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豐收大功一件,又有杜相在京中大肆宣揚造聲勢,既誇了楚昭昀年少有為,又感念了皇恩浩蕩,上上下下都安撫得明明白白,楚昭昀主持完秋收可謂是載譽而歸,皇帝論功行賞完,直接給他封了個親王。
按理說應是逾矩了,可杜相和國師竟什麽都沒說,朝野上下誰還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先前遞給東宮的拜帖又向王府蜂擁而至,楚昭昀一時間風頭無兩。
“陛下到底還是疼愛禦王,本宮的瑾兒從詔獄出來都快瘦脫了相,陛下可倒好,瞧都不來瞧一眼。”杜夫人一麵染著指甲,一麵難免陰陽怪氣地說道。
杜相同三皇子的合作是知會過她的,左右五皇子已經被皇帝舍棄了,不如就扶持三皇子,左右也是個無權無勢的,等到時候杜家大權在握了,再把五皇子推上去就是了,何必爭這一時痛快?
這個道理杜夫人也懂,故而也沒同兄長鬧,隻是提起來時難免酸幾句。
“老夫已然完成殿下的要求,不知殿下何時兌現承諾?”暮秋的風卷著最後一片落葉歸去,杜相與楚昭昀聯手在朝堂上攪弄的第一次風雲也漸漸進行到中場。
“過幾日就能收到消息了,請杜相靜候佳音。”昔日的三皇子,如今的禦王胸有成竹地一笑道。
……
“大哥,過幾日便是父皇四十大壽了,你可準備好了壽禮?”楚昭昀這幾日正風光無限,少不得跑楚昭黎麵前幾番嘚瑟,後者雖無語,卻也由著他去,故而有了今日的對話。
“父皇壽辰,自然早早準備好了,賀禮,怎的,三弟還未準備?”楚昭黎象征性地迴了他一句。
“大哥也知道的,先前本王去江州,賀禮之事自然是叫下麵人準備的,哪成想準備了個燙手的玩意兒,本王是獻也不是,不獻也不是。”楚昭昀歎了口氣,故作苦惱道。
楚昭黎一聽就曉得他是有求於自己。雖說楚昭昀這兩年像是長歪了一樣,幾次三番針對於他,可到底是舊時真心實意照顧過的弟弟,楚昭黎念舊情,也心軟,到底還是問了一句:“什麽東西這麽棘手?叫你頭疼成這樣。”
“揚鼎。”楚昭昀望著太子,幽幽地吐出了兩個字。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嚐亨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揚鼎為九鼎之一,這東西自古就是最高權力的象征,的確是不能留在手裏,可是交出去,少不得也要被皇帝猜忌,還真是個燙手的山芋。
“手下人不會辦事兒,找了隻揚鼎來,這東西也隻能獻給父皇,隻是我如今才剛封親王,就獻出一隻揚鼎,父皇難免會疑心我有不臣之心,左右實在沒法了,這才來拜托大哥。”楚昭昀話說得懇切。
楚昭黎放下手裏的空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自己這個弟弟,片刻後才道:“三弟想借孤的名義獻這隻鼎,是麽?”
