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殖民政策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不同地方的殖民政策也不盡相同,北美十三州是英國18世紀在美洲大陸最最有價值(乃至整個世界上)的一塊土地。
北美十三州是由英國直接管轄的,但是就是各州內部也有議會存在。所以會有衝突,其實最核心的是收稅問題和自治問題。
州內部議會認為北美十三州應自治,稅也應又自己決定。
但是英國那邊不肯,所以矛盾一直存在。
最後導致美國獨立戰爭,所以18世紀的英國在北美乃至世界的殖民地問題上,都是很強硬的。
英國在加拿大殖民地強硬的政策已經失敗了,英國高層逐漸意識到了殖民地更重要是建立一種語言或者說是文化的樞紐。
所以對殖民地的政策也是日漸寬鬆,首先是加拿大。
加拿大這個時期麵對的是野心勃勃的美利堅,加拿大內部親美的人都跑到美國去了。
留下來都是親英的,所以加拿大的總督建議將上下加拿大(一部分是魁北克加拿大,即從法國割讓的法屬魁北克)合並。保留兩者的議會,共同決定加拿大的事務。
迫於美利堅的強大,加拿大民主自決很團結。
而且英國人發現這套搞得不錯,所以自美國獨立之後,英國人就一直搞得是這套。
印度的情況就很複雜,雖然加拿大珠玉在前,但是和加拿大不一樣,印度多數人不是英國人,而是印度人。
膚色都不一樣,印度當時對於英國的重要性,就相當於英國人他們自己說的:“印度是帝國王冠上的鑽石。”
鑽石都丟了,王冠那不就失色了。
所以在印度希望獨立的時候英國人采用的是鎮壓。
近代殖民主義大約始於16世紀(這時剛好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
歐洲發現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向大西洋,出現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殖民國家,它們在世界進行殖民擴張。
殖民統治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主要以資本主義發展為基礎。
經濟上,殖民統治不同時期呈現的特點也不同。
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主要以暴力手段如海盜式掠奪和奴隸買賣等;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主要通過“自由貿易”,把殖民地變成自己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
華皇在總結了英國人的經驗教訓之後,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東西。
華國其實比英國人更有優勢,因為華國人多。
但是,華國目前最大的劣勢是負擔太重,這跟華皇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不夠狠,萌總裁本來就不是狠的人,不管是對本國老百姓,還是對外國人。
華皇也沒有到有一顆佛心的地步,隻是將生命看的很重。
最關鍵的是,華皇不覺得大肆的殺戮就是最佳的選擇,血腥殖民已經不適合19世紀的時代節奏了,信息日趨發達,形象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一個國家和一個領袖的形象。
“我們要以資本輸出來使得殖民地的利益最大化。政治上,通過扶植傀儡來實行控製。軍事上,則以提供軍事“援助”的形式,在殖民地建立軍事基地、駐紮軍隊、派遣軍事顧問等,進行軍事占領,甚至策動政變、挑起內戰、扶植傀儡政權。全部采取附屬國的政策,大力發展華粹黨,組建華粹國際。”華皇伸出一根手指頭,著重強調道:“記住,武力為輔,經濟和文化為主,要打也是打強者,對弱者,盡量走法製路線。”
華皇沒有將話說死,因為很多這個時代的國家,都還停留在原始社會,或者說奴隸社會的狀態,完全走法製路線的話,有時候會很搞笑,一個國家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完全法製,不是對牛彈琴?
