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世英輕輕擺手,示意無礙,作深唿吸以調整心態、恢複靈台,卻不慎岔氣引發劇烈咳嗽。東方燕大急,一邊幫著順氣,一邊將人扶上椅子,但並無效果,依然劇咳不止,麵皮漲紅如肝,身子蜷縮成團。蕭正陽趕忙上前用手掌貼住公冶世英的背心,渡入一股真氣,少頃見效,咳嗽由強轉弱,再過少頃身子鬆弛、麵色好轉。公冶世英的身體狀況也牽動著其他眾人的心,確認並無大礙,才敢放下懸心。
東方燕柔聲問道:“世英哥哥怎麽樣了?還有哪裏不舒服嗎?”
公冶世英搖頭一笑,氣虛道:“別擔心,我沒事。”
“都咳成那個樣子了,怎麽會沒事?”東方燕目光轉落到滿地紙箋上,表情由柔變兇,“哼!都怪這些勞什子東西!”亂踩亂撕一通仍不足以泄憤,情緒再由暴躁變作溫和,“世英哥哥快喝口熱茶潤潤嗓。”
“好,我自己來吧。”
“小心別燙著了!”
蕭正陽道:“小爺,你還是迴房去休息吧,旁的事情都不要想了,交給我們吧。”
公冶世英道:“不用迴房,這裏坐一會兒就成。旁的事情我現在也沒力氣去想了,不過我想聽聽看你們的想法。”
留心言摩挲著下巴,沉吟道:“小英兒的分析很有道理,咱們確實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心想著通過一己之力扭轉全局,而事實上咱們根本沒這個能力。之前的行事方向大體是沒錯的,隻是針對的目標太分散了,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上,接下來咱們應該集中力量使在一個最有用的側重點上,通過這個點來影響全局。”
蕭正陽和留彥清同時閃現靈光,異口同聲道:“提前攔截峨眉、青城二派!”
留遠頻頻點頭,道:“平衡破了即為亂,可亂局當中何嚐不是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峨眉、青城二派前隊到達前,潭柘寺亂局在這段時間內幾經演變,已經達到了這種平衡,二派前隊一到,這種平衡即出現了動搖,倘若二派主隊再加入其中,這種平衡勢必瞬間崩盤,所出現的亂局將會比先前更為混亂恐怖!”
留彥清道:“老遠言之有理,聽聞峨眉、青城二派的主隊大約會在今天中午趕到潭柘寺,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動身,盡可能地把二派攔在離潭柘寺更遠的地方!”
留遠道:“小公子莫急,峨眉、青城二派雖在黃崗梁受重創,但大派底蘊仍在,派內不乏高手,他們此行複仇心切,貿然阻攔恐釀成一場禍亂,還需好生合計合計才是。”
留心言點頭道:“攔截峨眉、青城二派靠得是道理而不是武力,所以無需去太多人,人多了反倒容易生亂,我和沐師妹、陽兒三個人去就成。為了以防萬一,老遠你帶領咱們莊的其他弟兄在後麵策應。小英兒身體不適就留在家中修養,小燕兒和小筠兒留下來照顧,彥清你也留下來,好幫著照應一下。”東方燕好玩樂愛熱鬧,但比起公冶世英,這些統統不值一提;留彥清心高氣傲,不甘於留守,聽到梁筠竹也會留下,隻張了張嘴並未作出反對;梁筠竹本就無甚主見;餘人均無異議。
計議停當,各行其是。
……
巳初,天色陰沉,暴雪將至。
酆於和姊弟三人迴到匯緣樓,嚴世蕃派來的豪華馬車已經等候於門前,還沒有方獻夫和莫少年的音信。
貝七華眼前一亮,明顯感受到了姊弟三人身上的氣態有了煥然一新的變化,笑道:“恭喜三位,得獲機緣,一舉邁過許多人耗盡一生都無法突破之瓶頸,登堂入室可期也!”
聞人懷坦露歡喜之情,道:“這還得感謝酆大哥,多虧有酆大哥點撥,不然莫說精進,怕是維持原狀都不能了!”
酆於道:“我不過是做了個順水人情罷了,不值一提,說到底還是你們自己的機緣到了。”
貝七華道:“練武一途,就好比識字讀書做學問,識了字解了意方有機會讀懂前人的心血之作;飽讀典籍,貫通己身,融會虛實,是為術;學問無大小,明者為道。”
“多謝貝掌櫃教誨!”
