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說這話是必須的,因為孫華的部隊都在黃河對岸。實際上,李淵的話還沒講完,他看了看孫華,接著說:“你的軍隊就在對岸,迴去之後原地待命,我會派大部隊接應你!”孫華出發了,帶著一絲失落的心情。黃河之上,還是那幾艘船,那幾個人,那幾匹馬。此次出戰,不知是死是活,既然走到這一步,那就繼續走下去吧!
他不知道李淵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李淵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
沒必要弄清楚,活在當下,就做好當下的事。李淵來不及思考人生,他完全不能閑下來,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閑下來,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現在,屈突通這隻螃蟹鉗住了自己的先頭部隊,他要設法將其端掉,不管紅燒還是油炸,清蒸還是水燜。人常說,秋風起,蟹腳癢。屈突通精兵不少,肥膩得很。
要對付這麽一個人,非得想辦法擢他的背不可。李淵淡定地點了點頭。打仗多年,這點兒困難還是難不倒他的。“左右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nai,四聲,翻譯成現代名就是史大果)率六千兵馬取道梁山(黃河沿岸小山)過河。在河西結營,等候大軍!”隨後,李淵自己也過河了。
他跟唐軍先頭部隊碰頭之後,與王長諧等人進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談:“屈突通精兵不少,和咱們相聚五十裏地,不敢過來找事兒,那是因為他知道他所帶領的部隊不中用。但是,屈突通又怕上頭怪罪,所以又不敢不出戰。現在有兩種情況:第一,屈突同誌放棄河東攻打我們,我們就趁虛攻打河東,河東必然不守;第二,如果屈突同誌命令全軍守城,那咱就阻絕他的河運,先前歸附的那些郡縣和我們現在所處之地又對河東形成包圍之勢,前後掣肘,他不逃,就會生生被我們活捉。”
讓人捉摸不透的李淵沒有像眾人想的那樣攻取河東,他選擇了繞過河東,屯兵河東之西,直取長安的策略——這是一步險棋。長安不下,屈突通再咬住尾巴,自己便腹背受敵。這樣想的人會被李淵抽一個大嘴巴。他的計劃是,既聽從從當地招降來的豪傑的勸告,直取長安大興城,又按照自己的想法,攻陷河東城。此時,一個神奇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是大家的老朋友,名叫裴寂。
裴寂同誌很幽默地對全局進行了深入人心的剖析:以我軍實力,攻長安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知道從哪兒得出來的結論)。長安人都巴望著屈突通,屈突通一死,長安自然落入我們的手中。
李淵點頭稱是,那麽,圍河東吧!
九月初十,秋高氣爽,甚至還有些寒冷。十幾萬人的軍隊將河東團團圍住,李淵同誌負責指揮(當然,他又過河跑迴來了)。黃河東岸的李淵實在是夠忙活的,除了準備戰鬥之外,還要迎接不遠百裏而來的名士,這些人有的風流得很不像話,有的則是很不像話的盲流。總之,唐公旗下人員壯大,呈幾何方程式的增長速度往上猛竄。密不透風!
屈突通死定了,一月之內必破。
此時,有一個人趁大軍屯在河東,屁股蹲兒還沒坐熱之前,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人的意見沒有人能反駁,因為唐軍隻要按照他的想法辦的戰役,基本上沒有失敗的。這個人就是李世民。
他說:“裴大叔的說法固然正確,長安人都巴望著屈突通,因為隻有屈突通才能救長安。現如今我軍節節勝利的消息早就傳到了京師,長安人望風震撼,人一旦瀕臨危險,就容易腦殘,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大軍破之如摧枯拉朽,我們何必跟屈突通幹靠,耽誤事日不說,還讓眾人產生沮喪心裏。一個屈突通,還用得著如此興師動眾,大費周章?”
李淵激動了,一開始他還在猶猶豫豫,不敢去攻打長安,隻好派兵圍攻河東。現在,一個眼神犀利的少年站出來,一語道破了這場戰爭的要害,豈不快哉?唔,事情越來越明朗了,對,就按自己一開始頭腦閃現的想法:一隊打河東,一隊取長安!
