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貴平率軍出征的同日,蘇州城外,濃煙滾滾的軍糧工坊處,碼頭上足有三四十條漕船排成長隊裝貨,蘇州知州李適、長洲知縣王嘉言、漕運廂軍指揮使站在高處觀望。


    此處是吳夢公開配方後大宋本土組建的第一個軍糧工坊,蘇州州衙與丁大勝六四占股。


    接到朝廷的密令後,軍糧工坊開足馬力生產,沒有休息過一日。今日大批量軍糧啟程北運,丁大勝從幾個工坊裏調來數千幫工,將一袋袋芋頭粉條和幹湯餅裝船,廂軍兵士與衙役們一一點數。


    李適見工坊裏的芋頭粉條和湯餅貨量不少,滿意的點點頭,笑道:“還是丁員外做事穩妥,如此多的軍糧能在冬日裏趕製出來,不愧是蘇州首屈一指的商賈。”


    丁大勝忙抱拳道:“知州過獎了,此乃西北所需軍糧,在下不才,豈敢拖延。”


    王嘉言稟報道:“知州有所不知,軍糧工坊元日裏可是未曾歇息過,丁員外一直在此督促,方才有如此之多的軍糧。”


    李適“嗯”了一聲,向著開封方向抱了抱拳道:“此次西北運糧事關重大,若是大事成了,本官必向陛下為員外請功。”


    丁大勝忙不迭的抱拳謝過,李適又對著漕運廂軍指揮使道:“你須確保軍糧運至東京城,交與三司,貨物交割完畢速速返迴再次裝運,不可有任何閃失,你可明白。”


    漕運廂軍指揮使抱拳道:“謹遵知州之令,末將定然親自督運,不辱使命。”


    半個時辰後,第一批漕船裝貨完畢,篙工們齊齊撐著漕船離開碼頭,沿著運河直奔東京城......


    東京城西,汴河旁的三司碼頭,碼頭上的吊杆來迴吊運,上萬廂軍扛著麻袋來來往往,一袋袋大米、麵粉、粉條、湯餅、武器裝船起運,廂軍纖夫們喊著號子將一艘又一艘漕船拖離碼頭,往西逆流而去。


    選拔出的京師禁軍以輪流戍邊的名義化整為零一支支開拔前往西北,大宋為了打贏這一仗花費數百萬貫,動用廂軍、禁軍十幾萬人,征用民夫三萬用於運糧。


    如若不是這幾年歲入遞增,且孫冕稟報稱東京城地產收入和商稅定會連年翻番,趙恆還真不敢下如此之大的決心。


    ............


    乾興二年元月底,大宋西北邊境茫茫的原野上,雪白和青藍交相輝映,從京兆府(西安)通往慶州的土路上,一隻長長的商隊踏著未曾融化的積雪艱難行進,行經之處留下無數車轍。


    騎馬走在隊伍中間的是個年逾五旬的老者,眉目英挺,三縷長髯,眉毛胡子上結了一層冰霜,他穿著厚厚的台灣式棉衣,坐在馬上緩緩而行。


    一個二十許的年輕小將策馬上前,抱拳道:“父親,你病體初愈,要不要停下來歇歇氣。”


    老將張嘴哈出一口白氣,斥道:“歇什麽歇,為父身子無礙,速速行軍,不得延誤。”


    小將憤憤不平的說道:“朝廷奸臣當道,說貶就貶,說去慶州就去慶州,根本不把父親當人,丁謂這個狗賊,就不是個東西。”


    老將臉一板,怒道:“朝廷大事,豈是你這個毛頭小子能肆意汙蔑的,快走,休得囉嗦。”


    這名老將便是大宋赫赫有名的曹瑋將軍,小將是他的長子曹僖。


    曹瑋在西北威名赫赫,曾以六千兵馬大破三萬吐蕃軍,僅僅陣亡六十七人,他在西北之時,李德明一直不敢過分。天禧四年(1020年)正月,曹瑋受拜宣徽北院使、鎮國軍節度觀察留後、簽書樞密院事。


    他在審理周懷政一案時,沒有按照丁謂的意思株連他人,丁謂一直懷恨在心,他上位後,便將曹瑋貶為改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總管安撫使、兼管勾秦州兵馬。天禧五年(1021年)八月,又將曹瑋徙任鎮定都部署,官是越做越小。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曹瑋再被降職為左衛大將軍、容州觀察使、萊州知州。丁謂懷疑曹瑋不受命,便派不依附自己的侍禦史韓億迅速前往收其軍權,想借機中傷二人。


    曹瑋在得到詔書的同一天便前去赴職,路上隻有老弱的兵卒十多人跟隨,不帶弓衣箭袋,丁謂最終無法加害曹瑋。


    然而吳夢一封書信改變了曹瑋的命運,他給趙恆上了一封密函,稱乾興二年七月黨項人會侵犯渭州、平涼一帶,力薦曹瑋就任陝西路經略安撫使。


    同時推薦年僅二十多歲的種世衡擔任華崇知軍縣事,統領六盤關寨、利用全新武備一戰全殲來犯之敵,務必將李德明的銳氣全部打掉,讓他這一生再無犯邊的勇氣,且要擇機將西域商道重新暢通,為大宋贏取十年發展和移民的和平環境。


    趙恆從善如流,年前召迴了曹瑋,麵授機宜,曹瑋便去了軍器工坊巡查一遍所有的新式武備,對投石機、強弓硬弩、砍刀、霹靂球讚不絕口,知道這些東西一出,打敗夏州軍應不是難事。


    當初朝議西北邊事,趙恆將西北的部署大致說了一遍後,丁謂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陛下,如此往西北大規模運糧,花費不少於一百萬貫,加上武備開支,隻怕會達到兩三百萬貫,如今朝廷的歲入剛剛盈餘,哪裏能支持如此之大的軍費開支。”


    劉娥的得力幹將夏守恩知道禁軍的戰力不行,唯恐吃了敗仗後連累自己,也出列奏道:“陛下,夏州趙德明素來恭順,怎會有寇邊之舉?定是有奸臣向陛下進了讒言,陛下不可輕信啊。”


    楊崇勳也附和道:“陛下,微臣以為切切不可盲目出兵,若是引發趙德明不滿,西北百姓便會遭受刀兵之災,陛下當體恤民生,此舉萬萬不可。”


    曹瑋對這些貪生怕死之輩嗤之以鼻,站出來說道:“諸位大臣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趙德明這些年來雖是恭順,可在西北邊境小動作不斷,處處占我大宋便宜,與其被他一點一點蠶食,不如一戰將其打服,如此才能確保朝廷西北移民之方略。”


    趙恆一拍案幾,以從未有過的霸氣說道:“此事乃朕與台灣吳先生商議之策,朕已欽定,這一仗非打不可。朕此次乾綱獨斷,無需政事堂與樞密院參與,三衙抽出廂軍和禁軍支援三司運糧,由朕和曹瑋直轄,諸卿休要多言。”


    曹利用是無可無不可,張士遜知道太子是吳夢的學生,當即閉嘴不言。


    而丁謂一聽是吳夢的建言,立時不再出聲,他有求於吳夢,自然不敢出言反對,自從天禧五年與吳夢會麵後,他收斂了許多,對於台灣的奏疏言聽計從,大力支持。


    趙恆隨後詔令以左衛大將軍曹瑋遷陝西路經略安撫使,即刻上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變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濃霧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濃霧行者並收藏大宋的變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