華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眾人也都聽的很明白。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心中最大的疑慮還是能不能付諸實踐,她並不懷疑華皇指引的路線是否有問題,華皇總是對的,這一點,在場的所有人,甚至整個華國的官員體係,都極少有人會懷疑華皇,華皇在華國,已經是絕對的權力和威望。
李提摩太舉了舉手,眾人都很詫異,李提摩太的話不多,而且,李提摩太不是很有能力的人,沒有想到李提摩太居然會提問,連凱瑟琳都對丈夫刮目相看。
華皇笑道:“說吧。”
“陛下,我不是懷疑你的對外政策,我覺得很好,很科學,這種方式屬於比較柔和的方式,隨時可以加力,比上了就打打殺殺的肯定要好的多,我想問的是,為什麽我們要首先把力氣花在中東地區呢?中亞省並不穩固,沒有強大的後方,萬一在這個地區出現戰爭,我們很有可能麵臨兩線作戰啊?如果陛下需要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在華國本土的西南部,對越南開刀,會不會更好,是不是應該對近的地方攻擊,對遠的地方外交,華國古時候不是常說遠交近攻?是不是有這樣的華國成語?”李提摩太問道。
萌總裁很欣賞的對李提摩太點了一下頭,“提的非常好,你應該多說話,其實你問的問題都很深刻。”
凱瑟琳欣喜的看著丈夫,見皇帝居然表揚李提摩太了,這還是她第一次聽見陛下表揚李提摩太,還是當著一堆外交官員的麵,這讓凱瑟琳覺得非常有麵子。
萌總裁道:“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是否適用於目前的國際形勢?華國的遠交近攻是什麽時候提出來的?是公元前前271年。這一年,秦國已經徹底將楚國打成了弱國。齊國在經曆了五國合縱攻齊以後,險些亡國,目前正在艱難喘息。唯一的對手趙國已經渡過了趙武靈王去世後的乖戾局麵,國勢強盛。這個時候,天下兩強就必然要相互碰撞了。如果說當時的華夏世界就是整個天下,那麽,天下的競爭已經步入了最後的階段,即秦趙決戰階段。換句話講,在範睢正式提出遠交近攻的時候,天下已經不存在任何國際共識,列國的軍事鬥爭已經白熱化,並最終將進入決勝階段。好了,說到這裏,這個問題就比較明白了。在天下的概念已經擴散到全地球的時代,而目前華國周圍的世界已經到了軍事鬥爭白熱化和兩強決勝的時候了麽?沒有,遠遠沒有。最重要的是,華國既沒有徹底重創沙俄,也沒有打服日本,更沒有形成同另一個超級大國生死決勝的最後階段。以遠交近攻的曆史而論,範睢上台後的第二年,秦趙之間爆發了重要戰鬥,趙括的父親趙奢痛擊秦軍。十年後,秦趙就爆發了戰略決戰,趙國被秦國徹底擊倒。所以,目前的時代,1879年的華國,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本錢和形勢去實踐遠交近攻這四個字。”
“陛下,那麽目前華國的戰略是什麽呢?”軒悅武很少有的也發言了,他一般都關心的是工業,科技,很少關心政治,這次出訪,他也基本沒有和華皇單獨聊天的機會。
“西和東守。懷遠四夷。在全球化時代積蓄力量。向西,中東的亂世正進入第二波階段,我們要做好極端力量影響到中東地區。隻有中東地區處於分裂狀態,中亞省和西伯利亞,還有華國的西域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證。一旦中亞在亂世中出現一個極端力量主導的人口大國,西域的安全就要出現危機。清末西域的蠢動,直接誘因是一個叫浩罕國的東西。向東,日本的蠢蠢欲動大家也都看到了。遠交近攻的確是一個可是跨界使用的戰略名詞,但要注意時機。遠交近攻是實力第一的大國在並吞天下時的戰略,進一步說,是連橫策略在地緣上的延伸,他明確指出了連橫的對象是那些地理上據秦國相對遙遠的,有複興可能的國家,如齊國,進攻的對象是秦國急於摧毀的三晉。這種戰略的基礎建立於這樣的一種形勢判斷之上——自己的軍事力量完全超越了任何一個對手,但卻要防備這些對手的團結,這些對手在戰略上是苟安短視的,對團結對秦沒有持之以恆的興趣,他們之間的矛盾和他們個體對秦國的恐懼是值得反複利用的。時代變了。這個道理也就不能再用了。”華皇說完,停頓了一下。
李提摩太還想再問,被凱瑟琳按住了。
華皇喝了口茶,笑道:“別著急,我知道我還沒有說到為什麽不先從南亞開端,而是從中亞省都不穩固的情況下,從中東地區開端,遠離華國補給線,是不是?”
