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快點,再快點,注意,抬腳要穩,落腳要準,對自己要狠……不行,肩膀再壓低點……對,身體前傾,要把重心放在前麵……”
閑雲觀後方,劉劍南督促的聲音時常響起,隻見他坐著太師椅,翹著二郎腿,喝著小酒小茶,那叫一個滋潤。相比起來,張玄清卻苦逼的多,穿著一身鉛衣鐵鞋,在不遠處一圈一圈的跑圈。
自從上一次交談後,第二天,張玄清就跟著劉劍南學習輕功身法。先是練“頂功”,就是選一平地,身子正直站立,兩手下垂,兩腿並攏,用腳前掌向上彈跳,跳時兩膝蓋不得彎曲,同時意念上引,意想頭頂向上頂勁,有一鶴衝天之勢。此乃練習踝關節的靈活度及力量。若想跑的像彈簧,必須這麽練。
頂功練完,便可練習用足尖跳躍式跑步法,先是在平地上練,平地上練完在木樁上練,故又名“跑樁”。
樁分馬樁、九宮樁、梅花樁。其中馬樁就是準備二三十根長二尺、直徑二寸左右的圓木,根據自己步伐大小一步一樁,一字直行排開,來迴在上麵跑;九宮樁是用與馬樁相同的樁木九根,按九宮方位埋好,練習時從一宮到九宮,又從九宮到一宮不斷循環於九根木樁之間,速度也是由慢而快。
練完馬樁與九宮樁後,再練梅花樁——即用樁木在土中釘成梅花五瓣的形狀,每五根樁為一組,多則六、七組,少則三、四組。不同於馬樁的直來直去,以及九宮樁從一而九從九而一的規定路線。梅花樁比前兩者靈活的多,需前後左右隨意奔躍,既鍛煉腳步的輕靈,又可練習躲閃騰挪,輕如狸貓,敏似猿猴之功。
在跑樁功夫練得純熟之後,腳下的穩勁和身體的靈活性已相當可觀,就可轉而練習跑磚。跑磚的功夫是由穩勁向浮勁過渡的階段,可分為三個階段:平鋪磚、側立磚、豎立磚,要求點磚即過,不可發聲響,一個比一個難。此法是鍛煉落腳的準、身法的輕和穩,待得純熟,輕功身法才算入門。
沒錯,就是入門級別!
要想練成真正的輕功、真正的飛簷走壁,在跑磚之後,還需練習鐵錫碑、跳坑、跳台、點豆、跳沙、跑牆、遊牆、拈功。
鐵錫碑就是如現在張玄清這般,穿鉛衣鐵鞋,一層一層重量往上加,待得重量適應之後,卸去鉛衣鐵鞋,立即身輕體健。
跳坑是挖個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後、再向左、再向右,分別練習純熟,能輕靈而上後漸漸加深坑的深度,直到達到超過頭頂一二尺左右。
跳台與跳坑有異曲同工之妙,搭一三尺高台,以跳上不發出聲響為好。
在跳坑、跳台完成後,方可練習點豆:即在起跳的地麵上鋪一層木板或石板,並在板上再鋪一層黃豆或豌豆,主要是練習逐漸減少腳下的借力,功成後,可借微小力量躍起。
接著是跳沙,即把豆換成沙,把起跳點換成落腳點,主要練習來迴跳躍之法。要求人在坑中跳起,僅用兩腳尖輕輕在沙上一點,稍微借力,即返身跳迴,沙上不許留下腳點的痕跡。
此法在輕身功夫中十分重要,如跳入一高牆之內,身子已飛過了牆,卻突然發現落下之處是水池或壕溝等,決不能下,此時就可運用這種功夫,迴跳出牆。或者飛身躍入,忽然踩上翻板,勢必下陷坑,為人所擒。有了這種功夫,腳下隻稍一借力,就可飛身而出,不致為人所算。
跳沙之後便是跑牆、遊牆,前者鍛煉僅憑兩腳尖的功夫,粘住牆麵,直升而上的能力;後者鍛煉能以背貼牆,用肘踵之力,在牆麵行功,形如壁虎遊於牆上的能力,故又名壁虎遊牆功。
最後,是“拈功”,專練以指借力,輔助騰躍之不足。練成此功,莫說尋常院落,就是皇宮大院也可走一遭,懸崖峭壁也能如履平地。
張玄清不止一次懷疑劉劍南是打家劫舍的飛賊,更甚至是采花賊,不然輕功怎麽這麽厲害?
