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之後大晴,冬日配白雪,還有碧空和遠山,真乃人間勝景。
然而,勝景在前,風光無限,卻並不能令人心情愉悅。
不是因為冰雪化成了水而飛濺四趟,這是雪晴天最煞風景的事情,此時的冰雪尚未有明顯融化的痕跡;而是因為永定河小平原上,明廷官軍和血毒人的惡戰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所以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陽光耀眼,白雪刺眼,鮮血紮眼。
小平原上分布著眾多侵蝕殘丘,其中有一座名叫石景山,汛期時是永定河河防要地,此時則是明廷官軍的臨時指揮所。
兵部尚書兼剿虜經略、京畿西路剿虜使毛伯溫頂著一串令絕大多數人羨慕不已的頭銜,像一根標槍似的在山頭上足足挺立了五個時辰,麵色鐵青,牙槽硬鼓,雙眸赤紅,眉間隱透焦慮與苦思,腦海中交替浮現出兩句話——慘絕人寰啊!他們的體能極限到底在哪啊?
站得越高,看得越遠,整座煉獄戰場盡收眼底、一覽無餘;看得越清,心口越痛,就像被刀絞一般疼痛,恍惚間毛伯溫仿佛聽到了自己心在滴血的聲音。
花甲之年的他,入仕三十餘載,親曆大小數十戰,見多了血肉橫飛、屍橫遍野的場麵,早已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不說心如鐵石,至少也是殺伐果決。然而這一次給他造成的衝擊完全不亞於第一次直麵戰場的時候,因為這一次所麵對的並非真正的敵人,在魔鬼的外表下,不僅僅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是自己的手足同胞。
自相殘殺,從來都是人間慘劇。
明知是自相殘殺,卻還要不得不舉起屠刀,一句“人間慘劇”不足以道盡個中滋味。
人間慘劇已非常人所能承受,然則毛伯溫所要承受的遠不止這些。
長達五個時辰,橫跨黑夜白天,他寸步未曾離開山頭。整體戰略製定並分派後,具體的指揮與落實不需要他來執行,也不該由他來執行,以及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局做小方向上的戰術調整,這是那些幹將們該幹的事情。他要做的是對整體戰略的把控,一旦戰局出現遠超預料的變化,需要他在第一時間內作出精準的判斷和調整。
所謂的整體,眼前的這片小平原僅僅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早在黎明時分,他便收到了居庸關正式告破的消息,不算意外,真正令他感到震驚的是同時傳來的另一個消息——與韃靼大軍內外夾擊居庸關的五萬血毒人,在破關後仍有超過半數的存餘,且被人收攏,休眠於居庸關。
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存餘下來的血毒人以居庸關為據點,同破關而入的韃靼主力大軍形成了唿應,進可為援軍,退能保後路。
事先,毛伯溫知道佛會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但不知道這場大亂具體會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呈現;所以從一開始他的部署或者說得到朱厚熜授意後的部署便不隻是局限於針對佛會大亂,還包括了韃靼大軍入侵,甚至還把後者當成了第一重點;但是局勢的發展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佛會大亂的產物不光成功幫助韃靼破關而入,而且助力並沒有就此結束,還在以巨大的能量持續著。
盡管韃靼大軍入侵已從預期變成了現實,但局勢仍未徹底明朗,所以事先針對入侵後的部署,在大方向上還沒有到調整的時候。局勢不明而調整,是為魯莽愚蠢,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小平原惡戰是毛伯溫臨陣做出的調整,這一舉措不僅不愚蠢,還正確的很;埋在居庸關的釘子倘若不拔除,後患無疑是無窮的。
然而三大難題,兼顧其二已是極限,從黎明收到消息起,已過去數個時辰,毛伯溫想出了多個方案,卻無一經得起深入推演。
俯瞰戰場,看似是進退有據的正規軍處引導地位,將毫無章法的血毒人分割成若幹塊,其實是被迫引導。換做是通常意義上的兩軍對壘,戰局發展到了這一步,被分割一方的最佳選擇是突圍。但這不是一場通常意義上的兩軍對壘,不能以常理度之,結局隻能是不死不休、至死方休。而那些未受重創的血毒人始終未曾表現出戰力下降的形跡,毛伯溫不由低聲念道:“居庸關上的血毒人被人收攏後進入休眠,充分說明了先前的猜測是對的,血毒人的戰力持續時間確實是有限的。可是都過了這麽長時間了,又是如此劇烈且不間斷的消耗,別說體能衰竭,連衰退都看不出來。唉,他們的體能極限到底在哪?”