李提摩太點點頭。
“因為我剛才說過了,即便是在中東地區,我也沒有想要訴諸武力。而如果是在南亞開端,就不得不動武,光是靠軍售,無法扶持越南和法國對抗,而且,目前是英國人向我們發出限期撤離日本九州島的命令,而不是法國人,同時擁有兩個強大敵人的話,我們應付不了。”華皇迴答道。
眾人急忙繼續做記錄,都讚成華皇的分析。
遠交近攻是什麽意思?交好遠方的國家,攻打鄰近的國家。古代的時候,軍事征服是可能的。隻有打近處的國家才能占得下來,打遠處的國家,出點意外,這土地就丟了。顯然沒有實際價值。
而交好遠處的國家,可以讓近處的國家腹背受敵,更容易被你攻陷。
現代的問題是,由於民族主義和密切的經濟往來,軍事征服已經不現實了。
華皇從一開始就看的很明白,增加民族仇恨,隻能讓華國陷入戰爭的漩渦,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地區,可能都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啃下來,如果稍微大一點的地區,像是阿富汗這種又大,又窮,環境又惡劣的地區,十年都不見得啃的動,花舉國之力在這種地方,不用工業發展了,到時候還容易被別人乘虛而入,華皇絕不會做出這麽傻的事情。
既然沒辦法征服了,近處的的國家自然就不能攻了。
當然,如果近處的國家由於某種原因不得不產生衝突,那麽,自然還是需要與遠處的國家交好。
在華皇看來,就這個時代來說,與遠近的國家都搞好關係才是正路,這也是為什麽在歐洲四處碰壁,華皇依然在按部就班的推進這次歐洲的行程,一個國家的元首親自出訪,這本身對於同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華皇認為沒有必要“狹隘化”理解“遠交近攻”。
不同地方的殖民政策也不盡相同,北美十三州是英國18世紀在美洲大陸最最有價值(乃至整個世界上)的一塊土地。
北美十三州是由英國直接管轄的,但是就是各州內部也有議會存在。所以會有衝突,其實最核心的是收稅問題和自治問題。
州內部議會認為北美十三州應自治,稅也應又自己決定。
但是英國那邊不肯,所以矛盾一直存在。
最後導致美國獨立戰爭,所以18世紀的英國在北美乃至世界的殖民地問題上,都是很強硬的。
英國在加拿大殖民地強硬的政策已經失敗了,英國高層逐漸意識到了殖民地更重要是建立一種語言或者說是文化的樞紐。
所以對殖民地的政策也是日漸寬鬆,首先是加拿大。
加拿大這個時期麵對的是野心勃勃的美利堅,加拿大內部親美的人都跑到美國去了。
留下來都是親英的,所以加拿大的總督建議將上下加拿大(一部分是魁北克加拿大,即從法國割讓的法屬魁北克)合並。保留兩者的議會,共同決定加拿大的事務。
迫於美利堅的強大,加拿大民主自決很團結。
而且英國人發現這套搞得不錯,所以自美國獨立之後,英國人就一直搞得是這套。
印度的情況就很複雜,雖然加拿大珠玉在前,但是和加拿大不一樣,印度多數人不是英國人,而是印度人。
膚色都不一樣,印度當時對於英國的重要性,就相當於英國人他們自己說的:“印度是帝國王冠上的鑽石。”
鑽石都丟了,王冠那不就失色了。
所以在印度希望獨立的時候英國人采用的是鎮壓。
近代殖民主義大約始於16世紀(這時剛好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
歐洲發現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向大西洋,出現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殖民國家,它們在世界進行殖民擴張。
殖民統治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主要以資本主義發展為基礎。
經濟上,殖民統治不同時期呈現的特點也不同。
