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問:“敵人知道了我軍要尾隨追擊,於是事先埋伏好精銳部隊,然後假裝敗北逃走不斷退卻。當我軍進入敵伏擊圈時,敵軍就掉過頭來配合其伏兵圍擊我軍。有的攻擊我軍前部,有的襲擊我軍後部,有的逼近我軍營壘。我全軍將士因而大為恐慌,自相驚擾,亂成一團,離開了自己的崗位。這時應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應該把我軍分為三隊,分頭跟蹤追擊敵人,注意不要進入敵人設置了埋伏的地區。在進入敵軍的伏擊圈前,三支部隊要同時追上敵軍。有的攻擊敵軍的前後,有的攻擊敵軍的兩翼。每個號令都要清楚明白,使士兵疾速向前進攻。這樣,敵人必敗無疑。”


    本篇從防敵夜襲、防禦反擊以及追擊敵人時防止被敵人伏擊這幾方麵來進行論述,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在這一係列的過程中,在陣前加強警戒,嚴格防範,便是防止遭遇敵人襲擊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便是失了先機,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會有不好的影響,所謂“以戒為固,以怠為敗”就是這個道理。秦軍在崤山之戰中的失敗就是源於此。


    在春秋末期,秦國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秦國國君秦穆公便想著爭霸中原,但是當時秦軍東進的道路卻被晉國遏製著。於是,秦穆公便想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突破晉軍的防線,從而進軍中原。


    這個時機很快便來臨了。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鄭國的鄭文公和晉國的晉文公相繼病逝。秦穆公知道這一消息之後,非常興奮,覺得趁這兩個國家新舊交替的時候進軍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於是就想趁機出兵越過晉國邊境去偷襲鄭國。


    當時秦國的主政大夫霆叔並不讚同這一做法,他認為這種師出無名的行為不一定能討得了好,“勞師以襲遠,不易成功。我軍越千裏以襲人,鄭必知之。我軍勞而力竭,而攻敵之有備,實無成功之望”。但是秦穆公完全聽不進去,他一心想著的便是要稱霸中原,這個時機他絕對不會放過。於是,秦穆公便不聽勸阻,執意任命孟明視為大將,率兵伐鄭。


    此時,晉國的新國君晉襄公為了維護晉國的霸業,就決定趁機打擊秦國。於是,他便召集臣下,商定了伏擊秦軍的地點——崤山。崤山是秦軍從晉國往返的時候必定會經過的地方,而且這裏四麵絕壁,隻有在東、西二崤之間有一條蜿蜒小道。而後,晉國君臣又商定,先不驚動秦軍,等到他們攻打完鄭國,疲憊迴師之時,再發動突襲,將其殲滅。


    秦穆公此時完全不知道晉國已經為自己準備好了“大禮”,還是在當年十二月的時候,派兵從雍都(今陝西鳳翔南)出發,偷偷地越過晉國南部的邊境,在次年的二月抵達了滑國。在這裏,秦軍遇到了鄭國的商人弦高,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弦高智退秦軍”的故事。此時,秦軍看到自己偷襲鄭國的計劃已經暴露,便退了一步,趁夜偷襲滑國,掠奪了大量的財富,然後退兵,準備迴國。


    這個時候,晉國已經偵知了秦兵退迴的消息,於是任命先軫為大將,率領軍隊迅速地趕到了崤山,與當地的駐軍取得聯係,秘密地設好了埋伏。為了鼓舞士氣,晉襄公還親自前往督軍。


    反觀秦軍,因為在出征路過晉國的時候沒有遭到抵抗,便鬆懈下來,認為晉國害怕秦國,所以不敢攔阻。於是,在迴軍的路上,主將孟明視便放鬆了警惕,沒有提前派人偵察,也沒有采取什麽防範措施,就率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崤山。此時的秦軍,經過長途跋涉,並且拉著搶奪來的財寶,車駕很重,整個隊伍的行動都遲緩下來。他們就在這崎嶇蜿蜒的小路上,異常困難地行進著。


    到四月十三日的時候,秦軍便全部走進了晉軍早已設下的伏擊圈。晉軍突然發動攻擊,秦軍猝不及防之下,根本就沒有什麽抵抗能力,整個隊伍被分出了幾段,首尾不能相救,很快便敗下陣來。這一戰,晉國大獲全勝,全殲秦軍,俘虜了秦國的主將等一幹人。


