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再被人打了,也不想再看見爹爹被人打了。被人打的時候,實在太疼太疼了,他都疼得尿褲子。
他現在有時候睡覺,都還會夢見孫尚城揪著他頭發,一拳砸他臉上,那一刹那眼眶和頭部傳來的一陣嗡鳴和天旋地轉般的劇痛,和孫尚城幾近瘋狂熾熱的表情,都讓他害怕,夢醒時,他總不自覺的出一身冷汗,抑製不地顫抖,整個人被巨大的恐慌、害怕所吞沒,他擠進趙哥兒的懷裏。
趙哥兒白天勞累,夜裏睡得深,並沒有醒過來,但三年如一日,骨骼好像存著記憶,他即使睡著,意識不清醒,也會下意識反射性的將乖仔攬進懷裏,安撫似的,一下一下輕輕拍著他瘦小的後背,乖仔小手緊緊揪著他的衣服,埋在他胸口,唿吸著那熟悉的氣息,隻有在這個時候,夢裏那種盤結在心中的恐懼和絕望才慢慢消散開來。
他想跟父親一樣強。
然後保護爹爹和父親。
看著他‘遭罪’劉嬸子和柳阿叔可心疼了,問他這樣痛不痛啊!
乖仔搖搖頭,頂著滿臉的汗,聲音軟乎:“父親說鳥,西得苦中苦,方為仁上仁,乖仔不覺得苦,男仁也不能怕累。”
趙哥兒沒阻止,方子晨對這小兒子又是寵得無法無天,乖仔自己也囔著要學,大家瞧著心疼,覺得亂來,但也沒多嘴,由著他們亂折騰。
直到幾天前,乖仔和小風在外頭挖蚯蚓扯羊草,劉狗子見小風穿著新衣,吃著綠豆糕,他雖不曉得綠豆糕是個啥玩意兒,但溜溜和河小董幾人在方家吃過,迴家就說了,冰棍和綠豆糕是甜甜的,冰冰的,可好吃了,比飴糖和肉還要好吃一百倍。
村裏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總覺得糖和肉是頂頂好吃的,再好吃的大家也都沒吃過,但糖不便宜,夏天冰更是不便宜,那是有市無價,鎮上都沒有賣,聽說外頭是有些商人冬季的時候會挖地窖存些冰,然後留著夏季裏賣,一桶要好幾兩,多是富貴人家才用得起。
趙哥兒能弄來,想來花了不少銀子。
劉狗子見小風吃了好幾次,心裏妒忌得緊,那天就忍不住酸了幾句。
小風是哥兒的事,除身邊幾個人知曉,遠一些的,就楊慕濤,當初過年時,楊慕濤過來,楊銘逸和小風睡一起,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趙哥兒便將這事兒說了,其他人都一直以為他是個小漢子,劉狗子嘴巴不幹不淨,當初又聽河嬸子說過一嘴,便說方子晨這幾天不在,他是不是伺候趙哥兒伺候到床上去了,因此趙哥兒才這般疼他,讓他天天吃這金貴玩意。
“沒,沒有,你,你不,不要亂,亂說。”
小風結巴厲害,解釋也解釋不清,難聽的罵人話也說不出來,被他說得眼都紅了,叫劉狗子住嘴,當初被方子晨按著給乖仔紮著玩時,劉狗子去了半條命,拇指腫成了個大雞蛋,疼得他好幾天睡不著動不了,他便發誓,這輩子都不要再招惹這一家子土匪了,即使要去地裏,得從村長老宅家門前經過,他也會遠遠的饒路走,見了方子晨和趙哥兒亦是如此,躲人如躲瘟狗,可如今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劉狗子想著方子晨不在,隻要不弄得過分,對方應當不會怎樣他,於是不僅沒住嘴,還又說了兩句。
