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5量變導致質變
從照顧那三名希望獲得賠償金的受害人角度考慮,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讓肇事者父親出錢給受害人賠償。
但,如果肇事者父親代肇事者賠償獲得三名受害人及家屬諒解,卻還有一名死者家屬堅決不諒解肇事者。這種情況下,根據法律規定,最後法庭宣判還是會判處肇事者死刑。
而這樣的結果,肇事者的父親顯然不接受。
一個受害人家屬不諒解和四個受害人不諒解,對肇事者父親而言沒什麽不同,所以肇事者父親幹脆一個銅板的賠償金也不出。
法官不知道出於什麽想法,借故推遲了宣判。因為推遲宣判的理由給人以牽強附會的感覺,所以有人認為法官是在包庇肇事者。
為此法官特意解釋說:法律不外乎天理人情,他頗為同情那三名受害者及家屬,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法官的想法是:人類絕大多數感情,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淡。也許過一段時間,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能夠想通,然後賠償。那樣最後各方都能夠滿意。
不過,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卻不在“絕大多數”之列。又由於三名受害人的家屬不停去找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不勝其煩,於是一再要求法庭盡快宣判。
法官雖然找出各種理由盡可能拖延開庭,但是將官司合理合法延期的借口畢竟有限。借口用完之後,這起官司的再審終究還是開庭了。
汪蔚通過坊間閑聊得知這起官司的來龍去脈後,也覺得這起官司很難處理。
簡單按照法律來判,三個受害人的家庭基本上就徹底毀了。
但第四個受害人的家屬堅持不原諒顯然也沒錯。肇事者違法犯罪導致受害者死去,受害者的家屬憑什麽還必須原諒肇事者?
正是因為想不明白這個案子怎麽判才合理,所以汪蔚對於案件的審理更是充滿了興趣。
戴森球世界裏,多數案件都是公開審理,而且一般都是在城堡內的廣場上舉行。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汪蔚便拉著羅藝去了廣場。
因為去的太早,案件自然還沒有開始審理。不過汪蔚卻理直氣壯。因為早點去廣場便能夠搶到最好的位置。
無聊地等了好久,廣場周圍已經圍滿了人,廣為當地人所知的縱馬傷人致死案終於開庭了。
案件本身很簡單。糾結的關鍵點在於,第四個受害人的家屬不諒解肇事者,而另外三名受害人及家屬因為希望獲得賠償金,所以希望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諒解肇事者。
結果法庭上的辯論便不是往常那樣,由檢察官與犯罪嫌疑人交鋒,而是變成了三名受害人及家屬輪番說服第四名受害者家屬。
三名受害人的家屬們哀求者有之,指責者有之,威脅者有之……
汪蔚和羅藝說悄悄話:“他們在道德綁架。”
羅藝點頭,同樣對汪蔚悄聲耳語。
“你知不知道道德綁架什麽情況下,能夠成為普世價值觀?”
汪蔚啞然。
“道德綁架怎麽能夠成為普世價值觀?”
羅藝一本正經地說:“當然可以。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所以,多數人認為應該如何,那就是道德了。”
“比如說現在大家公認的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有名的漢奸中行說。當年漢朝與匈奴和親,照慣例選了一些陪同公主的侍從。然而中行說不顧大局,不願意去匈奴,還說‘必我行,為漢患者’!”
“不過中行說的威脅沒被人放在心上,所以他還是被逼去了匈奴。到了匈奴後,中行說說到做到,為匈奴出謀劃策,幫助匈奴發展。因為他認為,皇帝對他不義在先,他有報複的理由與權利。”
“按道理說,中行說有理由報複。但按照普世價值觀,中行說卻是漢奸。”
汪蔚俏目圓睜。
“他本來就是漢奸!”
