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殺伐非長久
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師通天! 作者:浪人不太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一個治世之道!”冥河冷笑,卻也不得不承認伏羲之言的分量。“然吾之道,乃是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非殺不可安天下!”
“殺伐非長久,智謀方為上。”鬼穀子淡然迴應,與冥河針鋒相對,卻又各自堅持。
“諸位所言,皆是大道至理。”燃燈古佛輕歎一聲,目光深邃。“然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關鍵在於心之所向,行之所依。願諸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此言一出,眾人皆陷入沉思。是啊,無論是殺道、縱橫之道,還是治世之道,皆是修行者心中的追求與信仰。在這個多元並存的時代裏,每一種理念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燕國,因冥河等強者的加入,兵戈之勢愈發強盛。街頭巷尾,即便是無名小卒,也似乎被這股殺伐之氣所感染,眼中閃爍著不惜一命的決絕。
然而,在這股力量的背後,卻也隱藏著深深的隱憂。殺伐雖能一時震懾四方,但若失了民心,終將難以為繼。
言罷,玉清子周身湧起一圈圈璀璨的天道玄光,仿佛整個天地都在這一刻為之震顫,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莊嚴與神聖。眾人屏息凝視,無不為之動容。
緊接著,李耳步入場中,他麵容平和,眼神深邃,仿佛已超脫塵世之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的聲音雖輕,卻如同九天驚雷,在每個人心中炸響。隨著話語落下,九天之上仿佛真有驚雷滾滾,無形的氣勢席卷雲霄,博士學宮仿佛都在這股力量下微微顫抖。
孔丘見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慈悲。“智、信、誠、仁、義、忠,此六字,乃吾道之精髓。”他的聲音雖淡,卻異常明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眾人前行。隨著這六個字的吐出,天地間湧起一股澎湃之氣,那是孔丘大道的磅礴力量,讓人心生敬畏。
隨後,冥河、鬼穀、燃燈、彌勒、伏羲等一眾高人紛紛施展各自所修的大道。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奧妙之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玉清子的天道玄光、李耳的自然之道、孔丘的仁義之道……每一種大道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與力量,讓整個博士學宮都沉浸在一片玄妙莫測的氛圍之中。
論道進行到高潮時,孔丘再次開口,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澆滅了眾人心中的浮躁與狂妄。在孔丘的謙遜與智慧麵前,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隨著孔丘的總結,一縷朦朧無盡的紫氣悄然降臨,它輕輕環繞在每個人的身上,如同最溫柔的撫慰,也是對他們大道修為的最高認可。在這紫氣的加持下,眾人對大道的理解更加深刻與透徹,他們的修為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突破。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李耳輕聲說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對大道的無限向往與追求。“今日之論道,實乃吾輩之幸事。願吾等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大道之路上越走越遠。”
孔丘立於中央,袍袖飄飄,他緩緩開口,聲音溫潤如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吾以為,仁、義、禮、智、信,乃治世之根本,人心之所向。”言罷,一股溫和而堅定的力量自他體內散發,與天地共鳴。
李耳則是一襲青衫,飄逸出塵,他微微一笑,接過話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之道,在於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方得長久。”隨著他的話語落下,一股深邃而悠遠的道韻彌漫開來,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之本質。
燃燈古佛與彌勒尊者,一左一右,佛光普照,他們分別闡述著佛教的慈悲與智慧,使得整個學宮都沐浴在一片祥和之中。
時間悄然流逝,論道愈發激烈,如同江河奔騰,流轉不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大道的渴望與追求,他們的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照亮了彼此的心田。
終於,天道之力在論道中逐漸顯現,它以一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將氣運分配給了在場所有人。五成之力,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孔丘、李耳、燃燈、彌勒四人身上,他們各自的道行因此更加深厚。兩成半則如細雨般灑落,滋養了無數諸侯國與百家爭鳴的土壤,促進了文化的繁榮與昌盛。而剩餘的兩成半,則歸於冥河、玉清子、伏羲、鬼穀等人,雖未至巔峰,卻也足以讓他們在修行路上更進一步。
玉清子見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他心中不甘,暗自思量:“我順天而行,闡述天道,為何不能位列前三?這世道,終究還是實力為尊。”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似乎在盤算著如何掠奪孔丘等人的天道氣運,以助自己突破那遙不可及的境界。
然而,冥河、鬼穀、伏羲等人雖心有不甘,卻也對李耳、孔丘、佛教的道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們深知,大道無形,各有所長,今日能親眼見證如此精深的道論,已是三生有幸。
“孔丘兄,你的仁道,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冥河率先開口,語氣中滿是敬意。
孔丘聞言,連忙起身,向眾人深深拱手致謝:“諸位不遠萬裏而來,孔丘感激不盡。今日論道,讓我受益匪淺,願我們共同為大道之傳承而努力。”
“孔丘先生,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非凡。”伏羲輕聲開口,聲音溫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冥河老祖亦是點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先生之道,深邃如海,我等能在此共聚一堂,實乃幸事。”
孔丘拱手迴禮,謙遜而又不失風度:“伏羲聖皇、冥河道友謬讚了,孔丘不過一介書生,承蒙天道垂青,方有今日之成就。此番相聚,實為求道而來,望諸位不吝賜教。”
一旁,玉清子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他修行多年,自視甚高,卻也不得不承認孔丘的非凡。然而,心中的那份傲氣讓他忍不住開口質疑:“孔丘先生,你之成就,世人皆讚,甚至有言可與人皇林星辰比肩。但人皇乃天縱奇才,一統九州,功蓋千秋,你何以自比?”