事到如今,輪到李淵蛋疼了。派誰去打長安?熟悉地形的孫大俠?驍勇善戰的李建成?無敵於世的李世民?還是精明強幹的劉文靜?都不行,我不放心,我去(留諸將圍河東,自引軍而西)。
河東城內的屈突通很憔悴,對於一個六十歲的老頭來說,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折磨人了。李世民等將領和李淵同時撤下包圍,一同又往河西去了。這些家夥,又不是小馬,天天過河玩兒。屈突通認為,他們是看自己守城守得天衣無縫,才想到退迴河西,決斷河道,斷我軍糧。此等方法甚是可惡,看來要想招了。
不用想了,您還是洗洗睡吧。
有人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屈突通兩個都聽。好消息是,李淵大軍不打算真的打你,屈突通慘然一笑;壞消息是,李淵帶兵去打長安了,屈突通臉色煞白。什麽?什麽時候的事兒?九月十五。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
我勒個去!這貨怎麽這樣?我沒見過這麽打仗的!圍上我兩天覺得不爽,又直接奔長安去了。屈突通年紀大了,每月總有幾天腦子不開竅,未及多想,他便派鷹揚郎將堯君素同誌留守河東城,自個兒殺向長安營救複聖。屈突通行軍生猛,過河,兩個時辰就到了潼關,他隻怕自己再慢,長安不保,大隋可就覆滅了。潼關距離長安三百裏地,照現在這個情形,恐怕……
用不著恐怕了,屈突通正在行軍途中策馬,卻遭遇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恰在永豐倉附近紮營,兩軍打起來了。這支紮營的軍隊是劉文靜同誌的,他奉命在永豐倉屯兵守衛。劉文靜智謀果敢,屈突通害怕在此地耗費太多時間耽誤行程,立馬掉頭迴撤,殺向潼關。潼關有自己的人,屈突通確認。潼關守將劉綱還未被招撫或是殺害,去投奔他吧。
但是,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決定。
李淵旗下統軍王長諧同誌得知屈突通即將投奔劉綱,就先行奪取潼關,將劉綱殺死,專等屈突通前來。估計王總比較喜歡看人驚愕的臉色,等到屈突通軍返迴潼關的時候,果然露出了一副臉色,不是驚愕,是惱怒。屈突通隨便砍了幾下,不想多耗費軍力,於是退守北城。
縱觀黃河東西兩岸,氣氛異常緊張。河東城遲遲沒有攻打下來,李淵自己率領的大軍已經占領了長安舊城,就等著逼進長安新城大興。這個世界是緊張的,但即便是世界杯,也有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不是指戰鬥凝滯,而是凝聚力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做這項工作的人有很多,從李建成到柴紹,再從劉弘基到殷開山,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女兒李氏也參與其中,功勞毫不遜色於這幾個男人。我國現代偉大搞笑詩人範德彪曾經作詩道:誰說女子不如男?不簡單呐不簡單。用在此處,再好不過。獨孤皇後、竇夫人、李氏、長孫皇後……位高名顯者方有筆墨記載,其她人,最多一句話。男尊女卑的社會裏,能垂名青史者,定是臭名遠播或者功勳卓絕,李氏屬於後者。早些時候,李氏率兵攻破鄠縣、盩厔、武功、始平,到現在為止,她所帶領的軍隊此時已經達到了九萬之眾。她的軍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娘子軍,不過,都是男的。
男人被叫做娘子軍不和現在似的,都以為是一群婦女。娘子的意思類似於郡主、禁衛,李氏是女人,所領軍隊自然也以娘子命名。和李氏一起掌管娘子軍的還有一個人,他是李氏的弟弟李世民。李世民此時也忙得不亦樂乎,他和李氏一樣,招降了很多地方的土匪和山賊,百姓和長官。
當他來到渭北的時候,完全沒遇到什麽抵抗。他見過太多不抵抗的城池,對於這些城市,他一般都采取安撫的策略。這樣既可以防止每城必反,也可以順應民心,招納賢才,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每天,李世民都像公交司機聽刷票聲一樣接納那些數不盡的賢能之人,雖然有的人賢能,有的人顯擺,但終究還是有些收獲的。人很多,可沒幾個我想要的。但這一切,都將隨著隰城一個人的出現而終止。
李世民正在軍門,突然有人求見。
誰?
城尉。
唔,讓他過來吧。
那人過來了,氣宇不凡。
李世民見到他的時候,覺得前世一定與此人相見過。那音容笑貌,也彷佛夢裏出現過。嗯,就是這個人,這個人我認識的。李世民不是完全的權謀家,他也有賈寶玉一樣的情懷,當這個人出現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前世有緣。
你叫什麽名字?
房玄齡。
房玄齡?