羅藝輕笑。
“那我換個例子。”
“假如皇帝讓邊境的百姓投票,是否通過和親的方式與匈奴保持和平。而投票結果是讚成和親。”
“然而公主不肯去貧困地區嫁給一個粗魯野蠻而且又老又醜的人。聲稱‘必我行,為漢患者’!而抵達匈奴後,公主果然蠱惑匈奴單於進犯。”
“那麽公主算不算漢奸?”
汪蔚柳眉倒豎。
“一群大男人害怕敵人,卻希望犧牲一個女人來保障他們的安全?!”
汪蔚突然意識到兩個例子的相似之處,都是強迫他人,然後遭受報複。然而她的結論卻完全相反。
於是汪蔚沒迴答,直接耍賴。
“……你這個假設不算,無中生有的假設不算!即便出現投票這種事,投票的結果也不會是讚成犧牲公主去和親避免戰爭。”
羅藝認為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投票的結果多半是犧牲公主。不過羅藝沒和汪蔚糾結這個問題,而是老老實實換了一個例子。
“那我換個例子吧。”
“就以眼前的案子作為例子,但誇張一些。”
“假如肇事者不是撞死撞傷了四個人,而是撞死撞傷了三圖王國所有家庭的頂梁柱。如果不能獲得賠償,整個三圖王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會陷入生計困難的窘境。”
“當三圖王國幾千幾萬個家庭哀求一個受害者家屬諒解肇事者,而受害者家屬不為所動。”
“你猜,這時候三圖王國的道德觀,會如何判斷受害者家屬不肯諒解肇事者的行為?”
“會不會認為不諒解者鐵石心腸、冷酷無情?甚至認為不諒解肇事者的家屬很自私?”
汪蔚咬著下唇猶豫半晌,最後拍打了羅藝一下。
“討厭……明明就是道德綁架,你詭辯把我繞暈了!”
羅藝溫和地笑了笑。
“其實道理並複雜,就是量變導致質變。”
“道德以善惡評價的方式來規範人的行為。然而善惡卻是人的主觀判斷,並沒有客觀標準。”
想了想,羅藝對汪蔚說道:“我再舉個現實中你非常熟悉的例子吧。”
從照顧那三名希望獲得賠償金的受害人角度考慮,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讓肇事者父親出錢給受害人賠償。
但,如果肇事者父親代肇事者賠償獲得三名受害人及家屬諒解,卻還有一名死者家屬堅決不諒解肇事者。這種情況下,根據法律規定,最後法庭宣判還是會判處肇事者死刑。
而這樣的結果,肇事者的父親顯然不接受。
一個受害人家屬不諒解和四個受害人不諒解,對肇事者父親而言沒什麽不同,所以肇事者父親幹脆一個銅板的賠償金也不出。
法官不知道出於什麽想法,借故推遲了宣判。因為推遲宣判的理由給人以牽強附會的感覺,所以有人認為法官是在包庇肇事者。
為此法官特意解釋說:法律不外乎天理人情,他頗為同情那三名受害者及家屬,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法官的想法是:人類絕大多數感情,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淡。也許過一段時間,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能夠想通,然後賠償。那樣最後各方都能夠滿意。
不過,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卻不在“絕大多數”之列。又由於三名受害人的家屬不停去找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不勝其煩,於是一再要求法庭盡快宣判。
法官雖然找出各種理由盡可能拖延開庭,但是將官司合理合法延期的借口畢竟有限。借口用完之後,這起官司的再審終究還是開庭了。
汪蔚通過坊間閑聊得知這起官司的來龍去脈後,也覺得這起官司很難處理。
簡單按照法律來判,三個受害人的家庭基本上就徹底毀了。
但第四個受害人的家屬堅持不原諒顯然也沒錯。肇事者違法犯罪導致受害者死去,受害者的家屬憑什麽還必須原諒肇事者?