孔丘聞言,微微一笑,沒有絲毫慍色:“玉清子道友言重了,孔丘豈敢與人皇相提並論?人皇之偉業,如日月之輝,照耀萬古。孔丘不過一介小小先生,傳道授業解惑而已。若說成就,不過是順應天道,教化蒼生,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此言一出,眾人皆感其謙遜與真誠,紛紛點頭讚同。
“既如此,孔丘先生,我等便不再客氣。”伏羲笑道,“先生盛情相邀,我等自當從命。這博士學宮,藏龍臥虎,正是我等論道之佳地。”
孔丘聞言,心中一喜,連忙道:“諸位能賞光,實乃孔丘之幸。我已備下薄酒,欲大宴三日,以表誠意。望諸位能在此間,暢所欲言,共襄盛舉。”
眾人聞言,皆是精神一振,紛紛應允。他們深知,與孔丘及眾多大賢論道的機會難得,豈能錯過?
隨著眾人步入博士學宮深處,一股股奇異的力量撲麵而來。奇門遁甲、天地八卦、五行陰陽……種種玄妙之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聚靈大陣。這大陣仿佛有靈,不斷地從天地間汲取著氤氳之氣,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生靈。
“好一個博士學宮!”李耳忍不住讚歎道,“孔丘先生,這些布置莫非皆是出自你手?”
孔丘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此乃曆代先賢共同努力之結果。孔丘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略加完善罷了。”
眾人聞言,皆是驚歎不已。他們知道,能夠布置出如此規模的聚靈大陣,絕非易事。而孔丘卻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其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諸位,”孔丘環視四周,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實乃難得之機緣。望諸位能珍惜此機會,深入論道,共同探討天地至理。或許,我們能在此間找到那通往無上大道的鑰匙。”
“孔丘兄,此等布置,看似隨意,實則暗含天地至理,令人歎為觀止。”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玉清子,率先開口,語氣中少了初時的輕蔑,多了幾分敬佩。
孔丘微微一笑,拱手作揖,謙遜道:“玉清子前輩謬讚了,不過是孔丘閑暇之餘,隨手擺弄,以解無聊罷了。諸位能從中悟出些許道理,實乃諸位修為高深,非孔丘之功。”
言罷,他引眾人入內,一場盛大的宴席隨之展開。三日大宴,美酒佳肴,賓主盡歡,更兼論道之聲此起彼伏,學宮上空道音嫋嫋,仿佛連天地都為之動容,變得更加清明起來。
一個月後,論道漸入佳境,每位參與者皆有所得,或是對道的理解更深一層,或是心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李耳,作為眾人中的佼佼者,望著滿座同道,心中感慨萬千,終是代表眾人,向孔丘提出了請辭之意。
“孔丘兄,此番論道,我等受益匪淺,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等也該迴歸各自之地,將所學所悟,播撒於人間。”李耳的話語中,既有不舍,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孔丘聞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諸位既有此意,孔丘自當尊重。隻是,望諸位歸去後,能不忘今日之論,以思想平和六國,減少兵戈,讓天下黎民得以安居樂業。”
眾人聞言,皆鄭重其事地點頭應允,承諾定不負所望,努力使六國思想趨於平和,共創人間太平。
於是,李耳、玉清子、冥河、伏羲、燃燈、彌勒、鬼穀七人,帶著滿心的收獲與堅定的信念,分別踏上了歸途。他們迴到了各自的國度,將學宮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孔丘的教誨,一一稟告國君,並著手實施收攏思想、消減兵戈、強國建設的計劃。
不久之後,六國之中,最強之國率先垂範,停止了無休止的征戰,其麾下小國也紛紛效仿,人間界的兵戈之聲漸漸平息。無數黎民百姓,在久違的和平中,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笑容再次綻放在他們的臉上。
“孔丘啊孔丘,你年不過百,卻能悟出如此深邃之道,實屬難得。”老子輕聲自語,語氣中既有讚歎也有幾分驚異。他心中暗自思量,自開天辟地以來,人族中雖不乏英才,但能如孔丘這般,在短短百年間便觸及大道門檻者,實屬罕見。莫非,此人乃是人族中的隱世強者,或是某位人皇轉世?
