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斷北眼看著苦心經營多年的基業正被一點點吞噬,一張張熟悉的麵孔相繼湮滅,百味陳雜,難以言表。在黃崗梁上混戰之際尚且不見韃靼各部族的援軍,事到如今,他已經完全不指望他們會在這個時候施以援手。
金心、木僧渾身浴血,悍不畏死,攔下林複等人,高聲喊道:“教主先走,我等斷後!”
勝敗兵家事不欺,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楊斷北是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隻身突圍,他完全有能力辦到,可真若這麽做了,他就不叫楊斷北了。越是到了絕境,傲氣越發彰顯,在那一身錚錚傲骨麵前,伴隨著死亡而來的那點威懾力實在是微不足道。隻見他一聲爆喝,萬人黯淡,雙掌翻騰,以一己之力連退林複、羅雲、留德群、留青群、當陽、靈風子等幾大高手,生生救下了命懸一線的金、木二人,臂膀和大腿上也不可避免地被留德群和當陽的刀劍剌出兩道又深又長的血口。
二十三年前,楊斷北帶著無為教殘部乍到蒙東時,遵循簷下低頭的古理,頻頻示好韃靼各大部族,夾縫求生,實則打心眼裏看不起這些人。隨著實力日複,心高氣傲的本性逐漸暴露,以至連他手底下的部分人也變得目中無人、頤指氣使。相互間矛盾衝突頻發,經多方調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沒個幾把刷子的人精是成不了一個部族的首領的,逢場作戲、心口不一、看風使舵等等,都是必備的基本功。麵對風頭正盛的楊斷北,各部族首腦們一個個裝出一派若無其事的模樣,隻為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怨氣經過多年累積,終於到了瀕臨爆發的邊緣,墨煙海出現了,僅憑一條肉舌,博得了各部族的好感和信任。
在各部族首腦眼中,用一個小算盤打得叮當響,且桀驁不馴、自以為是的楊斷北,換一個同樣有自己算盤,但諳熟進退、懂得方寸的墨煙海,怎麽算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一個個翹首以盼,就等著楊斷北入套出糗。楊斷北也不負眾望,奮勇向前,生生折了八九成實力,實打實地做了迴吃黃蓮的啞巴。
阿勒坦,蒙元黃金家族嫡係後裔,韃靼六大部族之一土默特部的實際掌權者,一個有著獨到見識、非凡智慧的領導者。在他看來:楊斷北長短分明,但仍不失為一個可用之人,關鍵在於怎麽用;墨煙海人如其名,心思深沉,浩如煙海,是一個用人而非可用之人;兩相比較,還是楊斷北更實惠。所以,他親率六千精騎,向身處絕境的楊斷北伸出了援手。
鏖戰兩天一夜的中原群豪看似猛如虎,實則外強中幹,不過是強弩之末罷了,憑著剿滅無為教的心念和一口硬氣在做最後的支撐,實在無力正麵抗衡兵強馬壯的六千鐵騎,一觸即潰。
阿勒坦對時機的把握不可謂不精準,不費吹灰之力就賣了楊斷北一個天大的人情。
日落西山,夕陽如血,四麵蒙歌:
我祭了遠處飄飄的大纛,
我擂響黑犛牛皮幔的戰鼓,
我騎上黑色的快馬,
我穿上鐵硬的鎧甲,
我拿起鋼做的長槍,
我扣好山桃皮裹的利箭,
與合阿惕——篾兒乞惕,
上馬前去廝殺!
我祭了遠處飄飄的英頭,
我敲響犍牛皮幔的戰鼓,
我騎上黑脊的快馬,
我穿上皮繩係成的鎧甲,
我拿起有柄的環刀,
我扣好帶箭扣兒的利箭,
和兀都亦惕——篾兒乞惕,
拚死前去廝殺!
