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 作者:薑尚 鬼穀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戰中,李愬充分地運用了因勢利導的方法,麻痹了敵人,然後又出其不意地利用了惡劣的天氣,在敵人防備空虛、放鬆戒備的時候發動了突襲,攻其不備,終於取得了勝利。這一戰之後,淮西割據的局麵便徹底不存在了,同時又對其他的割據政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使成德、盧龍、橫海、淄膏等藩鎮勢力先後歸順朝廷。
練士第三:用人所長,避人所短
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心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
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1奈何?”
太公曰:“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2,名為冒刃3之士;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陣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4齊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銳之士;有拔距5伸鉤,強梁6多力,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絕遠,輕足善走者,聚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勢,欲複見功者,聚為一卒,名曰死鬥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與其將報仇者,聚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為一卒,名曰勵鈍之士;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心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練士,不可不察也。”
1練士之道:挑選士卒的方法。練,通“揀”,選擇、挑選。
2卒:古代軍隊的一級編製,一般百人為卒。此處可理解為“隊”。
3冒刃:敢於冒險。刃,刀口、刀鋒,喻指危險。
4接武:前後足跡相連接。武,足跡。這裏意為步伐穩健整齊。
5拔距:古代的一種軍事訓練。
6強梁:強橫、強悍、強暴。
武王問太公說:“士卒的選編辦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把軍隊中不怕犧牲、勇氣超人、不怕負傷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冒刃之士;把年輕壯勇、銳氣旺盛、強橫兇暴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陷陣之士;把善用長劍、步履穩健、體態奇異、動作整齊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勇銳之士;把臂力過人能拉直鐵鉤、強壯有力、能衝進敵陣搗毀敵人金鼓、毀壞敵人旗幟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勇力之士;把能翻越高山、行走遠路、輕足善走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寇兵之士;把曾經是貴族大臣而已經失去勢力想重建功勳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死鬥之士;把陣亡將帥的子弟,著急為自己父兄報仇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敢死之士;把曾經入贅為婿和當過敵人俘虜,要求揚名遮醜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勵鈍之士;把因為自己貧窮而憤怒不滿,需要立功受賞而達到富足心願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必死之士;把免罪刑徒、要掩蓋自己恥辱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幸用之士;把才技勝人,能任重致遠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待命之士。這就是軍中選編士卒的方法,一定要詳加考查。”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俗語直接表達了在選拔中用人所長、避人所短的重要性。練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一個部隊的體製是否完善,是否能合理地分配士兵。在這方麵我們舉幾個例子。
戰國時期,吳起是著名的軍事家。吳起本是衛國人,起初為魯國將領,率軍大破當時強勢的齊國。爾後他入魏為將,率軍二十餘載,與各國進行大小戰役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取得全勝,十二次不分伯仲,使魏國拓地千裏,強盛一時。後吳起輾轉進入楚國,手握軍政大權,主張變法,增強軍隊,使楚軍成為當時一支威懾諸侯的勁旅,而楚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
