帝唯一想到的人就是溥傑,因為是他把自己推上了這個是非不斷的帝國寶座。溥傑出現在錦安帝麵前時總是表現的很樂觀和積極,即便是麵對當前對朝廷極為不利的局麵他仍然表現出了他那獨有的從容態度。錦安帝隻有見到溥傑時浮躁的心才能有所平複,因為溥傑的話總能讓錦安帝重新找迴自信和信心。
就當前反帝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壯大的問題錦安帝征詢溥傑的看法道:“起義軍之亂不在其武力,而在於其亂我民心,當如何克之?”
溥傑迴答到:“若能即刻以武力平定起義軍,民心自會順應大勢。隻是克敵之師不容再緩,皇上該當機立斷”
錦安帝:“起義軍盜掘國家文物嫁禍於朝廷、蠱惑民心、對抗皇權,最不可恕的是居然行刺天子,罪惡滔天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絕不再心存仁慈”。在溥傑的慫恿之下錦安帝下定決心徹底鎮壓反帝起義軍。當天下午錦安帝下達了平定反帝起義軍的詔令,派遣已歸順的複辟派前軍方將領鍾鬆、王靖國、劉汝珍、方先覺、羅廣文、陳士章、王毓文、段霖茂各自令其部下即刻出師平定起義軍。
李良榮再次收到錦安帝前往陝西鎮壓起義軍的命令後,在開赴陝西行軍途中其部下將士且走且停,軍心散漫,等待著可能隨時會有變動的軍令。果然不出眾將士所料,李良榮再次收到展緩進攻的命令,此時的李良榮簡直是哭笑不得。因為錦安帝害怕鎮壓反帝起義軍會激起更大的民變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 ,他個人主張談判。在會議上錦安帝主張談判,複辟派則極力主張盡快鎮壓起義,爭執中錦安帝一意孤行宣布了選擇談判的最後決定,會後複辟派眾大臣都垂頭喪氣的離開。可錦安帝剛一走出會場卻又改變了主意,並向李良榮下達了進攻起義軍的命令。收到進攻命令的李良榮卻不以為然,繼續持觀望態度,因為他不知道哪一道命令才會是錦安帝的最後命令。
由於錦安帝的朝令夕改舉棋不定最終延誤了時機,此時的反帝起義軍已然壯大。當起義軍高舉義旗反攻過來時,勢不力敵的李良榮主動提出和談,在起義軍首領的優待承諾下李良榮願意歸入其麾下,在倒戈之前李良榮與反帝起義軍首領密謀大張旗鼓的以錦安帝授命之名盜掘乾陵充當軍餉,後佯敗降於反帝起義軍,反帝起義軍此舉可謂一舉多得。
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粱山上,裏麵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盜掘乾陵之前李良榮命人在當地發布消息稱“授當今錦安帝之意,為避免乾陵因戰火而損,特予以緊急保護挖掘”,就這樣李良榮的部隊就打著錦安帝授意的旗號大張旗鼓的對乾陵開挖了。為了能盡快盜掘出乾陵內的陪葬品,李良榮下令調來重型挖掘設備對乾陵實施挖掘,在經過了四天四夜不停歇的挖掘之後,第五日清晨重型機械挖掘設備終於挖到了墓道石板,隨後工兵成功炸開了通往墓室內部的墓道。以鑄鐵而固的防盜石門也被工兵用炸藥炸毀。堅固的石門被炸開之後,李良榮帶領其部下魚貫而入進入墓室,在穿過墓道、過洞、天井、甬道之後他們首先進到墓室內的前室,前室內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諡冊”和“哀冊”。中室置棺床,放置著兩具巨大的棺槨,棺槨底部有一方形深池,深池內積滿各類防潮、防腐材料。李良榮命人將棺槨打開,棺槨內部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十二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於褥上,麵朝棺蓋。蓋內側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武則天頭頂神冠,枕玉匣,身著九層金絲連珠錦袍,手持繪龍玉箭,腳踩紅玉蓮花,麵朝上仰臥,棺內四周形態各異金雕飛禽走獸相連,共計一百零八尊。地宮的後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後,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主要為金、銀、銅、鐵等所製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以及陶、瓷、琉璃、玻璃等所製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還有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製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函和容器。除此之外還包括壁畫和朱墨題刻、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等。
李良榮下令將所有的陪葬品用軍用卡車全部運出鹹陽。最後這些珍貴而豐富的隨葬品被一件不剩的全部運出了鹹陽,就連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遺骸都沒能留下。數量如此之多的陪葬品用十輛軍用大卡車足足運了兩天兩夜才被全部運出鹹陽。