戰鼓雷動,馬蹄隆隆,塵土飛揚,六大部族全線出動。
“退守密林……”林複連連揚聲高唿,並示意古長青帶人搶占高地。他的反應已經足夠快了,但還是有一大片人命喪韃靼鐵蹄之下,剩餘殘部躲進了密林,得以暫時保全。
韃靼六部是馬背上的民族,長在騎射,叢林戰非其所擅。同時也明白中原群豪雖然集疲累創傷於一身,但也沒到完全喪失戰力的地步。於是一方麵不斷派兵襲擾,迫使中原群豪疲於防備,不得喘歇;另一方麵重兵嚴防,切斷水源,從身心上進行雙重打壓,希圖以最小的代價活活困死中原群豪。
挨到午夜,很多人不受其擾,隻覺憋屈,滿腹邪火,強行突圍,等待他們的是一陣狂暴的箭雨,狼狽地退了迴來。
整整三日,中原群豪進行了多次試探性的突圍,有些是林複組織的,有些是他人安排的,前者的傷亡較輕,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林複的威信正在消失。而多次試探的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僅確認了擺在他們周圍的是一個鐵桶陣。
身心俱疲的林複背靠雲杉,獨坐一邊,看似平淡鎮定,實則愁腸百結。古長青白衣變血衣,長發散亂,無半分出塵氣態可言,一柄做工材質皆是上等的折扇,幾乎隻剩下了骨架。
“喝口水吧。”古長青遞上一隻所剩無幾的水囊,見林複搖頭不接,輕輕一歎,將水囊換成了紙箋。
“這是什麽?”
“你看了就知道了。”
林複打開紙箋,上麵隻簡單地寫了幾個數字:三萬一千六百、一萬九千八百、七千七百、兩萬兩千四百、五萬八千七百。第一個數字是七老圖山、燈籠河草原遭遇火攻的死亡人數,第二個數字是黃崗梁中與無為教正麵交鋒的死亡人數,第三個數字是追擊戰中的死亡人數,第四個數字是受襲戰中的死亡人數,第五個數字是截止此刻三日內的死亡人數。一連三日的突圍戰死亡數量遠沒這麽大,大部分是因為缺糧少藥,致使原本尚有活命希望的重傷之人一命嗚唿,輕傷也拖成了重傷。
每一個簡單的數字背後都有一片血海、一座屍山,整整十四萬生靈,就這麽湮滅了,甚至還不如林複腳底下的草芥。
古長青盡可能保持平靜,道:“局勢混亂,時間倉促,統計無法做到詳盡,但也相差無幾;七老圖、燈籠河二地受火攻致重傷的六萬三千三百多位兄弟,被護送迴去了,也得到及時的救治,大部分人都保住了性命;戰死的兄弟隻有大約六成的人得到了就地掩埋;剩下的兄弟都在這裏了,還有不到四萬人,其中又接近半數的人身負重傷。”
林複沉默無言,紙箋化作了齏粉。
古長青悵然長歎,道:“值得嗎?”
林複依然沉默,此行二十四萬熱血豪傑,其中一部分是自發而來,另一部分是受他暗中用計而來。當他決定打著救人伐賊的旗號率眾入蒙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最壞的局麵。但想象和現實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真當親眼目睹了那一腔腔炙熱鮮血輕賤如白水的肆意揮灑,那一張張勇毅麵孔廉價過草芥的歸寂塵土,又有誰能真的做到不眨眼、不皺眉、不心顫、不深思?
林複的思緒迴到了二十三年前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就是這個午後,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軌跡,提前結束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從盡一個楚氏子孫的本分,竭盡所能救治父親、發揚莊門,到為了報仇克服傷痛、勤練武功,到為了報仇創建西河莊,再到為了報仇成為武林盟主。這一步步走來,他自認為自己夠努力,夠用心,也夠清楚要的是什麽。
直到現在,他忽然發現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為了報仇?用手中的權力拿二十四萬人的性命隻為見仇家一麵,除非是智商有缺陷,不然誰也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報仇的。為了權力?他已經是高高在上的武林至尊了,世上當然還有比武林至尊更有權力的位置,比如說天下至尊。但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相較於坐擁滔天權勢,受萬人簇擁,整日提心吊膽的生活在永無止境的勾心鬥角中,他寧可隱居世外,過著不問世事的悠閑日子。為了武功?為了金錢?為了女人?為了天地大道?都不是,那到底是為了什麽?
在時隔多年後乍聞墨煙海音訊,他很激動,也很憤怒,現在想來,當時的憤怒並不是源自於仇恨,是沒來由的,純粹是因為憤怒而憤怒。好似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提線木偶,人提哪根線,就動哪部分。
生死存亡,作為首領的林複不合時宜地產生了自我懷疑,出現了本不該在他這個年歲出現的茫然,這是很危險的。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混亂、無措,恰恰相反,他的靈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清明過,他的心緒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平和過。他自己也無法解釋這一切,隱約感覺到冥冥之中有一隻擁有無上力量的無形大手正在推著他一刻不停地前行。
金心、木僧渾身浴血,悍不畏死,攔下林複等人,高聲喊道:“教主先走,我等斷後!”