困境麵前,免不了會蹦出不切實際的幻想,縱如毛伯溫這般人物,也不能免俗。他多希望那萬千血毒人忽然之間就都恢複正常了,又或者是統統體能衰竭倒地斃命。
倘若沒有眼前這撥血毒人,他就能抽調出一支可觀的隊伍,針對居庸關的那顆釘子作出布置,不說剿滅,至少能牽製住,切斷韃靼大軍與其之間的聯係。說來有些可笑,原本是屬於明廷用來抵擋韃靼的堂堂雄關,卻成了被抵擋方進退間的大好據點。
困境麵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算什麽,重要的是能及時收住。
毛伯溫長長吐了口濁氣,穩了穩心神,問道:“子重,韃子那邊情況如何?”
“迴大人,據前方斥候剛剛所報,韃子大軍距此已不足二十裏,一直保持著尋常急行軍陣型,不見調整,亦不見分兵。”沉穩的答話聲源於毛伯溫身側一位三十出頭的男子,中等個頭,五官周正,一身正氣,正是與江湖豪俠王環交好的曾銑,時任左僉都禦使兼京畿西路剿虜副使。早在年初,毛伯溫就點名調用了兩位同齡同科同以兵事著稱的能臣,曾銑便是其中之一。
毛伯溫略作沉思,接著問道:“翟、周、翁三位可有消息傳來?”
曾銑搖頭答道:“尚無任何消息傳來。”
毛伯溫眉頭微皺,再次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中。
“毛大人。”尖細卻不刺耳的話聲打破了沉默,聽來還頗有幾分親近。說話者是一位中年宦官,四十上下,個頭偏矮,長著一張幹淨白皙的圓臉,生著一對炯炯有神小眼,敦厚親善中透著精明幹練,僅憑這份氣度便把絕大多數太監甩開了一大截。最為惹眼的是那一身做工精細、紋飾考究公侯服,光是這一身行頭,充分表明其身份之不凡,在內廷宦官中定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此人姓高名忠字廷顯,禦馬監監督太監,正兒八經的實權人物,也是本次用兵的監軍。他還有個外號,叫“挺閑公公”,不光是因為與其表字諧音,更是因為無論他做什麽事情,總是那麽的閑庭信步,可見其為人處事有著不俗的境界。
毛伯溫擠出一絲笑意,客氣問道:“公公有何見教?”
“什麽見教不見教的,毛大人與咱家共事多日,怎的還是如此見外?”高忠屬於宦官中的異類,傲慢、陰厲、卑微是他們這類人身上慣有的通病,在他身上卻看不到。看不到並不表示沒有,但至少能夠說明他在這些方麵掩飾的很好。
毛伯溫應景一笑,確實無心過多客套,欠身道:“公公可還是意屬從東路調兵?”
高忠反問道:“毛大人就這麽篤定?”
毛伯溫當然不能直言,他的預判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受命於朱厚熜的錦衣衛所提供的情報上。這話要等在事成之後才能說,用來自謙以及歌頌天子聖明,若是事敗了,天子聖明無過,他毛伯溫就是首罪。淡淡一笑,右手拇、食、中三指合並,道:“七成把握。”
高忠並未立即接話,麵上的溫和笑意化作一臉認真,靜靜對視毛伯溫,後者不躲不閃,淡然迴視。比起毛伯溫,高忠所掌握的情報隻多不少,但是同樣的情報,擺在不同人麵前,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良久之後,高忠麵無表情的白皙圓臉上忽然綻出了令人舒服的笑容,道:“七成把握已然不低,況且還是從毛大人嘴裏說出來的。”
“公公過譽了。”毛伯溫自謙一笑。
“拋開外圍不說,僅是京城,毛大人便設下了兩道防線,想來是不會出現最糟心的局麵。”高忠負手昂首,一派瀟灑慷慨,“罷了,用兵一道咱家確實算不得在行,就照毛大人的意思來吧。”
“公公過謙了。”毛伯溫暗暗鬆了口氣,能碰上這樣一位監軍,也算是他的福氣,畢竟宦官監軍,多數情況就是外行指揮內行,爭功奪利使絆更是屢見不鮮,由此可見朱厚熜對這位監軍人選真是用了心的。
“咱家這後半輩子是貴是賤,抑或是還有沒有後半輩子就全看毛大人你嘍。”
“公公說笑了。”
“隻是……”
“公公請講。”毛伯溫的心不由又提了起來,宦官監軍在將帥們心頭上烙下的陰影實在太重了。
“不從東路調兵,毛大人準備如何破解賊子在居庸關設下的狠招?”