其實說這麽多,他現在才剛剛帶著鐵錫碑豎立磚而已。
這還是他憑著清涼真氣對身體的修複力,日夜練習,甚至兩個時空倒換才能進步這麽快的。
當然,每日隻練輕功,難免有些單一。偶爾張玄清也向劉劍南學一學拳腳兵器,甚至把跟老道士學的形意拳、八卦掌、孫氏太極也打給他看過。
不出所料,劉劍南的看法與孫思邈相同,張玄清這三樣武功之學了形,沒學到神,少了其中的用勁之法,但招式還是十分精妙的。
時光匆匆,轉眼間便到了年底。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大年三十,中午,張玄清、袁天罡、李淳風、劉劍南、吳氏夫婦、甚至連袁天罡那位龔師叔都來了,一幫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
吳氏夫婦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參軍戰死,二兒子正在軍中,任陪戎副尉,不入流的小官,正在外地;唯有小兒子,姓吳名恭,年及十六,平日在山下念書,今日也來到閑雲觀,與父母團聚。
“元正啟祚,萬物惟新,伏惟道長們尊體萬福金安。”少年不愧是讀書人,見了張玄清幾人,就伏地拜見。
這就是一句祝賀話,意思跟“過年好,祝大家新年快樂,健康長壽”一個意思。
張玄清幾人早就準備好了一吊壓歲錢,就連劉劍南,在閑雲觀住了這麽久,也穿著一身道袍,人家連他都拜進去了,他也不好意思不給。
吃過飯,袁天罡就問吳氏夫婦道:“你們今年是在道觀過,還是下山迴家?”
吳氏夫婦就是山下村子的村民,平日裏一個在山上給大家做飯,一個在山下照顧兒子。
聞言,夫妻倆人對視一眼,道:“若道長不嫌棄,今晚我們就在道觀吧,明早再下山。”
“不嫌棄,怎麽會嫌棄,山上就這麽倆人,大過年的,一點都不熱鬧。”袁天罡嗬嗬笑著,收下吳氏夫婦的心意。
吳氏夫婦可不同他們,一個個都是光棍,就連劉劍南,據說也是沒有家了,才浪跡江湖。而吳氏夫婦在山下村子可還有親戚呢,按理說,他們應該今天迴去,選擇留在山上,恐怕就是怕山上太過冷清。
與袁天罡相反,他那位龔師叔卻拉下了臉:“留在山上做什麽,除夕守歲,哪有不在家裏過的。迴去,都迴去。”話說的刻板,但也透著一股關心。
不能讓人家一家子陪著幾個臭道士不是?
吳老漢搓起了手:“龔道長,我知道您是對我們好,不過小老兒的命是袁道長救得,過年了,我想陪陪他。”這裏的袁道長是指袁守城,他叫袁天罡都是天罡道長的。
他妻子不善言辭,隻會點頭說是。當年戰亂的時候,如果不是袁守城收留了他們一家,他們早就餓死了。
袁天罡見此打了個哈哈:“算啦,算啦,龔師叔,還是人多點好。那什麽,大家坐著也沒事,不如想想玩點什麽?”
唐朝娛樂措施不少,比較文的有琴棋書畫、酒令之類的,武的有蹴鞠、投壺、彩球戲等等,還有什麽博戲、射覆、葉子戲,都是小賭怡情的東西,並不是後世人想象的那麽無聊。
不過如果帶上吳氏夫婦,那就會除掉很多,畢竟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莊稼主,道觀後麵的那十好幾畝良田就是這兩口子這幾年開墾出來的。
大家琢磨的時候,劉劍南忽道:“張道長,不如咱倆比比武如何?”
張玄清張口就要迴絕,開什麽玩笑,他的武功都是跟對方學的,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徒弟打師父,有可能打得過?
熟料,李淳風眼光一亮:“好!”沉默寡言的人都開口說好了,袁天罡更是拍掌稱讚:“劉兄弟這提議不錯,張道兄跟你學了這麽長時間武,也不知武藝如何了,正好今天大家都在,一起看看也好。”
你當是看耍猴呢……張玄清心中腹誹,但不知怎的,竟也有一股躍躍欲試的感覺。
或許也想試試自己武功到了什麽地步?