“大哥是儲君,向父皇獻上揚鼎,也不算僭越。”楚昭昀說完,故作可憐地看著對麵的太子,“好大哥,算弟弟求你了,否則我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楚昭黎在那雙眼睛裏再看不到舊時的東西,他低頭擺弄著衣袖,卻是似往常一般溫潤一笑道:“你呀,慣會在孤這賣乖,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楚昭黎應下了三皇子的請求,後者意滿離去,不多時,一個黑布罩著的籠子悄悄抬進了楚昭黎在宮外的私宅。
“走吧,棉棉,難得今日未下雪,去瞧瞧三弟那揚鼎。”楚昭黎往身上披好大氅,整個人包裹得厚厚實實的,從狐絨的袖子裏朝路舟雪伸出手,“快來。”
“你當真要替他送這揚鼎?”二人一道上了馬車,等到四下無人了,路舟雪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他自己都知道那東西送不送給皇帝都討不了好,明擺著是給你下套了,你竟還應他。”
“棉棉,你且安心,三弟想算計我,我又不是傻瓜,任由他算計。”楚昭黎好笑地歪到路舟雪身上,眼眸亮晶晶地仰望著他的臉。
“那你還——”路舟雪話說到一半又沉默下來,摸摸楚昭黎的頭發,輕歎,“你啊。”
“看看罷了,能有什麽事。”楚昭黎輕笑。
楚昭黎這個太子做得清貧,宅子買得也偏僻,已經是在京郊了,後門打開就是一片深山老林,平日也沒有人來,倒是難得清淨。
二人一進門,果真在前院中央看到了一個籠子,籠子上頭也未蓋布,一隻生了銅鏽的青銅鼎靜默在那裏,仿佛經受了無數風雨洗禮。
“還真是青銅鼎。”楚昭黎一挑眉,“看樣子三弟的手下人雖不察帝王心思,事兒倒是花了心思做的。”
“瞧也瞧了,如今如何處置呢?”路舟雪問,“什麽下人不會辦事兒,楚昭昀分明就是要坑害你。”
“棉棉,三弟的計策也並不高明不是麽?”楚昭黎輕輕打了個嗬欠,“他想用揚鼎設計我,可這東西難道不是暴雨過後,從江州泥地裏露出來的麽?”
“小黎兒這主意妙。”路舟雪聽懂了楚昭黎的言外之意,忍不住笑起來,“你倒是精,顯得我的擔心多餘了。”
“左右父皇的壽宴還有大半個月,迴頭便差人把這鼎送去江州,再叫人傳些流言,就說‘禦王殿下安邦濟世,福澤江州,故九鼎現世,以昭天命’。”楚昭黎朝路舟雪俏皮地眨了眨眼睛,像隻狡猾的小狐狸。
“這麽一來,皇帝和楚昭昀怕都要睡不好覺了。”路舟雪幸災樂禍之餘,又怕楚昭黎手下的人不靠譜辦砸了事,便道,“事關重大,我替你去送吧。”
“一個鼎罷了,哪裏用得著棉棉親自出馬。”楚昭黎搖頭道,從弋陽到江州來迴怎麽也要十幾日,“京城到江州路途遙遠,風餐露宿的太過辛苦,棉棉何必去受這罪。”
“我不放心你的手下。”路舟雪直言不諱道,“你我都清楚一旦皇帝認定你有不臣之心會是什麽後果,就是如此,我才要親自去保證萬無一失,否則我放心不下的,小黎兒。”
楚昭黎到底沒拗過路舟雪,悶悶不樂地送了路舟雪去江州:“棉棉,早些迴來,我會思念你的。”
“也就十幾日光景,哪裏就至於思念了。”路舟雪哭笑不得地走了。
彼時謝漾照常來東宮找楚昭黎喝茶下棋,實在見不得路舟雪離開後,他這副唉聲歎氣、半死不活的樣子,幹脆扯著人道:“走,隨我打獵去,前幾日我尋到一處山林,有人說有白鹿。”
“謝小將軍自去就是,孤這身子骨可經不住在馬背上顛。”楚昭黎笑了笑,婉言推拒了。
“少來這套,旁人不曉得,難道我還不曉得麽?”謝漾卻是反手勾住楚昭黎的脖子,完全沒把他當太子對待,隻當是一個要好的兄弟,“我父親說了,這幾年你可都有悄悄溜出宮跟他學騎射。功夫藏了那麽久,不拿出來驗驗好壞?”
若非萬不得已,誰願意賣蠢藏拙呢?謝漾的話無疑叫楚昭黎心動了,見他有所動搖,前者繼續道:“再者,陛下壽辰近在咫尺了,你難道不想打到那隻白鹿送給他做壽禮麽?”