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主要以暴力手段如海盜式掠奪和奴隸買賣等;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主要通過“自由貿易”,把殖民地變成自己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
華皇在總結了英國人的經驗教訓之後,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東西。
華國其實比英國人更有優勢,因為華國人多。
但是,華國目前最大的劣勢是負擔太重,這跟華皇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不夠狠,萌總裁本來就不是狠的人,不管是對本國老百姓,還是對外國人。
華皇也沒有到有一顆佛心的地步,隻是將生命看的很重。
最關鍵的是,華皇不覺得大肆的殺戮就是最佳的選擇,血腥殖民已經不適合19世紀的時代節奏了,信息日趨發達,形象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一個國家和一個領袖的形象。
“我們要以資本輸出來使得殖民地的利益最大化。政治上,通過扶植傀儡來實行控製。軍事上,則以提供軍事“援助”的形式,在殖民地建立軍事基地、駐紮軍隊、派遣軍事顧問等,進行軍事占領,甚至策動政變、挑起內戰、扶植傀儡政權。全部采取附屬國的政策,大力發展華粹黨,組建華粹國際。”華皇伸出一根手指頭,著重強調道:“記住,武力為輔,經濟和文化為主,要打也是打強者,對弱者,盡量走法製路線。”
華皇沒有將話說死,因為很多這個時代的國家,都還停留在原始社會,或者說奴隸社會的狀態,完全走法製路線的話,有時候會很搞笑,一個國家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完全法製,不是對牛彈琴?
華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眾人也都聽的很明白。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心中最大的疑慮還是能不能付諸實踐,她並不懷疑華皇指引的路線是否有問題,華皇總是對的,這一點,在場的所有人,甚至整個華國的官員體係,都極少有人會懷疑華皇,華皇在華國,已經是絕對的權力和威望。
李提摩太舉了舉手,眾人都很詫異,李提摩太的話不多,而且,李提摩太不是很有能力的人,沒有想到李提摩太居然會提問,連凱瑟琳都對丈夫刮目相看。
華皇笑道:“說吧。”
“陛下,我不是懷疑你的對外政策,我覺得很好,很科學,這種方式屬於比較柔和的方式,隨時可以加力,比上了就打打殺殺的肯定要好的多,我想問的是,為什麽我們要首先把力氣花在中東地區呢?中亞省並不穩固,沒有強大的後方,萬一在這個地區出現戰爭,我們很有可能麵臨兩線作戰啊?如果陛下需要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在華國本土的西南部,對越南開刀,會不會更好,是不是應該對近的地方攻擊,對遠的地方外交,華國古時候不是常說遠交近攻?是不是有這樣的華國成語?”李提摩太問道。
萌總裁很欣賞的對李提摩太點了一下頭,“提的非常好,你應該多說話,其實你問的問題都很深刻。”
凱瑟琳欣喜的看著丈夫,見皇帝居然表揚李提摩太了,這還是她第一次聽見陛下表揚李提摩太,還是當著一堆外交官員的麵,這讓凱瑟琳覺得非常有麵子。
萌總裁道:“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是否適用於目前的國際形勢?華國的遠交近攻是什麽時候提出來的?是公元前前271年。這一年,秦國已經徹底將楚國打成了弱國。齊國在經曆了五國合縱攻齊以後,險些亡國,目前正在艱難喘息。唯一的對手趙國已經渡過了趙武靈王去世後的乖戾局麵,國勢強盛。這個時候,天下兩強就必然要相互碰撞了。如果說當時的華夏世界就是整個天下,那麽,天下的競爭已經步入了最後的階段,即秦趙決戰階段。換句話講,在範睢正式提出遠交近攻的時候,天下已經不存在任何國際共識,列國的軍事鬥爭已經白熱化,並最終將進入決勝階段。