兩個人就這樣開始了一段感情,房玄齡讓李世民對自己產生了嚴重的幻覺。和房玄齡交談的時候,李世民沒有任何的生疏感,雖然以前沒有見過麵。有人說,有的人每天在一起,老死不相往來;有的人一輩子隻見過一次麵,卻能念念不忘。李世民和房玄齡屬於後者,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隻見過一次麵。
【baidu貼吧留言】
李世民:我想送我的媳婦兒婢兒一件禮物,不知送什麽好,大家出出主意。
房玄齡:每天容忍她一個錯誤,或者每天給她一個幸福的理由。
杜如晦:後者為妙。
他不知道李淵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李淵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
沒必要弄清楚,活在當下,就做好當下的事。李淵來不及思考人生,他完全不能閑下來,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閑下來,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現在,屈突通這隻螃蟹鉗住了自己的先頭部隊,他要設法將其端掉,不管紅燒還是油炸,清蒸還是水燜。人常說,秋風起,蟹腳癢。屈突通精兵不少,肥膩得很。
要對付這麽一個人,非得想辦法擢他的背不可。李淵淡定地點了點頭。打仗多年,這點兒困難還是難不倒他的。“左右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nai,四聲,翻譯成現代名就是史大果)率六千兵馬取道梁山(黃河沿岸小山)過河。在河西結營,等候大軍!”隨後,李淵自己也過河了。
他跟唐軍先頭部隊碰頭之後,與王長諧等人進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談:“屈突通精兵不少,和咱們相聚五十裏地,不敢過來找事兒,那是因為他知道他所帶領的部隊不中用。但是,屈突通又怕上頭怪罪,所以又不敢不出戰。現在有兩種情況:第一,屈突同誌放棄河東攻打我們,我們就趁虛攻打河東,河東必然不守;第二,如果屈突同誌命令全軍守城,那咱就阻絕他的河運,先前歸附的那些郡縣和我們現在所處之地又對河東形成包圍之勢,前後掣肘,他不逃,就會生生被我們活捉。”
讓人捉摸不透的李淵沒有像眾人想的那樣攻取河東,他選擇了繞過河東,屯兵河東之西,直取長安的策略——這是一步險棋。長安不下,屈突通再咬住尾巴,自己便腹背受敵。這樣想的人會被李淵抽一個大嘴巴。他的計劃是,既聽從從當地招降來的豪傑的勸告,直取長安大興城,又按照自己的想法,攻陷河東城。此時,一個神奇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是大家的老朋友,名叫裴寂。
裴寂同誌很幽默地對全局進行了深入人心的剖析:以我軍實力,攻長安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知道從哪兒得出來的結論)。長安人都巴望著屈突通,屈突通一死,長安自然落入我們的手中。
李淵點頭稱是,那麽,圍河東吧!
九月初十,秋高氣爽,甚至還有些寒冷。十幾萬人的軍隊將河東團團圍住,李淵同誌負責指揮(當然,他又過河跑迴來了)。黃河東岸的李淵實在是夠忙活的,除了準備戰鬥之外,還要迎接不遠百裏而來的名士,這些人有的風流得很不像話,有的則是很不像話的盲流。總之,唐公旗下人員壯大,呈幾何方程式的增長速度往上猛竄。密不透風!
屈突通死定了,一月之內必破。
此時,有一個人趁大軍屯在河東,屁股蹲兒還沒坐熱之前,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人的意見沒有人能反駁,因為唐軍隻要按照他的想法辦的戰役,基本上沒有失敗的。這個人就是李世民。
他說:“裴大叔的說法固然正確,長安人都巴望著屈突通,因為隻有屈突通才能救長安。現如今我軍節節勝利的消息早就傳到了京師,長安人望風震撼,人一旦瀕臨危險,就容易腦殘,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大軍破之如摧枯拉朽,我們何必跟屈突通幹靠,耽誤事日不說,還讓眾人產生沮喪心裏。一個屈突通,還用得著如此興師動眾,大費周章?”
李淵激動了,一開始他還在猶猶豫豫,不敢去攻打長安,隻好派兵圍攻河東。現在,一個眼神犀利的少年站出來,一語道破了這場戰爭的要害,豈不快哉?唔,事情越來越明朗了,對,就按自己一開始頭腦閃現的想法:一隊打河東,一隊取長安!