初次開悟之前,姊弟三人惦念父親安危,想不出營救父親的具體法子,也不知道此行赴宴會有怎樣的一番遭遇。開悟之後依然如此,但不同的是他們不再焦躁不安、茫然無措,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心境和充足的底氣,堅信能給父親討迴應得的公道,有信心麵對任何艱難困苦,這便是蛻變後的成長。
六人依次登上極盡奢華的馬車,小到鉚釘繩套,大到馬匹木材,無不工巧考究、罕見珍品,六個人同坐車內,不覺擁擠、十分舒適。
車轔轔,馬蕭蕭,沿途行人絡繹、河水冰封、萬物凋零,人為的忙碌繁華掩蓋不了天然的蕭索蒼涼。
聞人懷問道:“酆大哥、貝掌櫃,堂堂龍華教為何會依附於嚴家?”龍華教和無為教同為實力強勁的兩大白蓮教支派,都想要變得更強大,成為整個白蓮教的霸主,乃至統治更廣闊的空間。不同的是,無為教無所不用其極,采用了明目張膽、極端激進的法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前後投靠朱宸濠和韃靼六部;而龍華教則要含蓄溫和的多,明麵上既不潛心佛法,也不行俠仗義,極少聽到其門下教徒為非作惡的傳聞,像是一個與世無爭、不求上進的懶散隱士,實則在暗地裏沒少幹上不得台麵的勾當,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善於偽裝的龍華教在世人口中得了句“無甚德俠,亦無憎惡”的評價,整體而言偏褒更多。在朝廷大舉鎮壓白蓮教時,很多不知情者還為龍華教抱不平。後來在大部分白蓮教支派或逃或藏或散,結局慘淡,而龍華教依然能夠欣欣向榮,和嚴家關係密切,好到同處一所,才似乎明白了些什麽。
酆於道:“這當中的緣由我也不甚了然,還是請貝掌櫃來說解說解。”
貝七華微微一笑,道:“你們對白蓮教了解多少?”
聞人懷道:“略知一二,相傳白蓮教淵源自佛門淨土宗,興於唐朝,盛於北宋,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期往生西方淨土,教義通俗規正,隨者如流。時移世易,到了蒙元時期,白蓮教的規模越來越大,教徒如雲、支派林立、遍布八方,卻與佛門初衷真義漸行漸遠,內部良莠不齊,教義忽怠,戒律鬆弛,儼然成了一個魚龍混雜的大染缸。元末亂世,群雄驅虜,白蓮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太祖皇帝雄才偉略,平定天下,奠定大明江山,針對佛門頒布了一係列律法製度。當時白蓮教配合積極,教派再次得以發展壯大,然盛景不長,蕪濫日益,難逃分崩沒落之命。對此師祖陽明公曾以‘偽昌難恆’四字總結,妙言要道。自身缺乏神髓,寄生於佛學外皮之下,投機取巧,終難長久。”
貝七華點頭道:“白蓮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不能用單一的宗教或者門派去定義它,也不能用簡單的正邪去評判它。縱觀它的整個發展史,總與世道盛衰、朝代更迭有著莫大瓜葛,從中可以總結、汲取很多經驗教訓和方法道理。扯遠了,還是迴到你之前的問題上,白蓮教蕪濫日益,早在正德年間便已經打破了可調控的平衡,甚至還牽累了整個佛門。嘉靖初年,或朝或野、或明或暗多方因素影響下,局勢再一步惡化,朝廷紙麵口頭上的政令對白蓮教已無法起到約束遏製的作用,於是動用武力鎮壓。嘉靖八年,‘白蓮血會’前夕,朝廷調兵五萬圍剿龍華教、金禪門、聞香寺、還源道、三陽廟、圓頓派六大白蓮教支派於湖bei襄樊一帶,六派處境岌岌可危。那時的嚴世蕃也就你們現在這般大,隻身密會閻浩和金禪中正,之後聞香、還源、三陽、圓頓四派遭受滅頂之災,金禪門抽身脫險,龍華教安然無恙。那次密會的細節鮮有外人知曉,我隻知道嚴世蕃為此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和閻浩達成了一個三十六年之約。而他和金禪中正並沒有談攏,據傳這也是後來導致‘白蓮佛會’演變成‘白蓮血會’的直接原因之一。”
聽完所述,聞人姊弟唏噓不已,古今抱臂端坐,神色如常。
不知不覺間乘行近半個時辰,天上有零星雪花飄落。聞人懷透過車窗遙見一座簷飛丹流的六層高塔,自山頂拔地而起,一柱擎天,如一柄利劍直指蒼穹,彰顯開天氣勢,嘖嘖稱奇,脫口吟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轉頭問道:“酆大哥,那座是什麽塔?”