好了,說到這裏,這個問題就比較明白了。在天下的概念已經擴散到全地球的時代,而目前華國周圍的世界已經到了軍事鬥爭白熱化和兩強決勝的時候了麽?沒有,遠遠沒有。最重要的是,華國既沒有徹底重創沙俄,也沒有打服日本,更沒有形成同另一個超級大國生死決勝的最後階段。以遠交近攻的曆史而論,範睢上台後的第二年,秦趙之間爆發了重要戰鬥,趙括的父親趙奢痛擊秦軍。十年後,秦趙就爆發了戰略決戰,趙國被秦國徹底擊倒。所以,目前的時代,1879年的華國,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本錢和形勢去實踐遠交近攻這四個字。”
“陛下,那麽目前華國的戰略是什麽呢?”軒悅武很少有的也發言了,他一般都關心的是工業,科技,很少關心政治,這次出訪,他也基本沒有和華皇單獨聊天的機會。
“西和東守。懷遠四夷。在全球化時代積蓄力量。向西,中東的亂世正進入第二波階段,我們要做好極端力量影響到中東地區。隻有中東地區處於分裂狀態,中亞省和西伯利亞,還有華國的西域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證。一旦中亞在亂世中出現一個極端力量主導的人口大國,西域的安全就要出現危機。清末西域的蠢動,直接誘因是一個叫浩罕國的東西。向東,日本的蠢蠢欲動大家也都看到了。遠交近攻的確是一個可是跨界使用的戰略名詞,但要注意時機。遠交近攻是實力第一的大國在並吞天下時的戰略,進一步說,是連橫策略在地緣上的延伸,他明確指出了連橫的對象是那些地理上據秦國相對遙遠的,有複興可能的國家,如齊國,進攻的對象是秦國急於摧毀的三晉。這種戰略的基礎建立於這樣的一種形勢判斷之上——自己的軍事力量完全超越了任何一個對手,但卻要防備這些對手的團結,這些對手在戰略上是苟安短視的,對團結對秦沒有持之以恆的興趣,他們之間的矛盾和他們個體對秦國的恐懼是值得反複利用的。時代變了。這個道理也就不能再用了。”華皇說完,停頓了一下。
李提摩太還想再問,被凱瑟琳按住了。
華皇喝了口茶,笑道:“別著急,我知道我還沒有說到為什麽不先從南亞開端,而是從中亞省都不穩固的情況下,從中東地區開端,遠離華國補給線,是不是?”
李提摩太點點頭。
“因為我剛才說過了,即便是在中東地區,我也沒有想要訴諸武力。而如果是在南亞開端,就不得不動武,光是靠軍售,無法扶持越南和法國對抗,而且,目前是英國人向我們發出限期撤離日本九州島的命令,而不是法國人,同時擁有兩個強大敵人的話,我們應付不了。”華皇迴答道。
眾人急忙繼續做記錄,都讚成華皇的分析。
遠交近攻是什麽意思?交好遠方的國家,攻打鄰近的國家。古代的時候,軍事征服是可能的。隻有打近處的國家才能占得下來,打遠處的國家,出點意外,這土地就丟了。顯然沒有實際價值。
而交好遠處的國家,可以讓近處的國家腹背受敵,更容易被你攻陷。
現代的問題是,由於民族主義和密切的經濟往來,軍事征服已經不現實了。
華皇從一開始就看的很明白,增加民族仇恨,隻能讓華國陷入戰爭的漩渦,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地區,可能都要花上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啃下來,如果稍微大一點的地區,像是阿富汗這種又大,又窮,環境又惡劣的地區,十年都不見得啃的動,花舉國之力在這種地方,不用工業發展了,到時候還容易被別人乘虛而入,華皇絕不會做出這麽傻的事情。
既然沒辦法征服了,近處的的國家自然就不能攻了。
當然,如果近處的國家由於某種原因不得不產生衝突,那麽,自然還是需要與遠處的國家交好。
在華皇看來,就這個時代來說,與遠近的國家都搞好關係才是正路,這也是為什麽在歐洲四處碰壁,華皇依然在按部就班的推進這次歐洲的行程,一個國家的元首親自出訪,這本身對於同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華皇認為沒有必要“狹隘化”理解“遠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