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迴可麻煩大了!”
到了長生殿前,望著眼前的狀況,崔耕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明白自己錯怪李顯了。
卻原來,長生殿前的廣場上,現在正有兩支兵馬在對峙。一撥是太子李顯帶的兵,總共是三千來人。
另外一撥則是千騎兵,雖然總共隻有四五百人,卻軍容肅穆,盔甲鮮明,由殿中丞田歸道率領。
必須說明的是,李顯這邊的三千來人,有一千多是各親貴的家丁,雖然個人戰力算是不錯,但沒有上下階級,沒有配合,完全可以說,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另外一千多人,則是唿野利帶的羽林軍了,雖然他們也堪稱精銳,但剛剛投降,軍心不穩。
田歸道這邊的千騎兵則相當簡單。
長安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南衙府兵,一個是北衙禁軍。
南衙府兵,是由兵部所屬的十二衛兵馬依次“上番”而成,總數大概六萬。因為兵部在皇宮之南,因此得名。
北衙禁軍,老底子是李淵起兵的三萬“元從禁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左右羽林軍,現在也是六萬人。因駐紮在皇宮以北,因此得名。
簡單來說,南衙府兵是義務兵,北衙禁軍是招募兵。北衙禁軍的戰鬥力要遠在南衙府兵之上。
所以,張柬之策劃政變,隻是往左右羽林軍裏安插人手,根本就沒管南衙府兵。
那千騎兵又是什麽呢?當初太宗李世民,從左右羽林軍中挑選精騎百人,組成“百騎”,作為皇帝的親衛。到了武則天一朝,又把百騎擴充為“千騎”。
所以,千騎兵就是左右羽林軍中的精銳。
當然了,再精銳也是血肉之軀。以四百多“千騎兵”對三千大軍,又沒有馬,在這平坦的地形上,是不可能取勝的。
但是,人家又何必一定要取勝?若是拚了命保護武則天突圍,成功的可能性應該在兩成到三成之間。
武則天乃大周開國天子,積威甚重,若是騰出手來,敗亡的就是李顯這邊了。
李顯現在直急得好似熱鍋上的螞蟻,見了崔耕,忙不迭地道:“現在形勢千鈞一發,孤王可全靠賢婿你了。”
崔耕暗暗琢磨,李顯既不叫自己崔愛卿,也不稱“二郎”,而是直接改稱自己為“賢婿”,看來是把自己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他苦笑道:“微臣的兩百精銳以及高仙芝那五百人,都可以劃歸太子你指揮。隻是……即便加上這些人,陛下要突圍,也難保萬無一失吧?”
“唉,孤王說的就不是軍隊的事兒。”李顯道:“我的意思是……賢婿不但和田歸道一起共過事,還救過他的命。現在唯一的可行之計,就是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勸他投降了。”
想當初,崔耕和田歸道、武延秀、閻知微一起出使突厥,被默咄軟禁。後來,田歸道和武延秀全靠了崔耕所留的計策才逃迴大周,李顯所言,並不算誇張。
崔耕卻沒什麽信心,道:“田歸道這人是出了名的軟硬不吃,微臣也隻能勉力為之。”
“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好吧。”
崔耕緊走幾步向前,抱拳拱手,道:“田監正請了!”
“原來是崔相啊。”田歸道麵露譏諷之色,道:“三十多歲,就官封宰相。陛下對你如此恩遇,實在是千古罕見。而你,非但不思報答,反而帶兵謀反。崔耕,你的良心,都已經喂了狗了嗎?”
崔耕道:“那你就不問問,我為什麽要謀反?今日事敗,就是誅九族之罪。本官已經位極人臣,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非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玩兒命幹啥?”
他又一指張柬之,道:“還有張相爺,他僅僅比陛下小一歲,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連榮華富貴都享不了幾天。他為的又是什麽?”