乖仔小,但已經四歲了,他跟方子晨混,如今很多事兒都懂,他知道這不是好話,又見小風紅了眼,就叫劉狗子住嘴,劉狗子沒理他,乖仔擰著眉,說他這樣不對,不能亂說別人的壞話,這樣不對也不好。
讓他不準再說爹爹和哥哥的壞話了,不然打他。
劉狗子當乖仔小不懂,便朝他吐了口口水:“呸······”
那口痰沒吐到身上,但這侮辱意味十足。但凡換成大人,怕是要一拳打過去了,但劉狗子想著孩子懂什麽?隻要不對他們動手,他們便沒覺得受欺負。
沒受欺負,轉頭玩一下就忘了,迴家自是不會想著告狀。
已是先禮後兵,警告無效,對方如今竟還這般羞辱,乖仔見劉狗子還在出言不遜,小眉頭一皺,邁著小短腿往後退,助跑幾步到劉狗子跟前後直接蹦起來,小小的腳丫雖隻雞蛋大,卻利落又狠辣的朝劉狗子側臉掃去。
當時周邊還有不少人,劉狗子說話小聲,大家也沒聽清,不過都注意著他們那邊的情況,見乖仔一跳竟是跳得那般高,都驚得長大了嘴,不過大家也沒在意,即使跳得高,但孩子終歸是孩子,一腳踹過去,跟撓癢癢也差不了多少。
乖仔模樣和個頭都沒怎麽變,依舊小小個,大家潛意識裏都以為他還三歲。
劉狗子慘叫一聲倒在地上時,捂著臉翻滾時,大家還覺得他演得還挺像那麽一迴事,怕是想訛詐方家的銀子了,直到見他吐了一口血,血裏還‘躺’著兩顆牙時,大家才怔忡住了。
我滴個乖乖。
幾人看向乖仔的眼神頓時變了。
這事傳得很快,乖仔一腳打出了名聲,村裏人這時候才曉得,之前人家不是吃飽了撐的,人家是在學武呢!
雖然不曉得學武跟跑步有什麽關係。
在方家幹活的幾婦人夫郎,聽了這事,想起乖仔側踢時,方子晨總說什麽把力集中在腳上,要一擊致命和什麽力量訓練。
彼時聽不太懂,總覺得亂來,力還能集中嗎?如今才是曉得了。
孩子才四歲,不論是跆拳道還是散打、空手道,學太早了都不好,最好是五歲後開始學,因為五歲之前,孩子的骨骼發育的並不完全,韌帶也不容易拉開,記憶力也不是很好,所以等大一點,骨骼發育完全了,再練習比較好。
可方子晨怕得緊,不是他吹,放眼整個小河村,甚至整個扶安鎮,要說誰家孩子長得最精致,那必是他家這個小破孩無疑了,每每瞧著乖仔笑起來甜甜的,軟乎乎的小模樣,他是自豪又害怕。
這時代有小哥兒,那麽搞基的怕是挺多,若是又碰上孫尚城這種渣渣,他兒子豈不是又要遭罪了?
他這樣的有夫之夫,走出去,不止姑娘哥兒朝他拋媚眼,上次還有個搖著扇子的瘦子過來同他搭訕,問他想不想玩點刺激的,他舍身相陪,隻求春宵一度。
他這般年歲了,人都不放過他,兒砸還嫩嫩的,臉白乎乎的,像蛋白一樣,似能掐出水來,有時候他都想咬他小臉蛋,更別說別人了。
不得不妨啊!