勝敗兵家事不欺,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楊斷北是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隻身突圍,他完全有能力辦到,可真若這麽做了,他就不叫楊斷北了。越是到了絕境,傲氣越發彰顯,在那一身錚錚傲骨麵前,伴隨著死亡而來的那點威懾力實在是微不足道。隻見他一聲爆喝,萬人黯淡,雙掌翻騰,以一己之力連退林複、羅雲、留德群、留青群、當陽、靈風子等幾大高手,生生救下了命懸一線的金、木二人,臂膀和大腿上也不可避免地被留德群和當陽的刀劍剌出兩道又深又長的血口。
二十三年前,楊斷北帶著無為教殘部乍到蒙東時,遵循簷下低頭的古理,頻頻示好韃靼各大部族,夾縫求生,實則打心眼裏看不起這些人。隨著實力日複,心高氣傲的本性逐漸暴露,以至連他手底下的部分人也變得目中無人、頤指氣使。相互間矛盾衝突頻發,經多方調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沒個幾把刷子的人精是成不了一個部族的首領的,逢場作戲、心口不一、看風使舵等等,都是必備的基本功。麵對風頭正盛的楊斷北,各部族首腦們一個個裝出一派若無其事的模樣,隻為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怨氣經過多年累積,終於到了瀕臨爆發的邊緣,墨煙海出現了,僅憑一條肉舌,博得了各部族的好感和信任。
在各部族首腦眼中,用一個小算盤打得叮當響,且桀驁不馴、自以為是的楊斷北,換一個同樣有自己算盤,但諳熟進退、懂得方寸的墨煙海,怎麽算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一個個翹首以盼,就等著楊斷北入套出糗。楊斷北也不負眾望,奮勇向前,生生折了八九成實力,實打實地做了迴吃黃蓮的啞巴。
阿勒坦,蒙元黃金家族嫡係後裔,韃靼六大部族之一土默特部的實際掌權者,一個有著獨到見識、非凡智慧的領導者。在他看來:楊斷北長短分明,但仍不失為一個可用之人,關鍵在於怎麽用;墨煙海人如其名,心思深沉,浩如煙海,是一個用人而非可用之人;兩相比較,還是楊斷北更實惠。所以,他親率六千精騎,向身處絕境的楊斷北伸出了援手。
鏖戰兩天一夜的中原群豪看似猛如虎,實則外強中幹,不過是強弩之末罷了,憑著剿滅無為教的心念和一口硬氣在做最後的支撐,實在無力正麵抗衡兵強馬壯的六千鐵騎,一觸即潰。
阿勒坦對時機的把握不可謂不精準,不費吹灰之力就賣了楊斷北一個天大的人情。
日落西山,夕陽如血,四麵蒙歌:
我祭了遠處飄飄的大纛,
我擂響黑犛牛皮幔的戰鼓,
我騎上黑色的快馬,
我穿上鐵硬的鎧甲,
我拿起鋼做的長槍,
我扣好山桃皮裹的利箭,
與合阿惕——篾兒乞惕,
上馬前去廝殺!
我祭了遠處飄飄的英頭,
我敲響犍牛皮幔的戰鼓,
我騎上黑脊的快馬,
我穿上皮繩係成的鎧甲,
我拿起有柄的環刀,
我扣好帶箭扣兒的利箭,
和兀都亦惕——篾兒乞惕,
拚死前去廝殺!
