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穿成攝政王的替身男妻 作者:花笙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封離也有些莫名,他還沒想通其中關竅,但要說周昭寧疼皇帝,他是信的。畢竟皇帝如此荒唐,他大權在握都沒直接造反,不是疼愛是什麽?
這麽一想,封離心中低歎,看來他還有不少路要走……慢慢來吧。
封離光顧著自己的思慮,便沒有發現,皇帝說完這話後,周昭寧便一直在看他。見他神色平靜,毫無反應,周昭寧隻得失望地移開視線。
“典正司獨立,如今的司正年紀輕經驗少……”
周昭寧話音未落,皇帝已接過話頭:“皇叔說得對,正該擇選能者任之。”
“可典正司機構簡單、人員不足,過去辦事更多借助的是禁衛軍的人手,一旦獨立,難免掣肘。”
聽到這,封離一下抓住了那條尾巴,他怎麽也沒想到,周昭寧的盤算是在這。這時再看皇帝,他簡直就是在看一個冤大頭了。
隻見皇帝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問:“那皇叔以為當如何?從禁衛軍撥些人手給典正司?”
太後老神在在,周昭寧一本正經,封離低頭憋笑,跟前頭兩位相比,封離覺得自己真是個沒心眼的直腸子。
“刑名本非禁衛軍所長,此案又事關重大,牽扯到太後和七殿下,這其中有沒有宮中其他主子的筆法還不好說,再從禁衛軍劃人手亦是無用。”周昭寧振袖,恭敬地朝殿上行禮,“臣請奏,重啟內衛,以肅清宮闈,震懾朝綱。”
內衛,於朝中老臣,這兩個字振聾發聵,但對於年僅十八歲的皇帝,卻陌生得很。
他聽完有些茫然,甚至不懂朝中老臣們竊竊私語所為何來。當初先帝駕崩前突然傳位於他,一次交待了他許多事,這十幾年封存的內衛,在他看來不過小事一樁,不是周昭寧提起他根本都想不起來。
周昭寧話音落下,很快便有老臣出來反對:“臣以為不可。如今朝野安穩,海晏河清,不過是七殿下被綁架的案子便要重啟內衛,太過小題大做。”
“臣附議。七殿下已平安歸來,整頓宮廷即可,何須內衛插手?”
“諸位的意思,是說宮中出了此等大事,威脅太後與皇上的安危,都可以輕輕揭過,不用追究?”刑部尚書解淵出列。
“刑部乃三法司之首,解大人覺得嚴重,你刑部擔下查案之責便是!”
“我承認,我刑部查不了這個案子。”解淵混不吝,半點不打磕絆,那和他對辯的直氣得吹胡子瞪眼。他說了自己還不算,還要問:“大理寺、禦史台,你們誰敢接這個案子?”
大理寺卿和禦史大夫把嘴閉成了蚌殼,恨不得躲到其他同僚後麵藏起來。這燙手山芋,朝上辯幾句不痛不癢,可要接,誰接誰死。
皇帝側首,大內總管李德仁附耳道:“當年內衛在時,老奴還是個小太監,隻知道內衛監察百官,抓捕刑訊,很是兇殘。當年厲王之亂,厲王倒是沒受多少折磨,他的黨羽卻沒有一個完好上刑台的。”
皇帝聽完,評價道:“那內衛,是一把利刃……”
“陛下若能掌控,自然如此,但攝政王勢大……”
皇帝點頭,對,他光想著刀好,可如今之勢,他不見得握得住這刀。
他正要否決,太後搶先開口:“既然無人敢接,那便隻有重啟內衛,將典正司歸於內衛管轄,務必將此案查得水落石出。皇帝是孝子,你說呢,總不能讓哀家含冤莫白吧?”