吳起在軍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與他善於治軍是分不開的。吳起主張“簡募良才”,並合理進行編組。他覺得,齊桓公征募五萬強悍勇猛的士卒,才得以稱霸諸侯;晉文公征募四萬驍勇善戰的士卒,所以成就稱霸的夙願;秦穆公擁有三萬能衝鋒陷陣的士卒,使得西戎許多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腳下。所以,必須“簡募良才”,把百姓當中那些膽量大而氣力強、身手敏捷能夠越高馳遠、勇敢頑強的人挑選到軍隊中來。
吳起對士兵的選拔要求異常嚴格,他十分看重士兵的合理編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其發揮最大潛力。根據士兵身材的高矮、體魄的強弱、膽量的勇怯、智力的高下,進行明確分工。“強者舉旌旗,長者持弓弩,短者持矛戟,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
正是由於吳起能夠“簡募良才”,並且對良才進行合理編組,使得所率領的軍隊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曆史上,驍勇善戰的軍隊不是天生的能征善戰,而是層層選拔出來的作戰精銳。隻有果敢勇猛的士兵才會在訓練中表現突出,並在戰爭中顯示出巨大的戰鬥力。唐朝初期的玄甲兵就是這樣一支精心選拔出來的隊伍。
隋朝末年,各路人馬起兵爭奪天下。李氏父子建立的軍隊在作戰中不斷取得勝利,最終統一了天下。唐兵中的玄甲軍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助李氏父子打下了半壁江山。玄甲軍的成員身披玄甲,馬匹也有甲胄保護頭頸和身軀。這些如同黑雲一般的武士在出動時,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他們曾經多次以寡敵眾,大破敵軍,掃蕩州城。
再傳奇的軍隊也是由普通士兵組成的,這支聞名遐邇的勁旅始建於隋朝,是在與突厥騎兵作戰時建立的。李淵在軍隊中選拔了兩千名精銳日夜操練,使他們成為軍隊中的中堅力量。
玄甲軍長期由秦王李世民掌控,這支軍隊又被他不斷強化。唐軍攻打劉武周等割據勢力時,秦王得到了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等將領,又從歸順的突厥軍隊中選拔出精銳進入玄甲軍。兵力不斷加強的玄甲軍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人說過:“沒有平庸的人,隻有平庸的管理者。”高明的管理者會對員工的自身價值進行引導和開發。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正是林肯總統在任期間。剛開始任命軍隊總司令的時候,他強調總司令應該沒有重大缺點。但是根據這種方針選出來的幾個將領帶領的北軍總是連打敗仗,雖然他們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有絕對優勢,但還是不斷被南軍將領打敗。1846年,林肯總統改變了用人方針,他決定起用在作戰方麵有特長的人。他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很多人都對此有意見,因為此人被稱做“酒鬼將軍”,平常嗜酒如命。林肯知道,雖然格蘭特愛喝酒,但是卻有著超凡的軍事才能,一定能夠在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隻要適當控製他的嗜酒毛病,他就可以很好地指揮軍隊。
後來,事實證明了林肯決策的英明。
教戰第四:細節抓起,循序漸進才牢靠
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問太公曰:“合三軍之眾,欲令士卒服習教戰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領三軍,必有金鼓之節1,所以整齊士眾者也。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2、旌旗指麾3之變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學戰,教成,合之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曰:“善哉。”
1節:節製,指揮。
2操兵起居:操兵指使用兵器的方法。起居指坐、站、進、退、分、合等,意為操持兵器,練習戰鬥中的各種動作。
3麾:通“揮”,指揮。
武王問太公說:“全軍部隊集合,要使士卒戰鬥技能嫻熟,訓練方法應該怎樣?”
太公答道:“凡是統率三軍,一定要用金鼓來指揮。這是為了使全軍的行動整齊統一。首先將帥必須明確告訴官兵應該怎樣操練,並且要反複講解清楚,然後再訓練他們使用兵器,熟悉戰鬥動作,以及根據各種旗幟信號的變化而行動的方法。所以,軍隊訓練時,首先要單兵進行教練,單兵教練完成後,再合練十人;學習十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百人;學習百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千人;學習千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萬人;學習萬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全軍;教練全軍作戰的方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百萬大軍。這樣,就能組成強大的軍隊,立威無敵於天下。”
武王說:“好啊!”