戰鼓雷動,馬蹄隆隆,塵土飛揚,六大部族全線出動。
“退守密林……”林複連連揚聲高唿,並示意古長青帶人搶占高地。他的反應已經足夠快了,但還是有一大片人命喪韃靼鐵蹄之下,剩餘殘部躲進了密林,得以暫時保全。
韃靼六部是馬背上的民族,長在騎射,叢林戰非其所擅。同時也明白中原群豪雖然集疲累創傷於一身,但也沒到完全喪失戰力的地步。於是一方麵不斷派兵襲擾,迫使中原群豪疲於防備,不得喘歇;另一方麵重兵嚴防,切斷水源,從身心上進行雙重打壓,希圖以最小的代價活活困死中原群豪。
挨到午夜,很多人不受其擾,隻覺憋屈,滿腹邪火,強行突圍,等待他們的是一陣狂暴的箭雨,狼狽地退了迴來。
整整三日,中原群豪進行了多次試探性的突圍,有些是林複組織的,有些是他人安排的,前者的傷亡較輕,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林複的威信正在消失。而多次試探的結果,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僅確認了擺在他們周圍的是一個鐵桶陣。
身心俱疲的林複背靠雲杉,獨坐一邊,看似平淡鎮定,實則愁腸百結。古長青白衣變血衣,長發散亂,無半分出塵氣態可言,一柄做工材質皆是上等的折扇,幾乎隻剩下了骨架。
“喝口水吧。”古長青遞上一隻所剩無幾的水囊,見林複搖頭不接,輕輕一歎,將水囊換成了紙箋。
“這是什麽?”
“你看了就知道了。”
林複打開紙箋,上麵隻簡單地寫了幾個數字:三萬一千六百、一萬九千八百、七千七百、兩萬兩千四百、五萬八千七百。第一個數字是七老圖山、燈籠河草原遭遇火攻的死亡人數,第二個數字是黃崗梁中與無為教正麵交鋒的死亡人數,第三個數字是追擊戰中的死亡人數,第四個數字是受襲戰中的死亡人數,第五個數字是截止此刻三日內的死亡人數。一連三日的突圍戰死亡數量遠沒這麽大,大部分是因為缺糧少藥,致使原本尚有活命希望的重傷之人一命嗚唿,輕傷也拖成了重傷。
每一個簡單的數字背後都有一片血海、一座屍山,整整十四萬生靈,就這麽湮滅了,甚至還不如林複腳底下的草芥。
古長青盡可能保持平靜,道:“局勢混亂,時間倉促,統計無法做到詳盡,但也相差無幾;七老圖、燈籠河二地受火攻致重傷的六萬三千三百多位兄弟,被護送迴去了,也得到及時的救治,大部分人都保住了性命;戰死的兄弟隻有大約六成的人得到了就地掩埋;剩下的兄弟都在這裏了,還有不到四萬人,其中又接近半數的人身負重傷。”
林複沉默無言,紙箋化作了齏粉。
古長青悵然長歎,道:“值得嗎?”
林複依然沉默,此行二十四萬熱血豪傑,其中一部分是自發而來,另一部分是受他暗中用計而來。當他決定打著救人伐賊的旗號率眾入蒙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最壞的局麵。但想象和現實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真當親眼目睹了那一腔腔炙熱鮮血輕賤如白水的肆意揮灑,那一張張勇毅麵孔廉價過草芥的歸寂塵土,又有誰能真的做到不眨眼、不皺眉、不心顫、不深思?
林複的思緒迴到了二十三年前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就是這個午後,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軌跡,提前結束了他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從盡一個楚氏子孫的本分,竭盡所能救治父親、發揚莊門,到為了報仇克服傷痛、勤練武功,到為了報仇創建西河莊,再到為了報仇成為武林盟主。這一步步走來,他自認為自己夠努力,夠用心,也夠清楚要的是什麽。
直到現在,他忽然發現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為了報仇?用手中的權力拿二十四萬人的性命隻為見仇家一麵,除非是智商有缺陷,不然誰也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報仇的。為了權力?他已經是高高在上的武林至尊了,世上當然還有比武林至尊更有權力的位置,比如說天下至尊。但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相較於坐擁滔天權勢,受萬人簇擁,整日提心吊膽的生活在永無止境的勾心鬥角中,他寧可隱居世外,過著不問世事的悠閑日子。為了武功?為了金錢?為了女人?為了天地大道?都不是,那到底是為了什麽?
在時隔多年後乍聞墨煙海音訊,他很激動,也很憤怒,現在想來,當時的憤怒並不是源自於仇恨,是沒來由的,純粹是因為憤怒而憤怒。好似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提線木偶,人提哪根線,就動哪部分。
生死存亡,作為首領的林複不合時宜地產生了自我懷疑,出現了本不該在他這個年歲出現的茫然,這是很危險的。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混亂、無措,恰恰相反,他的靈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清明過,他的心緒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平和過。他自己也無法解釋這一切,隱約感覺到冥冥之中有一隻擁有無上力量的無形大手正在推著他一刻不停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