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在霍邑城外等了n天,終於守得雲開見日出,近處那幾座蔥綠色的小山的翠色還未蒙塵,李淵就決定取山間小道行軍至城圍。這次取小道不是有啥重要的戰略意義,完全是因為此路順便,不用繞道。

    很快,唐軍就已經到了宋老生的門口。霍邑城易守難攻,宋老生若是堅守不出,想必再打個彈盡糧絕也不會有什麽結果的。李淵向主將問計,當然,主將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

    李建成說出了他的計謀,整個計劃的影視藝術表現形式如下:

    幾百騎兵飛奔霍邑東門;李建成、李世民帶領數十騎兵在城下又是招手又是指揮,好像在指揮幾萬人馬一樣。宋老生在城上往下看,緊張對峙中。

    見城上毫無動靜,李建成忽然指著城上的宋老生罵道:“宋老生,快出來受死!”宋老生很生氣,這人太不禮貌!但他還是忍著。而此時,李淵已經帶領上萬人馬聚集在南門。

    李世民見宋老生沒反應,指著宋老生大罵道:“宋老生,你是個畜生!”宋老生一聽,立刻火冒三丈,領著一幫人馬(大概一萬人)衝出南門就殺,將李淵和李建成(此時已經在城下演完戲,到了南門)的大部隊給擊潰了。

    李淵令殷開山領後軍支援,後軍趕到,分兵東南兩門。李世民主管東門,李淵、李建成主管南門。南門由於有宋老生帶領,所以異常剽悍,李世民見老爹和老哥撐不住了,連忙帶兵前去接應。雙方廝殺,傷亡慘重。李世民此時顯示出了他的英雄本色,此人左右兩手分別拿著一把大刀,衝在最前麵衝著敵人一陣猛砍。一個人幹掉幾十個人,砍到最後兩把刀都成了梳子。李世民滿臉是血。然而,有一個人要比李世民惹眼,此人在亂軍中橫衝直撞,騎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把遠遠看到他的李世民都嚇到了,我軍有如此猛將,安能不勝!隻可惜,此人名叫宋老生。

    唐軍趁著大部隊趕來接應,順勢廝殺,聲威大震,剛才萎靡的李淵同誌也有如打了雞血般脈動起來。大軍立刻將隋軍傾覆了,宋老生消失在李世民的視野當中。卻聽亂陣中有人傳出“宋老生逮著啦!”這樣一句話,乃是李淵同誌的屬下的戰績,倒不是因為他們有人比宋老生生猛,隻是因為一千人圍住一個人,實在是有點兒密不透風。宋老生插翅難逃(貌似長了翅膀也會被李淵同誌射下來)!李淵那群粉絲先跑去把城門關上,防止宋老生逃迴城內,然後將他死死圍住。宋老生見自己已無迴天之力,於是下馬,一頭撞向溝塹裏。

    何其壯哉!可惜沒撞死。

    當劉弘基把宋老生殺死的時候,隋軍的屍體已經鋪了足足數裏地(僵屍數裏),而城牆上,宋老生的兵依然堅守。唐軍沒有攻具,隻能用人強上,史書上美其名曰“肉搏而登”。 沒有攻城器械而去攻城就類似於沒有農具去刨地,非把人弄殘不可,然而,這是一群曾經急紅了眼,現在殺紅了眼的惡魔。當然,這是隋軍的看法,霍邑百姓剛開始也這麽認為,但明天,他們就會見識到李淵同誌的無窮魅力了。惡魔爬上城牆(真不知道是怎麽上去的,推測是踩在死人的肩膀上),此戰很快結束,唐軍大勝。

    仔細分析這場戰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從罵人上來看,李建成不如李世民下嘴狠;從戰鬥力上來看,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世民戰鬥力>李淵+李建成;宋老生是個暴脾氣,衝動是毀滅他的魔鬼;宋老生是個忠誠的人,他的死法很悲壯,不像評書中所虛構的那樣窩囊;唐軍剛開始打仗的時候處於打砸搶燒的境界,還沒達到化敵為友的覺悟程度;唐軍剛開始打仗時,硬件設施很差;宋老生脾氣雖暴,但對待下屬很好;李淵是個心理學高手。

    李淵輕鬆了下來,擱在他心中幾個月的擔子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來了。他現在要獎賞那些為攻打霍邑做出貢獻的士兵。早在攻打剛剛結束,軍中就有人說李將軍封賞肯定隻會給那些出身良好的子弟,至於那些農奴出身的人,獎賞會相應減少,甚至不予獎賞。李淵用自己的行動抽了說這話的人的嘴巴。

    他不但公平地對所有有功人員進行了封賞,還繼續他那未盡的事業——封官。霍邑中領了李淵官秩的,都從內心裏希望此人造反成功,當上皇上,這樣自己手中那個小小的牒子(李淵給人家發的木頭片子)就會成為聖諭,自己在鄉裏頂多當個裏長,到那時可就是真真正正的五品大(這個字應該重讀)員了!