酆於道:“東塔,又叫龍華塔。”
貝七華補充道:“也是我們此行的赴宴之地。”
姊弟三人動容相顧,酆於靜靜凝視高塔,眉目間神采流轉。
一個人的周邊多多少少總會包裹著一些外在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往往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這個人的部分信息。比如說宅邸,坐擁豪宅者,必非凡人。
嚴家別苑,如城似堡,壁壘森嚴,俊彥濟濟,高手如雲。在這當中,論智以嚴世蕃為魁,他通曉時務、悉數國典、精於權謀,堪稱當世第一鬼才;論文首推趙文華,他本有狀元之才,卻因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結果僅是堪堪上榜;論武,不管是龍華教的三使、七彩、九奇,還是勾漏五蜮,皆為翹楚,不過還是得以閻浩為尊。
閻浩是同酆於之師天山齊名的前輩高人,四十年前二人曾於天山之巔有過一場驚天動地、蕩氣迴腸的巔峰對決,世人稱之為“觸天之戰”。雖然時隔多年,但那一戰實在太過驚豔,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神往不已,稍有江湖閱曆者皆有耳聞。至於背後原因,知情者寥寥。
酆於身為天山的親傳弟子,深知乃師脾性,億萬世人能入其法眼者屈指可數,而閻浩正是其中之一。
清泉河綿延百裏,似一匹彩綾繞行東樓,一座橋麵寬達六丈的石拱橋靜峙其上,往來車馬暢通無阻。拱橋外頭兩側擺著一對高過大馬、壯過黃牛的銅冶麒麟,一頭呈登高俯瞰之勢,一頭呈昂首嘯天之態,大到整體形貌,小到一鱗一須,無不逼真傳神,連源於骨髓的驕傲和不怒自威的態勢都表現的活靈活現、淋漓盡致,仿佛還能聽到其奔雷般的吼聲;拱橋正中矗立著一塊逾丈高的石碑,上書“龍華橋”,銀鉤鐵畫;拱橋內頭是一座寬七丈高四丈的石壘轅門,一方刻有“龍華教”三字的石匾鑲嵌其上,每個字都有數尺見方;轅門之後是一條筆直平闊的石板道,直通東樓正門。
放眼望去,在這組陣仗龐大的建築群中並未見到想象中的大隊人馬持械列隊的森嚴場麵,隻有一人於轅門下長身而立。
雖隻一人,卻不覺冷清空蕩,反而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磅礴氣勢,配以零星雪花點綴、徹骨寒風烘襯,更增肅殺悍勇。
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能憑一己之力撐起如此龐大的陣仗?
東方燕柔聲問道:“世英哥哥怎麽樣了?還有哪裏不舒服嗎?”
公冶世英搖頭一笑,氣虛道:“別擔心,我沒事。”
“都咳成那個樣子了,怎麽會沒事?”東方燕目光轉落到滿地紙箋上,表情由柔變兇,“哼!都怪這些勞什子東西!”亂踩亂撕一通仍不足以泄憤,情緒再由暴躁變作溫和,“世英哥哥快喝口熱茶潤潤嗓。”
“好,我自己來吧。”
“小心別燙著了!”
蕭正陽道:“小爺,你還是迴房去休息吧,旁的事情都不要想了,交給我們吧。”
公冶世英道:“不用迴房,這裏坐一會兒就成。旁的事情我現在也沒力氣去想了,不過我想聽聽看你們的想法。”
留心言摩挲著下巴,沉吟道:“小英兒的分析很有道理,咱們確實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心想著通過一己之力扭轉全局,而事實上咱們根本沒這個能力。之前的行事方向大體是沒錯的,隻是針對的目標太分散了,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上,接下來咱們應該集中力量使在一個最有用的側重點上,通過這個點來影響全局。”
蕭正陽和留彥清同時閃現靈光,異口同聲道:“提前攔截峨眉、青城二派!”
留遠頻頻點頭,道:“平衡破了即為亂,可亂局當中何嚐不是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峨眉、青城二派前隊到達前,潭柘寺亂局在這段時間內幾經演變,已經達到了這種平衡,二派前隊一到,這種平衡即出現了動搖,倘若二派主隊再加入其中,這種平衡勢必瞬間崩盤,所出現的亂局將會比先前更為混亂恐怖!”
留彥清道:“老遠言之有理,聽聞峨眉、青城二派的主隊大約會在今天中午趕到潭柘寺,事不宜遲,咱們現在就動身,盡可能地把二派攔在離潭柘寺更遠的地方!”