太後迴頭,方才還平和如水的目光凝結成冰,將皇帝震懾在禦座前。
“是……母後所言甚是。”他掙紮著說,“以後內衛便向朕匯報。”
“皇帝還年輕,駕馭不得虎狼,這內衛還是交由攝政王暫管。此事宜快不宜慢,去吧內衛令牌取來,今日便開衙。”
太後和周昭寧交換了一個目光,周昭寧微微頷首致謝。
一場朝議,周昭寧全勝而歸。迴王府的路上,封離問他:“我怎麽覺得,太後是特意來幫你?有何淵源?”
“太後韜光養晦,有人卻妄圖踐踏她的威儀,太後不能忍罷了。”
“嘁,行吧,與我打馬虎眼糊弄我,不說便不說,我還懶得聽呢。”
周昭寧見他抱臂撇過頭,一副不看自己的鬧脾氣模樣,心中好笑。
“沒有糊弄。要說淵源,也算有一樁,當年太後誕下先太子時,受過我母親些許恩惠,便一直感念在心。母親仙逝後,她便對我多一分照拂。不過內衛乃是虎狼,讓她支持,這點恩惠可不夠。”
封離點頭:“她幽居深宮,其實對外頭的事清楚得很吧,她恐怕也看出來其中蹊蹺,覺得是個威脅。”
“不錯,孺子可教。”
“你教我什麽了教。”
“行,阿離天資過人,行了吧。”
封離霎時安靜下來,他明明說過,不喜歡被叫做“阿離”,周昭寧這人,隨口又是亂喊了起來。
周昭寧脫口喊出,見他臉色變了才意識到喊錯。見封離不語,他不禁問道:“為何不讓叫阿離?”
封離猶疑片刻,大概車窗外月色太好,大概今夜一起打了勝仗,他終究答出了這一問。
“隻有母親才叫我阿離,許多年沒人叫過了。”他十三歲離家時起,便無人再叫了。
“母親……”周昭寧想起已故的蘇儀妃,確實很多年了。他記得那時他也常出入宮中,蘇儀妃稱那個撞在他腿上的小團子“離兒”。
是他記錯了?還是說蘇儀妃平日裏便是“阿離”、“離兒”混著叫的?
周昭寧心中疑惑,看向封離的目光帶著探究。
第64章 相幫(1)
封離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在梁都生活, 哪怕派人打探,也無法窺知他在梁都的一切。因此一直以來,周昭寧對他身上的違和之處都作尋常看待。
比如他身體雖不強健, 內力更是沒有,但偶爾露出的武功招式卻有模有樣。比如他看似不學無術,卻自有積累,且極為聰穎。比如他明明在梁都受盡折辱, 到了人前卻自信坦蕩,便是太後、皇帝、內閣大臣,也全然不懼。
可他雖離開大禹十年, 身份卻是做不得假的,尤其樣貌, 他肖似先帝和蘇儀妃, 見過的絕不會看錯。
周昭寧壓下心中不解, 或許他在梁都有不為人知的奇緣,無論如何,他能長成如今的心性, 是封氏一族的福祉。
兩人迴到攝政王府時平靜,宮中卻因重啟內衛一事暗潮湧動。
內衛府自建元十五年封存至今,已有近十年, 大批內衛被遣散, 隻餘精銳中的精銳,由內衛府大統領和十二執事帶領。他們是皇家最忠實的鷹犬, 在封閉的內衛府中等了十年,終於等來了內衛令牌重現。
內衛府門規森嚴, 重啟之初極為敏感,就連前來頒旨的李德仁也隻進到了外院, 唯有前來拜見內衛府大統領的典正司司正被領了進去。
李德仁迴到皇帝身邊稟報,皇帝聽完氣得砸了一個碧玉筆洗。
李德仁哄了一番,才叫他暫且消氣,問起正事來:“當日周昭寧匆忙離席去救那賤種,到底是哪裏來的消息,查到沒有?”
