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安二十九年,錦安帝生父孫展同憂鬱而終,錦安帝為這個沒有太多父愛感覺的父親舉辦了隆重的葬禮。錦安帝對生父的評價是“生有此父,似無此人”。從中可以看出錦安帝對生父沒有任何情感可言,厚葬生父隻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表麵文章,內心深處他既對這個父親感到痛恨又對他充滿同情。在金玉其的心中,丈夫孫展同的為人處世態度太不可取,致使落得個鬱鬱寡歡憂鬱而終的下場,當然這與特殊的婚姻和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年八月,內廷一下變得熱鬧了許多,進宮給錦安帝問安的外政官員突然之間比平時多出好幾倍,原因是外界政黨再起爭端,為了能得到皇室的支持,外政官員頻繁出入內廷,與內廷官員的接觸也更加密切。知道錦安帝喜歡與藝術沾邊的東西,當政外界政府不惜花費巨資從國外買來名貴字畫和藝術珍品獻給錦安帝,對於這些不同風格的藝術珍品錦安帝自然是愛不釋手,但他也開始意識到這一次的時事變化與以往大有不同,皇室在此次時事變化中應該保持什麽樣的姿態,這是需要錦安帝去深思熟慮的事情。
外界時政的不斷惡化,必然的導致了國內經濟的衰退,皇室產業同樣沒能幸免,即便是李氏集團也在此次動蕩中損失慘重。由於這場危機的持續蔓延,內廷每天的開銷花費之大使內廷財政開始捉襟見肘。一次錦安帝決定要在禦花園新建一座特色樓台,但內務府以各種借口遲遲不予以實施,錦安帝親自插手此事後他才發現內廷財政早已無力承擔特色樓台的修建費用開支。錦安帝在內務府的賬目中發現內廷每天僅花費在太後、皇帝、皇後、皇子、公主、內廷大臣、內侍、侍女、皇家護衛生活上的開支就多達六十萬之多,這還不算添置內廷設施、新製衣物、維護宮殿、賞賜,以及儀仗接待等費用。六十萬對於錦安帝來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他雖然不知道具體可以買多少東西但他明白這其中有一部分卻是被內廷官員中飽私囊了,比如他在一本賬目中就發現“二月萬歲禦用畫紙費十萬零七千三百七十九元”的記載,還有其它各類巧立名目的費用開支更是數不勝數。從這時起錦安帝就想整頓內廷,但他一直猶豫不定,因為他沒有可以相信的人,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使他堅定了整頓內廷的決心。
國內動蕩不安的局麵也受到了國外勢力的極大關注,而樂齡君的親弟弟溥傑就是這些國外勢力的其中一部分。溥傑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軍士官學校,後擔任過軍界高官一段時間,辭去職務後組建黃龍社,頻繁往返於國內與前朝高官秘密從事複辟活動已久。這次國內局勢的持續惡化使以溥傑為首的複辟派蠢蠢欲動,在內廷大臣們的刻意安排之下錦安帝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年近六旬的黃龍社首領溥傑。
這天錦安帝被告知將要接見一位重要的人物,聽說這位神秘的人物將會幫助皇室重新樹立皇權,這讓錦安帝對這位神秘的人物充滿了好奇。身著朝服的錦安帝來到乾清宮,內廷大臣們早早的在殿外等候,殿外的禮器儀仗已然到位,就連撤銷已久的皇家儀仗隊也被搬了出來,這與平時接見外政官員的場麵截然不同,可見內廷大臣們十分重視這次接見。隨著禦前大臣的一聲語起,眾大臣行三跪九叩大禮,這讓錦安帝感到有些意外,對於眾大臣的頂禮膜拜錦安帝似乎找到了帝王九五之尊無上尊榮的感覺,他喜歡這樣的感覺,他要的不僅僅是眾大臣的膜拜,更想要的是天下所有萬民的膜拜。又隨著禦前大臣的一聲語起,一名身著西服的中年人走了殿堂,他就是黃龍社首領溥傑。他腰杆筆直頭無白發精神煥發,錦安帝沒有想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看起來會像一個中年人。溥傑同樣給錦安帝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錦安帝按照內廷大臣之前的安排給溥傑賜了座。溥傑向錦安帝進言道:“先帝遜政施行憲政體製為的是順應民意免於內亂,如今政黨相爭致使政局混亂、經濟衰退、國民困苦,全違背先帝之初衷。雖有皇族後世不得幹政遺詔在先,但民心思舊,皇帝不可置萬民於水火而不顧,還望皇帝能以國家安危為己任,重立皇權順承民意以安國政”。溥傑的這些話不僅是說給錦安帝聽的,也是說給在場的大臣們聽的。錦安帝聽了這些話自然是心情激動,他一直渴望的就是能真正成為一個帝國的皇帝,然後帶領萬民創立萬世豐功偉績,他等待這一天很久了,看來溥傑就是那個重新將自己推上帝國寶座的人。錦安帝一直都是通過大臣們的口述和報紙來了解外界政局的變化,其實外界政局並不完全是溥傑講的那樣,溥傑隻不過是為了讓錦安帝和大臣們堅定複辟的決心而誇大其詞。