事到如今,輪到李淵蛋疼了。派誰去打長安?熟悉地形的孫大俠?驍勇善戰的李建成?無敵於世的李世民?還是精明強幹的劉文靜?都不行,我不放心,我去(留諸將圍河東,自引軍而西)。
河東城內的屈突通很憔悴,對於一個六十歲的老頭來說,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折磨人了。李世民等將領和李淵同時撤下包圍,一同又往河西去了。這些家夥,又不是小馬,天天過河玩兒。屈突通認為,他們是看自己守城守得天衣無縫,才想到退迴河西,決斷河道,斷我軍糧。此等方法甚是可惡,看來要想招了。
不用想了,您還是洗洗睡吧。
有人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屈突通兩個都聽。好消息是,李淵大軍不打算真的打你,屈突通慘然一笑;壞消息是,李淵帶兵去打長安了,屈突通臉色煞白。什麽?什麽時候的事兒?九月十五。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
我勒個去!這貨怎麽這樣?我沒見過這麽打仗的!圍上我兩天覺得不爽,又直接奔長安去了。屈突通年紀大了,每月總有幾天腦子不開竅,未及多想,他便派鷹揚郎將堯君素同誌留守河東城,自個兒殺向長安營救複聖。屈突通行軍生猛,過河,兩個時辰就到了潼關,他隻怕自己再慢,長安不保,大隋可就覆滅了。潼關距離長安三百裏地,照現在這個情形,恐怕……
用不著恐怕了,屈突通正在行軍途中策馬,卻遭遇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恰在永豐倉附近紮營,兩軍打起來了。這支紮營的軍隊是劉文靜同誌的,他奉命在永豐倉屯兵守衛。劉文靜智謀果敢,屈突通害怕在此地耗費太多時間耽誤行程,立馬掉頭迴撤,殺向潼關。潼關有自己的人,屈突通確認。潼關守將劉綱還未被招撫或是殺害,去投奔他吧。
但是,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決定。
李淵旗下統軍王長諧同誌得知屈突通即將投奔劉綱,就先行奪取潼關,將劉綱殺死,專等屈突通前來。估計王總比較喜歡看人驚愕的臉色,等到屈突通軍返迴潼關的時候,果然露出了一副臉色,不是驚愕,是惱怒。屈突通隨便砍了幾下,不想多耗費軍力,於是退守北城。
縱觀黃河東西兩岸,氣氛異常緊張。河東城遲遲沒有攻打下來,李淵自己率領的大軍已經占領了長安舊城,就等著逼進長安新城大興。這個世界是緊張的,但即便是世界杯,也有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不是指戰鬥凝滯,而是凝聚力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做這項工作的人有很多,從李建成到柴紹,再從劉弘基到殷開山,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女兒李氏也參與其中,功勞毫不遜色於這幾個男人。我國現代偉大搞笑詩人範德彪曾經作詩道:誰說女子不如男?不簡單呐不簡單。用在此處,再好不過。獨孤皇後、竇夫人、李氏、長孫皇後……位高名顯者方有筆墨記載,其她人,最多一句話。男尊女卑的社會裏,能垂名青史者,定是臭名遠播或者功勳卓絕,李氏屬於後者。早些時候,李氏率兵攻破鄠縣、盩厔、武功、始平,到現在為止,她所帶領的軍隊此時已經達到了九萬之眾。她的軍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娘子軍,不過,都是男的。
男人被叫做娘子軍不和現在似的,都以為是一群婦女。娘子的意思類似於郡主、禁衛,李氏是女人,所領軍隊自然也以娘子命名。和李氏一起掌管娘子軍的還有一個人,他是李氏的弟弟李世民。李世民此時也忙得不亦樂乎,他和李氏一樣,招降了很多地方的土匪和山賊,百姓和長官。
當他來到渭北的時候,完全沒遇到什麽抵抗。他見過太多不抵抗的城池,對於這些城市,他一般都采取安撫的策略。這樣既可以防止每城必反,也可以順應民心,招納賢才,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每天,李世民都像公交司機聽刷票聲一樣接納那些數不盡的賢能之人,雖然有的人賢能,有的人顯擺,但終究還是有些收獲的。人很多,可沒幾個我想要的。但這一切,都將隨著隰城一個人的出現而終止。
李世民正在軍門,突然有人求見。
誰?
城尉。
唔,讓他過來吧。
那人過來了,氣宇不凡。
李世民見到他的時候,覺得前世一定與此人相見過。那音容笑貌,也彷佛夢裏出現過。嗯,就是這個人,這個人我認識的。李世民不是完全的權謀家,他也有賈寶玉一樣的情懷,當這個人出現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前世有緣。
你叫什麽名字?
房玄齡。
房玄齡?
兩個人就這樣開始了一段感情,房玄齡讓李世民對自己產生了嚴重的幻覺。和房玄齡交談的時候,李世民沒有任何的生疏感,雖然以前沒有見過麵。有人說,有的人每天在一起,老死不相往來;有的人一輩子隻見過一次麵,卻能念念不忘。李世民和房玄齡屬於後者,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隻見過一次麵。
【baidu貼吧留言】
李世民:我想送我的媳婦兒婢兒一件禮物,不知送什麽好,大家出出主意。
房玄齡:每天容忍她一個錯誤,或者每天給她一個幸福的理由。
杜如晦:後者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