“還沒有查到實證。”
“廢物!這點事情都查不到?這宮裏肯定有人給他報信。”
“雖然沒有實證,倒是查到了一樁嫌疑。”
皇帝霍地轉身,目光陰翳,問:“什麽嫌疑?”
“奴才查了各宮出入記錄,並當日在禦花園值守的侍衛,隻有一人在那前後時段經過奉和殿,是淳妃娘娘宮中的一名二等宮女。若說嫌疑,便是這宮女最大了。”
“淳妃?!不可能。”皇帝下意識否認,林淳妃怎麽會背叛他,她最是乖順。而且她有什麽理由去幫封離,她堂堂皇妃,要向攝政王投誠?難不成攝政王還能給她皇後之位坐坐?
李德仁並沒有頂撞,隻說:“確實沒有證據,那宮女出現過,也不一定真的看見了什麽。”
皇帝這人最是聽不得忤逆話,李德仁深知,因此他以退為進,反而令永慶帝冷靜下來。
“那宮女可拿住了?”
“已去捉拿了。”
“好,你盡管拷問。”皇帝想了想,又說,“今晚叫淳妃侍寢。”
“陛下,太危險了,萬一淳妃娘娘真的……”
“宮裏這麽多人都是死的?看著還能叫她做下什麽事?”
李德仁一想,以皇帝召嬪妃侍寢的陣仗,確實沒有行兇的機會。反而是淳妃,今日侍寢隻怕不好過了。過往她乖順,皇帝偶爾也給些憐惜,今日嘛,怕不知要如何。
但這些,不是他這個大太監該管的,他隻需保證林淳妃沒有行兇餘地即可。
林淳妃宮中,宮女被擒走,接著皇帝召她侍寢,她出宮門上轎時,便已拋卻此身。若是今日死在宮裏,也算是得了清淨。
鄭貴妃也得了消息,她出身明川侯府,撒得起銀錢,在宮裏消息靈通,一時為林淳妃捏一把汗。
這一夜,她亦不得安睡,卸了釵環,卻不肯拆發髻,裹著裘衣一直在等消息。
子時二刻,來了消息。
“娘娘,淳妃娘娘的宮女不肯招認,說經過奉和殿時什麽也沒看到,她被打得太狠,咬舌自盡了。對此皇上大怒,說淳妃的宮女是畏罪自盡,正在逼問淳妃。”
“人在哪?”鄭貴妃忙問。
“在……”那宮女支支吾吾,瞅向鄭貴妃,不敢說出那個名字。
鄭貴妃頓時了悟,她下令心腹宮女不許提的,隻有皇帝那處淫/辱妃嬪的寢宮偏殿春和殿。
若是拉去典正司問罪,反而光明正大,不過是受皮肉之苦。可在春和殿,多的是叫人生不如死的手段。鄭貴妃心中猶豫,她真的不想去,這時候去幫忙,或許不僅幫不上,反而把自己也搭進去。
可林淳妃的宮女咬舌自盡了,會不會林淳妃也……她平日裏最是溫和,多年逆來順受,可若向攝政王通風報信的真是她,她的性子絕不是表麵的模樣。
想到這,鄭貴妃霍然起身。
她的大宮女立刻跪下阻攔:“娘娘,刺探陛下寢宮的消息可是大罪!不可啊,您不能去!”
“其他人私下探聽自然是大罪,但一個按捺不住思念之情的貴妃,想要邀寵爭寵,卻情有可原。”
“娘娘!”大宮女一聽,當即落下淚來,她們娘娘哪裏有這樣的心思,她是避之唯恐不及,“您何苦自己往火坑裏跳!您不能!”