念頭一轉,老子心中已有了計較。他深知,證道之路艱難險阻,需借天地萬物之力,方能有所成就。而人間界萬民,雖個體渺小,但匯聚起來的氣運之力,卻足以撼動天地。於是,老子決定,借孔丘此次入世傳道之機,引導人間界萬民向善,匯聚其氣運,助自己突破至混元五重天之境。
與此同時,昆侖山玉清宮中,元始天尊閉目凝神,強大的神識如潮水般湧向下界,試圖窺探孔丘的底細。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都無法看透孔丘身上那層神秘的麵紗。“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元始天尊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疑惑。不過,他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從與孔丘的間接論道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迪,混元一重天的境界隱隱有了鬆動的跡象。
“待我突破至二重天,定要再與通天師弟一較高下!”元始天尊心中暗誓,眼中閃過一抹堅定之色。
媧皇宮內,女媧娘娘正手捧一株翠綠的靈草,目光溫柔地望向遠方。她與伏羲兄妹情深,自開天辟地以來,便一直相互扶持,共同守護這片天地。如今,伏羲被困於某處秘境,生死未卜,女媧心中的擔憂與日俱增。她深知,孔丘的出現,或許正是伏羲脫困的轉機。
“殺伐非長久,智謀方為上。”鬼穀子淡然迴應,與冥河針鋒相對,卻又各自堅持。
“諸位所言,皆是大道至理。”燃燈古佛輕歎一聲,目光深邃。“然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關鍵在於心之所向,行之所依。願諸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此言一出,眾人皆陷入沉思。是啊,無論是殺道、縱橫之道,還是治世之道,皆是修行者心中的追求與信仰。在這個多元並存的時代裏,每一種理念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燕國,因冥河等強者的加入,兵戈之勢愈發強盛。街頭巷尾,即便是無名小卒,也似乎被這股殺伐之氣所感染,眼中閃爍著不惜一命的決絕。
然而,在這股力量的背後,卻也隱藏著深深的隱憂。殺伐雖能一時震懾四方,但若失了民心,終將難以為繼。
言罷,玉清子周身湧起一圈圈璀璨的天道玄光,仿佛整個天地都在這一刻為之震顫,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莊嚴與神聖。眾人屏息凝視,無不為之動容。
緊接著,李耳步入場中,他麵容平和,眼神深邃,仿佛已超脫塵世之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的聲音雖輕,卻如同九天驚雷,在每個人心中炸響。隨著話語落下,九天之上仿佛真有驚雷滾滾,無形的氣勢席卷雲霄,博士學宮仿佛都在這股力量下微微顫抖。
孔丘見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慈悲。“智、信、誠、仁、義、忠,此六字,乃吾道之精髓。”他的聲音雖淡,卻異常明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眾人前行。隨著這六個字的吐出,天地間湧起一股澎湃之氣,那是孔丘大道的磅礴力量,讓人心生敬畏。
隨後,冥河、鬼穀、燃燈、彌勒、伏羲等一眾高人紛紛施展各自所修的大道。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奧妙之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玉清子的天道玄光、李耳的自然之道、孔丘的仁義之道……每一種大道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與力量,讓整個博士學宮都沉浸在一片玄妙莫測的氛圍之中。
論道進行到高潮時,孔丘再次開口,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如同一股清泉,瞬間澆滅了眾人心中的浮躁與狂妄。在孔丘的謙遜與智慧麵前,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與不足。
隨著孔丘的總結,一縷朦朧無盡的紫氣悄然降臨,它輕輕環繞在每個人的身上,如同最溫柔的撫慰,也是對他們大道修為的最高認可。在這紫氣的加持下,眾人對大道的理解更加深刻與透徹,他們的修為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突破。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李耳輕聲說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對大道的無限向往與追求。“今日之論道,實乃吾輩之幸事。願吾等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大道之路上越走越遠。”