“這……”
田歸道多次奉命出使突厥,自然辯才無礙。可問題是,他內心深處,也承認崔耕等人的政變有一定的正義性,不由得一陣默然。
崔耕一看有門兒,繼續道:“二張禍國,人神共憤,難道田中丞就能坐視麽?我等扶保太子,清君側、殺二張,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又有何錯?田中丞若不願與我等共謀大事,還請閃在一旁,獨善其身吧。”
“我……”田歸道目光閃爍,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咚咚咚~~
正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那聲響由遠及近,越來越大,看來是有一支精銳部隊,正在急速開來。
在場眾人幾乎人人色變,也顧不得管田歸道了,往身後望去。
不消一會兒,果見一支羽林軍開了進來,粗略估計,在兩千人左右。為首一人,看年紀在六十上下,瘦高挑兒,頂盔摜甲,麵色紅潤,眼中有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玩世不恭之色。
“李千裏,是你?”不少人開口驚唿。
不怪大家如此激動,此人實在搞不清是敵是友。
李千裏乃是吳王李恪的長子,太宗李世民的親孫子,原名李仁,現名李千裏。
幾十年前,李恪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被長孫無忌誣陷至死,李仁也被流放嶺南。
當然了,雖是流放,其生活上還算富裕。於是乎,李仁就不斷搜羅嶺南特產獻與朝廷,表明恭順的態度。
高宗駕崩,太後武則天掌權,李仁聽說武則天喜祥瑞,又不斷收集各種祥瑞獻上。
武則天也對他另眼相待,畢竟,殺李仁他爹的是長孫無忌,和自己完全無關。相反地,自己消滅了長孫無忌及其同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李仁報了殺父之仇。
在登基前一年,武則天甚至把李仁召為襄州刺史。
武則天登基為帝後,又對李仁加強了監視。結果她發現,這位在襄州刺史之位上,是一件正事兒都沒幹,光顧著收集祥瑞了。
武則天甚為滿意,發詔書慰問,稱讚“兒,吾家千裏駒也”。李仁也真會來事兒,接到聖旨後,馬上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千裏”。
從那以後,李千裏曆任唐、盧、許、衛、蒲五州刺史,跟之前的作風完全一樣,不管政務專拍馬屁,徹底取得了武則天的信任、
如今,他官至鬱林侯,左羽林將軍,掌握一定的軍權。
李唐皇室將其流放嶺南,武則天給了他榮華富貴,現在,李千裏究竟會幫哪邊呢?
眾人心中一陣忐忑。
李千裏知道自己身處嫌疑之地,趕緊躬身跪倒,道:“微臣李千裏,參見太子殿下。願從太子殿下清君側,討二張,還天下人一個郎朗乾坤!”
“好,難得鬱林侯如此深明大義,孤王心中甚慰!”李顯大喜過望,趕緊快步上前,以手相攙。
加上這麽兩千人,堵住武則天的希望,頓時提高到了八成以上!
崔耕趁機繼續勸道:“田中丞,你看見沒有?李千裏都願意共謀大事,你可千萬不要自誤啊!”
“我……”田歸道麵容苦澀,長歎道:“陛下對某有知遇之恩,我總不能對不住陛下啊!”
“田愛卿不必為難了,朕和他們說。”
吱扭扭~~
正在這關鍵時刻,長生殿的門開了,女皇陛下在兩個宮娥的攙扶下,緩步走出。
到了長生殿前,望著眼前的狀況,崔耕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明白自己錯怪李顯了。
卻原來,長生殿前的廣場上,現在正有兩支兵馬在對峙。一撥是太子李顯帶的兵,總共是三千來人。
另外一撥則是千騎兵,雖然總共隻有四五百人,卻軍容肅穆,盔甲鮮明,由殿中丞田歸道率領。
必須說明的是,李顯這邊的三千來人,有一千多是各親貴的家丁,雖然個人戰力算是不錯,但沒有上下階級,沒有配合,完全可以說,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另外一千多人,則是唿野利帶的羽林軍了,雖然他們也堪稱精銳,但剛剛投降,軍心不穩。
田歸道這邊的千騎兵則相當簡單。
長安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南衙府兵,一個是北衙禁軍。
南衙府兵,是由兵部所屬的十二衛兵馬依次“上番”而成,總數大概六萬。因為兵部在皇宮之南,因此得名。
北衙禁軍,老底子是李淵起兵的三萬“元從禁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左右羽林軍,現在也是六萬人。因駐紮在皇宮以北,因此得名。
簡單來說,南衙府兵是義務兵,北衙禁軍是招募兵。北衙禁軍的戰鬥力要遠在南衙府兵之上。
所以,張柬之策劃政變,隻是往左右羽林軍裏安插人手,根本就沒管南衙府兵。
那千騎兵又是什麽呢?當初太宗李世民,從左右羽林軍中挑選精騎百人,組成“百騎”,作為皇帝的親衛。到了武則天一朝,又把百騎擴充為“千騎”。
所以,千騎兵就是左右羽林軍中的精銳。
當然了,再精銳也是血肉之軀。以四百多“千騎兵”對三千大軍,又沒有馬,在這平坦的地形上,是不可能取勝的。
但是,人家又何必一定要取勝?若是拚了命保護武則天突圍,成功的可能性應該在兩成到三成之間。
武則天乃大周開國天子,積威甚重,若是騰出手來,敗亡的就是李顯這邊了。
李顯現在直急得好似熱鍋上的螞蟻,見了崔耕,忙不迭地道:“現在形勢千鈞一發,孤王可全靠賢婿你了。”
崔耕暗暗琢磨,李顯既不叫自己崔愛卿,也不稱“二郎”,而是直接改稱自己為“賢婿”,看來是把自己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他苦笑道:“微臣的兩百精銳以及高仙芝那五百人,都可以劃歸太子你指揮。隻是……即便加上這些人,陛下要突圍,也難保萬無一失吧?”