“我早已身在地獄,也早就身涉漩渦,如何迴避?獨善其身,原本就是奢望,那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話音落下,鄭貴妃裹緊身上裘衣,連單薄的繡鞋也沒換,便往春和殿而去。
到得殿外,她作焦急神色,頻頻在牆角探看。如此情態,自然很快便被看守的禁衛發現。被發現後,她惱羞成怒,轉身便要迴宮,隻說自己是走岔了路。
子時二刻,貴妃娘娘走岔路走到了皇帝寢宮外麵,禁衛當然不是傻的,怎麽也不敢讓人走,立刻便去稟報。
這戲為了演得真,為此鄭貴妃還大發雷霆,揚言敢去稟報便要殺了那禁衛。
一番折騰,果不其然,鄭貴妃被傳入春和殿內。她入內時,皇帝衣衫未整,林淳妃身蜷縮在地,身上皆是鞭痕,殿內幾個小太監麵上含春。
殿內滿是淫/靡之氣,鄭貴妃高傲又嫌惡地看向林淳妃,接著才朝著皇帝盈盈下拜。
“貴妃何故在殿外徘徊?”對鄭貴妃,皇帝還是留了一分客氣,好歹母家有些分量。
“臣妾睡不著。”鄭貴妃有些別扭地說。
“睡不著便來朕的寢宮外轉悠?貴妃可知幾時了?”
鄭貴妃又看一眼林淳妃,似乎下定了決心似的,神色一振,說:“子時都不熄燈,臣妾就是來看看這狐媚子能迷惑陛下到幾時!陛下許久不曾召幸臣妾,卻總叫她侍寢,臣妾不服氣。”
皇帝挑眉,麵上現出得意來,他召幸鄭貴妃之後,這還是第一迴,她跟過去一樣吃味,和淳妃針鋒相對。看來,她是轉過彎來了?
“朕看你這段時日躲著朕,似乎不太樂意,朕能怎麽辦?”
“臣妾……臣妾不過是初初不適應,其實心裏,是想念陛下的。”
在皇帝心裏,鄭貴妃的屈服比林淳妃分量重得多,他當即便興奮起來。起身走近,一手抬起鄭貴妃的下巴,另一隻手扯開了她披在身上的裘衣。
裘衣之下,是輕薄的中衣,一拉開便見著她渾圓香肩,上頭係著赤色肚兜的掛帶。活色生香,可惜,他再興奮,隻對著女人的身體依舊是起不來。
這麽一想,封離心中低歎,看來他還有不少路要走……慢慢來吧。
封離光顧著自己的思慮,便沒有發現,皇帝說完這話後,周昭寧便一直在看他。見他神色平靜,毫無反應,周昭寧隻得失望地移開視線。
“典正司獨立,如今的司正年紀輕經驗少……”
周昭寧話音未落,皇帝已接過話頭:“皇叔說得對,正該擇選能者任之。”
“可典正司機構簡單、人員不足,過去辦事更多借助的是禁衛軍的人手,一旦獨立,難免掣肘。”
聽到這,封離一下抓住了那條尾巴,他怎麽也沒想到,周昭寧的盤算是在這。這時再看皇帝,他簡直就是在看一個冤大頭了。
隻見皇帝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問:“那皇叔以為當如何?從禁衛軍撥些人手給典正司?”
太後老神在在,周昭寧一本正經,封離低頭憋笑,跟前頭兩位相比,封離覺得自己真是個沒心眼的直腸子。
“刑名本非禁衛軍所長,此案又事關重大,牽扯到太後和七殿下,這其中有沒有宮中其他主子的筆法還不好說,再從禁衛軍劃人手亦是無用。”周昭寧振袖,恭敬地朝殿上行禮,“臣請奏,重啟內衛,以肅清宮闈,震懾朝綱。”
內衛,於朝中老臣,這兩個字振聾發聵,但對於年僅十八歲的皇帝,卻陌生得很。
他聽完有些茫然,甚至不懂朝中老臣們竊竊私語所為何來。當初先帝駕崩前突然傳位於他,一次交待了他許多事,這十幾年封存的內衛,在他看來不過小事一樁,不是周昭寧提起他根本都想不起來。
周昭寧話音落下,很快便有老臣出來反對:“臣以為不可。如今朝野安穩,海晏河清,不過是七殿下被綁架的案子便要重啟內衛,太過小題大做。”
“臣附議。七殿下已平安歸來,整頓宮廷即可,何須內衛插手?”