“好了,張道兄,別想了,走吧。”不等張玄清說話,袁天罡已經拉著他往外走,一群人在後麵跟著,連龔師叔都不例外。
道觀後麵有一小門,出去之後,就是數畝良田,其中一塊地方,已經被張玄清、劉劍南倆人改成了練功場。
馬樁、九宮樁、梅花樁就不說了,這些在練完之後,就被拆掉了。現如今場地裏除了刀、槍、劍、戟等十八樣兵器,再有就是一座高台,一個深坑,兩個木人樁,三個木靶,這些都是張玄清訓練用的東西。
一行人來到空地正中央,袁天罡等人站在外圍,張玄清和劉劍南走到兩個兵器架之間。
兩個兵器架相距約三丈,每個兵器架上十八般兵器樣樣齊全。
。
閑雲觀後方,劉劍南督促的聲音時常響起,隻見他坐著太師椅,翹著二郎腿,喝著小酒小茶,那叫一個滋潤。相比起來,張玄清卻苦逼的多,穿著一身鉛衣鐵鞋,在不遠處一圈一圈的跑圈。
自從上一次交談後,第二天,張玄清就跟著劉劍南學習輕功身法。先是練“頂功”,就是選一平地,身子正直站立,兩手下垂,兩腿並攏,用腳前掌向上彈跳,跳時兩膝蓋不得彎曲,同時意念上引,意想頭頂向上頂勁,有一鶴衝天之勢。此乃練習踝關節的靈活度及力量。若想跑的像彈簧,必須這麽練。
頂功練完,便可練習用足尖跳躍式跑步法,先是在平地上練,平地上練完在木樁上練,故又名“跑樁”。
樁分馬樁、九宮樁、梅花樁。其中馬樁就是準備二三十根長二尺、直徑二寸左右的圓木,根據自己步伐大小一步一樁,一字直行排開,來迴在上麵跑;九宮樁是用與馬樁相同的樁木九根,按九宮方位埋好,練習時從一宮到九宮,又從九宮到一宮不斷循環於九根木樁之間,速度也是由慢而快。
練完馬樁與九宮樁後,再練梅花樁——即用樁木在土中釘成梅花五瓣的形狀,每五根樁為一組,多則六、七組,少則三、四組。不同於馬樁的直來直去,以及九宮樁從一而九從九而一的規定路線。梅花樁比前兩者靈活的多,需前後左右隨意奔躍,既鍛煉腳步的輕靈,又可練習躲閃騰挪,輕如狸貓,敏似猿猴之功。
在跑樁功夫練得純熟之後,腳下的穩勁和身體的靈活性已相當可觀,就可轉而練習跑磚。跑磚的功夫是由穩勁向浮勁過渡的階段,可分為三個階段:平鋪磚、側立磚、豎立磚,要求點磚即過,不可發聲響,一個比一個難。此法是鍛煉落腳的準、身法的輕和穩,待得純熟,輕功身法才算入門。
沒錯,就是入門級別!
要想練成真正的輕功、真正的飛簷走壁,在跑磚之後,還需練習鐵錫碑、跳坑、跳台、點豆、跳沙、跑牆、遊牆、拈功。
鐵錫碑就是如現在張玄清這般,穿鉛衣鐵鞋,一層一層重量往上加,待得重量適應之後,卸去鉛衣鐵鞋,立即身輕體健。
跳坑是挖個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後、再向左、再向右,分別練習純熟,能輕靈而上後漸漸加深坑的深度,直到達到超過頭頂一二尺左右。
跳台與跳坑有異曲同工之妙,搭一三尺高台,以跳上不發出聲響為好。
在跳坑、跳台完成後,方可練習點豆:即在起跳的地麵上鋪一層木板或石板,並在板上再鋪一層黃豆或豌豆,主要是練習逐漸減少腳下的借力,功成後,可借微小力量躍起。
接著是跳沙,即把豆換成沙,把起跳點換成落腳點,主要練習來迴跳躍之法。要求人在坑中跳起,僅用兩腳尖輕輕在沙上一點,稍微借力,即返身跳迴,沙上不許留下腳點的痕跡。
此法在輕身功夫中十分重要,如跳入一高牆之內,身子已飛過了牆,卻突然發現落下之處是水池或壕溝等,決不能下,此時就可運用這種功夫,迴跳出牆。或者飛身躍入,忽然踩上翻板,勢必下陷坑,為人所擒。有了這種功夫,腳下隻稍一借力,就可飛身而出,不致為人所算。
跳沙之後便是跑牆、遊牆,前者鍛煉僅憑兩腳尖的功夫,粘住牆麵,直升而上的能力;後者鍛煉能以背貼牆,用肘踵之力,在牆麵行功,形如壁虎遊於牆上的能力,故又名壁虎遊牆功。
最後,是“拈功”,專練以指借力,輔助騰躍之不足。練成此功,莫說尋常院落,就是皇宮大院也可走一遭,懸崖峭壁也能如履平地。
張玄清不止一次懷疑劉劍南是打家劫舍的飛賊,更甚至是采花賊,不然輕功怎麽這麽厲害?