後來錦安帝明白為什麽大臣們要那麽重視溥傑,因為溥傑不僅在日本為複辟組建了黃龍社,而且國內很多軍方高級將領都曾是他的同學,溥傑和他們一直都保持著密切的交往。錦安帝仿佛從溥傑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幾次單獨召見溥傑商討複辟大業,在談到內廷大臣陽奉陰違之時錦安帝顯得有些無奈的說到:“朕何嚐不想實掌皇權建功立業,可是朕實在是有心無力啊。朕現在連內廷官員的腐敗都懲治不了,又有何能去安邦治國呢”。溥傑聽了後不以為然的說到:“皇上恕我直言,我給您講一個故事您就明白了”,聽溥傑這麽一說錦安帝非常好奇的說到:“哦?那講來聽聽”。
“從前在馬戲團裏有一隻小象,為了不讓它逃跑飼養員用一根很細的繩子係在小象的腿上,剛開始小象每天都掙紮著想要逃跑,可是後來它發現它還太小根本掙脫不了繩子的束縛,漸漸的它不再掙紮。就這樣小象長成了大象,可它腿上的繩子還是那根很細的繩子沒有改變。突然有一天馬戲團著火了,其它動物都跑了出去,但是大象沒有跑,最後被活活的燒死了”溥傑抬頭望著錦安帝示意故事講完了。錦安帝聽完後低下頭若有所思,溥傑見錦安帝低頭不語便問到:“皇上可知大象為何會被燒死”
錦安帝緩緩抬起頭說到:“朕知道因為繩子束縛它的不是身體,而是思想”
溥傑說:“那皇上您認為您是被拴住了身體還是思想呢?”
錦安帝說到:“可悲的是拴住朕思想的不是別人,而是朕自己”
溥傑聽到這樣的迴答微微的點了點頭接著說到:“皇上自以為自己的思想被內廷大臣們所拴住,其實恰恰相反,一直拴住皇上的卻是皇上自己,內廷大臣們隻不過是隨了皇上的意願而已”
錦安帝恍然大悟,沒有親政前自己不敢對抗內廷大臣那是因為自己還小,很多事都不懂不得不仰仗他們。可是現如今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自己卻還是仍由他們為所欲為,都不曾想過如何駕馭他們。經常抱怨自己沒有實權,實事卻是自己把實權拋給了大臣們反倒覺得大臣們束縛了自己。一心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皇帝,可自己從來都沒有付出過行動,想得永遠比做的多,自己的想法一個又一個因為害怕這樣或那樣的失敗最終被自己否定,致使一事無成。從這個時候錦安帝開始明白成功路上的每個十字路口都需要自己去決定,不然會永遠也到達不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溥傑站到錦安帝麵前說到:“我相信皇上已經明白,我也相信皇上知道該怎麽做”,說完行禮退去。
這次的接見過後錦安帝就下定決心懲辦內務府的一些貪汙官員以樹立自己的威信,在懲辦這些貪汙官員之前他首先將內廷的皇家禁衛軍控製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舉動引起了內廷不小的震動,內廷大臣們企圖聯合“勸阻”錦安帝的這一決定,可是錦安帝最終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因為他知道把內廷禁衛軍握在自己手中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震懾他人。不久之後內務府總理大臣就被內廷禁衛軍抄家拿辦,這更加引起大臣們的恐慌,錦安帝的舉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在大臣們的眼中,錦安帝平時專注於藝術創作,對內廷事務都是聽任內廷大臣們的處理,雖然有時脾氣倔強但還不至於敢拿內廷大臣開刀。就在眾多大臣為自己的命運而感到擔憂之時,錦安帝卻停止了對內廷其它貪汙官員的懲處,大臣們心知肚明這是錦安帝在殺一儆百,因此他們不得不暫時收斂自己的貪汙行為。錦安帝對於這次懲辦內務府總理大臣一事也曾感到提心吊膽,他害怕這會引起大臣們的集體反抗,到那時自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殺一儆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自己的威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樹立。