留遠道:“小公子莫急,峨眉、青城二派雖在黃崗梁受重創,但大派底蘊仍在,派內不乏高手,他們此行複仇心切,貿然阻攔恐釀成一場禍亂,還需好生合計合計才是。”
留心言點頭道:“攔截峨眉、青城二派靠得是道理而不是武力,所以無需去太多人,人多了反倒容易生亂,我和沐師妹、陽兒三個人去就成。為了以防萬一,老遠你帶領咱們莊的其他弟兄在後麵策應。小英兒身體不適就留在家中修養,小燕兒和小筠兒留下來照顧,彥清你也留下來,好幫著照應一下。”東方燕好玩樂愛熱鬧,但比起公冶世英,這些統統不值一提;留彥清心高氣傲,不甘於留守,聽到梁筠竹也會留下,隻張了張嘴並未作出反對;梁筠竹本就無甚主見;餘人均無異議。
計議停當,各行其是。
……
巳初,天色陰沉,暴雪將至。
酆於和姊弟三人迴到匯緣樓,嚴世蕃派來的豪華馬車已經等候於門前,還沒有方獻夫和莫少年的音信。
貝七華眼前一亮,明顯感受到了姊弟三人身上的氣態有了煥然一新的變化,笑道:“恭喜三位,得獲機緣,一舉邁過許多人耗盡一生都無法突破之瓶頸,登堂入室可期也!”
聞人懷坦露歡喜之情,道:“這還得感謝酆大哥,多虧有酆大哥點撥,不然莫說精進,怕是維持原狀都不能了!”
酆於道:“我不過是做了個順水人情罷了,不值一提,說到底還是你們自己的機緣到了。”
貝七華道:“練武一途,就好比識字讀書做學問,識了字解了意方有機會讀懂前人的心血之作;飽讀典籍,貫通己身,融會虛實,是為術;學問無大小,明者為道。”
“多謝貝掌櫃教誨!”
初次開悟之前,姊弟三人惦念父親安危,想不出營救父親的具體法子,也不知道此行赴宴會有怎樣的一番遭遇。開悟之後依然如此,但不同的是他們不再焦躁不安、茫然無措,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心境和充足的底氣,堅信能給父親討迴應得的公道,有信心麵對任何艱難困苦,這便是蛻變後的成長。
六人依次登上極盡奢華的馬車,小到鉚釘繩套,大到馬匹木材,無不工巧考究、罕見珍品,六個人同坐車內,不覺擁擠、十分舒適。
車轔轔,馬蕭蕭,沿途行人絡繹、河水冰封、萬物凋零,人為的忙碌繁華掩蓋不了天然的蕭索蒼涼。
聞人懷問道:“酆大哥、貝掌櫃,堂堂龍華教為何會依附於嚴家?”龍華教和無為教同為實力強勁的兩大白蓮教支派,都想要變得更強大,成為整個白蓮教的霸主,乃至統治更廣闊的空間。不同的是,無為教無所不用其極,采用了明目張膽、極端激進的法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前後投靠朱宸濠和韃靼六部;而龍華教則要含蓄溫和的多,明麵上既不潛心佛法,也不行俠仗義,極少聽到其門下教徒為非作惡的傳聞,像是一個與世無爭、不求上進的懶散隱士,實則在暗地裏沒少幹上不得台麵的勾當,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善於偽裝的龍華教在世人口中得了句“無甚德俠,亦無憎惡”的評價,整體而言偏褒更多。在朝廷大舉鎮壓白蓮教時,很多不知情者還為龍華教抱不平。後來在大部分白蓮教支派或逃或藏或散,結局慘淡,而龍華教依然能夠欣欣向榮,和嚴家關係密切,好到同處一所,才似乎明白了些什麽。
酆於道:“這當中的緣由我也不甚了然,還是請貝掌櫃來說解說解。”
貝七華微微一笑,道:“你們對白蓮教了解多少?”