軍事訓練是為了提高作戰部隊素質而進行的一項教練活動,在軍事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提高部隊作戰能力的必要手段就是訓練,部隊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就同敵人作戰,就等於羊入虎口,因此提高部隊戰鬥力的訓練是必要的。在軍事訓練中,必須以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為原則,循序漸進,隻有這樣才能訓練出一支合格的軍隊。在這方麵,民族英雄戚繼光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榜樣。
戚繼光訓練士兵的方式很獨特。他首先對士兵進行愛國教育,告訴手下為何要保家衛國,激勵士兵奮勇殺敵,讓士兵懂得為誰打仗。戚繼光對武藝要求相當嚴格,必須進行實戰訓練。戚家軍人人具有高超的實戰本領。戚繼光訂立了各項條令,並要求士兵聽懂號令,對這些條令“務要記熟”。在如此嚴格的訓練下,戚繼光讓這支多為礦工和農民的部隊脫胎換骨,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武藝精湛、訓練有素的威武之師,依靠他們抵禦倭寇的侵略。
著名軍事家吳起在鎮守西河期間,提出過一個觀點,“兵不在多而在治”。他首創考選士卒的方法。凡是可以身披甲胄,執十二石弩,背負五十個弓,攜三日口糧,半日內跑完百裏者選為武卒,免除其家庭賦稅,並開始對其嚴格訓練。由此,他最終組建了魏國雄師。用今天的話來說,吳起的方法就類似在部隊裏選拔特種兵。
吳起用兵的法則就是以教育訓練為主要途徑。一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十人,十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百人,以此類推。陣法與戰術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圓陣變方陣、由前進變停止、由跪姿變立姿、分散變收攏、集結至分散。在複雜的陣法、戰法和戰術變化都訓練合格後,才能給其配發武器。
不論戚繼光還是吳起,他們在訓練士兵的過程中都是非常細致的,把軍隊訓練到完美,才能增加在戰爭中勝利的籌碼。所以訓練士兵的每一步都不可缺少,每一步都必須嚴格,盡量沒有漏洞。
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無論是在古代戰爭中還是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人、一件事、一個集團、一個企業成功的背後都源於細節。
日本最著名的兩個電子品牌——sony與鬆下,20世紀80年代時在錄像機銷售上有過一場精彩的博弈,最終鬆下推出的錄像機取得了罕見的成功。鬆下錄像機1985年在日本國內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2%,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約為30%。鬆下錄像機創造的純利潤高達7000億日元,遠遠高於曆史上連續10年虧損的總和。
當時兩家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錄像機與錄像帶。sony公司推出了beta錄像機和高質的錄像帶,不過有一個細節問題是,通常一部電影需要兩盤錄像帶。也就是說,在看了一半時,顧客需要自行將已放完的錄像帶a取出,將b放進去。而鬆下推出的vhs錄像機以及錄像帶,則省去了這一步驟。
雖然sony公司以先發之勢迅速搶占了市場,但鬆下公司推出自行開發完善的產品後,便立刻引起廣泛好評,奪迴了市場份額。
秉承顧客是上帝的原則,鬆下公司贏得了這場博弈。這告訴我們,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細節,也可以改變全局。
均兵第五:協同作戰,做到人盡其才
練士第三:用人所長,避人所短
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心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
武王問太公曰:“練士之道1奈何?”
太公曰:“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2,名為冒刃3之士;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陣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4齊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銳之士;有拔距5伸鉤,強梁6多力,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絕遠,輕足善走者,聚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勢,欲複見功者,聚為一卒,名曰死鬥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與其將報仇者,聚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為一卒,名曰勵鈍之士;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心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軍之練士,不可不察也。”
1練士之道:挑選士卒的方法。練,通“揀”,選擇、挑選。
2卒:古代軍隊的一級編製,一般百人為卒。此處可理解為“隊”。
3冒刃:敢於冒險。刃,刀口、刀鋒,喻指危險。
4接武:前後足跡相連接。武,足跡。這裏意為步伐穩健整齊。
5拔距:古代的一種軍事訓練。
6強梁:強橫、強悍、強暴。