    其實,總結一下,這場戰爭中,秦軍在進入晉國範圍內之後放鬆了警惕,沒有采取什麽防範措施,因此才落入了晉軍的圈套,最終導致了全軍覆滅的惡果。


    絕道第九:利用地形,扭轉戰機


    凡帥師之法,常先發遠候,去敵二百裏,審知敵人所在。地勢不利,則以武衛為壘而前,又置兩踵軍於後,遠者百裏,近者五十裏。即有警急,前後相救,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相守。敵人絕我糧道,又越我前後1。吾欲戰則不可勝,欲守則不可久。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敵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山林險阻,水泉林木,而為之固;謹守關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則我軍堅固,敵人不能絕我糧道,又不能越我前後。”


    武王曰:“吾三軍過大陵廣澤平易之地,吾候望誤失,卒與敵人相薄2。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敵人翼我兩旁,越我前後,三軍大恐。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帥師之法,常先發遠候,去敵二百裏,審知敵人所在。地勢不利,則以武衛為壘而前,又置兩踵軍於後,遠者百裏,近者五十裏。即有警急,前後相救,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武王曰:“善哉。”


    1越我前後:指敵人迂迴到我軍側後,從前後兩麵對我軍實施夾擊。


    2相薄:相迫近。此處指狹路相逢、猝然遭遇。


    武王問太公說:“率軍深入敵國的境內,與敵軍對峙相守,這時敵人截斷了我軍的糧道,從我軍後方迂迴,又從前後兩麵夾擊我軍。我想戰,但沒有勝算;我想守,但又不能堅持長久。這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大凡要深入敵國境內作戰,必須先要察明地理形勢。務必要占據並控製有利地形,用山林險阻、泉水樹木作為掩護,以求得陣勢的鞏固。要嚴密謹慎地守衛關隘的各處橋梁,還要事先掌握城邑、丘墓等地勢的便利。這樣,我軍防守就能穩固,敵人既不能截斷我軍糧道,也不能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兩麵夾擊包圍我軍了。”


    武王又問:“我率領三軍穿過茂密的山林、越過寬闊的沼澤地及平坦的地形時,由於我方哨兵的失誤,使得我軍突然遭遇敵軍。我想直接強攻恐怕不能取勝,要堅守陣地又怕不牢靠。如果這時敵人從兩側包圍我軍,迂迴到我軍後方,我軍一定會自己先亂了陣腳。遇到這種情況,你說應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大凡帶兵打仗,都應當先去遠方偵察地形,在距離敵人二百裏時,就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敵人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形對我軍行動不利,就把武衝大扶胥連在一起,像營壘一樣衝向敵方,再派出兩支精銳部隊尾隨其後,這支精銳部隊和主力部隊之間的距離,遠的相隔一百裏,近的相隔五十裏。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就可以前後唿應,互相救援。我軍如能長時間保持這種完善而堅固的部署,就一定不會遭受傷亡和失敗了。”


    武王說:“說得太好了!”


    地形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之一,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利用好地形,即使是處在不利的境地,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地形,也不一定就會吃敗仗。


    清將年羹堯有一次在青海平定叛亂的時候,敵軍正好排兵在一片沼澤地的對麵。清軍因為這片沼澤地而寸步難行。雖然這片沼澤地並不寬,但是積水和淤泥很多,一不留神,就會陷進去,有生命危險。敵軍覺得這是一道天然屏障,就算清軍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奈何他們,所以在防守方麵並不是很在意。


    年羹堯看看前麵的沼澤,先命令士兵紮寨,自己則帶著幾個侍衛觀察這片沼澤地。他思考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他傳令迴營,要求全軍每個人準備一捆幹草和一塊木板,第二天就去討伐叛軍。眾人對此非常不解,但都按著他的吩咐做了。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年羹堯就把大隊人馬帶到沼澤地麵前,然後指揮士兵們把他們帶的幹草先拋到沼澤裏,然後在上麵蓋上木板。沒用多長時間,年羹堯的大軍就全部通過了這片沼澤地。


    當清軍殺入了敵人的陣地時,駐守在對岸的敵軍都驚呆了,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清軍會如此迅速地通過這片沼澤地。他們驚恐萬分,無心應戰,四散逃跑。而進入敵人領地的清軍則鬥誌昂揚,精神抖擻,痛殲敵軍,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就這樣,年羹堯把不利的地形轉化為有利的地形,改變了戰役的結果。