“諸位的意思,是說宮中出了此等大事,威脅太後與皇上的安危,都可以輕輕揭過,不用追究?”刑部尚書解淵出列。
“刑部乃三法司之首,解大人覺得嚴重,你刑部擔下查案之責便是!”
“我承認,我刑部查不了這個案子。”解淵混不吝,半點不打磕絆,那和他對辯的直氣得吹胡子瞪眼。他說了自己還不算,還要問:“大理寺、禦史台,你們誰敢接這個案子?”
大理寺卿和禦史大夫把嘴閉成了蚌殼,恨不得躲到其他同僚後麵藏起來。這燙手山芋,朝上辯幾句不痛不癢,可要接,誰接誰死。
皇帝側首,大內總管李德仁附耳道:“當年內衛在時,老奴還是個小太監,隻知道內衛監察百官,抓捕刑訊,很是兇殘。當年厲王之亂,厲王倒是沒受多少折磨,他的黨羽卻沒有一個完好上刑台的。”
皇帝聽完,評價道:“那內衛,是一把利刃……”
“陛下若能掌控,自然如此,但攝政王勢大……”
皇帝點頭,對,他光想著刀好,可如今之勢,他不見得握得住這刀。
他正要否決,太後搶先開口:“既然無人敢接,那便隻有重啟內衛,將典正司歸於內衛管轄,務必將此案查得水落石出。皇帝是孝子,你說呢,總不能讓哀家含冤莫白吧?”
太後迴頭,方才還平和如水的目光凝結成冰,將皇帝震懾在禦座前。
“是……母後所言甚是。”他掙紮著說,“以後內衛便向朕匯報。”
“皇帝還年輕,駕馭不得虎狼,這內衛還是交由攝政王暫管。此事宜快不宜慢,去吧內衛令牌取來,今日便開衙。”
太後和周昭寧交換了一個目光,周昭寧微微頷首致謝。
一場朝議,周昭寧全勝而歸。迴王府的路上,封離問他:“我怎麽覺得,太後是特意來幫你?有何淵源?”
“太後韜光養晦,有人卻妄圖踐踏她的威儀,太後不能忍罷了。”
“嘁,行吧,與我打馬虎眼糊弄我,不說便不說,我還懶得聽呢。”
周昭寧見他抱臂撇過頭,一副不看自己的鬧脾氣模樣,心中好笑。
“沒有糊弄。要說淵源,也算有一樁,當年太後誕下先太子時,受過我母親些許恩惠,便一直感念在心。母親仙逝後,她便對我多一分照拂。不過內衛乃是虎狼,讓她支持,這點恩惠可不夠。”
封離點頭:“她幽居深宮,其實對外頭的事清楚得很吧,她恐怕也看出來其中蹊蹺,覺得是個威脅。”
“不錯,孺子可教。”
“你教我什麽了教。”
“行,阿離天資過人,行了吧。”
封離霎時安靜下來,他明明說過,不喜歡被叫做“阿離”,周昭寧這人,隨口又是亂喊了起來。
周昭寧脫口喊出,見他臉色變了才意識到喊錯。見封離不語,他不禁問道:“為何不讓叫阿離?”
封離猶疑片刻,大概車窗外月色太好,大概今夜一起打了勝仗,他終究答出了這一問。
“隻有母親才叫我阿離,許多年沒人叫過了。”他十三歲離家時起,便無人再叫了。
“母親……”周昭寧想起已故的蘇儀妃,確實很多年了。他記得那時他也常出入宮中,蘇儀妃稱那個撞在他腿上的小團子“離兒”。
是他記錯了?還是說蘇儀妃平日裏便是“阿離”、“離兒”混著叫的?