聞人懷道:“略知一二,相傳白蓮教淵源自佛門淨土宗,興於唐朝,盛於北宋,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期往生西方淨土,教義通俗規正,隨者如流。時移世易,到了蒙元時期,白蓮教的規模越來越大,教徒如雲、支派林立、遍布八方,卻與佛門初衷真義漸行漸遠,內部良莠不齊,教義忽怠,戒律鬆弛,儼然成了一個魚龍混雜的大染缸。元末亂世,群雄驅虜,白蓮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太祖皇帝雄才偉略,平定天下,奠定大明江山,針對佛門頒布了一係列律法製度。當時白蓮教配合積極,教派再次得以發展壯大,然盛景不長,蕪濫日益,難逃分崩沒落之命。對此師祖陽明公曾以‘偽昌難恆’四字總結,妙言要道。自身缺乏神髓,寄生於佛學外皮之下,投機取巧,終難長久。”
貝七華點頭道:“白蓮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不能用單一的宗教或者門派去定義它,也不能用簡單的正邪去評判它。縱觀它的整個發展史,總與世道盛衰、朝代更迭有著莫大瓜葛,從中可以總結、汲取很多經驗教訓和方法道理。扯遠了,還是迴到你之前的問題上,白蓮教蕪濫日益,早在正德年間便已經打破了可調控的平衡,甚至還牽累了整個佛門。嘉靖初年,或朝或野、或明或暗多方因素影響下,局勢再一步惡化,朝廷紙麵口頭上的政令對白蓮教已無法起到約束遏製的作用,於是動用武力鎮壓。嘉靖八年,‘白蓮血會’前夕,朝廷調兵五萬圍剿龍華教、金禪門、聞香寺、還源道、三陽廟、圓頓派六大白蓮教支派於湖bei襄樊一帶,六派處境岌岌可危。那時的嚴世蕃也就你們現在這般大,隻身密會閻浩和金禪中正,之後聞香、還源、三陽、圓頓四派遭受滅頂之災,金禪門抽身脫險,龍華教安然無恙。那次密會的細節鮮有外人知曉,我隻知道嚴世蕃為此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和閻浩達成了一個三十六年之約。而他和金禪中正並沒有談攏,據傳這也是後來導致‘白蓮佛會’演變成‘白蓮血會’的直接原因之一。”
聽完所述,聞人姊弟唏噓不已,古今抱臂端坐,神色如常。
不知不覺間乘行近半個時辰,天上有零星雪花飄落。聞人懷透過車窗遙見一座簷飛丹流的六層高塔,自山頂拔地而起,一柱擎天,如一柄利劍直指蒼穹,彰顯開天氣勢,嘖嘖稱奇,脫口吟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轉頭問道:“酆大哥,那座是什麽塔?”
酆於道:“東塔,又叫龍華塔。”
貝七華補充道:“也是我們此行的赴宴之地。”
姊弟三人動容相顧,酆於靜靜凝視高塔,眉目間神采流轉。
一個人的周邊多多少少總會包裹著一些外在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往往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這個人的部分信息。比如說宅邸,坐擁豪宅者,必非凡人。
嚴家別苑,如城似堡,壁壘森嚴,俊彥濟濟,高手如雲。在這當中,論智以嚴世蕃為魁,他通曉時務、悉數國典、精於權謀,堪稱當世第一鬼才;論文首推趙文華,他本有狀元之才,卻因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結果僅是堪堪上榜;論武,不管是龍華教的三使、七彩、九奇,還是勾漏五蜮,皆為翹楚,不過還是得以閻浩為尊。
閻浩是同酆於之師天山齊名的前輩高人,四十年前二人曾於天山之巔有過一場驚天動地、蕩氣迴腸的巔峰對決,世人稱之為“觸天之戰”。雖然時隔多年,但那一戰實在太過驚豔,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神往不已,稍有江湖閱曆者皆有耳聞。至於背後原因,知情者寥寥。
酆於身為天山的親傳弟子,深知乃師脾性,億萬世人能入其法眼者屈指可數,而閻浩正是其中之一。
清泉河綿延百裏,似一匹彩綾繞行東樓,一座橋麵寬達六丈的石拱橋靜峙其上,往來車馬暢通無阻。拱橋外頭兩側擺著一對高過大馬、壯過黃牛的銅冶麒麟,一頭呈登高俯瞰之勢,一頭呈昂首嘯天之態,大到整體形貌,小到一鱗一須,無不逼真傳神,連源於骨髓的驕傲和不怒自威的態勢都表現的活靈活現、淋漓盡致,仿佛還能聽到其奔雷般的吼聲;拱橋正中矗立著一塊逾丈高的石碑,上書“龍華橋”,銀鉤鐵畫;拱橋內頭是一座寬七丈高四丈的石壘轅門,一方刻有“龍華教”三字的石匾鑲嵌其上,每個字都有數尺見方;轅門之後是一條筆直平闊的石板道,直通東樓正門。
放眼望去,在這組陣仗龐大的建築群中並未見到想象中的大隊人馬持械列隊的森嚴場麵,隻有一人於轅門下長身而立。
雖隻一人,卻不覺冷清空蕩,反而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磅礴氣勢,配以零星雪花點綴、徹骨寒風烘襯,更增肅殺悍勇。
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能憑一己之力撐起如此龐大的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