然而,勝景在前,風光無限,卻並不能令人心情愉悅。
不是因為冰雪化成了水而飛濺四趟,這是雪晴天最煞風景的事情,此時的冰雪尚未有明顯融化的痕跡;而是因為永定河小平原上,明廷官軍和血毒人的惡戰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所以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陽光耀眼,白雪刺眼,鮮血紮眼。
小平原上分布著眾多侵蝕殘丘,其中有一座名叫石景山,汛期時是永定河河防要地,此時則是明廷官軍的臨時指揮所。
兵部尚書兼剿虜經略、京畿西路剿虜使毛伯溫頂著一串令絕大多數人羨慕不已的頭銜,像一根標槍似的在山頭上足足挺立了五個時辰,麵色鐵青,牙槽硬鼓,雙眸赤紅,眉間隱透焦慮與苦思,腦海中交替浮現出兩句話——慘絕人寰啊!他們的體能極限到底在哪啊?
站得越高,看得越遠,整座煉獄戰場盡收眼底、一覽無餘;看得越清,心口越痛,就像被刀絞一般疼痛,恍惚間毛伯溫仿佛聽到了自己心在滴血的聲音。
花甲之年的他,入仕三十餘載,親曆大小數十戰,見多了血肉橫飛、屍橫遍野的場麵,早已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不說心如鐵石,至少也是殺伐果決。然而這一次給他造成的衝擊完全不亞於第一次直麵戰場的時候,因為這一次所麵對的並非真正的敵人,在魔鬼的外表下,不僅僅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是自己的手足同胞。
自相殘殺,從來都是人間慘劇。
明知是自相殘殺,卻還要不得不舉起屠刀,一句“人間慘劇”不足以道盡個中滋味。
人間慘劇已非常人所能承受,然則毛伯溫所要承受的遠不止這些。
長達五個時辰,橫跨黑夜白天,他寸步未曾離開山頭。整體戰略製定並分派後,具體的指揮與落實不需要他來執行,也不該由他來執行,以及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局做小方向上的戰術調整,這是那些幹將們該幹的事情。他要做的是對整體戰略的把控,一旦戰局出現遠超預料的變化,需要他在第一時間內作出精準的判斷和調整。
所謂的整體,眼前的這片小平原僅僅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早在黎明時分,他便收到了居庸關正式告破的消息,不算意外,真正令他感到震驚的是同時傳來的另一個消息——與韃靼大軍內外夾擊居庸關的五萬血毒人,在破關後仍有超過半數的存餘,且被人收攏,休眠於居庸關。
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存餘下來的血毒人以居庸關為據點,同破關而入的韃靼主力大軍形成了唿應,進可為援軍,退能保後路。
事先,毛伯溫知道佛會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天翻地覆的大亂,但不知道這場大亂具體會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呈現;所以從一開始他的部署或者說得到朱厚熜授意後的部署便不隻是局限於針對佛會大亂,還包括了韃靼大軍入侵,甚至還把後者當成了第一重點;但是局勢的發展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佛會大亂的產物不光成功幫助韃靼破關而入,而且助力並沒有就此結束,還在以巨大的能量持續著。
盡管韃靼大軍入侵已從預期變成了現實,但局勢仍未徹底明朗,所以事先針對入侵後的部署,在大方向上還沒有到調整的時候。局勢不明而調整,是為魯莽愚蠢,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小平原惡戰是毛伯溫臨陣做出的調整,這一舉措不僅不愚蠢,還正確的很;埋在居庸關的釘子倘若不拔除,後患無疑是無窮的。
然而三大難題,兼顧其二已是極限,從黎明收到消息起,已過去數個時辰,毛伯溫想出了多個方案,卻無一經得起深入推演。
俯瞰戰場,看似是進退有據的正規軍處引導地位,將毫無章法的血毒人分割成若幹塊,其實是被迫引導。換做是通常意義上的兩軍對壘,戰局發展到了這一步,被分割一方的最佳選擇是突圍。但這不是一場通常意義上的兩軍對壘,不能以常理度之,結局隻能是不死不休、至死方休。而那些未受重創的血毒人始終未曾表現出戰力下降的形跡,毛伯溫不由低聲念道:“居庸關上的血毒人被人收攏後進入休眠,充分說明了先前的猜測是對的,血毒人的戰力持續時間確實是有限的。可是都過了這麽長時間了,又是如此劇烈且不間斷的消耗,別說體能衰竭,連衰退都看不出來。唉,他們的體能極限到底在哪?”