其實說這麽多,他現在才剛剛帶著鐵錫碑豎立磚而已。
這還是他憑著清涼真氣對身體的修複力,日夜練習,甚至兩個時空倒換才能進步這麽快的。
當然,每日隻練輕功,難免有些單一。偶爾張玄清也向劉劍南學一學拳腳兵器,甚至把跟老道士學的形意拳、八卦掌、孫氏太極也打給他看過。
不出所料,劉劍南的看法與孫思邈相同,張玄清這三樣武功之學了形,沒學到神,少了其中的用勁之法,但招式還是十分精妙的。
時光匆匆,轉眼間便到了年底。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大年三十,中午,張玄清、袁天罡、李淳風、劉劍南、吳氏夫婦、甚至連袁天罡那位龔師叔都來了,一幫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
吳氏夫婦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參軍戰死,二兒子正在軍中,任陪戎副尉,不入流的小官,正在外地;唯有小兒子,姓吳名恭,年及十六,平日在山下念書,今日也來到閑雲觀,與父母團聚。
“元正啟祚,萬物惟新,伏惟道長們尊體萬福金安。”少年不愧是讀書人,見了張玄清幾人,就伏地拜見。
這就是一句祝賀話,意思跟“過年好,祝大家新年快樂,健康長壽”一個意思。
張玄清幾人早就準備好了一吊壓歲錢,就連劉劍南,在閑雲觀住了這麽久,也穿著一身道袍,人家連他都拜進去了,他也不好意思不給。
吃過飯,袁天罡就問吳氏夫婦道:“你們今年是在道觀過,還是下山迴家?”
吳氏夫婦就是山下村子的村民,平日裏一個在山上給大家做飯,一個在山下照顧兒子。
聞言,夫妻倆人對視一眼,道:“若道長不嫌棄,今晚我們就在道觀吧,明早再下山。”
“不嫌棄,怎麽會嫌棄,山上就這麽倆人,大過年的,一點都不熱鬧。”袁天罡嗬嗬笑著,收下吳氏夫婦的心意。
吳氏夫婦可不同他們,一個個都是光棍,就連劉劍南,據說也是沒有家了,才浪跡江湖。而吳氏夫婦在山下村子可還有親戚呢,按理說,他們應該今天迴去,選擇留在山上,恐怕就是怕山上太過冷清。
與袁天罡相反,他那位龔師叔卻拉下了臉:“留在山上做什麽,除夕守歲,哪有不在家裏過的。迴去,都迴去。”話說的刻板,但也透著一股關心。
不能讓人家一家子陪著幾個臭道士不是?
吳老漢搓起了手:“龔道長,我知道您是對我們好,不過小老兒的命是袁道長救得,過年了,我想陪陪他。”這裏的袁道長是指袁守城,他叫袁天罡都是天罡道長的。
他妻子不善言辭,隻會點頭說是。當年戰亂的時候,如果不是袁守城收留了他們一家,他們早就餓死了。
袁天罡見此打了個哈哈:“算啦,算啦,龔師叔,還是人多點好。那什麽,大家坐著也沒事,不如想想玩點什麽?”
唐朝娛樂措施不少,比較文的有琴棋書畫、酒令之類的,武的有蹴鞠、投壺、彩球戲等等,還有什麽博戲、射覆、葉子戲,都是小賭怡情的東西,並不是後世人想象的那麽無聊。
不過如果帶上吳氏夫婦,那就會除掉很多,畢竟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莊稼主,道觀後麵的那十好幾畝良田就是這兩口子這幾年開墾出來的。
大家琢磨的時候,劉劍南忽道:“張道長,不如咱倆比比武如何?”
張玄清張口就要迴絕,開什麽玩笑,他的武功都是跟對方學的,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徒弟打師父,有可能打得過?
熟料,李淳風眼光一亮:“好!”沉默寡言的人都開口說好了,袁天罡更是拍掌稱讚:“劉兄弟這提議不錯,張道兄跟你學了這麽長時間武,也不知武藝如何了,正好今天大家都在,一起看看也好。”
你當是看耍猴呢……張玄清心中腹誹,但不知怎的,竟也有一股躍躍欲試的感覺。
或許也想試試自己武功到了什麽地步?
“好了,張道兄,別想了,走吧。”不等張玄清說話,袁天罡已經拉著他往外走,一群人在後麵跟著,連龔師叔都不例外。
道觀後麵有一小門,出去之後,就是數畝良田,其中一塊地方,已經被張玄清、劉劍南倆人改成了練功場。
馬樁、九宮樁、梅花樁就不說了,這些在練完之後,就被拆掉了。現如今場地裏除了刀、槍、劍、戟等十八樣兵器,再有就是一座高台,一個深坑,兩個木人樁,三個木靶,這些都是張玄清訓練用的東西。
一行人來到空地正中央,袁天罡等人站在外圍,張玄清和劉劍南走到兩個兵器架之間。
兩個兵器架相距約三丈,每個兵器架上十八般兵器樣樣齊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