孫尚城就是給他敲了個大警鍾。
還是學點自保的本事兒比較好,他總不能呆在孩子身邊,天天護著。
孩子若是再出事,別說趙哥兒會怎麽樣,他可能先暈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心髒即使跟個盤一樣大,怕是也遭不住。
而且練習跆拳道是很有好處的,不僅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教會孩子更懂禮貌,更懂禮儀,並且可以學習到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好品格。
早點就早點吧!隻要他注意一點,不讓孩子傷到就行。
第234章
可能是野菜吃多了,不得不說,乖仔是聰明且又能吃苦的,很多動作,方子晨隻示範過一遍,他便能八九不離十的記下來,方子晨不在那幾天,他也不用人督促,早上都會自己爬起來去跑步,迴來自己嘿啾嘿啾的練習動作,他也能自己打水擦身子,就是擦得不怎麽幹淨,而且後背上的疤沒好,他自己擦藥又擦不到,便由小風幫忙。
等換了衣裳,他手臂上挎著個籃子,裏頭放著把方子晨特意讓人給他量身打造的小鋤頭,似賢惠的婦人一樣,便開始出門漫山遍野的找野菜了。
山上野菜多,野蔥,水芹菜,薺菜,曲麻菜,山藥這些,都是可以吃的,味道也不錯。
趙哥兒手藝好,加之油放多了,煮出來的東西,方子晨也能吃得下。
他對野菜有陰影,還是因為當初那碗不加油不加鹽的野菜湯,把他吃怕了。
這天趙哥兒去給店裏送貨,隨便查了一下賬。店裏賣的吃食多,並非單一的模式,不喜歡烤鴨的,也可能會喜歡辣醬,不喜歡辣醬,可能也會喜歡鹵鴨爪,總之店裏生意都好,時常有客人,刨去各個成本,這半月就賺了四十多兩。
若是換到源州,店鋪租金雖是貴一些,不過那兒人多,賺的應是能多些。
傍晚同周哥兒迴村,趙哥兒便把他們要去源州的事兒說了。
周哥兒是知道這事兒的,之前初聞便覺得有點不舍,不過那會年初,想著還有差不多半年,時間還久,並沒有什麽實感,可如今好像隻是一晃神,半年就過去了,不知不覺,如今已是到了八月,瞧著時間越過越快,趙哥兒甚至已經將被褥和一些冬季的衣服打包了起來,周哥兒才落迴到現實——趙哥兒是真的要走了。
畢竟是唯一的好友,相識十幾年之久,趙哥兒之前同方子晨說,劉小文不在,周哥兒便是他唯一的朋友,周哥兒也是亦然。
他曉得趙哥兒這一去,也許就再也不會迴來了,方子晨考上了,他甚至還會去往更遠的地方,若是考不上,怕是也不會定居在源州。
源州路途不算得遠,真想見麵也能見著,但到底是不如現在方便。
方子晨不是愛說大話的,他又好麵子,趙哥兒七歲被拐,已是有了記憶,他知道自己的家在京城,這事兒他也同方子晨說過,方子晨知道後,信誓旦旦的跟他表示,不出三年,他便帶他進京,幫他找爹娘去。
他敢這般說,那定是能做到的。
周哥兒也曉得這一迴事,京城到扶安鎮,千裏之遠,路遙車馬慢,外頭又動蕩不安,此去一別,怕是到死了都難見著。
世間大部分人的相遇,都是講究一個緣分,緣分到了,隔著天涯海角,都會相見,緣分盡了,即使是一靠著兩條腿一時辰就能逛完的扶安鎮,也有可能會隔著人潮錯過,再見不著。
他想著想著,心裏酸脹得厲害,趙哥兒見他垂著頭沒有說話,也跟著沉默。
天空晴朗,藍天上隻飄浮著幾朵雲,落日餘暉侵染著天邊的雲層,一片橘黃。路邊野草蔥綠茂盛,還未到晚上,草裏的蟲兒已是熙熙叫囔,遠處的山林裏,也傳來陣陣鳥鳴,偶有幾隻展著斑斕的翅膀從裏頭飛竄出來。
人有悲歡離合,七情六欲,但草木鳥蟲卻似乎並沒有這種東西。
它們不懂兩個哥兒的惆悵,叫得厲害。
拋開此時略顯低落的心情,稍一眺望,道路右邊挨著大山,左邊是廣闊的田園,田間這會有三三兩兩正揮著鋤頭勞作,唿吸間,也滿是青草香。
農活雖是苦,若是沒出息,村裏人,大多一輩子便繞著這一畝三分地打轉,外頭世界的紛紛擾擾都與他們無關,像是隱居於此,不能走遍天下,享風土人情,但一家子和和睦睦,健健康康,不用經受那離別之苦,倒也算是好的一麵。
趙哥兒以前怨恨這個地方,迫不及待的逃離這裏,他將這裏視為囚禁他的地獄,覺得路邊開的一朵花,都散著人性的惡臭,他似作惡多端的惡鬼,來這受苦贖罪,地獄是黑暗的,因此他從未認真看待過,如今心態一改,再次瞧望著恬靜安然的一幕,心裏竟是生出了一絲不舍。
到底是住了十幾年的地方,即使以前是黑暗,如今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他跟方子晨在這裏初遇、相識,又一起在這裏住了一年多,這裏見證了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讓他對村裏重新產生了感情。
趙哥兒沉默了會,才道:“你要跟我一起去嗎?”
