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國公府正廳上一年約不惑的中年男子滿麵焦急,不停地來迴踱步,不時搓手歎氣、向外張望。男子名為郭房,是郭勳長子,娶妻徐氏,乃開國第一大將魏國公徐達之後。
“黃大人快請,大公子在裏麵等候多時了!”郭房耳聞大門口有說話聲傳來,麵露喜色,急急出迎。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在閽人的引導下快步進門,身手矯健,更勝精壯小夥。此人姓黃名綰,王守仁首席弟子,深得真傳,文可比肩大儒,武可媲美“天下十三傑”。六十好幾的他早已過了一展抱負的年歲,萌生致仕歸鄉的念頭,打算用殘存的餘生弘揚“陽明心學”。就在他準備遞交辭呈前夕,郭勳東窗事發,鋃鐺入獄,迫使他暫時打消了致仕念頭。
黃綰祖父黃孔昭在朝為官時飽曆官場兇險,多蒙郭勳祖父郭昌照拂維護,兩家就此結下深厚情誼。黃綰與郭勳年歲相當,誌趣不相投,但脾性相合,交情甚篤,素以兄弟相稱。兄弟落難,明知是咎由自取,他也不願袖手旁觀。郭勳所犯罪行若依律處置,獲罪者可不止他一人,其族人無一能幸免。黃綰不願見到無辜之人受牽連,出於兩家相交多年的情分,毅然伸出援助之手。
夏言身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不可謂不大,幾乎截斷了郭房所有救父的門路。坐到他這個位置的人,是不存在純粹這一說的。他為人正直,心懷家國,諳熟權謀,又恪守底線,是一位才幹與良知並存的權臣。有很多人想拉他下馬,他也拉過很多人下馬。拉人下馬的背後目的或許並不純粹,但列舉出的罪行都是實打實的,有理有據,不存在栽贓構陷,這就是他恪守的底線之一。郭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促使夏言將他扳倒的原因有公有私。二人素來不和,相互傾軋掣肘多年,落馬前的郭勳貴為國公,位高權重,是為數不多敢於且能與夏言叫板的人,這是其一。其二,夏言還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強勁政敵,即內閣次輔嚴嵩。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郭、嚴二人一拍即合,強強聯手,對夏言造成的威脅不言而喻。
郭勳得勢時,每日門庭若市,巴結之人難計其數。而今失勢入獄,除了本就與他對立之人,倒也鮮有落井下石者。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同樣不正常的還有入獄逾年而不定罪。這些光靠黃綰一人是不可能辦到的,更準確的說這些跟黃綰沒有半文錢的關係,能夠辦到這些的,普天之下就隻有一人。
朱厚熜並不想殺郭勳,更不想誅滅其族,原因有兩個:一、顧念舊情,朱明皇室與郭氏一族君臣之誼足有三甲子,功勳累累;二、朱厚熜登基初期,大位不穩,通過“大禮儀”之爭來鞏固自身權位,郭勳正是當時鼎力相助的幾位大臣之一,之後又累建了不少功勞,在朱厚熜的心目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麵對夏言的強硬,朱厚熜使出了老套但有效的拖字訣,一拖就是一年多。到了眼下這個時間點,朱厚熜最希望的還是夏言能夠讓步,這樣的勝利是最完滿的。如果還不讓步,他也不介意再拖上一年多,甚至是三年五年,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一種權利的製衡,而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的。
僅從權謀的角度來講,夏言在這個時候讓步無疑是正確的。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層麵,那堅持才是正確的,全在他如何抉擇。
那些混跡官場多年,又能說得上話的人,無一不是人精的人精。對朱厚熜和夏言關於郭勳案的心思個個心如明鏡,所以既不加害也不相幫,靜待結果或者說靜待合適的出手時機。
郭房顯然還遠沒達到人精的水準,所以當他聽說劉天直第三次遞交案情題本時,又驚慌失措了,火急火燎地找到黃綰,尋求幫助。苦等一天,終見黃綰迴來,連禮數都沒能顧及,迫切問道:“情況如何?”
黃綰道:“皇上還是沒有給郭兄定罪,把題本退還給了夏閣老,僅在文末批了一個‘四’字?”
“四?什麽意思?”
“皇上之意是讓夏閣老重新查證。”
“重新查證!這一次跟上一次足足間隔了半年之久,那下一次是什麽時候,半年還是一年?唉——!這種頭頂懸刀的日子我真是受夠了,還不如直接下令定罪,一了百了,省得再受這種整日提心吊膽的煎熬!”