孔丘立於中央,袍袖飄飄,他緩緩開口,聲音溫潤如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吾以為,仁、義、禮、智、信,乃治世之根本,人心之所向。”言罷,一股溫和而堅定的力量自他體內散發,與天地共鳴。
李耳則是一襲青衫,飄逸出塵,他微微一笑,接過話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之道,在於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方得長久。”隨著他的話語落下,一股深邃而悠遠的道韻彌漫開來,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之本質。
燃燈古佛與彌勒尊者,一左一右,佛光普照,他們分別闡述著佛教的慈悲與智慧,使得整個學宮都沐浴在一片祥和之中。
時間悄然流逝,論道愈發激烈,如同江河奔騰,流轉不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大道的渴望與追求,他們的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照亮了彼此的心田。
終於,天道之力在論道中逐漸顯現,它以一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將氣運分配給了在場所有人。五成之力,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孔丘、李耳、燃燈、彌勒四人身上,他們各自的道行因此更加深厚。兩成半則如細雨般灑落,滋養了無數諸侯國與百家爭鳴的土壤,促進了文化的繁榮與昌盛。而剩餘的兩成半,則歸於冥河、玉清子、伏羲、鬼穀等人,雖未至巔峰,卻也足以讓他們在修行路上更進一步。
玉清子見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他心中不甘,暗自思量:“我順天而行,闡述天道,為何不能位列前三?這世道,終究還是實力為尊。”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似乎在盤算著如何掠奪孔丘等人的天道氣運,以助自己突破那遙不可及的境界。
然而,冥河、鬼穀、伏羲等人雖心有不甘,卻也對李耳、孔丘、佛教的道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們深知,大道無形,各有所長,今日能親眼見證如此精深的道論,已是三生有幸。
“孔丘兄,你的仁道,真是讓人歎為觀止。”冥河率先開口,語氣中滿是敬意。
孔丘聞言,連忙起身,向眾人深深拱手致謝:“諸位不遠萬裏而來,孔丘感激不盡。今日論道,讓我受益匪淺,願我們共同為大道之傳承而努力。”
“孔丘先生,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非凡。”伏羲輕聲開口,聲音溫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冥河老祖亦是點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先生之道,深邃如海,我等能在此共聚一堂,實乃幸事。”
孔丘拱手迴禮,謙遜而又不失風度:“伏羲聖皇、冥河道友謬讚了,孔丘不過一介書生,承蒙天道垂青,方有今日之成就。此番相聚,實為求道而來,望諸位不吝賜教。”
一旁,玉清子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他修行多年,自視甚高,卻也不得不承認孔丘的非凡。然而,心中的那份傲氣讓他忍不住開口質疑:“孔丘先生,你之成就,世人皆讚,甚至有言可與人皇林星辰比肩。但人皇乃天縱奇才,一統九州,功蓋千秋,你何以自比?”
孔丘聞言,微微一笑,沒有絲毫慍色:“玉清子道友言重了,孔丘豈敢與人皇相提並論?人皇之偉業,如日月之輝,照耀萬古。孔丘不過一介小小先生,傳道授業解惑而已。若說成就,不過是順應天道,教化蒼生,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此言一出,眾人皆感其謙遜與真誠,紛紛點頭讚同。
“既如此,孔丘先生,我等便不再客氣。”伏羲笑道,“先生盛情相邀,我等自當從命。這博士學宮,藏龍臥虎,正是我等論道之佳地。”
孔丘聞言,心中一喜,連忙道:“諸位能賞光,實乃孔丘之幸。我已備下薄酒,欲大宴三日,以表誠意。望諸位能在此間,暢所欲言,共襄盛舉。”
眾人聞言,皆是精神一振,紛紛應允。他們深知,與孔丘及眾多大賢論道的機會難得,豈能錯過?