“唉,孤王說的就不是軍隊的事兒。”李顯道:“我的意思是……賢婿不但和田歸道一起共過事,還救過他的命。現在唯一的可行之計,就是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勸他投降了。”
想當初,崔耕和田歸道、武延秀、閻知微一起出使突厥,被默咄軟禁。後來,田歸道和武延秀全靠了崔耕所留的計策才逃迴大周,李顯所言,並不算誇張。
崔耕卻沒什麽信心,道:“田歸道這人是出了名的軟硬不吃,微臣也隻能勉力為之。”
“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好吧。”
崔耕緊走幾步向前,抱拳拱手,道:“田監正請了!”
“原來是崔相啊。”田歸道麵露譏諷之色,道:“三十多歲,就官封宰相。陛下對你如此恩遇,實在是千古罕見。而你,非但不思報答,反而帶兵謀反。崔耕,你的良心,都已經喂了狗了嗎?”
崔耕道:“那你就不問問,我為什麽要謀反?今日事敗,就是誅九族之罪。本官已經位極人臣,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非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玩兒命幹啥?”
他又一指張柬之,道:“還有張相爺,他僅僅比陛下小一歲,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連榮華富貴都享不了幾天。他為的又是什麽?”
“這……”
田歸道多次奉命出使突厥,自然辯才無礙。可問題是,他內心深處,也承認崔耕等人的政變有一定的正義性,不由得一陣默然。
崔耕一看有門兒,繼續道:“二張禍國,人神共憤,難道田中丞就能坐視麽?我等扶保太子,清君側、殺二張,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又有何錯?田中丞若不願與我等共謀大事,還請閃在一旁,獨善其身吧。”
“我……”田歸道目光閃爍,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咚咚咚~~
正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那聲響由遠及近,越來越大,看來是有一支精銳部隊,正在急速開來。
在場眾人幾乎人人色變,也顧不得管田歸道了,往身後望去。
不消一會兒,果見一支羽林軍開了進來,粗略估計,在兩千人左右。為首一人,看年紀在六十上下,瘦高挑兒,頂盔摜甲,麵色紅潤,眼中有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玩世不恭之色。
“李千裏,是你?”不少人開口驚唿。
不怪大家如此激動,此人實在搞不清是敵是友。
李千裏乃是吳王李恪的長子,太宗李世民的親孫子,原名李仁,現名李千裏。
幾十年前,李恪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被長孫無忌誣陷至死,李仁也被流放嶺南。
當然了,雖是流放,其生活上還算富裕。於是乎,李仁就不斷搜羅嶺南特產獻與朝廷,表明恭順的態度。
高宗駕崩,太後武則天掌權,李仁聽說武則天喜祥瑞,又不斷收集各種祥瑞獻上。
武則天也對他另眼相待,畢竟,殺李仁他爹的是長孫無忌,和自己完全無關。相反地,自己消滅了長孫無忌及其同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李仁報了殺父之仇。
在登基前一年,武則天甚至把李仁召為襄州刺史。
武則天登基為帝後,又對李仁加強了監視。結果她發現,這位在襄州刺史之位上,是一件正事兒都沒幹,光顧著收集祥瑞了。
武則天甚為滿意,發詔書慰問,稱讚“兒,吾家千裏駒也”。李仁也真會來事兒,接到聖旨後,馬上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千裏”。
從那以後,李千裏曆任唐、盧、許、衛、蒲五州刺史,跟之前的作風完全一樣,不管政務專拍馬屁,徹底取得了武則天的信任、
如今,他官至鬱林侯,左羽林將軍,掌握一定的軍權。
李唐皇室將其流放嶺南,武則天給了他榮華富貴,現在,李千裏究竟會幫哪邊呢?
眾人心中一陣忐忑。
李千裏知道自己身處嫌疑之地,趕緊躬身跪倒,道:“微臣李千裏,參見太子殿下。願從太子殿下清君側,討二張,還天下人一個郎朗乾坤!”
“好,難得鬱林侯如此深明大義,孤王心中甚慰!”李顯大喜過望,趕緊快步上前,以手相攙。
加上這麽兩千人,堵住武則天的希望,頓時提高到了八成以上!
崔耕趁機繼續勸道:“田中丞,你看見沒有?李千裏都願意共謀大事,你可千萬不要自誤啊!”
“我……”田歸道麵容苦澀,長歎道:“陛下對某有知遇之恩,我總不能對不住陛下啊!”
“田愛卿不必為難了,朕和他們說。”
吱扭扭~~
正在這關鍵時刻,長生殿的門開了,女皇陛下在兩個宮娥的攙扶下,緩步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