父皇一生執著於收迴皇權,若是能得到一隻象征權力的白鹿,應當會高興的吧?楚昭黎覺得自己的思緒似乎混沌了,如此想著,不自覺就應下了謝漾的話:“好。”
欽天監。
香爐裏燃燒的焚香上落下來一段餘燼,神龕下跪著的祭司隨手將一個描寫了繁複梵文的巫蠱人偶丟盡火爐,人偶掉下去時翻了個身,隱約從燃燒的火焰裏露出三個鐵劃銀鉤的字:楚昭黎。
做完這些,蕭翎起身掐斷焚香,隨手丟迴香爐裏,光陰暗淡之處忽然落下來一個黑影,低低地喚了一聲:“大人。”
“這個人,在陛下壽宴前,設法將他扣在江州。”蕭翎將一張寫著箴言的畫像丟給那黑影,“還有揚鼎,既已歸江州,便幹脆沉江,莫使其再見天日。”
……
因著是四十大壽,又因為前頭秋收收上來的糧食富餘,因而皇帝的壽宴很是大辦了一場。楚昭黎沒等到路舟雪迴來,便隻帶了一個內侍,安安靜靜地找到位子坐下。
沒一會兒,儀官開始唱名,隨著名單漸漸念下去,無數昂貴的珍玩器皿被盛了上來,不知多少都是千金難買的珍寶,仿佛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攀比,家世門第的高下在這一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禦王,呈東海蚌珠一對。”
兩枚碩大如人首,泛著瑩潤光澤的珍珠被端在托盤裏盛了上來,在座滿堂無不讚歎稱道,蚌珠算不得價值連城,可像這兩枚一般珠圓玉潤的卻是少見。
“禦王殿下出手當真不同凡響,這樣的賀禮,倒是顯得臣等恭賀之物黯然失色了不少。”有心結交楚昭昀的大臣已然開口奉承。
楚昭昀倒也沒在皇帝的壽宴上得意忘形,推脫著說了幾句:“過譽,過譽了。”
看著倒也是一片和諧,隻是不乏有好事者有意挑撥禦王同太子的機鋒,竟是不怕死地開口道:“禦王殿下出手如此闊綽,也不知太子殿下的可是要更好些。”
按理說應是逾矩了,可杜相和國師竟什麽都沒說,朝野上下誰還不明白皇帝的心思,先前遞給東宮的拜帖又向王府蜂擁而至,楚昭昀一時間風頭無兩。
“陛下到底還是疼愛禦王,本宮的瑾兒從詔獄出來都快瘦脫了相,陛下可倒好,瞧都不來瞧一眼。”杜夫人一麵染著指甲,一麵難免陰陽怪氣地說道。
杜相同三皇子的合作是知會過她的,左右五皇子已經被皇帝舍棄了,不如就扶持三皇子,左右也是個無權無勢的,等到時候杜家大權在握了,再把五皇子推上去就是了,何必爭這一時痛快?
這個道理杜夫人也懂,故而也沒同兄長鬧,隻是提起來時難免酸幾句。
“老夫已然完成殿下的要求,不知殿下何時兌現承諾?”暮秋的風卷著最後一片落葉歸去,杜相與楚昭昀聯手在朝堂上攪弄的第一次風雲也漸漸進行到中場。
“過幾日就能收到消息了,請杜相靜候佳音。”昔日的三皇子,如今的禦王胸有成竹地一笑道。
……
“大哥,過幾日便是父皇四十大壽了,你可準備好了壽禮?”楚昭昀這幾日正風光無限,少不得跑楚昭黎麵前幾番嘚瑟,後者雖無語,卻也由著他去,故而有了今日的對話。
“父皇壽辰,自然早早準備好了,賀禮,怎的,三弟還未準備?”楚昭黎象征性地迴了他一句。
“大哥也知道的,先前本王去江州,賀禮之事自然是叫下麵人準備的,哪成想準備了個燙手的玩意兒,本王是獻也不是,不獻也不是。”楚昭昀歎了口氣,故作苦惱道。
楚昭黎一聽就曉得他是有求於自己。雖說楚昭昀這兩年像是長歪了一樣,幾次三番針對於他,可到底是舊時真心實意照顧過的弟弟,楚昭黎念舊情,也心軟,到底還是問了一句:“什麽東西這麽棘手?叫你頭疼成這樣。”
“揚鼎。”楚昭昀望著太子,幽幽地吐出了兩個字。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嚐亨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揚鼎為九鼎之一,這東西自古就是最高權力的象征,的確是不能留在手裏,可是交出去,少不得也要被皇帝猜忌,還真是個燙手的山芋。
“手下人不會辦事兒,找了隻揚鼎來,這東西也隻能獻給父皇,隻是我如今才剛封親王,就獻出一隻揚鼎,父皇難免會疑心我有不臣之心,左右實在沒法了,這才來拜托大哥。”楚昭昀話說得懇切。
楚昭黎放下手裏的空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自己這個弟弟,片刻後才道:“三弟想借孤的名義獻這隻鼎,是麽?”