“啊?”周哥兒猛然抬頭。
趙哥兒見他雙目通紅,抿了抿嘴,重複:“你要跟我一起去源州嗎?夫君說,到了源州,他要去求學,就沒有時間繼續教孩子了,所以他打算到了那邊,給孩子找個夫子,或者找個學院,他租的商房挺大,有四間屋子。”
周哥兒頓住腳步。
趙哥兒繼續道:“現在鎮上這鋪子小,富裕的也沒幾個,生意不怎麽好,但源州不一樣,我雖是沒去過,不過夫君說,到了那邊生意一定更好做,你若去,跟著我一起幹,我肯定不會再給你發現在這個工錢,店裏包吃住,你也不需要什麽額外的開銷。”
方子晨給趙哥兒畫了大餅,加上趙哥兒又會‘浮想聯翩’,他自覺得到了源州,他就能賺大銀子了,銀錢一個罐子怕是都裝不下,得用大麻袋,因此這會半月幾十兩的利潤他都沒放在眼裏。
可周哥兒卻是不一樣。
店裏的賬本他沒過目,也算不清楚,但他同趙哥兒關係最是好,有些事兒趙哥兒也沒滿著他,一些吃食成本他是曉得的,店裏每天都是人滿為患,東西都不夠買,他們賣的雜,別的不論,就他負責的烤鴨和辣醬,一天就能有差不多好幾兩的進賬了,更何況還有鴨爪卷粉這些。
如今他一個月能拿快九百文的工錢,若是生意好,他還能拿得更多······
趙哥兒說‘生意不好做’,這還算不好做嗎?那何種程度才算好做啊?
他並非遲暮之年,他同趙哥兒一樣,也不過剛滿二十,年輕人,骨子裏便是向往外頭更廣闊的天空,誰都不想默默無聞,永生囚困在一個地方。
以前是走不出去,沒那個能力,如今卻不一樣了。
周哥兒臉色酣紅,眼眸之中不自覺流露出幾分憧憬。
他一把攬住趙哥兒的肩膀,笑道:“趙哥兒,你真是我的好哥們,不枉費我小時候天天幫你割豬草。”
趙哥兒:“······這事你迴去跟劉叔劉嬸商量一下吧!”
“嗯!”
“夫君打算二十那天走。”趙哥兒說。
周哥兒有些吃驚:“這麽快?鋪子不是還沒到期嗎?不等月底了?”
趙哥兒輕輕搖頭:“不等了。”
他都迫不及待想去源州賺大銀子了。
周哥兒迴到家,晚飯時便把這事兒說了。
劉嬸子下午一直在方家幹活,忙完了,迴來便直接去了菜地裏,這會又餓又累,聽了這話,直接停了筷子。
“趙哥兒喊你一起去源州?”
“嗯!”周哥兒道:“方子晨租了個大商房。”
“啥是大商房?”劉叔遲疑了一下問。
周哥兒哪裏曉得,趙哥兒跟他簡單說了一嘴,便照著原話道:“就是前麵是鋪子,後麵是住的小院子。”見劉叔還一臉茫然,周哥兒道:“應該是跟鎮上那個鋪子一樣,後麵可以住人,但比較大,帶著個很寬敞的院子,有四間房。”
這麽一說劉叔就懂了,畢竟開業那時他去過,裏外瞅了一圈,雖隻一間房,但挺寬敞,青磚瓦片,幹幹淨淨,跟他們的泥土屋子沒得比,源州那商房更大——:“那一個月得多少銀子啊?”
