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守門員一聲哨響,下半場比賽開始了。韓大嘴用他那磁性的聲音詮釋了物我兩忘是個什麽樣的境界,而此時,李世民自己所帶領的兵馬已經足足有13萬之眾。他不僅自己物我兩忘,還要求將士們也挑物我兩忘中的一忘進行深入落實。大家聚在一起就是為了活命,忘我是不大可能,那就忘物吧。對,忘物。這也是李世民對大家的要求,秋毫無犯。你們如果不能秋毫無犯,就等著我給你秋後算賬。要麽要老百姓東西不要命,要麽老老實實在軍隊裏麵呆著,有功自然重賞,無功必慰苦勞。這是醜話,但必須說。

    李世民是吸取了教訓的。

    前幾個月的時候,遠在江都的楊廣同學花天酒地,卻發現周圍的大將一個個都溜號了。大怒,但怒不起來了。於是很蔫地問:我該咋辦?旁邊兒出主意的人糊弄楊廣說:“大家亂跑是因為都沒結婚,結了婚的人都不亂跑。”此言論相當先進,連腦門兒鋥亮的楊廣同誌都信了。於是下令,全軍立刻集合,又令全江都百姓女兒未出嫁者及宮女(終於放得下了,我膜拜楊廣)排列成型,任將士挑選。但這並不是兩元超市,買啥都兩元,隨便挑隨便選。順序當然有,官職排列,然後是威信力,然後是長幼順序。鑒於之前江都守軍都不大務正業,喜歡溜出軍營去城中百姓家中強奸婦女,或者跑到妓院騎馬射箭,所以楊廣同誌決定:以前被強奸過的女子可以指認犯罪嫌疑人,由犯罪嫌疑人與之結婚;剩餘的本著自願為主,逼迫為輔,主輔顛倒的原則,統統予以婚配。

    這是什麽精神?這是天底下最無恥的精神!大軍選在同一時間段結婚,江都成了一座集歡天喜地與鬼哭狼嚎於一體的城市。為求留住軍隊,楊廣可謂是費盡苦心,夜不能寐。

    隻可惜,該跑的還是跑。江都周遭的百姓也都反了,城中百姓紛紛外逃。

    李世民知道,自己這是在順天,不是在逆天。和李世民一樣,李淵也吸取了楊廣的另一個教訓。

    上個月河南和山東發大水,淹死了不少人。同時,百姓的糧食早就斷絕,災難加上饑餓,讓這群人紛紛病死在道路上。我曾經說過,楊廣這輩子和隋文帝晚期一樣,不願意給人家加班費,也不願意給人封官加爵,更不願意開倉賑災。但現在不同了,身在江都的他連命都快保不住了,就不怕別人和自己同吃國庫糧食了。他下令開倉賑濟,以他五十歲的身軀,完成了一生當中最後漂亮的一擊。隻可惜,下級政府部門行政執法人員故意誤解皇上意圖,硬是不開倉,活活餓死了上萬人。山東、河南恰好是李密聯軍的地盤兒,李密現在就是盤住幾個大倉不放,開倉賑濟災民,才使得瓦崗寨勢力越來越大的。

    李淵也開倉賑濟長安舊城百姓,百姓歡欣鼓舞,投軍熱情空前高漲。此時的他在長安舊城做的事情簡直是三個有利於,四項紀律八大注意。他遣散所有宮女,有家的迴家過日子去,沒家的可以跟著哥混。京城百姓可以跟著軍隊,也可以自顧自修養,有才能者盡管來,還發給你官階編號。

    在完成最後一擊前,他首先確認了一點:不能毀滅城池。他下令說:“諸將士不得毀廟殺代王及其宗室,違令者夷其三族!”吸取了楊廣同誌教訓的李淵軍隊,原本是一匹餓狼,現在,變成了一群紀律嚴明的狼。攻擊大興城的戰鬥開始了。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鬥爭,長安新城大興的百姓此時很想知道那個給自己官做的李淵到底是個什麽貨色。他們以為戰鬥會初一十五婆婆媽媽的不肯結束,然而,戰鬥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史書上對這場戰爭的記載隻有一行:孫華中箭身亡,軍頭雷永吉先登,遂克長安。這場戰爭持續時間相對於其他戰役還是比較長的(從農曆的十月二十七到十一月初九),但實在沒什麽可寫的,大興城破,大隋帝國落入了李淵之手。沒啥懸念和沒啥意義完全是兩碼事兒,這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事件!

    沒什麽,沒什麽,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李淵成功了,費了比攻打河東要少得多的力氣。而屈突通此刻,正與李淵東軍糾纏不清,李淵軍隊二三十萬,屈突通不敢過河。什麽都不用考慮了,屈突通、王世充、劉武周……都愛幹嘛幹嘛去吧!臣李淵攻陷帝師,為的是護衛幼主,為的是大隋江山!嗯,都知道,您不用重申,您也該幹嘛幹嘛吧。

    身在長安大興東宮中的代王楊侑還是個孩子,十二歲,史書上寫的是十三歲。當唐國公的軍隊像餓狼一樣蜂擁而來之前,自己身邊的侍衛已經全跑光了。這怨不得他們,誰會甘心為一個臨死之人搭上自己一條命呢?李淵狡猾得很,打旗號和幹實事兒完全是兩碼事。但有一個人一直守衛在代王身邊,他叫姚思廉,文人。