困境麵前,免不了會蹦出不切實際的幻想,縱如毛伯溫這般人物,也不能免俗。他多希望那萬千血毒人忽然之間就都恢複正常了,又或者是統統體能衰竭倒地斃命。
倘若沒有眼前這撥血毒人,他就能抽調出一支可觀的隊伍,針對居庸關的那顆釘子作出布置,不說剿滅,至少能牽製住,切斷韃靼大軍與其之間的聯係。說來有些可笑,原本是屬於明廷用來抵擋韃靼的堂堂雄關,卻成了被抵擋方進退間的大好據點。
困境麵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算什麽,重要的是能及時收住。
毛伯溫長長吐了口濁氣,穩了穩心神,問道:“子重,韃子那邊情況如何?”
“迴大人,據前方斥候剛剛所報,韃子大軍距此已不足二十裏,一直保持著尋常急行軍陣型,不見調整,亦不見分兵。”沉穩的答話聲源於毛伯溫身側一位三十出頭的男子,中等個頭,五官周正,一身正氣,正是與江湖豪俠王環交好的曾銑,時任左僉都禦使兼京畿西路剿虜副使。早在年初,毛伯溫就點名調用了兩位同齡同科同以兵事著稱的能臣,曾銑便是其中之一。
毛伯溫略作沉思,接著問道:“翟、周、翁三位可有消息傳來?”
曾銑搖頭答道:“尚無任何消息傳來。”
毛伯溫眉頭微皺,再次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中。
“毛大人。”尖細卻不刺耳的話聲打破了沉默,聽來還頗有幾分親近。說話者是一位中年宦官,四十上下,個頭偏矮,長著一張幹淨白皙的圓臉,生著一對炯炯有神小眼,敦厚親善中透著精明幹練,僅憑這份氣度便把絕大多數太監甩開了一大截。最為惹眼的是那一身做工精細、紋飾考究公侯服,光是這一身行頭,充分表明其身份之不凡,在內廷宦官中定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此人姓高名忠字廷顯,禦馬監監督太監,正兒八經的實權人物,也是本次用兵的監軍。他還有個外號,叫“挺閑公公”,不光是因為與其表字諧音,更是因為無論他做什麽事情,總是那麽的閑庭信步,可見其為人處事有著不俗的境界。
毛伯溫擠出一絲笑意,客氣問道:“公公有何見教?”
“什麽見教不見教的,毛大人與咱家共事多日,怎的還是如此見外?”高忠屬於宦官中的異類,傲慢、陰厲、卑微是他們這類人身上慣有的通病,在他身上卻看不到。看不到並不表示沒有,但至少能夠說明他在這些方麵掩飾的很好。
毛伯溫應景一笑,確實無心過多客套,欠身道:“公公可還是意屬從東路調兵?”
高忠反問道:“毛大人就這麽篤定?”
毛伯溫當然不能直言,他的預判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受命於朱厚熜的錦衣衛所提供的情報上。這話要等在事成之後才能說,用來自謙以及歌頌天子聖明,若是事敗了,天子聖明無過,他毛伯溫就是首罪。淡淡一笑,右手拇、食、中三指合並,道:“七成把握。”
高忠並未立即接話,麵上的溫和笑意化作一臉認真,靜靜對視毛伯溫,後者不躲不閃,淡然迴視。比起毛伯溫,高忠所掌握的情報隻多不少,但是同樣的情報,擺在不同人麵前,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良久之後,高忠麵無表情的白皙圓臉上忽然綻出了令人舒服的笑容,道:“七成把握已然不低,況且還是從毛大人嘴裏說出來的。”
“公公過譽了。”毛伯溫自謙一笑。
“拋開外圍不說,僅是京城,毛大人便設下了兩道防線,想來是不會出現最糟心的局麵。”高忠負手昂首,一派瀟灑慷慨,“罷了,用兵一道咱家確實算不得在行,就照毛大人的意思來吧。”
“公公過謙了。”毛伯溫暗暗鬆了口氣,能碰上這樣一位監軍,也算是他的福氣,畢竟宦官監軍,多數情況就是外行指揮內行,爭功奪利使絆更是屢見不鮮,由此可見朱厚熜對這位監軍人選真是用了心的。
“咱家這後半輩子是貴是賤,抑或是還有沒有後半輩子就全看毛大人你嘍。”
“公公說笑了。”
“隻是……”
“公公請講。”毛伯溫的心不由又提了起來,宦官監軍在將帥們心頭上烙下的陰影實在太重了。
“不從東路調兵,毛大人準備如何破解賊子在居庸關設下的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