    有人在合適的時間提醒了李淵一下,大哥,您這樣做會不會封官太泛濫,日後人員冗雜怎麽辦?

    李淵搖頭,他說:“隋朝之所以成了現在這副德性就是因為它太吝嗇手中的權利,不去勳賞有功者,才使得人心向背。我們現在給他們封官,難道不比殺戮他們強麽?”李淵不愧是團結群眾的高手,他得到了多數霍邑人民的支持。以此方法,李淵成功俘獲了臨汾、龍門等郡的民心。

    下一個,就該輪到屈突通了,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

    在此之前,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還沒有進行必要的討論,同時,李淵不願做一個狗熊,黑瞎子一樣丟掉一些必要的地方。《資治通鑒》上詳細記載了李淵同誌的八月行程,我們來看一下:丙戌,淵入臨汾郡,慰撫如霍邑。(八月八)

    庚寅,宿鼓山。(八月十二)

    癸巳,淵至龍門。(中秋節,我掐指一算,月圓之夜,果有龍運!)

    丙申,淵至汾陰。(八月十八)

    己亥,淵進軍壺口。(八月二十一)

    如此看來,唐軍真是每三天打一個地方,在黃河套口處蠶食隋朝領地。讓李淵高興的是,劉文靜同誌迴來了。讓李淵更高興的是,劉文靜擺平了突厥。讓李淵高興得直哭的是,劉文靜帶迴來了突厥兵500人,胡馬2000匹。劉文靜同誌,你簽迴來一個大單!李淵很高興劉文靜能迴來這麽晚,如果早迴來一會兒,不知突厥會不會突然變卦。現在好了,有車(馬)有房(城)了無牽掛,不怕突厥變心了。李淵對劉文靜說:“咱們正往西打,即將過河,以前是兵多馬少,現在是兵少馬多,全都是你的功勞啊!”此話當真?

    當個p真!

    in my opinion,李淵說的這話等於廢話,前幾句完全是敘事口吻,敘述的是基本事實;最後一句雖是誇獎,卻極不真誠。他這樣說話的原因,要等到劉文靜臨死的那天才能揭曉。

    八月二十一日,李淵下令進軍壺口(今天的山西壺口瀑布附近)。曆史書讀到這裏,我犯糊塗了。

    不知李淵從哪裏搞來那麽大的號召力,當地的百姓聽說李淵軍隊沒船過河,紛紛把自家的船隻獻上,那叫一個如蜂如蟻如泣如訴,一天之內竟然有幾百艘進賬(日以數百)。四天內,李淵創建起了將軍府水軍分府,而且相當有質量。放在更早時候讀這段話,我會佩服李淵佩服得滿地打滾兒,現在也是。真的。

    還記得幾個月前唐軍沒糧食是怎麽辦的麽?史書上記載:唐軍缺糧,百姓一個個抗著麻袋為唐軍獻糧。現在,李淵缺船,百姓又來獻船,確實不一般。現在再去討論李淵如何完成這一壯舉已經無意義了,無圖無真相。所以,咱們還是該幹嘛幹嘛去吧,李淵同誌現在很忙,因為關中大俠(不是呂輕侯)來了。這個關中大俠原本不是大俠,而是和翟讓、竇建德差不多的起義軍首領,隻不過識時務者為俊傑,歸附李淵是他正確的選擇。李淵大軍到達汾陰的時候,這個孫華孫大俠就收到了他發出的納降令。孫華手底下有幾萬個弟兄,按理說實力與李淵也差不到哪去,但那是按理說,事情到了李淵父子那裏,就沒有道理。

    強悍的李氏父子大名鼎鼎,孫華同誌受到李淵言辭懇切的書信之後,連琢磨也沒琢磨,直接下定決心跟著唐國公混。在李淵攻打其他地方的時候,孫華就料到李淵不會放過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李淵、李建成、柴紹、李世民,全都不是好惹的。這些日子以來,李淵的軍隊迅速壯大,自己這邊還是那個熊樣,要有領導才能的不多,要真能打的也不多,這要等到哪天新朝廷建立,自己還不是玩兒完。這樣的話,倒不如找個潛力股,將自己所有資產全部投進去。

    孫華帶著幾匹馬,人馬一起乘著幾艘小船過河,來到了李淵麵前。李淵親切接見了他。

    笑容掛在臉上,刀子藏在心裏。

    李淵同誌握住孫華同誌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然後,他給孫華同誌封了幾個大官位(不封也不行啊),同時也給了孫華手下幾個官職。正在這個和諧美好的時刻,李淵又說話了:“兄弟你熟悉這裏的情況,我們不熟悉地形,此次攻打河東,還是你先過河吧!”

    【talk2u問答】

    宋老生:小時候聽過一首歌很好聽,有一句是“一個芝麻球,不吃我珍惜”,求歌名!

    孫華:……難道是《棉花糖》?

    李淵:《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部讓你爆笑的唐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夫子的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夫子的歌者並收藏一部讓你爆笑的唐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