武王問太公說:“士卒的選編辦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答道:“把軍隊中不怕犧牲、勇氣超人、不怕負傷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冒刃之士;把年輕壯勇、銳氣旺盛、強橫兇暴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陷陣之士;把善用長劍、步履穩健、體態奇異、動作整齊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勇銳之士;把臂力過人能拉直鐵鉤、強壯有力、能衝進敵陣搗毀敵人金鼓、毀壞敵人旗幟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勇力之士;把能翻越高山、行走遠路、輕足善走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寇兵之士;把曾經是貴族大臣而已經失去勢力想重建功勳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死鬥之士;把陣亡將帥的子弟,著急為自己父兄報仇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敢死之士;把曾經入贅為婿和當過敵人俘虜,要求揚名遮醜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勵鈍之士;把因為自己貧窮而憤怒不滿,需要立功受賞而達到富足心願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必死之士;把免罪刑徒、要掩蓋自己恥辱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幸用之士;把才技勝人,能任重致遠的人、編為一隊,這一隊叫待命之士。這就是軍中選編士卒的方法,一定要詳加考查。”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俗語直接表達了在選拔中用人所長、避人所短的重要性。練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一個部隊的體製是否完善,是否能合理地分配士兵。在這方麵我們舉幾個例子。
戰國時期,吳起是著名的軍事家。吳起本是衛國人,起初為魯國將領,率軍大破當時強勢的齊國。爾後他入魏為將,率軍二十餘載,與各國進行大小戰役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取得全勝,十二次不分伯仲,使魏國拓地千裏,強盛一時。後吳起輾轉進入楚國,手握軍政大權,主張變法,增強軍隊,使楚軍成為當時一支威懾諸侯的勁旅,而楚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之一。
吳起在軍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與他善於治軍是分不開的。吳起主張“簡募良才”,並合理進行編組。他覺得,齊桓公征募五萬強悍勇猛的士卒,才得以稱霸諸侯;晉文公征募四萬驍勇善戰的士卒,所以成就稱霸的夙願;秦穆公擁有三萬能衝鋒陷陣的士卒,使得西戎許多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腳下。所以,必須“簡募良才”,把百姓當中那些膽量大而氣力強、身手敏捷能夠越高馳遠、勇敢頑強的人挑選到軍隊中來。
吳起對士兵的選拔要求異常嚴格,他十分看重士兵的合理編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其發揮最大潛力。根據士兵身材的高矮、體魄的強弱、膽量的勇怯、智力的高下,進行明確分工。“強者舉旌旗,長者持弓弩,短者持矛戟,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
正是由於吳起能夠“簡募良才”,並且對良才進行合理編組,使得所率領的軍隊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曆史上,驍勇善戰的軍隊不是天生的能征善戰,而是層層選拔出來的作戰精銳。隻有果敢勇猛的士兵才會在訓練中表現突出,並在戰爭中顯示出巨大的戰鬥力。唐朝初期的玄甲兵就是這樣一支精心選拔出來的隊伍。
隋朝末年,各路人馬起兵爭奪天下。李氏父子建立的軍隊在作戰中不斷取得勝利,最終統一了天下。唐兵中的玄甲軍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助李氏父子打下了半壁江山。玄甲軍的成員身披玄甲,馬匹也有甲胄保護頭頸和身軀。這些如同黑雲一般的武士在出動時,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他們曾經多次以寡敵眾,大破敵軍,掃蕩州城。
再傳奇的軍隊也是由普通士兵組成的,這支聞名遐邇的勁旅始建於隋朝,是在與突厥騎兵作戰時建立的。李淵在軍隊中選拔了兩千名精銳日夜操練,使他們成為軍隊中的中堅力量。
玄甲軍長期由秦王李世民掌控,這支軍隊又被他不斷強化。唐軍攻打劉武周等割據勢力時,秦王得到了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等將領,又從歸順的突厥軍隊中選拔出精銳進入玄甲軍。兵力不斷加強的玄甲軍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人說過:“沒有平庸的人,隻有平庸的管理者。”高明的管理者會對員工的自身價值進行引導和開發。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正是林肯總統在任期間。剛開始任命軍隊總司令的時候,他強調總司令應該沒有重大缺點。但是根據這種方針選出來的幾個將領帶領的北軍總是連打敗仗,雖然他們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有絕對優勢,但還是不斷被南軍將領打敗。1846年,林肯總統改變了用人方針,他決定起用在作戰方麵有特長的人。他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很多人都對此有意見,因為此人被稱做“酒鬼將軍”,平常嗜酒如命。林肯知道,雖然格蘭特愛喝酒,但是卻有著超凡的軍事才能,一定能夠在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隻要適當控製他的嗜酒毛病,他就可以很好地指揮軍隊。
後來,事實證明了林肯決策的英明。
教戰第四:細節抓起,循序漸進才牢靠
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問太公曰:“合三軍之眾,欲令士卒服習教戰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領三軍,必有金鼓之節1,所以整齊士眾者也。將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2、旌旗指麾3之變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學戰,教成,合之萬人;萬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於天下。”
武王曰:“善哉。”
1節:節製,指揮。
2操兵起居:操兵指使用兵器的方法。起居指坐、站、進、退、分、合等,意為操持兵器,練習戰鬥中的各種動作。
3麾:通“揮”,指揮。
武王問太公說:“全軍部隊集合,要使士卒戰鬥技能嫻熟,訓練方法應該怎樣?”