周哥兒搖頭:“這個我不知道,忘了問了。”
“我前兒問過方小子,他好像說是十兩。”劉嬸說。
劉叔不似劉嬸一般冷靜,手一抖,筷子都差點掉了。
他現在有時候睡覺,都還會夢見孫尚城揪著他頭發,一拳砸他臉上,那一刹那眼眶和頭部傳來的一陣嗡鳴和天旋地轉般的劇痛,和孫尚城幾近瘋狂熾熱的表情,都讓他害怕,夢醒時,他總不自覺的出一身冷汗,抑製不地顫抖,整個人被巨大的恐慌、害怕所吞沒,他擠進趙哥兒的懷裏。
趙哥兒白天勞累,夜裏睡得深,並沒有醒過來,但三年如一日,骨骼好像存著記憶,他即使睡著,意識不清醒,也會下意識反射性的將乖仔攬進懷裏,安撫似的,一下一下輕輕拍著他瘦小的後背,乖仔小手緊緊揪著他的衣服,埋在他胸口,唿吸著那熟悉的氣息,隻有在這個時候,夢裏那種盤結在心中的恐懼和絕望才慢慢消散開來。
他想跟父親一樣強。
然後保護爹爹和父親。
看著他‘遭罪’劉嬸子和柳阿叔可心疼了,問他這樣痛不痛啊!
乖仔搖搖頭,頂著滿臉的汗,聲音軟乎:“父親說鳥,西得苦中苦,方為仁上仁,乖仔不覺得苦,男仁也不能怕累。”
趙哥兒沒阻止,方子晨對這小兒子又是寵得無法無天,乖仔自己也囔著要學,大家瞧著心疼,覺得亂來,但也沒多嘴,由著他們亂折騰。
直到幾天前,乖仔和小風在外頭挖蚯蚓扯羊草,劉狗子見小風穿著新衣,吃著綠豆糕,他雖不曉得綠豆糕是個啥玩意兒,但溜溜和河小董幾人在方家吃過,迴家就說了,冰棍和綠豆糕是甜甜的,冰冰的,可好吃了,比飴糖和肉還要好吃一百倍。
村裏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總覺得糖和肉是頂頂好吃的,再好吃的大家也都沒吃過,但糖不便宜,夏天冰更是不便宜,那是有市無價,鎮上都沒有賣,聽說外頭是有些商人冬季的時候會挖地窖存些冰,然後留著夏季裏賣,一桶要好幾兩,多是富貴人家才用得起。
趙哥兒能弄來,想來花了不少銀子。
劉狗子見小風吃了好幾次,心裏妒忌得緊,那天就忍不住酸了幾句。
小風是哥兒的事,除身邊幾個人知曉,遠一些的,就楊慕濤,當初過年時,楊慕濤過來,楊銘逸和小風睡一起,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趙哥兒便將這事兒說了,其他人都一直以為他是個小漢子,劉狗子嘴巴不幹不淨,當初又聽河嬸子說過一嘴,便說方子晨這幾天不在,他是不是伺候趙哥兒伺候到床上去了,因此趙哥兒才這般疼他,讓他天天吃這金貴玩意。
“沒,沒有,你,你不,不要亂,亂說。”
小風結巴厲害,解釋也解釋不清,難聽的罵人話也說不出來,被他說得眼都紅了,叫劉狗子住嘴,當初被方子晨按著給乖仔紮著玩時,劉狗子去了半條命,拇指腫成了個大雞蛋,疼得他好幾天睡不著動不了,他便發誓,這輩子都不要再招惹這一家子土匪了,即使要去地裏,得從村長老宅家門前經過,他也會遠遠的饒路走,見了方子晨和趙哥兒亦是如此,躲人如躲瘟狗,可如今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劉狗子想著方子晨不在,隻要不弄得過分,對方應當不會怎樣他,於是不僅沒住嘴,還又說了兩句。