同年八月,內廷一下變得熱鬧了許多,進宮給錦安帝問安的外政官員突然之間比平時多出好幾倍,原因是外界政黨再起爭端,為了能得到皇室的支持,外政官員頻繁出入內廷,與內廷官員的接觸也更加密切。知道錦安帝喜歡與藝術沾邊的東西,當政外界政府不惜花費巨資從國外買來名貴字畫和藝術珍品獻給錦安帝,對於這些不同風格的藝術珍品錦安帝自然是愛不釋手,但他也開始意識到這一次的時事變化與以往大有不同,皇室在此次時事變化中應該保持什麽樣的姿態,這是需要錦安帝去深思熟慮的事情。
外界時政的不斷惡化,必然的導致了國內經濟的衰退,皇室產業同樣沒能幸免,即便是李氏集團也在此次動蕩中損失慘重。由於這場危機的持續蔓延,內廷每天的開銷花費之大使內廷財政開始捉襟見肘。一次錦安帝決定要在禦花園新建一座特色樓台,但內務府以各種借口遲遲不予以實施,錦安帝親自插手此事後他才發現內廷財政早已無力承擔特色樓台的修建費用開支。錦安帝在內務府的賬目中發現內廷每天僅花費在太後、皇帝、皇後、皇子、公主、內廷大臣、內侍、侍女、皇家護衛生活上的開支就多達六十萬之多,這還不算添置內廷設施、新製衣物、維護宮殿、賞賜,以及儀仗接待等費用。六十萬對於錦安帝來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他雖然不知道具體可以買多少東西但他明白這其中有一部分卻是被內廷官員中飽私囊了,比如他在一本賬目中就發現“二月萬歲禦用畫紙費十萬零七千三百七十九元”的記載,還有其它各類巧立名目的費用開支更是數不勝數。從這時起錦安帝就想整頓內廷,但他一直猶豫不定,因為他沒有可以相信的人,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使他堅定了整頓內廷的決心。
國內動蕩不安的局麵也受到了國外勢力的極大關注,而樂齡君的親弟弟溥傑就是這些國外勢力的其中一部分。溥傑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軍士官學校,後擔任過軍界高官一段時間,辭去職務後組建黃龍社,頻繁往返於國內與前朝高官秘密從事複辟活動已久。這次國內局勢的持續惡化使以溥傑為首的複辟派蠢蠢欲動,在內廷大臣們的刻意安排之下錦安帝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年近六旬的黃龍社首領溥傑。
這天錦安帝被告知將要接見一位重要的人物,聽說這位神秘的人物將會幫助皇室重新樹立皇權,這讓錦安帝對這位神秘的人物充滿了好奇。身著朝服的錦安帝來到乾清宮,內廷大臣們早早的在殿外等候,殿外的禮器儀仗已然到位,就連撤銷已久的皇家儀仗隊也被搬了出來,這與平時接見外政官員的場麵截然不同,可見內廷大臣們十分重視這次接見。隨著禦前大臣的一聲語起,眾大臣行三跪九叩大禮,這讓錦安帝感到有些意外,對於眾大臣的頂禮膜拜錦安帝似乎找到了帝王九五之尊無上尊榮的感覺,他喜歡這樣的感覺,他要的不僅僅是眾大臣的膜拜,更想要的是天下所有萬民的膜拜。又隨著禦前大臣的一聲語起,一名身著西服的中年人走了殿堂,他就是黃龍社首領溥傑。他腰杆筆直頭無白發精神煥發,錦安帝沒有想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看起來會像一個中年人。溥傑同樣給錦安帝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錦安帝按照內廷大臣之前的安排給溥傑賜了座。溥傑向錦安帝進言道:“先帝遜政施行憲政體製為的是順應民意免於內亂,如今政黨相爭致使政局混亂、經濟衰退、國民困苦,全違背先帝之初衷。雖有皇族後世不得幹政遺詔在先,但民心思舊,皇帝不可置萬民於水火而不顧,還望皇帝能以國家安危為己任,重立皇權順承民意以安國政”。溥傑的這些話不僅是說給錦安帝聽的,也是說給在場的大臣們聽的。錦安帝聽了這些話自然是心情激動,他一直渴望的就是能真正成為一個帝國的皇帝,然後帶領萬民創立萬世豐功偉績,他等待這一天很久了,看來溥傑就是那個重新將自己推上帝國寶座的人。錦安帝一直都是通過大臣們的口述和報紙來了解外界政局的變化,其實外界政局並不完全是溥傑講的那樣,溥傑隻不過是為了讓錦安帝和大臣們堅定複辟的決心而誇大其詞。