正是因為想不明白這個案子怎麽判才合理,所以汪蔚對於案件的審理更是充滿了興趣。
戴森球世界裏,多數案件都是公開審理,而且一般都是在城堡內的廣場上舉行。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汪蔚便拉著羅藝去了廣場。
因為去的太早,案件自然還沒有開始審理。不過汪蔚卻理直氣壯。因為早點去廣場便能夠搶到最好的位置。
無聊地等了好久,廣場周圍已經圍滿了人,廣為當地人所知的縱馬傷人致死案終於開庭了。
案件本身很簡單。糾結的關鍵點在於,第四個受害人的家屬不諒解肇事者,而另外三名受害人及家屬因為希望獲得賠償金,所以希望第四名受害者的家屬諒解肇事者。
結果法庭上的辯論便不是往常那樣,由檢察官與犯罪嫌疑人交鋒,而是變成了三名受害人及家屬輪番說服第四名受害者家屬。
三名受害人的家屬們哀求者有之,指責者有之,威脅者有之……
汪蔚和羅藝說悄悄話:“他們在道德綁架。”
羅藝點頭,同樣對汪蔚悄聲耳語。
“你知不知道道德綁架什麽情況下,能夠成為普世價值觀?”
汪蔚啞然。
“道德綁架怎麽能夠成為普世價值觀?”
羅藝一本正經地說:“當然可以。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所以,多數人認為應該如何,那就是道德了。”
“比如說現在大家公認的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有名的漢奸中行說。當年漢朝與匈奴和親,照慣例選了一些陪同公主的侍從。然而中行說不顧大局,不願意去匈奴,還說‘必我行,為漢患者’!”
“不過中行說的威脅沒被人放在心上,所以他還是被逼去了匈奴。到了匈奴後,中行說說到做到,為匈奴出謀劃策,幫助匈奴發展。因為他認為,皇帝對他不義在先,他有報複的理由與權利。”
“按道理說,中行說有理由報複。但按照普世價值觀,中行說卻是漢奸。”
汪蔚俏目圓睜。
“他本來就是漢奸!”
羅藝輕笑。
“那我換個例子。”
“假如皇帝讓邊境的百姓投票,是否通過和親的方式與匈奴保持和平。而投票結果是讚成和親。”
“然而公主不肯去貧困地區嫁給一個粗魯野蠻而且又老又醜的人。聲稱‘必我行,為漢患者’!而抵達匈奴後,公主果然蠱惑匈奴單於進犯。”
“那麽公主算不算漢奸?”
汪蔚柳眉倒豎。
“一群大男人害怕敵人,卻希望犧牲一個女人來保障他們的安全?!”
汪蔚突然意識到兩個例子的相似之處,都是強迫他人,然後遭受報複。然而她的結論卻完全相反。
於是汪蔚沒迴答,直接耍賴。
“……你這個假設不算,無中生有的假設不算!即便出現投票這種事,投票的結果也不會是讚成犧牲公主去和親避免戰爭。”
羅藝認為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投票的結果多半是犧牲公主。不過羅藝沒和汪蔚糾結這個問題,而是老老實實換了一個例子。
“那我換個例子吧。”
“就以眼前的案子作為例子,但誇張一些。”
“假如肇事者不是撞死撞傷了四個人,而是撞死撞傷了三圖王國所有家庭的頂梁柱。如果不能獲得賠償,整個三圖王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會陷入生計困難的窘境。”
“當三圖王國幾千幾萬個家庭哀求一個受害者家屬諒解肇事者,而受害者家屬不為所動。”
“你猜,這時候三圖王國的道德觀,會如何判斷受害者家屬不肯諒解肇事者的行為?”
“會不會認為不諒解者鐵石心腸、冷酷無情?甚至認為不諒解肇事者的家屬很自私?”
汪蔚咬著下唇猶豫半晌,最後拍打了羅藝一下。
“討厭……明明就是道德綁架,你詭辯把我繞暈了!”
羅藝溫和地笑了笑。
“其實道理並複雜,就是量變導致質變。”
“道德以善惡評價的方式來規範人的行為。然而善惡卻是人的主觀判斷,並沒有客觀標準。”
想了想,羅藝對汪蔚說道:“我再舉個現實中你非常熟悉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