    略地第十:強攻智取,奪得城邑


    凡攻城圍邑,車騎必遠,屯衛警戒,阻其外內。中人絕糧,外不得輸,城人恐怖,其將必降。


    武王問太公曰:“戰勝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別軍1守險阻,與我相拒。我欲攻城圍邑,恐其別軍卒至而擊我。中外2相合,擊我表裏。三軍大亂,上下恐駭。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圍邑,車騎必遠,屯衛警戒,阻其外內。中人3絕糧,外不得輸,城人4恐怖,其將必降。”


    武王曰:“中人絕糧,外不得輸,陰為約誓,相與密謀,夜出窮寇死戰,其車騎銳士,或衝我內,或擊我外。士卒迷惑,三軍敗亂。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當分軍為三軍,謹視地形而處。審知敵人別軍所在,及其大城別堡5,為之置遺缺之道,以利其心;謹備勿失。敵人恐懼,不入山林,即歸大邑,走其別軍。車騎遠要其前,勿令遺脫。中人以為先出者得其徑道,其練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獨在。車騎深入長驅,敵人之軍,必莫敢至。慎勿與戰,絕其糧道,圍而守之,必久其日。無燔人積聚,無壞人宮室,塚樹社叢6勿伐,降者勿殺,得而勿戮,示之以仁義,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7。’如此,則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1別軍:指敵方的另一支部隊。


    2中外:指敵城中的守軍與城外援軍。


    3中人:指被圍困在城中的敵軍。


    4城人:指被圍困在城中的軍民。


    5大城別堡:指被我軍所圍城池附近的敵國大城市和堡壘。


    6社叢:社神廟旁的樹林。社,古代祭祀神靈的場所。


    7罪在一人:意指所有的罪惡均在敵國君主一人身上,而與普通百姓無關。


    武王問太公:“如果我軍可以乘勝深入敵國並占領其土地,但還有大城池沒有攻下,而敵人在城外的另一隊兵馬固守險要地形與我軍相峙。我想要攻打敵國的城池,又擔心其駐守在城外的兵馬突然向我發起攻擊,與城內的守敵裏應外合,對我形成兩麵夾擊之勢,以致我全軍軍心大亂,官兵恐懼震駭。在這種情形下,你說應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凡是要攻打敵人的城池的時候,就應該把戰車、騎兵等安排在離城較遠的地方,起到守衛和警戒的作用,這樣就可以隔斷敵人內外之間的聯係。這樣,城內的敵人時間長了必然彈盡糧絕,而外麵的糧食又不能輸入。如此,城內的軍民必然會發生恐慌,守城的敵將自然就投降了。”


    武王問:“城內軍民沒有糧食,城外的糧食又不能輸入,如果這時敵人內外暗中互相聯係,密謀向外突圍,趁著月黑風高夜出城拚命死戰,敵人的車騎如此精銳,有的突擊我軍內部,有的進攻我軍外圍。我軍將士惶恐不安,全軍大敗混亂。應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把我軍分為三個部分,並根據實際的地形情況審時度勢。詳細查明敵人城外部隊所在的位置,以及被我軍圍困的城池附近的大城市和堡壘的狀況,然後專門給被圍的敵人留出一條通道,以引誘城內敵軍外逃。此時我軍一定要嚴密戒備,不要讓敵人從此通道逃走。由於被圍的敵人驚恐慌亂,因此突圍時不是逃入周邊的深山老林,就是想撤往與之相鄰的城池奔向其他軍隊。這時,我軍車兵和騎兵要在遠處截斷敵軍的逃路,不要讓任何一個敵人逃脫。


    在這種形勢下,守城敵軍就會誤以為先逃出去的人已經成功突圍了,打通了撤退的通道,其精銳士卒就一定會往城外逃跑,隻留下一些老弱殘兵在城內。然後我軍用早已準備好的戰車和騎兵,長驅直入,直擊敵後。如此,敵人守城部隊就不敢繼續向外突圍。要達到此種效果,就要求我軍在行事時格外小心謹慎,不要急於同敵人交鋒,隻要斷絕其糧道後路,把他們困在城內就行了。這樣一來,他們就撐不了多少日子了,到時候必然歸降我軍。在攻下城池之後,不要急於焚燒其倉庫內的糧食,也不要急於毀壞城內民眾的房屋,不要砍伐墓地的樹木和廟祠的叢林,不要殺害投降的士兵,不要虐待俘虜。以此向敵國彰顯仁義,施以恩惠,並向敵國軍民宣布,有罪的隻是無道君主一人。這樣,天下就會心悅誠服地歸順了。”


    武王說:“說得太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