“賢侄萬不可有這般想法!皇上有意寬恕郭兄,賢侄務必多些等待的耐心,隻要時機到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陽月朔日醜時,朱厚熜準時起床洗漱,沐浴更衣熏香。換上一身潔淨的杏黃道袍,上繡八卦,頭戴香葉冠,搖身一變儼然成了一名道學高人。
乾清宮東側,一座規模龐大的露天法壇麵東而設,上置香爐、青燈、朝簡、玉冊、木劍、令旗、黃紙、小米等數十物件,四周幢幡林立,迎風招展。以陶仲文為首的八十一名道士分立九宮,各持法器,莊嚴肅穆。另有宮娥數百名,手捧各色或奇形或名貴的器物,侍立八方。
時辰一到,陶仲文手中三清鈴一聲脆響,朱厚熜點燃三根檀香,三拜三叩,鼻吸口唿往複九次,跪於壇前。陶仲文舞動木劍,挑起一道通靈符,無火自焚,口中誦道:“拜請三清三境三位天尊,伏羲神農,軒轅黃帝,雷神大帝,盤古聖王,地母元君,橫山七郎,羅山九郎……五星二十八宿,諸神仙手持符咒法術,威靈顯著,千叫千應,萬叫萬靈,不叫自靈……”
三清鈴二次脆響,朱厚熜再次三拜三叩,觸地有聲,右手中指在地上劃一“十”字,左腿壓在“十”字上,右腿壓在左腿上,一絲不苟,席地而坐,雙眸緊閉,身形板正。
“點燈!”陶仲文一聲唿喝,八十名道士齊齊展開身形,口中或誦啟度文或念青詞:“燈盞神燈,一燈二燈三燈,並點七眼光,爬山過嶺點燈光……”
乒乓聲響,清脆而又突兀。宮娥趙秀梅摔倒在地,手中玉如意碎落一地,驚叫出聲,慌忙雙手捂嘴。雙眸帶著晶瑩淚花眼睜睜地看著其中一枚碎片兀自從朱厚熜腳邊滾過,所發出的一長串丁鈴聲猶如一把把利刃不斷地插入她的心髒。氣息一窒,雙眼翻白,直接嚇得昏死過去。
“黃大人快請,大公子在裏麵等候多時了!”郭房耳聞大門口有說話聲傳來,麵露喜色,急急出迎。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在閽人的引導下快步進門,身手矯健,更勝精壯小夥。此人姓黃名綰,王守仁首席弟子,深得真傳,文可比肩大儒,武可媲美“天下十三傑”。六十好幾的他早已過了一展抱負的年歲,萌生致仕歸鄉的念頭,打算用殘存的餘生弘揚“陽明心學”。就在他準備遞交辭呈前夕,郭勳東窗事發,鋃鐺入獄,迫使他暫時打消了致仕念頭。
黃綰祖父黃孔昭在朝為官時飽曆官場兇險,多蒙郭勳祖父郭昌照拂維護,兩家就此結下深厚情誼。黃綰與郭勳年歲相當,誌趣不相投,但脾性相合,交情甚篤,素以兄弟相稱。兄弟落難,明知是咎由自取,他也不願袖手旁觀。郭勳所犯罪行若依律處置,獲罪者可不止他一人,其族人無一能幸免。黃綰不願見到無辜之人受牽連,出於兩家相交多年的情分,毅然伸出援助之手。
夏言身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不可謂不大,幾乎截斷了郭房所有救父的門路。坐到他這個位置的人,是不存在純粹這一說的。他為人正直,心懷家國,諳熟權謀,又恪守底線,是一位才幹與良知並存的權臣。有很多人想拉他下馬,他也拉過很多人下馬。拉人下馬的背後目的或許並不純粹,但列舉出的罪行都是實打實的,有理有據,不存在栽贓構陷,這就是他恪守的底線之一。郭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促使夏言將他扳倒的原因有公有私。二人素來不和,相互傾軋掣肘多年,落馬前的郭勳貴為國公,位高權重,是為數不多敢於且能與夏言叫板的人,這是其一。其二,夏言還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強勁政敵,即內閣次輔嚴嵩。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郭、嚴二人一拍即合,強強聯手,對夏言造成的威脅不言而喻。