“大哥是儲君,向父皇獻上揚鼎,也不算僭越。”楚昭昀說完,故作可憐地看著對麵的太子,“好大哥,算弟弟求你了,否則我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楚昭黎在那雙眼睛裏再看不到舊時的東西,他低頭擺弄著衣袖,卻是似往常一般溫潤一笑道:“你呀,慣會在孤這賣乖,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楚昭黎應下了三皇子的請求,後者意滿離去,不多時,一個黑布罩著的籠子悄悄抬進了楚昭黎在宮外的私宅。
“走吧,棉棉,難得今日未下雪,去瞧瞧三弟那揚鼎。”楚昭黎往身上披好大氅,整個人包裹得厚厚實實的,從狐絨的袖子裏朝路舟雪伸出手,“快來。”
“你當真要替他送這揚鼎?”二人一道上了馬車,等到四下無人了,路舟雪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他自己都知道那東西送不送給皇帝都討不了好,明擺著是給你下套了,你竟還應他。”
“棉棉,你且安心,三弟想算計我,我又不是傻瓜,任由他算計。”楚昭黎好笑地歪到路舟雪身上,眼眸亮晶晶地仰望著他的臉。
“那你還——”路舟雪話說到一半又沉默下來,摸摸楚昭黎的頭發,輕歎,“你啊。”
“看看罷了,能有什麽事。”楚昭黎輕笑。
楚昭黎這個太子做得清貧,宅子買得也偏僻,已經是在京郊了,後門打開就是一片深山老林,平日也沒有人來,倒是難得清淨。
二人一進門,果真在前院中央看到了一個籠子,籠子上頭也未蓋布,一隻生了銅鏽的青銅鼎靜默在那裏,仿佛經受了無數風雨洗禮。
“還真是青銅鼎。”楚昭黎一挑眉,“看樣子三弟的手下人雖不察帝王心思,事兒倒是花了心思做的。”
“瞧也瞧了,如今如何處置呢?”路舟雪問,“什麽下人不會辦事兒,楚昭昀分明就是要坑害你。”
“棉棉,三弟的計策也並不高明不是麽?”楚昭黎輕輕打了個嗬欠,“他想用揚鼎設計我,可這東西難道不是暴雨過後,從江州泥地裏露出來的麽?”