隨著眾人步入博士學宮深處,一股股奇異的力量撲麵而來。奇門遁甲、天地八卦、五行陰陽……種種玄妙之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聚靈大陣。這大陣仿佛有靈,不斷地從天地間汲取著氤氳之氣,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生靈。
“好一個博士學宮!”李耳忍不住讚歎道,“孔丘先生,這些布置莫非皆是出自你手?”
孔丘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此乃曆代先賢共同努力之結果。孔丘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略加完善罷了。”
眾人聞言,皆是驚歎不已。他們知道,能夠布置出如此規模的聚靈大陣,絕非易事。而孔丘卻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其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諸位,”孔丘環視四周,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今日我們齊聚一堂,實乃難得之機緣。望諸位能珍惜此機會,深入論道,共同探討天地至理。或許,我們能在此間找到那通往無上大道的鑰匙。”
“孔丘兄,此等布置,看似隨意,實則暗含天地至理,令人歎為觀止。”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玉清子,率先開口,語氣中少了初時的輕蔑,多了幾分敬佩。
孔丘微微一笑,拱手作揖,謙遜道:“玉清子前輩謬讚了,不過是孔丘閑暇之餘,隨手擺弄,以解無聊罷了。諸位能從中悟出些許道理,實乃諸位修為高深,非孔丘之功。”
言罷,他引眾人入內,一場盛大的宴席隨之展開。三日大宴,美酒佳肴,賓主盡歡,更兼論道之聲此起彼伏,學宮上空道音嫋嫋,仿佛連天地都為之動容,變得更加清明起來。
一個月後,論道漸入佳境,每位參與者皆有所得,或是對道的理解更深一層,或是心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李耳,作為眾人中的佼佼者,望著滿座同道,心中感慨萬千,終是代表眾人,向孔丘提出了請辭之意。
“孔丘兄,此番論道,我等受益匪淺,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等也該迴歸各自之地,將所學所悟,播撒於人間。”李耳的話語中,既有不舍,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孔丘聞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諸位既有此意,孔丘自當尊重。隻是,望諸位歸去後,能不忘今日之論,以思想平和六國,減少兵戈,讓天下黎民得以安居樂業。”
眾人聞言,皆鄭重其事地點頭應允,承諾定不負所望,努力使六國思想趨於平和,共創人間太平。
於是,李耳、玉清子、冥河、伏羲、燃燈、彌勒、鬼穀七人,帶著滿心的收獲與堅定的信念,分別踏上了歸途。他們迴到了各自的國度,將學宮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孔丘的教誨,一一稟告國君,並著手實施收攏思想、消減兵戈、強國建設的計劃。
不久之後,六國之中,最強之國率先垂範,停止了無休止的征戰,其麾下小國也紛紛效仿,人間界的兵戈之聲漸漸平息。無數黎民百姓,在久違的和平中,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笑容再次綻放在他們的臉上。
“孔丘啊孔丘,你年不過百,卻能悟出如此深邃之道,實屬難得。”老子輕聲自語,語氣中既有讚歎也有幾分驚異。他心中暗自思量,自開天辟地以來,人族中雖不乏英才,但能如孔丘這般,在短短百年間便觸及大道門檻者,實屬罕見。莫非,此人乃是人族中的隱世強者,或是某位人皇轉世?
念頭一轉,老子心中已有了計較。他深知,證道之路艱難險阻,需借天地萬物之力,方能有所成就。而人間界萬民,雖個體渺小,但匯聚起來的氣運之力,卻足以撼動天地。於是,老子決定,借孔丘此次入世傳道之機,引導人間界萬民向善,匯聚其氣運,助自己突破至混元五重天之境。
與此同時,昆侖山玉清宮中,元始天尊閉目凝神,強大的神識如潮水般湧向下界,試圖窺探孔丘的底細。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都無法看透孔丘身上那層神秘的麵紗。“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元始天尊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疑惑。不過,他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從與孔丘的間接論道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迪,混元一重天的境界隱隱有了鬆動的跡象。
“待我突破至二重天,定要再與通天師弟一較高下!”元始天尊心中暗誓,眼中閃過一抹堅定之色。
媧皇宮內,女媧娘娘正手捧一株翠綠的靈草,目光溫柔地望向遠方。她與伏羲兄妹情深,自開天辟地以來,便一直相互扶持,共同守護這片天地。如今,伏羲被困於某處秘境,生死未卜,女媧心中的擔憂與日俱增。她深知,孔丘的出現,或許正是伏羲脫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