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案為契機,頒令廢除中書省及丞相等職位,將原機構職權分歸於六部。再效仿宋製,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諸大學士,輔助帝王處理政務。以此為雛形,曆明惠宗朱允炆短暫一朝後,至明成祖朱棣時期內閣製得以完備和建立。


    朱棣因近侍宦官需禦前勘合,便指派外廷官員為教諭,定期教這些宦官識文斷字。此法延續數十年後,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一朝時,衍變成了專門的宦官教學機構——內書堂。從而使得那些聰明的宦官們又多了一條通向權力的有利途徑。


    王朝一統,國本早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勳貴已然沒落,宗室又備受帝王猜忌,文官們陸續登台亮相,提整衣冠,執筆上朝。從朱元璋時代起,就對人才的發掘和選拔極為重視,成熟的科舉製度為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加上內閣製度的不斷完善,文官集團應運而生。


    王朝最高權力逐漸形成了三角體製,皇權之下並立文官、宦官兩大集團勢力,時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兩相較力,互有起伏,各領風騷,消耗的是國本,受苦的是百姓。


    朱厚熜,朱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一個聰慧過人、極擅權謀的君王,通過“大禮儀”之爭逐步鞏固皇權。以前人為鑒,大膽作出革新,扼製、消除各類弊病。政治上明英苛察,嚴以馭官,整頓朝綱,嚴禁宦官、外戚幹政,巧用權力製衡之道,嚴防一家獨大,將權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經濟上出台了一係列惠民的政令,其核心為寬以治民、重整賦役、減輕租銀、賑濟災荒、體恤民情,經濟體製也逐漸發生改變。文化上進一步良性發展科舉製度,倡行三途並用,激勵士氣,整頓學政,陽明心學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傳播,流派縱橫。


    政令合理,行之有效,卓有成果,天下翕然稱治,湧現出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文臣武將、思想大家、文壇巨擘。各種征兆表明,又將誕生一代明君,然後續發展卻遠未達到預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修道阻礙了朱厚熜成為一代明君。


    他癡迷於練道修玄,尊方士陶仲文為師,修習神仙方術。其法大致可分成四個部分:吸風飲露、齋醮科儀、服食丹藥、房中之術。


    為實現吸風飲露,特在禦花園中開辟一方沃土,栽蕉成片。命近侍宮娥於每日淩晨采集蕉葉上的露水,供其服食。若露水采集量不足或遇上雨水天,相關宮娥必遭嚴厲懲處,為此喪命者不在少數。


    按陶仲文指示,不定時舉辦齋醮科儀。所謂服食丹藥,並非簡單的入口下咽,有嚴格的時間限製,再配以一套複雜的儀式。房中之術,不言而喻。


    前三項都需大量宮娥參與其中,這些可憐的宮娥們,時常晝夜忙碌,甚至數日難歇。即便是在規定的輪休日,隻要是被傳喚差使,不管是累是病是傷還是每個月那幾天特殊的日子,都得咬牙堅持。除了苦累,整日還要提心吊膽,生怕稍有不慎,出了些許紕漏,引來殺身之禍,時有不堪其苦而自盡者。


    亥月晦日,天陰無日,微風斷續。


    紫禁城乾清宮,朱厚熜端坐於大殿寶座之上,手捧修道典籍,聚精會神的逐字逐句細細品讀,不時提筆做些記錄或閉目冥思一番。


    禦用監掌印太監黃錦落地無聲地來到大殿禦案前,小心叫道:“皇上、皇上。”朱厚熜思緒被打斷,略有不悅,淡淡問道:“何事?”黃錦低頭恭聲道:“啟稟皇上,陶仙人來了!”朱厚熜聞言起身,道:“快請老師進來!”


    黃錦領命而去,不多時便恭敬地引著一老一少兩名道士進殿。


    “皇上,陶仙人到了。”


    “老道陶仲文見過聖上。”隻見這名道士身著道袍,手持拂塵,年近古稀,須發烏黑,清曠超俗,頗具道骨仙風。見到高高在上的朱厚熜平和氣態不顯絲毫起伏,既不屈膝,也不躬身,僅略微點了點頭。


    “老師快快請坐!”反倒是朱厚熜顯得十分謙遜有禮,不用他吩咐,近侍宮人便熟練地端出木椅,奉上佳茗。


    道童手捧條形小木盒,行跪拜大禮,朗聲道:“小道郭弘經拜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仙童請起!”


    “謝皇上!”


    朱厚熜等陶仲文落座品茗後,才道:“老師可有些日子沒來啦,近日朕研讀經典有幾處不甚明了,還請老師費心講解!”


    “聖上請講。”麵對朱厚熜接連提出的幾個問題,陶仲文無不對答如流、頭頭是道,“聖上還有別的問題需要老道解答麽?”