後來錦安帝明白為什麽大臣們要那麽重視溥傑,因為溥傑不僅在日本為複辟組建了黃龍社,而且國內很多軍方高級將領都曾是他的同學,溥傑和他們一直都保持著密切的交往。錦安帝仿佛從溥傑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幾次單獨召見溥傑商討複辟大業,在談到內廷大臣陽奉陰違之時錦安帝顯得有些無奈的說到:“朕何嚐不想實掌皇權建功立業,可是朕實在是有心無力啊。朕現在連內廷官員的腐敗都懲治不了,又有何能去安邦治國呢”。溥傑聽了後不以為然的說到:“皇上恕我直言,我給您講一個故事您就明白了”,聽溥傑這麽一說錦安帝非常好奇的說到:“哦?那講來聽聽”。
“從前在馬戲團裏有一隻小象,為了不讓它逃跑飼養員用一根很細的繩子係在小象的腿上,剛開始小象每天都掙紮著想要逃跑,可是後來它發現它還太小根本掙脫不了繩子的束縛,漸漸的它不再掙紮。就這樣小象長成了大象,可它腿上的繩子還是那根很細的繩子沒有改變。突然有一天馬戲團著火了,其它動物都跑了出去,但是大象沒有跑,最後被活活的燒死了”溥傑抬頭望著錦安帝示意故事講完了。錦安帝聽完後低下頭若有所思,溥傑見錦安帝低頭不語便問到:“皇上可知大象為何會被燒死”
錦安帝緩緩抬起頭說到:“朕知道因為繩子束縛它的不是身體,而是思想”
溥傑說:“那皇上您認為您是被拴住了身體還是思想呢?”
錦安帝說到:“可悲的是拴住朕思想的不是別人,而是朕自己”
溥傑聽到這樣的迴答微微的點了點頭接著說到:“皇上自以為自己的思想被內廷大臣們所拴住,其實恰恰相反,一直拴住皇上的卻是皇上自己,內廷大臣們隻不過是隨了皇上的意願而已”
錦安帝恍然大悟,沒有親政前自己不敢對抗內廷大臣那是因為自己還小,很多事都不懂不得不仰仗他們。可是現如今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自己卻還是仍由他們為所欲為,都不曾想過如何駕馭他們。經常抱怨自己沒有實權,實事卻是自己把實權拋給了大臣們反倒覺得大臣們束縛了自己。一心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皇帝,可自己從來都沒有付出過行動,想得永遠比做的多,自己的想法一個又一個因為害怕這樣或那樣的失敗最終被自己否定,致使一事無成。從這個時候錦安帝開始明白成功路上的每個十字路口都需要自己去決定,不然會永遠也到達不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溥傑站到錦安帝麵前說到:“我相信皇上已經明白,我也相信皇上知道該怎麽做”,說完行禮退去。
這次的接見過後錦安帝就下定決心懲辦內務府的一些貪汙官員以樹立自己的威信,在懲辦這些貪汙官員之前他首先將內廷的皇家禁衛軍控製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舉動引起了內廷不小的震動,內廷大臣們企圖聯合“勸阻”錦安帝的這一決定,可是錦安帝最終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因為他知道把內廷禁衛軍握在自己手中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震懾他人。不久之後內務府總理大臣就被內廷禁衛軍抄家拿辦,這更加引起大臣們的恐慌,錦安帝的舉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在大臣們的眼中,錦安帝平時專注於藝術創作,對內廷事務都是聽任內廷大臣們的處理,雖然有時脾氣倔強但還不至於敢拿內廷大臣開刀。就在眾多大臣為自己的命運而感到擔憂之時,錦安帝卻停止了對內廷其它貪汙官員的懲處,大臣們心知肚明這是錦安帝在殺一儆百,因此他們不得不暫時收斂自己的貪汙行為。錦安帝對於這次懲辦內務府總理大臣一事也曾感到提心吊膽,他害怕這會引起大臣們的集體反抗,到那時自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殺一儆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自己的威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