郭勳得勢時,每日門庭若市,巴結之人難計其數。而今失勢入獄,除了本就與他對立之人,倒也鮮有落井下石者。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同樣不正常的還有入獄逾年而不定罪。這些光靠黃綰一人是不可能辦到的,更準確的說這些跟黃綰沒有半文錢的關係,能夠辦到這些的,普天之下就隻有一人。
朱厚熜並不想殺郭勳,更不想誅滅其族,原因有兩個:一、顧念舊情,朱明皇室與郭氏一族君臣之誼足有三甲子,功勳累累;二、朱厚熜登基初期,大位不穩,通過“大禮儀”之爭來鞏固自身權位,郭勳正是當時鼎力相助的幾位大臣之一,之後又累建了不少功勞,在朱厚熜的心目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麵對夏言的強硬,朱厚熜使出了老套但有效的拖字訣,一拖就是一年多。到了眼下這個時間點,朱厚熜最希望的還是夏言能夠讓步,這樣的勝利是最完滿的。如果還不讓步,他也不介意再拖上一年多,甚至是三年五年,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一種權利的製衡,而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的。
僅從權謀的角度來講,夏言在這個時候讓步無疑是正確的。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層麵,那堅持才是正確的,全在他如何抉擇。
那些混跡官場多年,又能說得上話的人,無一不是人精的人精。對朱厚熜和夏言關於郭勳案的心思個個心如明鏡,所以既不加害也不相幫,靜待結果或者說靜待合適的出手時機。
郭房顯然還遠沒達到人精的水準,所以當他聽說劉天直第三次遞交案情題本時,又驚慌失措了,火急火燎地找到黃綰,尋求幫助。苦等一天,終見黃綰迴來,連禮數都沒能顧及,迫切問道:“情況如何?”
黃綰道:“皇上還是沒有給郭兄定罪,把題本退還給了夏閣老,僅在文末批了一個‘四’字?”
“四?什麽意思?”
“皇上之意是讓夏閣老重新查證。”
“重新查證!這一次跟上一次足足間隔了半年之久,那下一次是什麽時候,半年還是一年?唉——!這種頭頂懸刀的日子我真是受夠了,還不如直接下令定罪,一了百了,省得再受這種整日提心吊膽的煎熬!”
“賢侄萬不可有這般想法!皇上有意寬恕郭兄,賢侄務必多些等待的耐心,隻要時機到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陽月朔日醜時,朱厚熜準時起床洗漱,沐浴更衣熏香。換上一身潔淨的杏黃道袍,上繡八卦,頭戴香葉冠,搖身一變儼然成了一名道學高人。
乾清宮東側,一座規模龐大的露天法壇麵東而設,上置香爐、青燈、朝簡、玉冊、木劍、令旗、黃紙、小米等數十物件,四周幢幡林立,迎風招展。以陶仲文為首的八十一名道士分立九宮,各持法器,莊嚴肅穆。另有宮娥數百名,手捧各色或奇形或名貴的器物,侍立八方。
時辰一到,陶仲文手中三清鈴一聲脆響,朱厚熜點燃三根檀香,三拜三叩,鼻吸口唿往複九次,跪於壇前。陶仲文舞動木劍,挑起一道通靈符,無火自焚,口中誦道:“拜請三清三境三位天尊,伏羲神農,軒轅黃帝,雷神大帝,盤古聖王,地母元君,橫山七郎,羅山九郎……五星二十八宿,諸神仙手持符咒法術,威靈顯著,千叫千應,萬叫萬靈,不叫自靈……”
三清鈴二次脆響,朱厚熜再次三拜三叩,觸地有聲,右手中指在地上劃一“十”字,左腿壓在“十”字上,右腿壓在左腿上,一絲不苟,席地而坐,雙眸緊閉,身形板正。
“點燈!”陶仲文一聲唿喝,八十名道士齊齊展開身形,口中或誦啟度文或念青詞:“燈盞神燈,一燈二燈三燈,並點七眼光,爬山過嶺點燈光……”
乒乓聲響,清脆而又突兀。宮娥趙秀梅摔倒在地,手中玉如意碎落一地,驚叫出聲,慌忙雙手捂嘴。雙眸帶著晶瑩淚花眼睜睜地看著其中一枚碎片兀自從朱厚熜腳邊滾過,所發出的一長串丁鈴聲猶如一把把利刃不斷地插入她的心髒。氣息一窒,雙眼翻白,直接嚇得昏死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