周昭寧心中疑惑,看向封離的目光帶著探究。
第64章 相幫(1)
封離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在梁都生活, 哪怕派人打探,也無法窺知他在梁都的一切。因此一直以來,周昭寧對他身上的違和之處都作尋常看待。
比如他身體雖不強健, 內力更是沒有,但偶爾露出的武功招式卻有模有樣。比如他看似不學無術,卻自有積累,且極為聰穎。比如他明明在梁都受盡折辱, 到了人前卻自信坦蕩,便是太後、皇帝、內閣大臣,也全然不懼。
可他雖離開大禹十年, 身份卻是做不得假的,尤其樣貌, 他肖似先帝和蘇儀妃, 見過的絕不會看錯。
周昭寧壓下心中不解, 或許他在梁都有不為人知的奇緣,無論如何,他能長成如今的心性, 是封氏一族的福祉。
兩人迴到攝政王府時平靜,宮中卻因重啟內衛一事暗潮湧動。
內衛府自建元十五年封存至今,已有近十年, 大批內衛被遣散, 隻餘精銳中的精銳,由內衛府大統領和十二執事帶領。他們是皇家最忠實的鷹犬, 在封閉的內衛府中等了十年,終於等來了內衛令牌重現。
內衛府門規森嚴, 重啟之初極為敏感,就連前來頒旨的李德仁也隻進到了外院, 唯有前來拜見內衛府大統領的典正司司正被領了進去。
李德仁迴到皇帝身邊稟報,皇帝聽完氣得砸了一個碧玉筆洗。
李德仁哄了一番,才叫他暫且消氣,問起正事來:“當日周昭寧匆忙離席去救那賤種,到底是哪裏來的消息,查到沒有?”
“還沒有查到實證。”
“廢物!這點事情都查不到?這宮裏肯定有人給他報信。”
“雖然沒有實證,倒是查到了一樁嫌疑。”
皇帝霍地轉身,目光陰翳,問:“什麽嫌疑?”
“奴才查了各宮出入記錄,並當日在禦花園值守的侍衛,隻有一人在那前後時段經過奉和殿,是淳妃娘娘宮中的一名二等宮女。若說嫌疑,便是這宮女最大了。”
“淳妃?!不可能。”皇帝下意識否認,林淳妃怎麽會背叛他,她最是乖順。而且她有什麽理由去幫封離,她堂堂皇妃,要向攝政王投誠?難不成攝政王還能給她皇後之位坐坐?
李德仁並沒有頂撞,隻說:“確實沒有證據,那宮女出現過,也不一定真的看見了什麽。”
皇帝這人最是聽不得忤逆話,李德仁深知,因此他以退為進,反而令永慶帝冷靜下來。
“那宮女可拿住了?”
“已去捉拿了。”
“好,你盡管拷問。”皇帝想了想,又說,“今晚叫淳妃侍寢。”
“陛下,太危險了,萬一淳妃娘娘真的……”
“宮裏這麽多人都是死的?看著還能叫她做下什麽事?”