    朱厚熜想了想,道:“此經典中關於‘還丹’有雲:‘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塵埃。鬼隱龍匿,若知所存,將欲製之,黃芽為根。’朕苦思多時,不得其法!”


    陶仲文道:“煉製‘還丹’所需有三:姹女、離女、炭火,缺一不可。煉製過程又有三變:六份姹女、一十五份離女、六份炭火,使其相互含受,這是一變;猛火錘煉,互為交融,而得黃丹,這是二變;黃丹配以九份姹女置於丹鼎之中,先文火再武火,文武交替,淬煉七日,曆經九轉三變,呈色為赤,還丹即成!此丹不凡,可助聖上陽神成就!”稍作停頓,以供朱厚熜眉飛色舞,嘖嘖稱奇。再從道童手中接過木盒,內有三隻色澤溫潤的白玉瓶,交到黃錦手中,道:“這是老道為聖上煉製的還丹三枚,特此呈上。”


    朱厚熜大喜,欲一睹丹丸真容,瓶口卻被臘封,頗為失望。


    陶仲文道:“為防還丹藥力流失,成丹即裝瓶密封,待到服用時方可拆封。”


    朱厚熜道:“請問老師,這還丹朕何時能服用?朕又該作何準備?”


    “陽月朔日寅時。”陶仲文取出一張黃紙,交給黃錦,“相關事宜盡載於其上,時間有些緊迫,有勞黃公公了。”


    “陶仙人言重了。”黃錦恭敬接過,征得朱厚熜同意後,當即著手落實。


    稍作閑聊,陶仲文請離,朱厚熜親送至大殿門口。


    “啟稟皇上,內閣首輔夏閣老求見。”朱厚熜正於桌案前帶著幾分癡迷細細端詳內盛還丹的白玉瓶,展開美好幻想,得聞近侍通稟,麵色一變,好似換了個人,威嚴、深邃、古井無波等並存,道:“傳。”


    “奉聖諭,傳內閣首輔夏言覲見。”層層遞出,遙傳百丈。


    少頃,一年近花甲的老者至大殿門口,雙目炯炯,一臉正氣,身著緋袍,胸繡仙鶴,頭戴烏紗帽,帽後兩翅窄且長,不住顫動,恭行大禮,道:“老臣夏言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夏卿請起。”


    “謝皇上。”夏言恭敬起身,雙手遞上一道奏本,內夾青藤紙,道:“皇上,這是您先前命老臣書寫的青詞,現已完成,特來呈送,請皇上過目。”


    朱厚熜從近侍手中接過奏本,認真翻閱,點頭讚道:“很好,形式工整,用詞華麗,夏卿不愧為當世青詞第一人。”


    夏言躬身作揖,道:“皇上謬讚,老臣愧不敢當!”


    朱厚熜收起奏本,用飽含深意的眼神靜靜地看著眼前這位老人。


    夏言餘光偷視,心念轉動,順勢問道:“皇上可還有其他吩咐?”


    “昨天朕收到了由給事中劉天直呈報的關於翊國公郭勳案第三次查證結果的題本。”朱厚熜有意在“翊國公”三字上加重了語氣,“夏卿可清楚題本上的內容?”


    “迴皇上的話,老臣清楚。”


    朱厚熜將題本交到近侍手中,再轉到夏言手上。


    翻開一看,文末醒木的朱紅批語僅一字——四,夏言即明其中深意,一而再,再而三,三後便是四,前後呈報題本正好共計三次。稍作沉吟,伏地叩首,道:“請恕老臣愚鈍,不明皇上聖意。”


    朱厚熜心如明鏡,關於郭勳案,他明白夏言的心思,同樣夏言也明白他的心思,各有顧慮,誰也沒明著說。俯視伏地老者良久,道:“夏卿,此案由你主理,原本朕是再放心不過了,結果……”留白是最好的表述,捧起茶杯,輕呡香茗,道:“夏卿請起。”


    夏言會意,叩首起身,道:“多謝皇上,老臣告退。”


    朱厚熜靜睨身影離去,輕輕放下茶杯,道:“傳嚴嵩、徐階。”


    是日亥時,夜幕深沉。


    氣派的翊國公府燈火通明,這是郭勳的宅邸,但此時他並不在府內,因為他在錦衣衛的詔獄中,並且已經待了一年多了。


    一提到錦衣衛詔獄,很多人都會眉頭打結,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就會冒出一串帶著貶義色彩的詞匯。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郭勳是個好人,他是被冤枉的。


    郭勳何許人也?朱明王朝開國功勳武定侯郭英六世孫,名副其實的勳貴之後。他為何會入詔獄?以夏言為首的數十位官員聯名上疏彈劾,列舉其貪縱不法罪行一十五條,敘述詳盡,證據確鑿,論罪當誅。然入獄經年,遲遲未予定罪,為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陳並收藏皆付笑談中之逝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