太公答道:“凡是統率三軍,一定要用金鼓來指揮。這是為了使全軍的行動整齊統一。首先將帥必須明確告訴官兵應該怎樣操練,並且要反複講解清楚,然後再訓練他們使用兵器,熟悉戰鬥動作,以及根據各種旗幟信號的變化而行動的方法。所以,軍隊訓練時,首先要單兵進行教練,單兵教練完成後,再合練十人;學習十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百人;學習百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千人;學習千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萬人;學習萬人戰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全軍;教練全軍作戰的方法,完成教練後,再合練百萬大軍。這樣,就能組成強大的軍隊,立威無敵於天下。”
武王說:“好啊!”
軍事訓練是為了提高作戰部隊素質而進行的一項教練活動,在軍事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提高部隊作戰能力的必要手段就是訓練,部隊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就同敵人作戰,就等於羊入虎口,因此提高部隊戰鬥力的訓練是必要的。在軍事訓練中,必須以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為原則,循序漸進,隻有這樣才能訓練出一支合格的軍隊。在這方麵,民族英雄戚繼光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榜樣。
戚繼光訓練士兵的方式很獨特。他首先對士兵進行愛國教育,告訴手下為何要保家衛國,激勵士兵奮勇殺敵,讓士兵懂得為誰打仗。戚繼光對武藝要求相當嚴格,必須進行實戰訓練。戚家軍人人具有高超的實戰本領。戚繼光訂立了各項條令,並要求士兵聽懂號令,對這些條令“務要記熟”。在如此嚴格的訓練下,戚繼光讓這支多為礦工和農民的部隊脫胎換骨,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武藝精湛、訓練有素的威武之師,依靠他們抵禦倭寇的侵略。
著名軍事家吳起在鎮守西河期間,提出過一個觀點,“兵不在多而在治”。他首創考選士卒的方法。凡是可以身披甲胄,執十二石弩,背負五十個弓,攜三日口糧,半日內跑完百裏者選為武卒,免除其家庭賦稅,並開始對其嚴格訓練。由此,他最終組建了魏國雄師。用今天的話來說,吳起的方法就類似在部隊裏選拔特種兵。
吳起用兵的法則就是以教育訓練為主要途徑。一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十人,十人學會打仗可以教會百人,以此類推。陣法與戰術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圓陣變方陣、由前進變停止、由跪姿變立姿、分散變收攏、集結至分散。在複雜的陣法、戰法和戰術變化都訓練合格後,才能給其配發武器。
不論戚繼光還是吳起,他們在訓練士兵的過程中都是非常細致的,把軍隊訓練到完美,才能增加在戰爭中勝利的籌碼。所以訓練士兵的每一步都不可缺少,每一步都必須嚴格,盡量沒有漏洞。
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無論是在古代戰爭中還是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人、一件事、一個集團、一個企業成功的背後都源於細節。
日本最著名的兩個電子品牌——sony與鬆下,20世紀80年代時在錄像機銷售上有過一場精彩的博弈,最終鬆下推出的錄像機取得了罕見的成功。鬆下錄像機1985年在日本國內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2%,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約為30%。鬆下錄像機創造的純利潤高達7000億日元,遠遠高於曆史上連續10年虧損的總和。
當時兩家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錄像機與錄像帶。sony公司推出了beta錄像機和高質的錄像帶,不過有一個細節問題是,通常一部電影需要兩盤錄像帶。也就是說,在看了一半時,顧客需要自行將已放完的錄像帶a取出,將b放進去。而鬆下推出的vhs錄像機以及錄像帶,則省去了這一步驟。
雖然sony公司以先發之勢迅速搶占了市場,但鬆下公司推出自行開發完善的產品後,便立刻引起廣泛好評,奪迴了市場份額。
秉承顧客是上帝的原則,鬆下公司贏得了這場博弈。這告訴我們,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細節,也可以改變全局。
均兵第五:協同作戰,做到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