乖仔小,但已經四歲了,他跟方子晨混,如今很多事兒都懂,他知道這不是好話,又見小風紅了眼,就叫劉狗子住嘴,劉狗子沒理他,乖仔擰著眉,說他這樣不對,不能亂說別人的壞話,這樣不對也不好。
讓他不準再說爹爹和哥哥的壞話了,不然打他。
劉狗子當乖仔小不懂,便朝他吐了口口水:“呸······”
那口痰沒吐到身上,但這侮辱意味十足。但凡換成大人,怕是要一拳打過去了,但劉狗子想著孩子懂什麽?隻要不對他們動手,他們便沒覺得受欺負。
沒受欺負,轉頭玩一下就忘了,迴家自是不會想著告狀。
已是先禮後兵,警告無效,對方如今竟還這般羞辱,乖仔見劉狗子還在出言不遜,小眉頭一皺,邁著小短腿往後退,助跑幾步到劉狗子跟前後直接蹦起來,小小的腳丫雖隻雞蛋大,卻利落又狠辣的朝劉狗子側臉掃去。
當時周邊還有不少人,劉狗子說話小聲,大家也沒聽清,不過都注意著他們那邊的情況,見乖仔一跳竟是跳得那般高,都驚得長大了嘴,不過大家也沒在意,即使跳得高,但孩子終歸是孩子,一腳踹過去,跟撓癢癢也差不了多少。
乖仔模樣和個頭都沒怎麽變,依舊小小個,大家潛意識裏都以為他還三歲。
劉狗子慘叫一聲倒在地上時,捂著臉翻滾時,大家還覺得他演得還挺像那麽一迴事,怕是想訛詐方家的銀子了,直到見他吐了一口血,血裏還‘躺’著兩顆牙時,大家才怔忡住了。
我滴個乖乖。
幾人看向乖仔的眼神頓時變了。
這事傳得很快,乖仔一腳打出了名聲,村裏人這時候才曉得,之前人家不是吃飽了撐的,人家是在學武呢!
雖然不曉得學武跟跑步有什麽關係。
在方家幹活的幾婦人夫郎,聽了這事,想起乖仔側踢時,方子晨總說什麽把力集中在腳上,要一擊致命和什麽力量訓練。
彼時聽不太懂,總覺得亂來,力還能集中嗎?如今才是曉得了。
孩子才四歲,不論是跆拳道還是散打、空手道,學太早了都不好,最好是五歲後開始學,因為五歲之前,孩子的骨骼發育的並不完全,韌帶也不容易拉開,記憶力也不是很好,所以等大一點,骨骼發育完全了,再練習比較好。
可方子晨怕得緊,不是他吹,放眼整個小河村,甚至整個扶安鎮,要說誰家孩子長得最精致,那必是他家這個小破孩無疑了,每每瞧著乖仔笑起來甜甜的,軟乎乎的小模樣,他是自豪又害怕。
這時代有小哥兒,那麽搞基的怕是挺多,若是又碰上孫尚城這種渣渣,他兒子豈不是又要遭罪了?
他這樣的有夫之夫,走出去,不止姑娘哥兒朝他拋媚眼,上次還有個搖著扇子的瘦子過來同他搭訕,問他想不想玩點刺激的,他舍身相陪,隻求春宵一度。
他這般年歲了,人都不放過他,兒砸還嫩嫩的,臉白乎乎的,像蛋白一樣,似能掐出水來,有時候他都想咬他小臉蛋,更別說別人了。
不得不妨啊!