“小黎兒這主意妙。”路舟雪聽懂了楚昭黎的言外之意,忍不住笑起來,“你倒是精,顯得我的擔心多餘了。”
“左右父皇的壽宴還有大半個月,迴頭便差人把這鼎送去江州,再叫人傳些流言,就說‘禦王殿下安邦濟世,福澤江州,故九鼎現世,以昭天命’。”楚昭黎朝路舟雪俏皮地眨了眨眼睛,像隻狡猾的小狐狸。
“這麽一來,皇帝和楚昭昀怕都要睡不好覺了。”路舟雪幸災樂禍之餘,又怕楚昭黎手下的人不靠譜辦砸了事,便道,“事關重大,我替你去送吧。”
“一個鼎罷了,哪裏用得著棉棉親自出馬。”楚昭黎搖頭道,從弋陽到江州來迴怎麽也要十幾日,“京城到江州路途遙遠,風餐露宿的太過辛苦,棉棉何必去受這罪。”
“我不放心你的手下。”路舟雪直言不諱道,“你我都清楚一旦皇帝認定你有不臣之心會是什麽後果,就是如此,我才要親自去保證萬無一失,否則我放心不下的,小黎兒。”
楚昭黎到底沒拗過路舟雪,悶悶不樂地送了路舟雪去江州:“棉棉,早些迴來,我會思念你的。”
“也就十幾日光景,哪裏就至於思念了。”路舟雪哭笑不得地走了。
彼時謝漾照常來東宮找楚昭黎喝茶下棋,實在見不得路舟雪離開後,他這副唉聲歎氣、半死不活的樣子,幹脆扯著人道:“走,隨我打獵去,前幾日我尋到一處山林,有人說有白鹿。”
“謝小將軍自去就是,孤這身子骨可經不住在馬背上顛。”楚昭黎笑了笑,婉言推拒了。
“少來這套,旁人不曉得,難道我還不曉得麽?”謝漾卻是反手勾住楚昭黎的脖子,完全沒把他當太子對待,隻當是一個要好的兄弟,“我父親說了,這幾年你可都有悄悄溜出宮跟他學騎射。功夫藏了那麽久,不拿出來驗驗好壞?”
若非萬不得已,誰願意賣蠢藏拙呢?謝漾的話無疑叫楚昭黎心動了,見他有所動搖,前者繼續道:“再者,陛下壽辰近在咫尺了,你難道不想打到那隻白鹿送給他做壽禮麽?”
父皇一生執著於收迴皇權,若是能得到一隻象征權力的白鹿,應當會高興的吧?楚昭黎覺得自己的思緒似乎混沌了,如此想著,不自覺就應下了謝漾的話:“好。”
欽天監。
香爐裏燃燒的焚香上落下來一段餘燼,神龕下跪著的祭司隨手將一個描寫了繁複梵文的巫蠱人偶丟盡火爐,人偶掉下去時翻了個身,隱約從燃燒的火焰裏露出三個鐵劃銀鉤的字:楚昭黎。
做完這些,蕭翎起身掐斷焚香,隨手丟迴香爐裏,光陰暗淡之處忽然落下來一個黑影,低低地喚了一聲:“大人。”
“這個人,在陛下壽宴前,設法將他扣在江州。”蕭翎將一張寫著箴言的畫像丟給那黑影,“還有揚鼎,既已歸江州,便幹脆沉江,莫使其再見天日。”
……
因著是四十大壽,又因為前頭秋收收上來的糧食富餘,因而皇帝的壽宴很是大辦了一場。楚昭黎沒等到路舟雪迴來,便隻帶了一個內侍,安安靜靜地找到位子坐下。
沒一會兒,儀官開始唱名,隨著名單漸漸念下去,無數昂貴的珍玩器皿被盛了上來,不知多少都是千金難買的珍寶,仿佛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攀比,家世門第的高下在這一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禦王,呈東海蚌珠一對。”
兩枚碩大如人首,泛著瑩潤光澤的珍珠被端在托盤裏盛了上來,在座滿堂無不讚歎稱道,蚌珠算不得價值連城,可像這兩枚一般珠圓玉潤的卻是少見。
“禦王殿下出手當真不同凡響,這樣的賀禮,倒是顯得臣等恭賀之物黯然失色了不少。”有心結交楚昭昀的大臣已然開口奉承。
楚昭昀倒也沒在皇帝的壽宴上得意忘形,推脫著說了幾句:“過譽,過譽了。”
看著倒也是一片和諧,隻是不乏有好事者有意挑撥禦王同太子的機鋒,竟是不怕死地開口道:“禦王殿下出手如此闊綽,也不知太子殿下的可是要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