    當一幹士兵來到東宮殿的時候,殿上就隻剩下楊侑和姚思廉兩個人了,形影不離,卻不堪一擊。走,上去,把那個小孩兒給攆下來,這宮殿是咱的了。姚思廉突然怒喝道:“唐公舉的是義旗,為的是匡扶我大隋大業,你們休得無禮!”殿下的士兵聽到,頓時沒了生氣,為姚思廉的聲威所震懾,竟然像臣民一樣均勻分布在下麵,不敢吱聲。隨後趕來的李淵同誌來迎接代王了,把楊侑安排到了順陽閣,讓姚思廉照顧好他最最心愛的代王,然後哭了兩聲,辭拜而去。

    據我推測,李淵哭不是哭代王,而是哭自己,因為他家祖墳讓人給掘了。順便哭,不失為一種風度。入城之後,李淵並沒有停止他反貪反反(這詞兒扭別)的決心。

    嚴重符合貪汙和反動的人還真有十幾個,李淵同誌本著以民為本以己為本統籌兼顧的原則,將這十幾個人處死,贏得一片熱烈的掌聲。其餘人不再過問,不管你之前如何。

    有一個人除外。

    此人在未來的幾十年裏一直被李世民稱作靖兄,他就是李靖。

    李靖(571—649),字藥師(黃藥師名字出處),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李靖同誌戰場上是一員猛將,平日裏是個性情中人,與李淵同朝為官。李靖當年年紀小,夢裏不知道有沒有夢見過李淵想要殺自己,但他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篡權者,不能因為一點兒p大的事兒就把我這麽優秀的將軍給殺死。李淵不管他那一套,當初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這個李靖頭向楊廣打的小報告。像你這樣的敗類,殺一千遍都難解我心頭之恨。

    李淵的一席話,讓李世民坐不住了。李世民素來知道靖哥哥為人實誠,喜歡讀書,熟知兵法,而且用兵如神。老爹隻不過是因為他向自己的領導舉報了自己同事的不端行徑就想要殺了他,實在是太浪費人才了。出於平常心,他要結交這麽一位賢人;出於私心,他要用他做自己的幕僚。李淵心頭正癢,可看到兒子那果決剛毅的臉,聽到兒子為這麽一個人滔滔不絕地固陳利弊,李淵讓步了:你帶走吧,反正我不要他!作為一名優秀篡權者的兒子,李世民比他老爹還優秀,他在預防一件可能要發生的事情。

    李靖的老舅是隋朝大將韓擒虎,此人功勳彪炳,曾經砍過無數敵軍大將的腦袋,還砍過南陳第一美女張麗華(詳情請諮詢網絡)的腦袋。韓擒虎喜歡和人談兵法,但後來發現跟誰談就發現誰是軍事白癡,後來幹脆就閉口不談。李靖給了他磨嘴皮子的機會。韓擒虎發現,我堂堂大隋猛將,有時思想竟不如這個孩子先進,實在是我朝的重大發現!於是說:“可與言將帥之略者,獨此子爾!”

    但現在,不是我朝,而是李淵的朝廷了。李淵果真如李靖所言,是一名優秀的篡權者,他與民約法十二條,廢除隋朝苛禁。但凡是個人的都知道李淵同誌的想法,所以,眾人請封李淵n項官號,鑒於此封號實在無聊,所以不予公布。總之,李淵在眾人舉著拳頭高聲呐喊之後,覺得眾怒難犯,才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冊封。長安實際操控者和九千歲李淵,一個從死亡穀裏逃出來的人,終究會應了民間盛傳的那個讖語。

    要知道,現在占據長安並不代表天下太平,唯我獨尊了。能與李淵對抗的人不在少數。我們且坐下來數一數:

    占據河南、山東等地,很自信很自信,敢放任李淵攻占長安的瓦崗首領翟讓、李密。

    正在與李密酣戰,跟著楊廣混,操控軍國大部分兵力的流氓寵臣王行滿王世充。

    占據扶風興兵三十萬之眾窺伺長安的薛舉、薛仁果(不是薛仁貴)。

    占據河北等地思想品德良好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可與李淵相媲美的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

    窩在江都跟隨楊廣做最後戰鬥準備的隋末各大將。

    有潛力成為對頭的蕭銑等人。

    屈突通、堯君素等誓死保衛城池的隋朝忠臣。

    李密等人之前簽訂的什麽協議隨著李淵攻入長安成功占據京師而作廢了,其他人,如果不能順利招安,就會成為我統一江山的對頭。現在李淵麵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但依舊虎踞龍盤的世界。該怎麽辦才好?李淵心裏有數。現在要做的,就是攻陷河東!

    在這個糾結的時刻,劉文靜與屈突通的對峙更加糾結起來。屈突通死活不降,他是個硬骨頭。劉文靜駐守駐得花都快謝了,眼皮正在打架之時,忽然聽見奏報說屈突通來人了。

    唔?要降?

    no!要殺。

    【ucai個性簽名】

    韓擒虎:無聊就是沒人和你聊天。

    李靖:告訴你別逼我,你逼我我就裝死給你看!

    李淵:哈哈,你倆笑得我蛋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部讓你爆笑的唐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夫子的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夫子的歌者並收藏一部讓你爆笑的唐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