孫尚城就是給他敲了個大警鍾。
還是學點自保的本事兒比較好,他總不能呆在孩子身邊,天天護著。
孩子若是再出事,別說趙哥兒會怎麽樣,他可能先暈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心髒即使跟個盤一樣大,怕是也遭不住。
而且練習跆拳道是很有好處的,不僅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教會孩子更懂禮貌,更懂禮儀,並且可以學習到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好品格。
早點就早點吧!隻要他注意一點,不讓孩子傷到就行。
第234章
可能是野菜吃多了,不得不說,乖仔是聰明且又能吃苦的,很多動作,方子晨隻示範過一遍,他便能八九不離十的記下來,方子晨不在那幾天,他也不用人督促,早上都會自己爬起來去跑步,迴來自己嘿啾嘿啾的練習動作,他也能自己打水擦身子,就是擦得不怎麽幹淨,而且後背上的疤沒好,他自己擦藥又擦不到,便由小風幫忙。
等換了衣裳,他手臂上挎著個籃子,裏頭放著把方子晨特意讓人給他量身打造的小鋤頭,似賢惠的婦人一樣,便開始出門漫山遍野的找野菜了。
山上野菜多,野蔥,水芹菜,薺菜,曲麻菜,山藥這些,都是可以吃的,味道也不錯。
趙哥兒手藝好,加之油放多了,煮出來的東西,方子晨也能吃得下。
他對野菜有陰影,還是因為當初那碗不加油不加鹽的野菜湯,把他吃怕了。
這天趙哥兒去給店裏送貨,隨便查了一下賬。店裏賣的吃食多,並非單一的模式,不喜歡烤鴨的,也可能會喜歡辣醬,不喜歡辣醬,可能也會喜歡鹵鴨爪,總之店裏生意都好,時常有客人,刨去各個成本,這半月就賺了四十多兩。
若是換到源州,店鋪租金雖是貴一些,不過那兒人多,賺的應是能多些。
傍晚同周哥兒迴村,趙哥兒便把他們要去源州的事兒說了。
周哥兒是知道這事兒的,之前初聞便覺得有點不舍,不過那會年初,想著還有差不多半年,時間還久,並沒有什麽實感,可如今好像隻是一晃神,半年就過去了,不知不覺,如今已是到了八月,瞧著時間越過越快,趙哥兒甚至已經將被褥和一些冬季的衣服打包了起來,周哥兒才落迴到現實——趙哥兒是真的要走了。
畢竟是唯一的好友,相識十幾年之久,趙哥兒之前同方子晨說,劉小文不在,周哥兒便是他唯一的朋友,周哥兒也是亦然。
他曉得趙哥兒這一去,也許就再也不會迴來了,方子晨考上了,他甚至還會去往更遠的地方,若是考不上,怕是也不會定居在源州。
源州路途不算得遠,真想見麵也能見著,但到底是不如現在方便。
方子晨不是愛說大話的,他又好麵子,趙哥兒七歲被拐,已是有了記憶,他知道自己的家在京城,這事兒他也同方子晨說過,方子晨知道後,信誓旦旦的跟他表示,不出三年,他便帶他進京,幫他找爹娘去。
他敢這般說,那定是能做到的。
周哥兒也曉得這一迴事,京城到扶安鎮,千裏之遠,路遙車馬慢,外頭又動蕩不安,此去一別,怕是到死了都難見著。
世間大部分人的相遇,都是講究一個緣分,緣分到了,隔著天涯海角,都會相見,緣分盡了,即使是一靠著兩條腿一時辰就能逛完的扶安鎮,也有可能會隔著人潮錯過,再見不著。
他想著想著,心裏酸脹得厲害,趙哥兒見他垂著頭沒有說話,也跟著沉默。
天空晴朗,藍天上隻飄浮著幾朵雲,落日餘暉侵染著天邊的雲層,一片橘黃。路邊野草蔥綠茂盛,還未到晚上,草裏的蟲兒已是熙熙叫囔,遠處的山林裏,也傳來陣陣鳥鳴,偶有幾隻展著斑斕的翅膀從裏頭飛竄出來。
人有悲歡離合,七情六欲,但草木鳥蟲卻似乎並沒有這種東西。
它們不懂兩個哥兒的惆悵,叫得厲害。
拋開此時略顯低落的心情,稍一眺望,道路右邊挨著大山,左邊是廣闊的田園,田間這會有三三兩兩正揮著鋤頭勞作,唿吸間,也滿是青草香。
農活雖是苦,若是沒出息,村裏人,大多一輩子便繞著這一畝三分地打轉,外頭世界的紛紛擾擾都與他們無關,像是隱居於此,不能走遍天下,享風土人情,但一家子和和睦睦,健健康康,不用經受那離別之苦,倒也算是好的一麵。
趙哥兒以前怨恨這個地方,迫不及待的逃離這裏,他將這裏視為囚禁他的地獄,覺得路邊開的一朵花,都散著人性的惡臭,他似作惡多端的惡鬼,來這受苦贖罪,地獄是黑暗的,因此他從未認真看待過,如今心態一改,再次瞧望著恬靜安然的一幕,心裏竟是生出了一絲不舍。
到底是住了十幾年的地方,即使以前是黑暗,如今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他跟方子晨在這裏初遇、相識,又一起在這裏住了一年多,這裏見證了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讓他對村裏重新產生了感情。
趙哥兒沉默了會,才道:“你要跟我一起去嗎?”