李德仁一想,以皇帝召嬪妃侍寢的陣仗,確實沒有行兇的機會。反而是淳妃,今日侍寢隻怕不好過了。過往她乖順,皇帝偶爾也給些憐惜,今日嘛,怕不知要如何。
但這些,不是他這個大太監該管的,他隻需保證林淳妃沒有行兇餘地即可。
林淳妃宮中,宮女被擒走,接著皇帝召她侍寢,她出宮門上轎時,便已拋卻此身。若是今日死在宮裏,也算是得了清淨。
鄭貴妃也得了消息,她出身明川侯府,撒得起銀錢,在宮裏消息靈通,一時為林淳妃捏一把汗。
這一夜,她亦不得安睡,卸了釵環,卻不肯拆發髻,裹著裘衣一直在等消息。
子時二刻,來了消息。
“娘娘,淳妃娘娘的宮女不肯招認,說經過奉和殿時什麽也沒看到,她被打得太狠,咬舌自盡了。對此皇上大怒,說淳妃的宮女是畏罪自盡,正在逼問淳妃。”
“人在哪?”鄭貴妃忙問。
“在……”那宮女支支吾吾,瞅向鄭貴妃,不敢說出那個名字。
鄭貴妃頓時了悟,她下令心腹宮女不許提的,隻有皇帝那處淫/辱妃嬪的寢宮偏殿春和殿。
若是拉去典正司問罪,反而光明正大,不過是受皮肉之苦。可在春和殿,多的是叫人生不如死的手段。鄭貴妃心中猶豫,她真的不想去,這時候去幫忙,或許不僅幫不上,反而把自己也搭進去。
可林淳妃的宮女咬舌自盡了,會不會林淳妃也……她平日裏最是溫和,多年逆來順受,可若向攝政王通風報信的真是她,她的性子絕不是表麵的模樣。
想到這,鄭貴妃霍然起身。
她的大宮女立刻跪下阻攔:“娘娘,刺探陛下寢宮的消息可是大罪!不可啊,您不能去!”
“其他人私下探聽自然是大罪,但一個按捺不住思念之情的貴妃,想要邀寵爭寵,卻情有可原。”
“娘娘!”大宮女一聽,當即落下淚來,她們娘娘哪裏有這樣的心思,她是避之唯恐不及,“您何苦自己往火坑裏跳!您不能!”
“我早已身在地獄,也早就身涉漩渦,如何迴避?獨善其身,原本就是奢望,那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話音落下,鄭貴妃裹緊身上裘衣,連單薄的繡鞋也沒換,便往春和殿而去。
到得殿外,她作焦急神色,頻頻在牆角探看。如此情態,自然很快便被看守的禁衛發現。被發現後,她惱羞成怒,轉身便要迴宮,隻說自己是走岔了路。
子時二刻,貴妃娘娘走岔路走到了皇帝寢宮外麵,禁衛當然不是傻的,怎麽也不敢讓人走,立刻便去稟報。
這戲為了演得真,為此鄭貴妃還大發雷霆,揚言敢去稟報便要殺了那禁衛。
一番折騰,果不其然,鄭貴妃被傳入春和殿內。她入內時,皇帝衣衫未整,林淳妃身蜷縮在地,身上皆是鞭痕,殿內幾個小太監麵上含春。
殿內滿是淫/靡之氣,鄭貴妃高傲又嫌惡地看向林淳妃,接著才朝著皇帝盈盈下拜。
“貴妃何故在殿外徘徊?”對鄭貴妃,皇帝還是留了一分客氣,好歹母家有些分量。
“臣妾睡不著。”鄭貴妃有些別扭地說。
“睡不著便來朕的寢宮外轉悠?貴妃可知幾時了?”
鄭貴妃又看一眼林淳妃,似乎下定了決心似的,神色一振,說:“子時都不熄燈,臣妾就是來看看這狐媚子能迷惑陛下到幾時!陛下許久不曾召幸臣妾,卻總叫她侍寢,臣妾不服氣。”
皇帝挑眉,麵上現出得意來,他召幸鄭貴妃之後,這還是第一迴,她跟過去一樣吃味,和淳妃針鋒相對。看來,她是轉過彎來了?
“朕看你這段時日躲著朕,似乎不太樂意,朕能怎麽辦?”
“臣妾……臣妾不過是初初不適應,其實心裏,是想念陛下的。”
在皇帝心裏,鄭貴妃的屈服比林淳妃分量重得多,他當即便興奮起來。起身走近,一手抬起鄭貴妃的下巴,另一隻手扯開了她披在身上的裘衣。
裘衣之下,是輕薄的中衣,一拉開便見著她渾圓香肩,上頭係著赤色肚兜的掛帶。活色生香,可惜,他再興奮,隻對著女人的身體依舊是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