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電池原理,初中化學知識,將銅片和鋅片浸入硫酸溶液裏,鋅片發生?33??化反應失去電子,是為負極;銅片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電子,是為正極。


    化學能變成電能,很簡單的原理,宇文溫弄不出硫酸,所以用飽和食鹽水做電解質,效果差一些,但還算堪用。


    逆天麽?天曉得,重現這麽簡單的原理都要被雷劈,老天爺的閾值也太低了。


    電池有了,但如何應用是個大問題,首先就是電壓、電流強度怎麽測量?


    現代的電學知識裏,電壓單位是“伏特”,電流強度單位是“安培”,電阻單位是“歐姆”,電容的單位是“法拉”。


    這些他都記得,可隨後麵臨的問題就是:這些電學單位的定義是什麽?


    電壓要多大,才是一伏特?電流強度要多大,才是一安培?


    他哪裏知道這些單位的定義是什麽,當然對於此時的宇文溫來說,伏特、安培,這些名詞已經無所謂了,核心問題就是電壓、電流的計量單位如何確定和測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確定電學單位之前,先得有東西能測出電流、電壓的大小。


    將導線繞在鐵釘上做出簡單的電磁鐵,導線中通過的電流大小,直接影響電磁鐵的磁力,電流越大磁力越強,那麽被其吸引的指針轉動幅度就越大。


    這是殘存在他腦海裏為數不多的電學知識,但能做出簡易的電流計。


    有了電流計,串聯上電阻便可改裝為電壓表,其指針偏轉靠通過表內的電流決定,讀數則等於電壓表本身作為電阻所分得的電壓。


    能測出電流、電壓,那麽根據歐姆定律,電流等於電壓乘電阻,就能算出電阻。


    這是初中物理知識,許多人畢業後就忘了,不過他可沒忘,雖然做出來的電流計、電壓表很簡陋,但這已經足夠了。


    用特定體積和濃度的飽和食鹽水做電解質,特定尺寸和重量的銅片、鋅片做正負極,以此做出來的原電池,測上若幹次電流和電壓,其平均值就是標準單位。


    為了對兩位科學家致敬,電流、電壓的單位依舊是安培和伏特,當然此時的定義,已經和那個時代不同了。


    我的電學我做主,宇文溫就是這麽想的。


    所以有了電就得有光?


    奈何他不是天才,電燈泡做不出來。


    初中物理知識,電磁感應定律,借此可以製作出發電機,然後反推出電動機,工坊裏水力發電的原理驗證機已經有了,結果在不幸電死幾個人後,進度無限期凍結。


    安全第一,用電安全不是開玩笑的,所以要一步步來,“強電”玩不起,那就玩“弱電”,先把原電池實用化。


    宇文溫今日本來還要讓兒女們體驗一下另一種裝置,不過時間來不及了,所以他現在便自己拿出來溫習溫習,以便下一次能好好的進行講解。


    這個裝置和那簡易電鈴差不多,都有電磁鐵,也有一個薄鐵片,隻是鐵片的另一頭沒有掛鈴鐺,所以隻是個銜鐵。


    電路很簡單,電池一極、閘刀開關、電磁鐵、電池另一極,那銜鐵不在電路之中,而是在電磁鐵上方。


    宇文溫把這裝置接上電池,隨即合下閘刀開關,電路接通後電磁鐵生效,產生的磁力將其上方翹著的銜鐵吸下來,斷開閘刀後,電磁鐵失效,銜鐵隨即上翹恢複原狀。


    也就是說,在這個電路裏,借著電磁鐵、導線和原電池,可以做到讓銜鐵的動作和閘刀開關的動作一致,一起落下,一起抬升。


    思路放開一些,如果導線足夠長,那麽這個電路裏麵,電池和閘刀開關可以放在一個地方,而電磁鐵和銜鐵可以放在很遠的地方。


    當一個人合下閘刀時,另一個地方的那個銜鐵也會同時落下;閘刀和銜鐵之間的同步性,按照特定規則來傳遞簡單信息。


    電話弄不出來,但另一個東西可以試試,不是麽?


    。。。。。。


    夜色下,西陽城北郊湖畔,邾國公的湖畔莊園一隅,兩間相距大約三十步的房間燈火通明,房間內均有幾名年輕人在忙碌著。


    兩個房子的頂部立著架子,上麵連著一條長線,這根線不是一般的線,而是叫做“電線”。


    鐵質雙絞線,單根鐵線塗有桐油,又包著一層紅色防水油布,和另一根包著藍色防水油布的鐵線絞在,一根更粗的雙絞鐵線就做成了,外層同樣包著防水油布。


    得益於水力拔絲機的幫忙,單根鐵線能在保證基本強度的情況下拉得很細,可即便如此,鐵質雙絞線的分量也不輕,即便是在這條電線總長也才五十步的情況下。


    東邊的房間內,幾個木桶一字排開,其蓋上都分別插著銅棒和鋅棒,是以飽和食鹽水為電解質的銅鋅原電池,相互間用導線串聯起來,為一個電路供電。


    那個電路上有個裝置很簡單,是一個擺在案上類似閘刀開關的東西,不過閘刀把手變成了方便手指按壓的凹形圓盤,其下端呈錐形,按下之後可以和底盤上的銅條接觸。


    這閘刀開關形狀特別,所以有了新的名字,叫做“電鍵”。


    “電線連接完畢,請檢查電路!”


    “電池檢查完畢,電流正常,電壓正常!”


    “譯電員,按著這幾個字開始譯碼,你,負責審核!”


    “譯碼完畢!”


    “複核完畢,確定無誤!”


    “按電鈴,通知他們準備開始!”


    一人拉下案桌上的閘刀開關,與此同時,西邊房間內一個電鈴響起,這是東邊通知西邊,就要開始了。


    他們同樣拉下一個閘刀開關,東邊房間內的電鈴也隨之響起,那是西邊通知東邊,他們準備好了。


    東邊房間內,一個年輕人拿著譯電員遞給他的紙條,按著上麵寫著的一組組由點、劃組成的符號,聚精會神的按動電鍵。


    電鍵短按代表“點”,長按代表“劃”,而電路將電鍵的動作,傳到了西邊房間內的銜鐵上,銜鐵的末端有一隻炭筆,在人力手搖帶著移動的紙條上畫著點和劃。


    銜鐵共有三組,搖紙條的也有三人,三組銜鐵同時在紙條上記錄著點和劃,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銜鐵不再動作,而鈴聲響起,說明“發送”結束。


    等候多時的人們,分三組拿起紙條,一人在本子上抄著那些點、劃,列成一組一組的符號,那是郎主教的“阿拉伯數字”。


    另一人則翻閱著對照表,查出那一組組數字對應的漢字,然後寫了下來。


    反複校對幾次,確定無誤之後,三組人將結果匯總,點、劃最後終匯聚成一句話:打死我也不說。


    “咦?這什麽意思?”


    “什麽意思,一會你過去,他們問你,你是不是說‘打死我也不說’?然後就被他們打了?”一人促狹的說著。


    “啊?那,那我該怎麽說?”


    “笨蛋,把寫有內容的紙拿過去,讓他們自己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