“啊?”周哥兒猛然抬頭。
趙哥兒見他雙目通紅,抿了抿嘴,重複:“你要跟我一起去源州嗎?夫君說,到了源州,他要去求學,就沒有時間繼續教孩子了,所以他打算到了那邊,給孩子找個夫子,或者找個學院,他租的商房挺大,有四間屋子。”
周哥兒頓住腳步。
趙哥兒繼續道:“現在鎮上這鋪子小,富裕的也沒幾個,生意不怎麽好,但源州不一樣,我雖是沒去過,不過夫君說,到了那邊生意一定更好做,你若去,跟著我一起幹,我肯定不會再給你發現在這個工錢,店裏包吃住,你也不需要什麽額外的開銷。”
方子晨給趙哥兒畫了大餅,加上趙哥兒又會‘浮想聯翩’,他自覺得到了源州,他就能賺大銀子了,銀錢一個罐子怕是都裝不下,得用大麻袋,因此這會半月幾十兩的利潤他都沒放在眼裏。
可周哥兒卻是不一樣。
店裏的賬本他沒過目,也算不清楚,但他同趙哥兒關係最是好,有些事兒趙哥兒也沒滿著他,一些吃食成本他是曉得的,店裏每天都是人滿為患,東西都不夠買,他們賣的雜,別的不論,就他負責的烤鴨和辣醬,一天就能有差不多好幾兩的進賬了,更何況還有鴨爪卷粉這些。
如今他一個月能拿快九百文的工錢,若是生意好,他還能拿得更多······
趙哥兒說‘生意不好做’,這還算不好做嗎?那何種程度才算好做啊?
他並非遲暮之年,他同趙哥兒一樣,也不過剛滿二十,年輕人,骨子裏便是向往外頭更廣闊的天空,誰都不想默默無聞,永生囚困在一個地方。
以前是走不出去,沒那個能力,如今卻不一樣了。
周哥兒臉色酣紅,眼眸之中不自覺流露出幾分憧憬。
他一把攬住趙哥兒的肩膀,笑道:“趙哥兒,你真是我的好哥們,不枉費我小時候天天幫你割豬草。”
趙哥兒:“······這事你迴去跟劉叔劉嬸商量一下吧!”
“嗯!”
“夫君打算二十那天走。”趙哥兒說。
周哥兒有些吃驚:“這麽快?鋪子不是還沒到期嗎?不等月底了?”
趙哥兒輕輕搖頭:“不等了。”
他都迫不及待想去源州賺大銀子了。
周哥兒迴到家,晚飯時便把這事兒說了。
劉嬸子下午一直在方家幹活,忙完了,迴來便直接去了菜地裏,這會又餓又累,聽了這話,直接停了筷子。
“趙哥兒喊你一起去源州?”
“嗯!”周哥兒道:“方子晨租了個大商房。”
“啥是大商房?”劉叔遲疑了一下問。
周哥兒哪裏曉得,趙哥兒跟他簡單說了一嘴,便照著原話道:“就是前麵是鋪子,後麵是住的小院子。”見劉叔還一臉茫然,周哥兒道:“應該是跟鎮上那個鋪子一樣,後麵可以住人,但比較大,帶著個很寬敞的院子,有四間房。”
這麽一說劉叔就懂了,畢竟開業那時他去過,裏外瞅了一圈,雖隻一間房,但挺寬敞,青磚瓦片,幹幹淨淨,跟他們的泥土屋子沒得比,源州那商房更大——:“那一個月得多少銀子啊?”
周哥兒搖頭:“這個我不知道,忘了問了。”
“我前兒問過方小子,他好像說是十兩。”劉嬸說。
劉叔不似劉嬸一般冷靜,手一抖,筷子都差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