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統治者,治理天下的時候必須做到:安、徐、正、靜;高瞻遠矚,耳聰目明,心靈有智慧;善於聽取各種各樣的言辭,並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賞罰必信;善於統領百官,遵循為政之理;思考周密,觀察細致,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本篇講的就是統治者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治理國家的方法。天下太平的時候治理天下更需要一套法則,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順應自然,讓天下歸附,才是處世之道,掌握了處世之道才能使國家穩固,長治久安。


    作為統治者,要集結天下人的力量為自己服務。如果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那麽就沒有看不清的事物;如果用天下人的耳朵去聽,那麽就沒有聽不到的消息;如果能以天下人的心靈去思考,那麽就沒有考慮不周的事情。


    心為九方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


    安、徐、正、靜1,柔節先定。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右主位2。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湊3並進,則明不可塞。右主明。


    聽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歟!右主聽。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刑賞信正,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暗化4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幹君?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5之處安在?右主問。


    心為九方6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掌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寂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開閉不善,不見原也7。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裏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暗變更。右主參。


    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右主名。


    1安、徐、正、靜:安詳、從容、正派、沉靜。


    2右主位:“右”通“有”,善守其位。


    3輻湊:車的輻條集於中心,這裏指人或物聚集到一處。


    4暗化:潛移默化。


    5熒惑:指火星,若隱若現,迷惑不清。


    6九方:就是指口、兩耳、兩眼、兩鼻孔、兩便孔。


    7不見原也:不能發現事物的開始。原,源頭。


    安詳、從容、正派、沉靜,這是合乎了寬容的節度。與人友善,與世無爭,內心謙虛,心意虛靜,平和地處理天下的事變。這些說的是在位者的修養。


    對於眼睛來說,最主要的是明亮;對於耳朵來說,最主要的是敏銳;對於心靈來說,最重要的是智慧。人君假如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那就沒有什麽看不見的;假如用天下人的耳朵去聽,那就沒有什麽聽不到的;假如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那就沒有什麽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齊心協力,像車輪一樣將輻條集中在車軸上一起前進,就可以明察一切,沒有什麽可以阻塞、蒙蔽。以上講的是明察。


    聽取意見的方法是:“不要固執己見而拒絕別人。輕率許諾對方,就會自滿保守;閉塞了別人的進言,就是讓自己自我封閉。仰望高山是可以看到山頂的,測量深淵是可以測到底的;神明的聽術,公正沉著,高深莫測。以上講的是善聽。


    使用獎賞的法則時,重在守信用;使用懲罰的法則時,重在公平。處罰和賞賜的信守與公正,讓臣民必須親身所聞,這樣對於那些沒有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的人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君主的誠信能夠暢達天下,連神明也會來佑護,又何懼那些奸邪之徒冒犯君主呢?以上所講的就是賞罰的原則。


    一叫做天時,二叫做地利,三叫做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後,以及火星的方位在何處呢?以上所講的就是多方諮詢。


    九竅的統治者是心,五官的首長是君主。做好事的臣民君主會給以賞賜,做壞事的臣民君主會給以懲罰。君主是根據臣民的行為給予賞罰,這樣治國就不會費力。聖人使用這個道理,就能很好地掌握這個道理。遵循客觀規律,這樣才能長久。以上所講的就是統治的依據。


    身為人君一定要廣泛知道世間的一切道理,如果不通人情道理,那麽群臣內部就會發生騷亂。朝廷鴉雀無聲是不正常的,對內對外都沒有交往,怎麽會知道世間的變化呢?言論的開放和封閉不適當,無法就此發現事物的根源。以上所講的就是周全的事理。


    能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叫做長目;能用天下人的耳朵去聽,叫做飛耳;能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叫做樹明。千裏之外,隱蔽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這叫做洞察。天下奸邪的事情都會在暗中慢慢發生改變。以上說的就是參用。


    按照名分去做,就會既安全又完美;名分和實際相互依存,相互對立,這就構成客觀事實。所以說:名分從實踐中產生,實踐從道理中產生,而事理則產生於名分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這特性產生於協調,而這些協調則在於恰如其分。以上所說的就是名分。


    “符言”寫的是統治者在位,必須信守諾言,言必信,行必果。如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呢?就要做到“安、徐、正、靜”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執政者、決策者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要求統治者既能做到懷柔又能做到節製,心平氣和地對待下屬的紛爭,懂得善守其位,以靜製動,駕馭群臣,統率天下。


    天下太平的時候,為人君者要懂得集合天下人的智慧來治理世間,天下人的智慧也是從“耳、目、心”三者獲取的。文中寫“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如果能運用天下人的“耳、目、心”觀察天下萬物,就可以達到“沒有什麽看不見,沒有什麽聽不到,沒有什麽不知道”的效果。


    作為執政者,必須信守九個準則,這九個準則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


    第一,主位。執政者須善守其位,以“安、徐、正、靜”麵對天下紛爭。


    第二,主明。人君要心明眼亮,明察秋毫,鼓勵大家踴躍發言,防治閉塞耳目。


    第三,主聽。善於聽取人言,拒絕封閉自己,善於搜集外界信息,這些會使決策者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減少失誤,從而順利推行合宜的政令。在控製全局後,實施政令要做到獎罰分明,這是啟動公眾力量、形成領導者權威的最佳手段。


    第四,主賞。執政者施行獎賞原則的時候要守信,施行懲罰原則的時候要公平。賞罰要分明,讓大眾看見。獎懲是團結大眾、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第五,主問。研究賞罰與決策時,要去探究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全方位地研究事物的多方麵,用以發現事物的規律。


    第六,主因。賞罰的標準在於決策者的需要,如果人們所做的符合決策者的需要,就要獎勵;如果所做的違背了決策者的需要,就要懲罰。“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善”與“非”的客觀標準是決策者“因其政之所以求”。決策者決定獎罰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周密,防止出現賞罰失誤這種情況。


    第七,主周。人君一定要廣泛知道世間的道理,要通達人情,讓人暢所欲言。


    第八,主參。要熟悉身邊事物,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切忌不可隻聽一家之言便妄下結論。要有“千裏眼”“順風耳”。要審時度勢,明察秋毫,用“天下”之心思慮萬物,即所謂的“樹明”。做到胸有全局、心有城府,這樣才可於幽微之中玄覽萬物之隱。


    第九,主名。執政者要做到名副其實,根據實情決定事物的名稱輩分。當然,這裏還強調了做事要有度,才能做到協調和控製。


    這九個準則組成了《鬼穀子》的第十二章,告訴了執政者應該如何治世,如何做到更好。所以,執政者、決策者一定要堅守這九個準則,從而讓天下歸心。在古代,執政者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當他們的做法遵循了這九個準則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幾個的時候,就會在某些方麵取得成功。


    春秋時期,晉獻公被奸人蠱惑殺了太子申生,又命人捉拿太子的兄弟重耳和夷吾。兩人聞訊後,先後逃出晉國。十二年後,晉獻公死去,夷吾先迴國即位做了國君。他害怕重耳會迴來搶奪他的位置,於是派人刺殺重耳。重耳一直逃難,到過許多國家,那些國家的國君都不接待他,最終他逃到了楚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