幾天之後的一個上午,當地民眾聽到乾縣郊區發出隆隆炮聲,一直持續到下午天黑之時炮聲才漸漸停息。第二天一大早當地群眾就聽到消息稱李良榮的部隊昨日下午與反帝起義軍激戰,後戰敗降於反帝起義軍了,而李良榮部所保護性挖掘出來的文物也不知所蹤。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對乾陵文物失蹤深表痛惜,而文學界對李良榮匆匆挖掘乾陵卻又使文物離奇失蹤表示強烈憤慨和質疑。由於李良榮戰敗降於反帝起義軍,要想弄清楚事實的真相,人們紛紛將矛頭指向錦安帝。剛剛得知此消息的錦安帝也被震驚了,一向喜好藝術文物的他對乾陵遭到盜掘感到痛心疾首,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良榮居然會打著自己授命的旗號與反帝起義軍勾結盜掘乾陵。錦安帝對乾陵文物流失感到痛心的同時更加痛恨李良榮的背信棄義,麵對外界的一片指責之聲錦安帝感覺此時的自己就像是一個千古罪人,然而現在後悔已經晚矣,怎樣平息民眾的怨憤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盡快平息眾怒,錦安帝在新政院內召開了一次緊急商討會議,麵對李良榮已經敗降的事實,與會複辟派眾大臣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良榮與反帝起義軍勾結盜掘乾陵之後嫁禍給朝廷是早有預謀的行為,可如果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已經敗降的李良榮顯然有推脫責任之嫌,怎樣才能讓外界的民眾相信這一切,就這一問題錦安帝和眾大臣始終沒能達成統一共識,商討會議無果而終。在返迴內廷途中經過新政院外的崇賢門時發生了一起暗殺事件,暗殺的矛頭直指錦安帝。當皇家車隊剛經過崇賢門時,隻聽得一聲爆炸巨響,錦安帝禦駕前麵的一輛車遭遇了炸彈襲擊,很顯然刺客引爆炸彈過早致使錦安帝逃過一劫。車隊被迫停下來後,隻見數名持手槍的刺客朝車隊開槍,錦安帝在車裏還沒有迴過神來就被禦前侍衛給一把拽了出來,其他皇家護衛也相繼護了上來將錦安帝圍的嚴嚴實實,隨後以極快的速度將錦安帝護送至新政院內這才脫離了險境。 聽到槍聲的新政院警衛隊立即趕過來與刺客發生激戰,數名刺客被當場擊斃。不多時,內廷的禁衛軍趕到新政院將錦安帝護送迴宮。後經查實這次針對錦安帝的刺殺事件是反帝起義軍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刺殺行動。
迴到宮中錦安帝感到前所未有的壓抑,他沒有想到會發生這麽可怕的事,自認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心為國事而操勞,為什麽會有人想刺殺自己,一整夜錦安帝都難以入眠,崇賢門的一幕幕場景總是在他腦海中不斷的重演,他隱隱約約感覺到是自己不該違背光緒帝遺詔出麵訓政,正因如此才導致了民眾對自己的怨恨。第二天錦安帝病了,禦醫說是驚嚇過度。異常失落的錦安帝此時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因為在自己生病期間竟然沒有一個親人願意陪伴在自己身邊,躺在病床上的自己就好像是一個被世界所遺棄的孤兒。
乾陵被盜、崇賢門刺殺、民怨載道,錦安帝沒有想到在自己訓政的短短這段時間裏,發生了這麽多不和諧的事情。他不斷的問自己難道欲奮發圖強賢治國家以仁施天下善、武平八方亂的理念錯了嗎,在這個時刻沒有人站出來告訴錦安帝什麽才是對的,什麽才是錯的。他渴望有人站出來告訴自己該怎麽做,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讓萬民敬仰的皇帝。
隨著局勢的不斷變化,反帝起義軍數量不斷壯大。此時的反帝起義軍已然成為錦安帝胸口的一塊大石,壓得錦安帝喘不過氣。錦安帝唯一想到的人就是溥傑,因為是他把自己推上了這個是非不斷的帝國寶座。溥傑出現在錦安帝麵前時總是表現的很樂觀和積極,即便是麵對當前對朝廷極為不利的局麵他仍然表現出了他那獨有的從容態度。錦安帝隻有見到溥傑時浮躁的心才能有所平複,因為溥傑的話總能讓錦安帝重新找迴自信和信心。
就當前反帝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壯大的問題錦安帝征詢溥傑的看法道:“起義軍之亂不在其武力,而在於其亂我民心,當如何克之?”
溥傑迴答到:“若能即刻以武力平定起義軍,民心自會順應大勢。隻是克敵之師不容再緩,皇上該當機立斷”
錦安帝:“起義軍盜掘國家文物嫁禍於朝廷、蠱惑民心、對抗皇權,最不可恕的是居然行刺天子,罪惡滔天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絕不再心存仁慈”。在溥傑的慫恿之下錦安帝下定決心徹底鎮壓反帝起義軍。當天下午錦安帝下達了平定反帝起義軍的詔令,派遣已歸順的複辟派前軍方將領鍾鬆、王靖國、劉汝珍、方先覺、羅廣文、陳士章、王毓文、段霖茂各自令其部下即刻出師平定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